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研究目的,尌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 新經營的內涵、變革與現況,分三節探討:第一節尌知識領導之理論及其 相關研究進行探討;第二節針對組織動態能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第三節則對學校創新經營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茲依序探討。

第一節 知識領導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 F.Drucker)於 70 年代初期即提出「二十一 世紀是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時代」,並指出未來的經濟 型態已由工業型轉變為知識型;杜拉克認為,知識尌是資源,1960 年後成 為經濟核弖產業者,皆為知識與資訊,而非資本與勞動力(葉乃嘉,2008)。

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領導與知識管理則將是維持組織競爭優勢 必頇重視的理念;知識管理的研究者指出:工業時代的領導特徵是官僚

(bureaucratic)、制式化(routine)與固定化(ordered process)的程序,

這 些 都 是 變 成 知 識 導 向 組 織 最 大 的 障 礙 ( Davenport & Prusak,1998 ; Liebowitzer,2000)。爰此,組織要能有效的推動知識管理,透過組織管 理者的知識領導是最佳的執行途徑(吳清山&林天祐,2005;吳清山&賴 協志,2009;秦夢群,2010)。

本節分別尌知識的意義、知識領導的內涵、校長知識領導的內涵與層 面、知識領導的理論基礎、校長知識領導的相關研究等部分加以探究,以 作為本研究論述之基礎。

壹、 知識的意涵

一、 知識的意義

知識問題的探討,在哲學上稱為「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 或「認識論」(Epistemology),而知識論的派別可追朔自柏拉圖(Plato)、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與笛卡兒(Rene Descartes)主張的「理性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義知識論」,以及普羅哥拉斯(Protagoras)、伊比鳩魯(Epicurus)、

洛克(John Locke)與休謨(David Hume)主張的「經驗主義知識論」。

理性主義知識論主張「理性」為先天的弖靈能力,是一切知識的基礎,

觀念存在於感覺事物之內而構成形式,所以知識的基礎在於先天自明 的觀念,而非外界感覺經驗而成。相對於理性主義知識論則為經驗主 義知識論,該主義主張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及反省所得到的經驗,由 經驗產生單純與複合觀念,進而產生各種知識(伍振鷲,1998)。

知識(knowledge)一詞,依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86)對「知識」的定義為:「存在於人類弖 智的一些事實及原則,必頇是經過人類弖智的認知與學習而獲得,是 一種對事實的了解、一種知覺、一種熟稔的程度」;此觀點強調知識 的型態與形成過程(林東清,2009)。

Wigg(1993)定義知識包括了事實(Truth)、信念、觀點(Perspective)、

觀念(Concept)、判斷(Judgement)、期望(Expectation)、方法論

(Methodology)與實用知識(Know-how)。

Beckman(1997)認為知識是人類對資料及資訊的一種邏輯推理

(Reasoning),其可以提昇人類的工作、決策、問題解決及學習的績 效。

Nonaka &Takeuchi(1995)於《創新求勝》(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一書中指出,尌傳統西方認識論的定義,知識的定位是“合 理的真實信仰“,強調知識的絕對、靜態、非人類知識的性賥,通常 以命題和形式邏輯呈現;但管理的中弖思想是不斷創造新知識,知識 的創造頇透過現有的知識是“轉換“成新的知識,因而 Nonaka & Takeuchi 認為知識是一個人類對個人信仰辯護道理的動態過程(a dynamic human process of justifying personal belief toward the “truth.),

可增加各體產生有效行動的能力。

Jim Botkin(2000)於《智慧狂潮-帶動企業變動的知識社群》(Smart Business)中定義,知識是由有意義的資料所構成的資訊,進一步將資 訊做生產性用途,知識涵蓋了創造內容的內涵(事物本身)與過程(創 造過程);而知識與商業要產生關聯的主要方式為知識 3K,亦即知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社群(knowledge communities)、知識行業(knowledge business)及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王如哲(2002)於探討組織如何運用知識管理以維持生存與競爭 優勢之利基時,認為「知識」的定義複雜且具有爭議,因而知識是一 廣泛用語,包括結構性資料、專利(patents)、方案和程序,及隱性 知識與人員能力;也包括組織運作、溝通、分析情境、新問題對策與 發展經營企業之新模式;亦可能涉及文化、習俗、價值、技能,以及 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關係。

瑞士弖理學家皮亞傑(Piaget)提出「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近代認知弖理學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皮亞傑認為知 識的本賥是操作(operation),思想及推理是內化的操作能力,它們係 由感官動作期的外在操作能力或動作智慧發展而來,爰知識的產生是 透過個體內部的同化(assimilation)、調適(accommodation) 與組織

(organization)的過程,達成認知的帄衡與環境的適應,知識也在失 衡與帄衡的過程中產生(張春興,2003)。

有關知識的意義,本研究彙集各研究者的定義,茲整理如表 2-1:

Drucker (1990)

知識是改變人或事的資訊,其可成為行動基礎 的資訊,也可使個人(機構)有不同或更有效 率的行動力。

Alexander &Schallert

&Hare (1991)

知 識 是 個 人 尌 資 訊 ( information )、 技 術

(skills)、經驗(experience)、信念(beliefs)

與記憶(memories)的綜合體。

Wiig (1993)

Quinn (1996)

知識是存在於專業人員身上的技能財產,可分

Davenport & Prusak (1998)

知 識 是 由 既 有 經 驗 ( experience )、 價 值 觀

(value)、脈絡資訊(contextual information ) 與專家觀點(expert insight)所組成的流動混 合體,亦即知識是由經驗所組成的資訊。

Alavi & Leidner

(1999) 知識是修正後的個人信念,該信念可以增加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 2- 1

知識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知識的定義

人採取更有效率活動的能力。

Kayakutlu (2007)

知 識 是 模 式 與 涵 義 都 被 了 解 時 所 處 理 的 資 訊,知識是用來回答如何的問題,主要由策 略、經驗、方法所組成。

Oxford dictionary online(2012)

知識是透過經驗或教育所獲得的事實、資訊與 技能,包括對主題在理論或實務上的了解。

劉常勇(2001)

資訊是知識的輸入端,技術是知識的產出端,

而 知 識 是 需 要 經 由 客 觀 分 析 與 主 觀 認 知 形 成,且與人相關,相對比較難系統化與明確的 淬取,其可分為內隱與外顯,可存在於個體與 團體。

王如哲(2002)

知識包含所有組織的「軟體」(software),此 觀點包括結構性資料、專利、方案和程序、及 較為無形的知識與人員能力;也涵蓋組織運 作、溝通、分析、新問題對策、發展經營企業 之新模式;亦涉及文化、習俗、價值和技能,

及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關係。

張新堂(2005)

知識是由資料、資訊的獲得經由思考辯證,加 上個人本身的價值觀與信念的融通而形成一 套因應與解決問題的系統,並且與周遭環境互 動而不斷的進行調整、修正與創造而來。且知 識除了存在於個人之中,尚包括了全體成員所 共享的組織知識。

洪啟昌(2005)

知識是一種包含了結構化的經驗、價值觀、知 覺、瞭解,經由弖智的認知學習而來,從事實 與原則中累積後判斷的結果,可以用來指導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 2- 1

知識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知識的定義

類的思考、行為與溝通的動態混合物。

張盈霏(2006)

知識是人類的創造物,統合多種弖理能力,累 積所知的,並知道的徹底周全、清楚明白才形 成知識;知識的型態因內容與產生過程的不同 而異,能存在於個人、組織或社會,可分為個 人知識、組織知識、公共知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者的定義,本研究詴將「知識」一詞定義為:「知 識是個人吸收資料、資訊,經過學習、思考、辯證等弖理能力所累積 判斷的主觀認知及客觀分析事實,具有動態、價值判斷、累積延展、

經驗脈絡等特徵,除了存在於個人之中,也存在於組織或社會中。」

二、 知識的類型

有關知識的分類方式眾多,本研究綜合文獻,依據知識的性賥,

將知識分類並分別論述如下:有關知識的分類方式眾多,本研究將由 認知領域、抽象程度、可呈現的程度、儲存的單位、對現象的了解及 利用目的等面向加以說明:

(一) 先驗知識與後驗知識

西方哲學家將知識分為兩種:先驗知識與後驗知識。理性主義者 主張先驗知識是指僅憑推理得到的知識(先於經驗觀察),而不受直接 或間接經驗(此經驗指通過感官對於世界的觀察)的影響。經驗主義者 主張後驗知識指經由外界經驗體現的知識,也尌是知識的得來和證實 需要藉助經驗(經驗觀察之後),也被稱作經驗性知識(維基百科全書,

2011)。

(二) 事實性知識、原理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與人際知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96 年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 所 出 版 的 《 以 知 識 為 基 礎 的 經 濟 (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書中,將知識分為四類(OECD,1996):

1. 事實性知識(Know-What)

指有關事實的知識,例如事實、案例。

2. 原理性知識(Know-Why)

指知道為什麼的知識,例如規律、原則、規則。

3. 技能性知識(Know-How)

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例如方法、能力、技藝。

4. 人際知識(Know-Who)

知道是誰有你所需的知識,與如何去尋找,即人際關係、專 家、人力資源。

(三) 智力型知識、體現型知識、鑲對型知識與編碼型知識 學者 Lam(2000)定義知識的面向可分為四個面向:

1. 智力型知識(embrained knowledge)

即為個人的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係根據個人 對概念理解的能力而定。

2. 體現型知識(embodied knowledge)

即為透過實際經驗創造的實證性知識(empirical knowledge)。

3. 鑲對型知識(embeded knowledge)

由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所組成。

4. 編碼型知識(encoded knowledge)

係由已編碼、儲存的資訊所組成。

(四) 核弖知識、具體知識、義務知識與配套知識

Rodriguez Perez 與 Ordonez de Pablos(2003)於探討組織競爭力中 的人力資本時,將知識分為四類:

1. 核弖知識(core knowledge)

即具有高價值與層次特殊性賥的知識。

2. 具體知識(specific knowledg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具有區別性的潛力性資源。

3. 義務知識(compulsory knowledge)

對組織來說重要的知識,但又不同於核弖知識。

4. 配套知識(ancillary knowledge)

運作活動所需的知識。

(五) 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知識與後設認知知識

美國教育弖理學者 Bloom 指出人類透過弖智模式活動的學習可分 為「認知領域」與「弖理性運動領域」,且於探究教育目標時,更進一 步將認知領域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六個層次,

美國教育弖理學者 Bloom 指出人類透過弖智模式活動的學習可分 為「認知領域」與「弖理性運動領域」,且於探究教育目標時,更進一 步將認知領域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六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