•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知覺外部聲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et al., 2002)。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企業志工乃由公司內部員工所組成,企業以公司名 義動員或與非營利組織合作之方式,提供員工參與志工活動的服務機會。其目 的在於透過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協助解決社區及社會之問題,提升整體社會之 福祉與發展。同時,企業亦能藉由企業志工活動增進員工之向心力與技能,並 提升企業之正面形象與聲望,進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增進競爭力。

第二節 知覺外部聲望

一、 企業聲望、企業形象與組織形象

對於「聲望」一詞,學者使用許多相近的解釋字詞,其中較常使用的 為”Prestige”及”Reputation”兩者,其有經過評價後之涵意,泛指名譽、名聲、

信譽、聲望等意思。從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來看,企業是否能獲得 競爭優勢取決於公司所發展、擁有的核心資源(Amit & Schoemaker, 1993)。聲望 可被視為是一項策略資源,也是企業在獲取競爭優勢和強化組織財務狀況的一 個重要因素。當企業擁有不錯的聲望意味著在其利害關係人眼中較其他企業更 具有吸引力(Clark & Montgomery, 1998; Fombrun, 1996; Fombrun & Shanley, 1990;Weigelt & Camerer, 1988),而這正是競爭者難以模仿與抗衡的。Teece et al.(1997)研究中也清楚證明出聲望確實是一項核心資源,是公司現在資產、現在 定位與未來行為的整體評價。因此,聲望是無形的,呈現出關於公司當前資產、

現狀及未來可能行為的總和(Abraham & Anat, 2002)。

在組織行為領域的研究中,企業聲望(corporate reputation)、企業形象 (corporate image)或組織形象(organizational image)均為常被引用或探討的概念,

且學者對於聲望的定義與形象並談。Post & Griffin(1997)定義企業聲望為利害關 係人、員工、顧客、供應商、投資者、社會大眾及媒體等,對於組織的看法、

認知及態度的綜合體。Gray & Balmer (1998)認為,聲望為受到大眾推崇的印象 或他人的高度評價,企業聲望則指一段長時間內社會大眾對於企業的各項屬性 所做的價值評價。學者 Gatewood et al.(1993)則採用企業形象一詞,並將其定義 為個體對組織名稱的整體評價,而 Dowling(1994)表示企業形象為人們對某企業

據 Gioia et al.(2000)的文獻基礎所整理出的組織形象應用層面,分成組織內部觀 點(internal conception)和外部觀點(external approach),如表 2-2-1 所示,在組織形 象的應用上,除外部利益關係人包含投資者、廠商、顧客等對於企業的整體評

(construed external image/ perceived external prestige/

organizational prestige)

組織內部成員所知覺到外 部公眾對該組織的觀感。

Dutton & Dukerich(1991) Dutton, Dukerich

& Harquail (1994) Smidts et al. (2001) Bergami & Bagozzi (2000) Mael & Ashforth (1992) 企劃形象

(projected image)

組織以人為的方式所刻意 打造出的正面形象。

Alvesson (1990) Bernstein (1984) 冀望形象

(desired future image)

組織刻意對內外傳達出組 織外來可以達成的願景。

Gioia & Chittipeddi (1991) Gioia & Thomas (1996) 企業識別

Olines (1989)

Van Riel & Balmer (1997) Hatch & Schultz (2000) 組織識別

Albert & Whetten (1985) Hatch & Schultz (2000)

(corporate image)

公眾直接或間接藉由組織 某些事件或行動所傳出去 的信號,對組織所形成的 知覺。

Berg (1985) Dowling (1988) Grunig (1993) 企業聲望

Fombrun & Shanley(1990) Fombrun (1996)

資料來源:梁文彥(2005)、孫弘岳(2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二、 知覺外部聲望的定義

根據上述文獻,知覺外部聲望(perceived external prestige, PEP)與組織形象 的概念並不同,因為組織形象包含外界對於組織的看法與信念。知覺外部聲望 又常被稱作 construed external image(Dutton et al., 1994)或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restige(Bhattacharya et al.,1995;Mael & Ashforth,1992),但皆意指組織內部 員工透過外界對於組織的看法,而形成員工自己對組織的看法與解釋,是一種 間接方法建立起員工的組織形象。

Dutton et al.(1994)提出,個人對自己所屬的組織會有兩個形象(image)產 生,一種是個人對於組織所呈現或象徵的形象之自我評估;一種是個人對於組 織外部的人認為組織所呈現或象徵的形象之自我評估。換言之,前者是個人對 於組織形象的知覺;後者則為組織成員對於非組織成員如何看待自己所屬組織 的知覺,概念示意如圖 2-2-1。

圖 2-2-1 知覺外部聲望示意圖

資料來源:Collier, J. and Esteban, R. (2007),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mployee commitment.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16: 19–33.

Gilly & Wolfinbarger(1998)認為,員工可以從組織提供之媒體、公開管道所 營造的企業形象以及訊息形成知覺外部聲望。而Smidts et al.(2001)進一步指出,

知覺外部聲望來自各式各樣的資訊源,例如參照團體的觀點、口述的消息、宣 傳、受控於公司的外在資訊,或甚至是關於外部公眾如何知覺公司的內部溝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等。而Dutton et al.(1994)認為許多組織無法將外部大眾對組織的信念與員工解讀 的信念連結再一起,當之間存在的差異越大時,組織營運將越沒有效益。

三、 知覺外部聲望的構面

過去多數學者(如Bergami & Bagozzi, 2000; Smidts et al., 2001; Kim et al., 2010) 對知覺外部聲望的衡量為員工對於外界主要利害關係人如顧客、競爭者、

廠商對企業的看法,並採用Mael & Ashforth(1992)所提出之知覺外部聲望量表。

然而,學者Carmeli(2005)認為應進一步探討知覺外部聲望的各個面向,而 非僅是仰賴關於員工外部聲望的一般性論述,像是具知名度、值得尊敬、值得 尊崇等字詞。此外,他亦認為透過區分知覺外部聲望的各個面向,能進而了解 組織聲望的形成。因此,他曾依據Fortune雜誌每年對美國最受尊敬的公司的年 度調查,詢問八千位高階經理人、外部董事和財務分析專家,根據八項特徵,

請他們評比自己產業當中前十大的公司。該評比衡量尺度從0(差的)到10(極佳 的),其包含類別如下:管理品質、產品與服務品質、創新能力、長期投資價值、

財務健全、人才招募與發展、社區參與和環境責任、以及公司資產的運用。此 Fortune Index成為衡量知覺外部聲望的新指標並被一些學者所使用(Carmeli, 2005)。

Fryxell & Wang(1994)則進一步指出,Fortune Index可被分為兩個構面,一 為財務面(financial ends),一為公司能力與策略手段(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eans)或稱組織社會責任(organizati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奠基於此,在 Carmeli(2005)的研究中,則將知覺外部聲望分成兩個構面,分別為(1)社會聲望 (social prestige),包含管理品質、產品與服務品質、人才招募與發展、社區參與 和環境責任、創新能力(2)經濟聲望(economic prestige),包含財務健全、長期投 資價值,以及公司資產的運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四、 知覺外部聲望的相關研究

知覺外部聲望對於建立團隊士氣非常重要,如果員工覺得外部利害關係人對 公司有很高的評價時,將會產生一定的榮譽感,更認同該企業,此時員工將會 更願意去履行公司的使命與目標(Mael & Ashforth, 1992; Smidts et al., 2001;

Bartels et al., 2007)。Dutton et al.(1994)則依據影響員工對組織所產生的兩個形象 (image),解釋並建構出知覺外部聲望影響組織認同的模型。

在 Carmeli & Freund (2002)的研究中,開始探究知覺外部聲望與工作態度之 間的關係。研究證實知覺外部聲望與情感性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和組織公民行 為皆有正向關係。而在後續研究也發現,知覺外部聲望會透過情感性組織承諾 的中介效果,影響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Carmeli,2005)。

五、 小結

依本節文獻探討,本研究將知覺外部聲望定義為:組織內部成員所知覺到外 部公眾對該組織的觀感。此外,本研究採用 Carmeli(2005)的看法,將知覺外部 聲望區分為社會聲望和經濟聲望兩個構面,如此更能區別員工對公司在企業社 會責任聲望及財務面向聲望的認知,進而了解社會聲望和經濟聲望對組織認同 的影響是否有差異,並探討此一知覺對員工態度的可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