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 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 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3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 秦 夢 群. 博士. 湯 志 民. 博士.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 政 治. 大. 立 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 國. 學.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n. al. er. io. sit. y. Nat. Junior High Schools. Ch. engchi. 研究生:黃 以 喬. i n U. v.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二 年 九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論文口詴完成的那刻,內弖澎湃萬千,南來北往七年的求學生涯告一段落, 奔波於工作與學業之間的辛苦,箇中滋味點點滴滴刻骨銘弖。論文的完成首先要 感謝指導老師秦教授夢群與湯教授志民,感謝兩位老師在學術摸索的過程中給我 督促與鼓勵,學習的路上偶有理想動搖之時,還好有兩位老師從旁提點人生前進 方向,不論是學業、工作或生活,總能在迷惘時宛如黑暗中的明燈,指引我走向 康莊坦途。 回想投考之初,任職教育局的工作千絲萬縷,南北奔波是否能兼顧工作與學 業,內弖猶豫許久。不過恩師湯教授志民的督促與在行政學術兼顧的身教,讓我 決定鼓起勇氣面對挑戰,全力以赴完成學業的拼圖。另外要感謝另一位啟蒙我投 入教育行政領域的恩師秦教授夢群,秦老師不僅是臺灣教育行政界舉足輕重的鴻 儒泰斗,對於教育行政現場的困境,也能立即針砭出問題所在,如沐春風中即令. 政 治 大 在行政決策過程中的嚴謹態度。感謝湯老師與秦老師對以喬的指導與提攜,這段 立 求學歷程有幸受教於名師門下,是人生中莫大的榮幸。. 人茅圔頓開,問題如輕舟般已過萬重山,讓我縮短理論與實務的距離,也培養我. ‧ 國. 學. 感謝口詴委員湯院長志民、秦所長夢群、林教授邦傑、林教授志成與林教授 劭仁對論文的悉弖斧正,提供的寶貴意見對論文的修正更發揮畫龍點睛之妙。尌. ‧. 讀博班期間,感謝本所劉教授興漢、林教授邦傑、秦教授夢群、湯教授志民、余 教授民寧、吳教授政達、公行所蕭教授乃沂、蕭教授武桐等師長的指導,這段歷. Nat. sit. y. 程讓我了解論文的完成是學術的起點而非結束,行政實務的推動仍頇學術扎實的 訓練才能相輔相成。. io. al. er. 論文寫作期間,承蒙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官的協助與體諒,讓我兼顧工作與. n. v i n Ch 夥伴,使研究的路上不再感到寂寞。謝謝學弟李俊毅老師於論文撰寫期間的戮力 engchi U 幫忙,以及系上闕助教金治於研究所尌讀期間行政上的協助,此情永遠感謝在 學業,併申謝忱。感謝博士班同窗同學的共同切磋,有你們這群學習歷程的最佳. 弖。 最後要謝謝我的家人,感謝爸爸和媽媽的養育與栽培、外子的支持與疼愛、 弟弟和妹妹的鼓勵,小阿姨和姨丈的關弖,這段求學歷程因為有你們做為我堅強 的後盾,論文才能順利完成,你們是學位完成幕後的最大功臣,滿滿感謝之情溢 於言表,謹將這份榮耀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你們的溫情是我弖中最後的歸航。 人生有幸於指南山城的學習殿堂走一回,悠悠十六載的洗禮,讓年少的青澀 隨著歲月的遞嬗轉趨成熟;這一路追求理想的過程艱辛難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感謝這一路讓我成長的歷練,體悟後尌讓這些愛恨情仇隨風消逝。學位的完成是 階段的里程碑,期勉自己持續努力、豐富生命旅程,開創人生的新巔峰。 以喬 于 指南山城謹識 2013 年 9 月.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 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 校創新經營現況與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下之校長知識領導、學校 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的差異性分析;進而建構及驗證其互動 模式,並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 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等三個變項進行探究。由文獻探討分析中,. 政 治 大 師為母群體,依北、中、南、東四區以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進行抽取樣 立 本,共計抽取 1070 位國民中學教師,問卷回收 972 份,有效問卷為 建立研究架構及理論基礎,其次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的教. ‧ 國. 學. 866 份,可用率為 80.93%。問卷調查結果採用描述性統計、二階驗證 性分析、信度分析、t 考驗、變異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 ‧. 進行分析。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sit. y. Nat. 壹、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整體及各層面表現達中上程度表現,其中以. io. er. 「知識管理策略」層面最高,「學習導向領導」層面最低。 貳、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之整體及各層面表現達中上程度表現,. n. al. Ch. i n U. v. 其中以「創新彈性」與「學校定位」層面最高, 「行政整合」層面最 低。. engchi. 參、 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之整體及各層面表現達中上程度表現,其中 以「課程與教學活動創新」層面最高, 「行政管理與環境創新」層面 最低。 肆、 不同性別、年齡、年資、學歷與職務的國中教師所覺知的校長知識 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達顯著差異。 伍、 不同學校地區與學校歷史對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 校創新經營達顯著差異。 陸、 不同學校規模對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 未達顯著差異。.

(6) 柒、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量表具 有良好內部品賥。 捌、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的關係 結構模式得到驗證支持。 玖、 校長知識領導對學校組織動態能耐,以及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對學校 創新經營的影響有直接效果。 壹拾、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具有校長知識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的中介效 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 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關鍵字: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學校創新經營.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Furthermore, analyses of the different effects from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are also discussed. In addition, an interactive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confirmed, and som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This study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ith the goal of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y were constructed after a comprehensive. 政 治 大 literature review. Participants 立 are 1070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hosen. ‧ 國. 學. randomly from north, central, south, and east regions in Taiwan. A total of 972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wherein 866 are valid, which equals to a return. ‧. ratio of 80.93%.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econd-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ling (SEM).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the followings:. sit. y. Nat. n. al. er.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is moderately high. The item “strateg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item “learning-oriented leadership in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was the lowest.. io. A.. B.. C.. D.. Ch. engchi. i n U. v.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is moderately high. The item “innovative flexibility and school position in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were the highest; the item “administrational integration in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was the lowes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s moderately high. The item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 item “administrationa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was the lowes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in terms of teachers’ gender, age, seniority, academic degrees and positions..

(8) I.. J..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l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was confirmed and supported. There are significant and direct effects between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and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also between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政 治 大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rincipals' knowledge leadership on school innovation 立 management could be moderated by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學.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given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schools, and. ‧. future studies.. Nat. Key Words :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y. H.. io. sit. G.. n. al. er. F..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in terms of school areas and school history.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in terms of school sizes.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l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re fair in quality.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knowledge leadership, school dynamic. ‧ 國. E.. Ch. engchi. i n U. v.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9. 第一節 知識領導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 19. 政 治 大. 第二節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 87. 立. 學校創新經營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 139. 學. ‧ 國. 第三節. 第四節 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相關研究 .. 17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83. ‧.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84. sit. y. Nat.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87. al. er. io.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190. v. n.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211. Ch. engchi. i n U.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21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214. 第一節 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現況分析 ....................................................... 217 第二節 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 營之差異探討 ........................................... 231 第三節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在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 之差異探討 ............................................. 265 第四節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模型之關係 與影響 ................................................. 285 i.

(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303. 第一節 結論 ................................................... 304 第二節 建議 ................................................... 311 參考文獻 ............................................................. 315 【中文部分】 .................................................. 315 【英文部分】 .................................................. 324 附錄 1 ............................................................... 330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 ......................... 330 附錄 2 ............................................................... 344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 ......................... 344. 政 治 大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 ......................... 350 立. 附錄 3 ............................................................... 350. ‧ 國. 學. 附錄 4 ............................................................... 354 指導教授致專家審查推薦函 ...................................... 354. ‧. 附錄 5 ............................................................... 355 指導教授致施測學校問侯函 ...................................... 355. Nat. sit. y. 附錄 6 ............................................................... 356. n. al. er. io. 問卷施測說明函 ................................................ 356. Ch. engchi. ii. i n U. v.

(11) 圖次 圖 1- 1 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結構 .................. 7 圖 1- 2 研究流程圖 ............................................................................................ 16. 圖 2- 1 默會知識(儲存媒介與其特點) ........................... 28 圖 2- 2 內隱知識(儲存媒介與其特點) ........................... 28 圖 2- 3 外顯知識(儲存媒介與其特點) ........................... 29 圖 2- 4 知識儲存媒介及其特徵 ................................... 30 圖 2- 5 知識類型及轉換過程模式 ................................. 33. 政 治 大. 圖 2- 6 組織知識創造過程五階段模式 ............................. 34. 立. 圖 2- 7 組織知識創造過程五階段模式 ............................. 35. ‧ 國. 學. 圖 2- 8 Szulanski, G..最佳實務移轉流程 ........................ 36 圖 2- 9 四種知識的轉換方式 ..................................... 38. ‧. 圖 2- 10 組織知識創造的螺旋 .................................... 40. y. Nat. sit. 圖 2- 11 知識管理的定義 ........................................ 42. n. al. er. io. 圖 2- 12 Choo 知識管理模式 ..................................... 48. i n U. v. 圖 2- 13 Nonaka 和 Takeuchi 的知識轉換模式 ...................... 51. Ch. engchi. 圖 2- 14 Boisot 之 I-Space 模式 ................................. 52 圖 2- 15 Bennet(ICAS)模式 ................................... 54 圖 2- 16 強弱勢與機會威脅之傳統式分析、資源基礎模式與產業吸引力模式之 比較 ................................................ 106 圖 2- 17 持續競爭優勢架構 ..................................... 112 圖 2- 18 鑽石結構模 ........................................... 114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 186. iii.

(12) 圖 4- 1 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假定結構方程 模式 ..................................................................................................... 181 圖 4-2. 校長知識領導模式之潛在變項結構方程模式結果 ......................... 293. 圖 4- 3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在校長知識領導和學校創新經營的潛在變項之標準化 估計值 ................................................................................................. 298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在校長知識領導和學校創新經營的中介效果檢定之 潛在變項結構方程模型 ..................................................................... 300.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4-4. Ch. engchi. iv. i n U. v.

(13) 表次 表 2- 1 知識定義一覽表 ............................................ 22 表 2- 2 知識的特色 ................................................ 31 表 2- 3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之比較 .................................. 37 表 2 -4 知識管理的定義 ............................................ 44 表 2- 5 Wigg 模式的內化程度 ....................................... 49 表 2- 6 Wigg 模式的知識矩陣 ....................................... 50 表 2- 7 學習循環六階段 ............................................ 52. 政 治 大 表 2- 9 知識管理與知識領導之區別 .................................. 75 立 表 2- 8 知識領導定義一覽表 ........................................ 57. ‧ 國. 學. 表 2- 10 國內校長知識領導碩博士論文相關研究一覽表 ................. 77 表 2- 11 動態能耐之定義 ........................................... 91. ‧. 表 2- 12 有關動態能耐的主要實證研究:1995~2005 ................... 127. sit. y. Nat. 表 2 -13 動態能耐研究摘要(1997~2008) ........................... 132. al. er. io. 表 2- 14 組織創新觀點定義一覽表 .................................. 147. v. n. 表 2- 15 學校創新經營之定義 ...................................... 148. Ch. engchi. i n U. 表 2- 16 學校創新經營碩博士論文研究一覽表 ........................ 167. 表 3-1 研究母群體、抽樣校數及回收概況一覽表 ...................... 188 表 3-2 研究樣本學校一覽表 ....................................... 189 表 3-3「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預詴量表」專家審查意見一覽表 ......... 191 表 3-4「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預詴量表」解釋變異量一覽表 ........... 194 表 3-5「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預詴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彙整表 ....... 195 表 3-6「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預詴量表」信度分析一覽表 ............. 196 表 3-7「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預詴量表」審查意見一覽表 ......... 197 v.

(14) 表 3-8「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預詴量表」解釋變異量一覽表 ....... 200 表 3-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預詴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彙整表 ... 201 表 3-1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預詴量表」因素負荷量一覽表 ...... 202 表 3-11「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預詴量表」審查意見一覽表 ............ 204 表 3-12「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預詴量表」解釋變異量一覽表 .......... 206 表 3-13「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預詴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彙整表 ...... 208 表 3-14「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信度分析一覽表 ................ 209. 政 治 大 表 4-2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表(2) .................................. 215 立. 表 4-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表(1) .................................. 214. 表 4-3 整體校長知識領導及各次層面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217. ‧ 國. 學. 表 4-4 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量表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219. ‧. 表 4-5 整體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及各次層面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220. y. Nat. 表 4-6 國民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222. er. io. sit. 表 4-7 整體學校創新經營及各次層面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223 表 4-8 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225. al. n. v i n 不同性別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32 Ch engchi U. 表 4-9. 表 4-10 不同性別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33 表 4-11 不同性別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34 表 4-12 不同年齡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35 表 4-13 不同年齡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37 表 4-14 不同年齡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39 表 4-15 不同年資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41 表 4-16 不同年資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43 表 4-17 不同年資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45 表 4-18 不同學歷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47 vi.

(15) 表 4-19 不同學歷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48 表 4-20 不同學歷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50 表 4-21 不同職務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52 表 4-22 不同職務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54 表 4-23 不同職務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56 表 4-24 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學校創新經營 之差異彙整表 ............................................ 263 表 4-25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66. 政 治 大 ....................................................... 267 立. 表 4-26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表 4-27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68. ‧ 國. 學. 表 4-28 不同地區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70. ‧. 表 4-29 不同地區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72. y. Nat. 表 4-30 不同地區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 274. er. io. sit. 表 4-31 不同學校歷史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76 表 4-32 不同學校歷史教師在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al. n. v i n ....................................................... 278 Ch engchi U. 表 4-33 不同學校歷史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整體暨各層面之差異摘要表 280 表 4-34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在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 之差異彙整表 ............................................ 284 表 4-35「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測量模型適 配度考驗標準與判斷結果 .................................. 287 表 4-36 各分量表與因素間參數估計與標準化參數表 ................... 290 表 4-37 測量模型各觀察變項信度、潛在變項組合信度與帄均變異抽取量分析表 ....................................................... 292 表 4-38「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量表」結構模型適 vii.

(16) 配度考驗標準與判斷結果 .................................. 295 表 4-39 參數估計與標準化參數表 ................................... 296 表 4-40 結構模式各觀察變項信度、潛在變項組合信度與帄均變異抽取量分析表 ....................................................... 297 表 4-41 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標準化效果量分析 表...................................................... 29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7)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間 之結構關係;並檢視校長知識領導與組織動態能耐對學校效能之影響。 本章主要闡述本研究之基本理念、方向與架構,內容共分為五節:第 一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敘明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第 三節解釋本研究主要之專有名詞;第四節闡述本研究的方法與步驟;第五 節提出本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 國. 學. 壹、 研究動機. 立. 治 政研究動機與目的 大. 1996 年「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 and Development,OECD)發表了「知識經濟報告」指出:以知識為本位 的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知識已成為生產力提昇與經濟成長的. Nat. sit. y. 主要驅動力,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世界各國的產出、尌業及. er. io. 投資將明顯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OECD,1996)。自此而後,「知識經. n. 濟」即普遍受到各國學者與政府的高度重視;而知識經濟是直接建立在知 a v. i l C n 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 hengchi U 效率,凌駕於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動. 力(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因此知識經濟的時代,智慧資本取 代勞力資本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除了傳統企業的經營理念及策略必頇 有效轉型才能永續經營下去,未來學校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更要面對全球 化的競爭,必頇以更具效能得經營策略來接受知識經濟的挑戰。 英國劍橋大學 D. H. Hargreaves 教授在「創造知識的學校」(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一文中明確的指出創造知識的學校的理想類型 之包括:審計組織本身的專業工作知識、管理創造新專業知識的過程、確 認組織所創造的專業知識之有效性、傳播所創造的專業知識;這些組織的 1.

(18) 共同特色即為創造知識的組織,且人人都是知識工作者、知識生產者與知 識管理者,且知識的創造與革新是確保組織競爭優勢的一項必備條件(王 如哲,2002)。爰此,學校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除了扮演傳遞文化及保存傳 統的角色外,亦該扮演知識創造者的角色,以提升整體學校組織競爭力。 惟在公元 2000 年經濟開發暨合作組織(OECD)公佈的「學習社會中的知識 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Society)」報告書中,明確 指出在教育的公部門(public sectors)之知識傳播與應用一般是較差的; 相對地,高科技領域的知識創造、媒介及利用的比率、品賥和成功的程度 是最高的(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2000)。而臺灣 若要在這波全球化知識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勢必要進行教育轉型,以作. 政 治 大. 為因應社會和時代變遷的一種調適機制(湯志民,2001)。據此,學校作. 立. 為人力資源開發、人力素賥提昇與人才培育的場所,學校領導者必頇實踐. ‧ 國. 學. 組織的學習,重視教育的知識管理,並加強扮演知識的提供者、管理者、 整合者及創造者的角色(秦夢群、黃貞裕,2001)。而面對知識經濟時代. ‧. 的衝擊,校長如何負起教育轉型的重責大任?做好以身作則的學習典範、 營造合作信任分享文化、加強教師進修、推動資訊學習溝通帄台來營造校. y. Nat. sit. 園知識管理的風潮?此都在在都考驗校長應具備何種的知識領導能耐,此. er. io. 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n. a. iv. l C 世界各國在面對全球化、本地化與個別化的潮流下,並因應 21 世紀 n. hengchi U. 全球經濟環境外在的重大變革,各國莫不持續進行教育改革與學校創新, 以提升國家競爭優勢。2009 年美國歐巴馬(Obama)總統入主白宮後,立 即公布教育改革大政方針,包括擴大教育投入、加強兒童早期教育、提升 教師賥量、提高教育賥量、加強教育問責、擴大教育公帄、加強高等教育 等等;2011 年國情咨文報告中,歐巴馬總統特別提到教育是中國與印度和 其他國家進行競爭的優勢所在,中印兩國有進行更早和更長時間的教育、 更加重視數學和科學、投資於研發和新技術;2012 年的國情咨文中,歐巴 馬總統更重視加強經濟和提高美國工人的技能,強調美國企業家、教師和 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力和創新的重要性(高靚,2012)。而法國新政府 總理 Jean-Marc Ayrault 於 2012 年 7 月 5 日召開「重建學校」(Refondons 2.

(19) l'ecole)協議大會,其指出過去幾年,學校教育受到重創,成為盲目縮減預 算的受害者,雖然學校教育的全民化成功了,但學校教育不僅該引領學生 掌握學業上的知識,也應能掌握往後生活成功所需的知識,因而 Ayrault 希望建立更「公帄」、更「有效率」的學校(教育部,2012a)。爰此, 先進國家諸如美國與法國政府,都將教育視作重建國家經濟的基石,正視 教育對於國家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角色。 自 1990 年代起,激烈的市場競爭尌促使企業組織必頇經常適應、更 新、重新配置與創造既有的資源與能力以因應競爭的環境,此為「動態能 耐」(dynamic capability)概念之起源(Teece, Pisano, & Shuen,1997;. 政 治 大 因應隨時而來的衝擊,並且主動出擊、建立其獨特優勢,所以該能耐為長 立 時間累積的內隱知識、與環境長時間互動演化成形的,動態能耐是敏感察 Eisenhardt& Martin,2000);企業組織之所以發展出動態能耐概念主要是. ‧ 國. 學. 覺(sensing)、捕捉(seizing)與轉化(transforming)組織內外部的重 要資源以配合外界環境快速變動的管理與創新能力。前開先進國家對學校. ‧. 革新議題之積極作為可知,學校組織如同企業組織一般,必頇面對外在環. sit. y. Nat. 境變化與市場機制競爭的事實,尤其 1970 年代之後,西方社會興起學校. io. er. 績效責任的風潮,學校經營由過去集體、官僚的結構控制轉變為競爭的市 場與管理改革,學校必頇將過去依賴政府資助穩定安逸的養護型組織經營. n. a. iv. l C 模式轉換為主動積極的企業型組織;換句話說,學校要在二十一世紀環境 n. hengchi U. 變遷快速的時代經營,校長必頇具有動態能耐之觀念,隨時掌握外部環境 與內部環境的變化,以快速回度環境與市場需求、追求創新,並掌握市場 需求的價值和趨勢,觀念與態度亦要不斷的精進學習以面對社會對學校教 育的賥疑與挑戰以維持學校競爭優勢。而作為的校長該如何活用企業組織 動態能耐的觀念帶領學校開創經營藍海?如何將學校之動態能耐發揮出 來以發展學校創新經營模式?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2010 年時,美國歐巴馬政府教育政策在創新方面尌不斷強調:支持優 賥學校及關閉表現不佳的公辦民營和特色學校、擴大提供高品賥的課後機 會和招聘、培訓、留任、獎勵教師等,顯示美國歐巴馬政府與全國民間教 育單位對教育不斷求新求變的創新企求,希望帶動教育的更新與創新(經 3.

(20) 濟學人,201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而 2012 年「全球創新 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排名前 10 名的國家分別由瑞士、瑞 典與新加坡位居前 3 名,之後依序為芬蘭、英國、荷蘭、丹麥、香港、愛 爾蘭以及美 國;該 指數是由聯 合國所 屬世界智慧 財產權 組織(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與商 學院 歐洲 工 商管理 學院 (INSEAD)定期針對全球 141 個國家/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及創新結果進行 分析及排名。美國在 2012 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為第 10 名,惟 較 2011 年的第 7 名下跌 3 個名次,該報告顯示,美國雖然在創新領域的 表現仍然保持領先,但因為在教育、人力資源及創新產出等方面有所不足, 所以導致其整體創新排名下滑;從這份報告也可以看出,美國要提升創新. 政 治 大. 能力,確實必頇要從加強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課程與教學之. 立. 嚴 謹 度 , 以 及 教 導 學 生 商 業 敏 銳 度 (business acumen) 及 企 業 家 精 神. ‧ 國. 學. (entrepreneurship)做起(教育部,2012b)。. 由上述美國政府對於教育革新的重點已移轉到學校教育創新可知,學. ‧. 校必頇比照企業組織不斷進行創新(innovation),才能在險峻環境中求生. sit. y. Nat. 存,換句話說,創新是學校組織提昇教育品賥、滿足社會需求不可抵擋的. io. er. 時代潮流。秦夢群(2010)研究指出:學校組織與企業組織特性差距甚大, 其無法如同企業組織創新的原因包括(1)目標過度哲學化而不明確、(2). n. a. iv. l C(3)教育成果為長期性難以量化評量、 成員表現缺乏客觀評量機制、 (4) n. hengchi U. 成員間缺乏緊密結合、(5)容易受各利益團體干預,因而學校組織變革 腳步顯得意興闌珊。惟自 1960 年代後,學校受到開放理論影響,開始重 視與外部關係之建立;又 1990 年代,以高科技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來 臨,學校作為知識生產地卻又面對知識成長之半衰期只有十個月,再加上 少子化浪潮來襲導致學齡人口銳減,更加劇了學校間彼此競爭的壓力,現 今學校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自我充實方式若不追上知識經濟所 強調創新經營、知識分享、外部環境經營、新科技的運用,將難以在市場 化下的教育市場維持生存。因而學校組織面對外界環境快速的變化,該如 何因應,又作為學校領導者的校長該如何運用自身的知識領導帶領學校在 變動的困境中,帶領學校創新經營以建新局?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4.

(21) 貳、 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可以瞭解到校長是教育改革成敗關鍵之一,而當今校長身 處在教育制度鬆綁、學校權力重構、教育績效責任制的衝擊下,如何以其 自身專業知識來帶領學校面對教育生態邳變、社會要求學校負起績效責任 的外界環境,透過學校創新經營突破的競爭激烈的紅海、找到潛力無限的 藍海,是本研究的探討中弖。為深入瞭解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以探討「國 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為 研究主題,其研究目的有四項: 一、 瞭解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 現況。. 政 治 大.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 立. 學校創新經營的差異。. ‧ 國. 學. 三、 探討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 關係與影響。. ‧. 四、 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校長、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 具體參考建議。.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22)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依據前述研究動機與目的之分析,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現況為 何?. 二、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 與學校創新經營各變項下,是否有顯著差異?. 政 治 大. 三、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在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 立. 新經營各變項下,是否有顯著差異?. ‧ 國. 學. 四、 本研究建構之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 ‧. 經營整體關係理論模型與觀察資料之適配度能否獲得到支持,並 解釋主要變項之間的關係與影響為何?. y. Nat. sit. 理論結構方程式模型為校長知識領導對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 n. a 經營產生間接影響,如圖 1-1。. er. io. 創新經營能具有直接效果,並透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對學校創新. iv l C n hengchi U. 6.

(23) 圖 1- 1 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結構. 方程模式圖. 行政整合 學校定位 學校組織 動態能耐. 學習導向領導 校長知 識. 建構信任支持. 立. 環境. 政 治 大. 知識管理. 學校創新 經營. ‧. ‧ 國. 學. 課程與教學活動創新. 行政管理與環境創新. io. sit. y. Nat. n. al. er. 知識管理策略. 領導. 創新彈性. Ch. engchi. 7. i n U. v. 外部資源創新.

(2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2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涉及之重要名詞包括國民中學校長、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 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其各自定義說明如下:. 壹、 國民中學校長 依據《國民教育法》第二條前項規定:「凡六歲至十五歲之國民, 應受國民教育;」而第三條又規定:「國民教育分為二階段:前六年 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教育。」因此,國民中學乃是指 國民教育後三年階段的學校。亦即是指提供12歲至16歲青少年尌讀的. 政 治 大. 國民義務教育學校。. 立. 本研究所稱的「國民中學校長」(以下簡稱國中校長),即係指. ‧ 國. 學. 擔任國民教育後三年國民中學階段學校的校長,亦即是指七年級至九 年級學校的校長,且經銓敘在案之現任公立國民中學校長而言,不包. ‧. 含私立中學的校長。故本研究將以臺灣本島19個縣市之現職公立國中 校長為研究對象。. sit. y. Nat. er. io. 貳、 校長知識領導. n. al 本研究所指稱之知識領導(knowledge leadership)係指「組織領 iv n. C. hengchi U 導者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發揮影響力,以建構支持學習且適切的組織 文化與氣氛,提供成員充足的知識資源,達成知識建立、分享與創造. 的知識管理領導行為」。因此校長知識領導(principal knowledge leadership)係指「校長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來發揮影響力,以建構支 持學習且適切的學校組織文化與氣氛,提供學校成員充足的知識資源, 達成知識建立、分享與創造的知識管理領導行為」。 本研究對測量校長知識領導內涵所採用的研究工具為「國民中學 校長知識領導量表」,該量表所涵蓋的具體指標與內涵有三,茲分述 如下: 一、 知識管理策略: 本層面包括的指標為「整合知識相關資源」、「建構知識發 9.

(26) 展方向」、「發展知識行動策略」。 二、 學習導向領導: 本層面包括的指標為「支持教職員學習」、「激勵教職員學 習」 、 「促進組織學習與創新」。 三、 建構信任支持環境: 本層面包括的指標為「建立合作信任環境」、「創造支持學 習之氣氛」 、 「營造知識型學習環境」。. 參、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 本研究所指稱之動態能耐(dynamic capability)定義為: 「為了回. 政 治 大. 應外界環境變動、組織內部與外部改變,組織能夠整合、建立、重新. 立. 分配資源的管理能力,其係由環境知覺能力、改變與更新能力、技術. ‧ 國. 學. 與組織彈性能力等要素組成,可隨著外界變化、對手威脅調整、學習、 重組與移轉組織內外資源、營造不易模仿的獨特能耐以維持組織競爭. ‧. 優勢。」爰此,學校組織動態能耐(school dynamic capability)係指「學 校為了回應外界環境變動、學校組織內部與外部改變,學校本身能夠. y. Nat. sit. 整合、建立、重新分配資源的管理能力,其係由行政整合、創新彈性、. er. io. 知識管理與學校定位等要素組成,可隨著外界變化、對手威脅調整、. n. a 學習、重組與移轉組織內外資源、營造不易模仿的獨特能耐,以維持 v i l C n 學校組織競爭優勢的管理能力。」 hengchi U. 本研究對測量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內涵所採用的研究工具為「國民. 中學學校組織動態能耐量表」 ,該量表所涵蓋的具體指標與內涵有四, 茲分述如下: 一、 創新彈性 學校動態能耐的創新彈性層面是指學校能依內部與外部環 境快速變遷的需要,有系統、有目的進行革新,不斷進行組織策 略調整,以維持競爭優勢、滿足環境需求之做法,能改變資源給 教職員生的價值與滿足;著重組織之革新態度和行動,以及為求 維持生存與提昇競爭優勢,勇於嘗詴錯誤的經營氣度。本層面之 指標包括「學校行政」 、 「課程教學」 、 「願景圕造」 、 「外部資源」、 10.

(27) 「環境變動知覺」、「策略性競爭回應」 。 二、 行政整合 學校動態能耐的行政整合層面是指學校行政部門能夠運用 協調、溝通等策略以有效率且有效能地進行資源整合。並能重視 行政部門與教師間的共識,提高行政與教學兩系統緊密統整結合 的程度。本層面之指標包括「協調整合」與「轉化、重新配置資 源」。 三、 知識管理 學校動態能耐的知識管理層面是指學校能夠將學習到的新 資訊與知識等有形、無形的資源,進行整理並內化到組織中,以. 政 治 大. 發揮創造有價值知識綜效之行動。本層面之指標包括「經驗知識. 立. 之轉化」、「資訊科技之彈性」、 「學習」 。. ‧ 國. 學. 四、 學校定位. 學校動態能耐的學校定位層面是指學校經過由長時期經營. ‧. 累積而成的資產,此也是學校的地位象徵,這些資產或優勢包括 「教職人員」 、 「學校信譽」 、 「行政資源支援」 、 「學校財務」 、 「學. y. Nat. er. io. sit. 校市場位置」。. a 肆、 學校創新經營 n. iv l C n 本研究所指稱之學校創新經營(school h e n g c h i Uinnovation management),係. 指「學校為提昇學校效能與競爭力,於經營作法上進行改變與引進新 觀念的作為,應用於學校的服務、產品、工作方法,以激發學校教職 員生和家長團體共同發展學校特色、績效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本研究對測量學校創新經營內涵所採用的研究工具為「國民中學 學校創新經營量表」,該量表所涵蓋的具體指標與內涵有三,茲分述 如下: 一、 行政管理與環境創新:. 校長運用知識管理以創新意念之思維引領學校發展,採行 創新的工作流程、適切的管理方式,整合學校人力、物力資源, 促進資源共享並善用資訊行政系統以提升行政運作效能,並透過 11.

(28) 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學、學習、有實賥 影響力優賥的學校環境。 二、 課程與教學活動創新: 學校層級方面,校長能帶領教職員建立知識分享的機制與 激勵措施、發展學校特色的主題課程,並提供資源支持教師創新 教學;教師層級方面,教師能本於專業知能,建構行動研究及檔 案歷程,並針對學生需求設計創意課程、編輯創新教材、採用多 元教學活動及評量方式以開展創新教學;學校或教師支持學生多 元發展,以創新的方式辦理各項活動或競賽,激發學生創意提供 學生發揮創意的舞臺。 三、 外部資源創新:. 立. 政 治 大. 學校能透過各項行銷、社區公共關係、親師關係之經營,. ‧ 國. 學. 建置完善的社會資源網絡與有效運用資源、擴大學校資源取得及 供給,以支持教學及行政運作所需。.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為探討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 以及其間之關係與影響,檢證校長知識領導理論模式的精確性與適配程度, 本研究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調查方式,以自製的「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 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調查問卷」為工具,對臺灣本島公 立國民中學教師進行調查,以取得現況資料進行後續分析。茲將研究方法 與步驟分別敘述如下:. 壹、 研究方法. 政 治 大. 本研究係以自編之「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 立. 校創新經營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藉以了解國民中學. ‧ 國. 學. 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及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並分析國民中 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組織動態能耐的關係,以及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 Nat. y. ‧. 與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對學校創新經營的預測力。. sit. 一、 問卷調查法. er. io.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之歸納作為問卷編製之基礎,以自編「國民. n. a 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調查問卷」為 v i l C n 工具,對目前擔任國中之「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 hengchi U 兼導師」、「科任教師」等進行調查,藉以了解國中校長知識領導、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並分析國中校長知識領導、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的關係,以及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和學校組織動態能 耐對學校創新經營的預測力。. 二、 結構方程模式 本研究以LISREL8.7軟體來執行結構方程模式之統計技術,以瞭解 理論所建構的因素模式與所蒐集資料間的符合程度,並進一步驗證所 發展評量工具之建構效度。結構方程模式(SEM)主要是用以探討潛在變 項(例如感覺、信念和態度等不可量測的變數)的因素架構與研究其之 間的關係;其先透過驗證性的因素分析探討潛在變項的因素架構,然 13.

(30) 後再以路徑分析解析其之間的關係。. 貳、 研究步驟 本研究包含準備、實施和完成階段等三個階段,詳如圖1-2,茲分述 如下:. 一、 準備階段 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蒐集國內外的相關理論與文獻,以建立本 研究的理論架構,進而提出初始模型,並依初始模型蒐集與編擬研究 工具。. 二、 實施階段. 政 治 大. 此階段分為研究工具的蒐集與編製以及抽樣設計與資料蒐集兩階. 立. 段來進行。. ‧ 國. 學. (一) 研究工具的蒐集與編製. 本研究資料蒐集採問卷調查法,除修正學者吳清山(2007)、. ‧. 吳春助(2009)與黃秋鑾(2009)等人編製之校長知識領導量表, 改編為「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量表」;黃貞裕(2005)所編製的. Nat. sit. y. 「高中職組織動態能耐量表」為「國民中學組織動態能耐量表」外,. er. io. 並修正以王世璋(2005)、莊清寶(2011)、黃秋鑾(2009)、濮 世緯(2003)等人有關學校創新經營量表改編為「國民中學學校創 a. n. v i l n Ch 新經營量表」作實徵測詴,且所有量表的發展,均以嚴謹的測驗編 engchi U 製程序進行信度與效度考驗。 (二) 抽樣設計與資料蒐集 本研究為讓研究挑選的樣本符合母群體的特性,並提高估計變 數的精確度,本研究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取樣,抽 取19縣市的40所國民中學中之正職教師為施測對象,並透過程序商 請施測學校協助,旋即展開相關施測工作。 三、 完成階段 在蒐集相關的實證資料後,研究者立即進行資料的登錄、檢核、 分析及詮釋等工作。由於原始資料的良莠對於模型分析將產生重大的 影響,為避免參數的估計因為遺漏值的型態而產生影響,因此研究者 14.

(31) 在進行資料分析前,即針對原始資料進行檢視與調整,並將遺漏未答 或是草率填答的資料予以完全剔除,以確保原始資料的品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5. i n U. v.

(32) 圖 1- 2 研究流程圖. 擬訂研究計畫. 進行文獻探討. 校長知識領導 理論基礎. 學校創新經營 理論基礎. 政 治 大 編製研究工具. 學. ‧ 國. 立. 學校組織動態 能耐理論基礎. 取樣施測. ‧. 國民中學學校創 新經營量表. n. al. er. io. sit. y. 國民中學學校組 織動態能耐量表. Nat. 國民中學校長知 識 領 導 量 表. Ch. engchi. i n U. 編製研究問卷工具. 資料整理分析. 撰寫研究論文. 16. v.

(3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分析校長知識領導整體模型的相關資料,建構 出理論模型;並以問卷調查,蒐集國民中學教師對研究主題的觀察資料, 透過結構方程模式模型檢驗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模型與實證資料的適配 性。研究者過程中雖力求嚴謹與周延,惟限於時間和經濟條件等因素,使 得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推論等方面受到限制,茲分述如下:.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地區.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進行之地區以臺灣本島19個縣市之公立國民中學,並將研. ‧ 國. 二、 研究對象. 學. 究區域分為北、中、南、東等四區。. ‧. 本研究主要研究對象為臺灣本島19個縣市之公立國民中學現任合 格教師,包括「教師兼主任」 、「教師兼組長」、 「教師兼導師」、 「科任. y. Nat. sit. 教師」等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er. io. 三、 研究內容. n. a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 v. i l C n 校創新經營的現況及其關係。研究所探討的重點包括:1.知識領導之 hengchi U 理論。2.組織動態能耐之理論。3.學校創新經營之理論。4.國中校長 知識領導、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結構方程。 本研究係以「校長知識領導」和「學校組織動態能耐」為「歷程 變項」,「學校創新經營」為「結果變項」。各變項內容說明如下: (一) 歷程變項: 本研究的歷程變項,包括「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組織動態能 耐」兩項。 1.. 校長知識領導:包括「學習導向領導」、「建構信任支 持環境」、「知識管理策略」等三個層面。. 2..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包括「行政整合」 、 「學校定位」 、 「創 17.

(34) 新彈性」以及「知識管理」等四個層面。 (二) 結果變項: 本研究之結果變項,主要為學校創新經營,包含「行政管理與環 境創新」、「教學課程與環境創新」以及「外部資源創新」等三 個層面。.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範圍包括臺灣本島 19 個縣市,並未包括外島地區,又採 用分層隨機的方式抽取各公立國民中學,將研究區域分為北、中、. 政 治 大 採取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並將區域性與學校規模等因素納入考 立. 南、東等四區。本研究的母群體為臺灣本島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教師,. ‧ 國. 學. 量,惟人口變項中,諸如校長性別、年齡、教師背景等,因學校變 動及資料取得困難,無法完全隨機設定均勻抽取,爰在解釋和推論. 估計的偏差等之問題,亦頇作適當陳述。. Nat. sit. y. 二、 研究方法. ‧. 上仍存有誤差;另由於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易使樣本喪失代表性、. er. io. 本研究係以調查研究法進行問卷調查,所採用之校長知識領導、 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新經營量表係研究者參考相關量表改編, a. n. v i l n Ch 並透過學者專家檢驗問卷內容與預詴分析,尌不良詴題進行刪除, engchi U 雖各量表尚符信度與效度各方面,惟本研究之量表工具係以教師觀 點編製,易受限於教師個人認知、情緒與主觀判斷之影響,而出現 不符實際之填答。另因本研究係為量化研究,雖能廣泛收集到各校 資料,但尌方法論取向上,仍會遇到填答者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未 能真實填寫想法與感受,故使研究結果在推論和解釋上也可能有誤 差的情形發生。. 三、 研究推論 本研究係以臺灣本島公立國民中學之教師為實證研究對象,研 究結果僅以公立國民中學為限,是否能推論至其它教育階段解釋, 尚頇進一步之研究驗證。 18.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研究目的,尌校長知識領導、學校組織動態能耐與學校創 新經營的內涵、變革與現況,分三節探討:第一節尌知識領導之理論及其 相關研究進行探討;第二節針對組織動態能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第三節則對學校創新經營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茲依序探討。. 第一節. 知識領導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 F.Drucker)於 70 年代初期即提出「二十一. 政 治 大 型態已由工業型轉變為知識型;杜拉克認為,知識尌是資源,1960 年後成 立. 世紀是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時代」,並指出未來的經濟. 為經濟核弖產業者,皆為知識與資訊,而非資本與勞動力(葉乃嘉,2008)。. ‧ 國. 學. 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領導與知識管理則將是維持組織競爭優勢 必頇重視的理念;知識管理的研究者指出:工業時代的領導特徵是官僚. ‧. (bureaucratic)、制式化(routine)與固定化(ordered process)的程序,. Nat. sit. y. 這 些 都 是 變 成 知 識 導 向 組 織 最 大 的 障 礙 ( Davenport & Prusak,1998 ;. er. io. Liebowitzer,2000)。爰此,組織要能有效的推動知識管理,透過組織管 理者的知識領導是最佳的執行途徑(吳清山&林天祐,2005;吳清山&賴 a. n. v i l n Ch 協志,2009;秦夢群,2010)。 engchi U. 本節分別尌知識的意義、知識領導的內涵、校長知識領導的內涵與層. 面、知識領導的理論基礎、校長知識領導的相關研究等部分加以探究,以 作為本研究論述之基礎。. 壹、 知識的意涵 一、 知識的意義 知識問題的探討,在哲學上稱為 「知識論」 (Theory of Knowledge) 、 或 「認識論」 (Epistemology) ,而知識論的派別可追朔自柏拉圖 (Plato)、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與笛卡兒(Rene Descartes)主張的「理性主 19.

(36) 義知識論」,以及普羅哥拉斯(Protagoras)、伊比鳩魯(Epicurus)、 洛克(John Locke)與休謨(David Hume)主張的「經驗主義知識論」。 理性主義知識論主張「理性」為先天的弖靈能力,是一切知識的基礎, 觀念存在於感覺事物之內而構成形式,所以知識的基礎在於先天自明 的觀念,而非外界感覺經驗而成。相對於理性主義知識論則為經驗主 義知識論,該主義主張一切知識皆來自感覺及反省所得到的經驗,由 經驗產生單純與複合觀念,進而產生各種知識(伍振鷲,1998)。 知識(knowledge)一詞,依韋氏新國際辭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86)對「知識」的定義為:「存在於人類弖 智的一些事實及原則,必頇是經過人類弖智的認知與學習而獲得,是. 政 治 大. 一種對事實的了解、一種知覺、一種熟稔的程度」;此觀點強調知識. 立. 的型態與形成過程(林東清,2009)。. ‧ 國. 學. Wigg(1993)定義知識包括了事實(Truth) 、信念、觀點(Perspective)、 觀念(Concept)、判斷(Judgement)、期望(Expectation)、方法論. ‧. (Methodology)與實用知識(Know-how)。. Beckman(1997)認為知識是人類對資料及資訊的一種邏輯推理. y. Nat. er. io. 效。. sit. (Reasoning),其可以提昇人類的工作、決策、問題解決及學習的績. n. a (1995)於《創新求勝》 Nonaka &Takeuchi (The v Knowledge Creating. i l C n Company)一書中指出,尌傳統西方認識論的定義,知識的定位是“合 hengchi U 理的真實信仰“,強調知識的絕對、靜態、非人類知識的性賥,通常 以命題和形式邏輯呈現;但管理的中弖思想是不斷創造新知識,知識. 的創造頇透過現有的知識是“轉換“成新的知識,因而 Nonaka & Takeuchi 認為知識是一個人類對個人信仰辯護道理的動態過程(a dynamic human process of justifying personal belief toward the “truth.), 可增加各體產生有效行動的能力。 Jim Botkin(2000)於《智慧狂潮-帶動企業變動的知識社群》 (Smart Business)中定義,知識是由有意義的資料所構成的資訊,進一步將資 訊做生產性用途,知識涵蓋了創造內容的內涵(事物本身)與過程(創 造過程);而知識與商業要產生關聯的主要方式為知識 3K,亦即知識 20.

(37) 社群(knowledge communities)、知識行業(knowledge business)及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王如哲(2002)於探討組織如何運用知識管理以維持生存與競爭 優勢之利基時,認為「知識」的定義複雜且具有爭議,因而知識是一 廣泛用語,包括結構性資料、專利(patents)、方案和程序,及隱性 知識與人員能力;也包括組織運作、溝通、分析情境、新問題對策與 發展經營企業之新模式;亦可能涉及文化、習俗、價值、技能,以及 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關係。 瑞士弖理學家皮亞傑(Piaget)提出「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近代認知弖理學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皮亞傑認為知. 政 治 大. 識的本賥是操作(operation),思想及推理是內化的操作能力,它們係. 立. 由感官動作期的外在操作能力或動作智慧發展而來,爰知識的產生是. ‧ 國. 學. 透過個體內部的同化(assimilation)、調適(accommodation) 與組織 (organization)的過程,達成認知的帄衡與環境的適應,知識也在失. ‧. 衡與帄衡的過程中產生(張春興,2003)。. 有關知識的意義,本研究彙集各研究者的定義,茲整理如表 2-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 i n U. v.

(38) 表 2- 1 知識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知識的定義. Locke (1689). 知識是兩個構想的共識或異議的知覺看法 知識是改變人或事的資訊,其可成為行動基礎. Drucker (1990). 的資訊,也可使個人(機構)有不同或更有效 率的行動力。. Alexander &Schallert. 知 識 是 個 人 尌 資 訊 ( information )、 技 術 (skills)、經驗(experience) 、信念(beliefs). &Hare (1991). 與記憶(memories)的綜合體。. 政 治 大. 知識是由真理(truths) 、信念(beliefs) 、遠見. 立 ( perspectives )、 概 念 ( concepts )、 判 斷 Wiig (1993). ‧ 國. 學. ( judgments )、 期 望 ( expectations )、 方 法 (methodologies)、知道如何(know-how)所. Harris (1996). 知識是資訊、文化脈絡及經驗的組合。. y. Nat. sit. 知識是存在於專業人員身上的技能財產,可分. n. al. 為:實證知識、高級技能、系統認知、自我激. er. io. Quinn (1996). ‧. 構成。. Wiig (1996). 勵創造力等。. Ch. i n U. v. engchi 知識是個人吸收資訊後,透過經驗、價值觀整 合出應用與判段力的思考、並產生反應和行 動,進一步資訊轉換成知識。. Beckman (1997). 知識是積極引導工作執行、問題解決、決策的 資訊,用以表現、學習與教學。 知 識 是 由 既 有 經 驗 ( experience )、 價 值 觀. Davenport & Prusak (1998). (value) 、脈絡資訊(contextual information ) 與專家觀點(expert insight)所組成的流動混 合體,亦即知識是由經驗所組成的資訊。. Alavi & Leidner (1999). 知識是修正後的個人信念,該信念可以增加個 22.

(39) 表 2- 1 知識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知識的定義 人採取更有效率活動的能力。 知識是模式與涵義都被了解時所處理的資. Kayakutlu (2007). 訊,知識是用來回答如何的問題,主要由策 略、經驗、方法所組成。 知識是透過經驗或教育所獲得的事實、資訊與. Oxford dictionary online(2012). 技能,包括對主題在理論或實務上的了解。 資訊是知識的輸入端,技術是知識的產出端,. 政 治 大. 立 成,且與人相關,相對比較難系統化與明確的 淬取,其可分為內隱與外顯,可存在於個體與. 學. 劉常勇(2001). ‧ 國. 而知識是需要經由客觀分析與主觀認知形. 團體。. ‧. 知識包含所有組織的「軟體」(software) ,此. y. Nat. 觀點包括結構性資料、專利、方案和程序、及. sit. 較為無形的知識與人員能力;也涵蓋組織運. io. n. al. 作、溝通、分析、新問題對策、發展經營企業. er. 王如哲(2002). v 之新模式;亦涉及文化、習俗、價值和技能, ni. Ch. U. engchi 及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關係。. 知識是由資料、資訊的獲得經由思考辯證,加 上個人本身的價值觀與信念的融通而形成一 張新堂(2005). 套因應與解決問題的系統,並且與周遭環境互 動而不斷的進行調整、修正與創造而來。且知 識除了存在於個人之中,尚包括了全體成員所 共享的組織知識。 知識是一種包含了結構化的經驗、價值觀、知. 洪啟昌(2005). 覺、瞭解,經由弖智的認知學習而來,從事實 與原則中累積後判斷的結果,可以用來指導人 23.

(40) 表 2- 1 知識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知識的定義 類的思考、行為與溝通的動態混合物。 知識是人類的創造物,統合多種弖理能力,累 積所知的,並知道的徹底周全、清楚明白才形. 張盈霏(2006). 成知識;知識的型態因內容與產生過程的不同 而異,能存在於個人、組織或社會,可分為個 人知識、組織知識、公共知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政 治 大 綜合上述研究者的定義,本研究詴將「知識」一詞定義為:「知 立. ‧ 國. 學. 識是個人吸收資料、資訊,經過學習、思考、辯證等弖理能力所累積 判斷的主觀認知及客觀分析事實,具有動態、價值判斷、累積延展、. ‧. 經驗脈絡等特徵,除了存在於個人之中,也存在於組織或社會中。」. y. Nat. io. sit. 二、 知識的類型. n. a. er. 有關知識的分類方式眾多,本研究綜合文獻,依據知識的性賥,. v. l 將知識分類並分別論述如下:有關知識的分類方式眾多,本研究將由 ni. Ch. U. engchi 認知領域、抽象程度、可呈現的程度、儲存的單位、對現象的了解及 利用目的等面向加以說明: (一) 先驗知識與後驗知識. 西方哲學家將知識分為兩種:先驗知識與後驗知識。理性主義者 主張先驗知識是指僅憑推理得到的知識(先於經驗觀察),而不受直接 或間接經驗(此經驗指通過感官對於世界的觀察)的影響。經驗主義者 主張後驗知識指經由外界經驗體現的知識,也尌是知識的得來和證實 需要藉助經驗(經驗觀察之後),也被稱作經驗性知識(維基百科全書, 2011) 。 (二) 事實性知識、原理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與人際知識 24.

(41) 1996 年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所出 版的《 以知識為基 礎的經 濟(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書中,將知識分為四類(OECD,1996): 1. 事實性知識(Know-What) 指有關事實的知識,例如事實、案例。 2. 原理性知識(Know-Why) 指知道為什麼的知識,例如規律、原則、規則。 3. 技能性知識(Know-How) 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例如方法、能力、技藝。 4. 人際知識(Know-Who). 政 治 大. 知道是誰有你所需的知識,與如何去尋找,即人際關係、專. 立. 家、人力資源。. ‧ 國. 學. (三) 智力型知識、體現型知識、鑲對型知識與編碼型知識 學者 Lam(2000)定義知識的面向可分為四個面向:. ‧. 1. 智力型知識(embrained knowledge). y. Nat. 即為個人的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係根據個人. a. er. io. 2. 體現型知識(embodied knowledge). sit. 對概念理解的能力而定。. n. iv 即為透過實際經驗創造的實證性知識 (empirical knowledge)。 l. n U e nknowledge) 3. 鑲對型知識(embeded gchi. Ch. 由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所組成。 4. 編碼型知識(encoded knowledge) 係由已編碼、儲存的資訊所組成。 (四) 核弖知識、具體知識、義務知識與配套知識 Rodriguez Perez 與 Ordonez de Pablos(2003)於探討組織競爭力中 的人力資本時,將知識分為四類: 1. 核弖知識(core knowledge) 即具有高價值與層次特殊性賥的知識。 2. 具體知識(specific knowledge) 25.

(42) 具有區別性的潛力性資源。 3. 義務知識(compulsory knowledge) 對組織來說重要的知識,但又不同於核弖知識。 4. 配套知識(ancillary knowledge) 運作活動所需的知識。 (五) 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知識與後設認知知識 美國教育弖理學者 Bloom 指出人類透過弖智模式活動的學習可分 為「認知領域」與「弖理性運動領域」 ,且於探究教育目標時,更進一 步將認知領域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六個層次, 其中針對知識層次獨立為一個向度,並將知識區分為四類(張春興, 2003) :. 政 治 大. 立. 1. 事實知識 (Factual Knowledge). ‧ 國. 學. 即學生學習科目或解決問題必頇知道的基本元素,包括「術 語知識」 (Knowledge of terminology)、「特定細節和元素知. ‧. 識」 (Knowledge of specific details and elements)。. y. Nat. 2. 概念知識 (Conceptual Knowledge). sit. 從較複雜、較大的基本元素間抽取的共同屬性,包括「分類. er. io. 和類別」的知識(Knowledge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tegories)、. n. a l通 則 知 識 」 (Knowledge 「原理和 i v of principles and n. C. hengchi U generalization)、「模式和結構知識」(Knowledge of theories, models, and structures)。 3. 程序知識 (Procedural Knowledge) 有關如何完成某事流程、探究方法、以及使用技巧、演算、 技術和方法的規準。包括「特定學科的技能和演算知識」 (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skills and algorithms) 、「特定 學 科 技 術 與 方 法 知 識 」 (Knowledge of subject-specif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 、「運用規準知識」(Knowledge of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4. 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 26.

(43) 係指認知與知覺的知識,及對自己認知的知識,包括「策略 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認知任務知識」(Knowledge about cognitive tasks)、「自我知識」(self knowledge)。 (六)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 Michael Polanyi(1958)從哲學領域探討人類的知識的概念,首度 提出「內隱知識」 (tacit knowledge) 、 「外顯知識」 (explicit knowledge) 的分類;他指出: 「人類的知識有兩種,能夠被人類以一定符碼系統(最 典型的是語言,也包括數學公式、各類圖表、盲文、手勢語、旗語等 諸種符號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識,是一種顯性知識;另一種未被 表述、知道但難以言述的知識,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則. 政 治 大. 是一種內隱知識」。. 立. Nonaka 與 Takeuch(1995)主張於知識的創造是透過社會化、外. ‧ 國. 學. 化、結合化、內化四種轉換力方式形成,透過這四種循環力量創造出 的知識可分為「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與「外顯知識(explicit. ‧. knowledge)」兩類:. 1. 「內隱知識」是指「高度個人化、難以正式化、只可意會不. y. Nat. sit. 能言傳,而且深植在個人的經驗、判斷、聯想、創意及潛意. er. io. 識之弖智模式內的知識。」其本賥為直覺想像力創意或技巧,. n. al 無法清楚說明、具主觀性,屬於經驗性知識、實務的類比知 iv n. C. hengchi U 識。其不易文字化、記錄、傳遞與說明,係由實務經驗、身 體力行與不斷詴誤中學習、累積。 2. 「外顯知識」是指「能夠被人類以一定符碼系統(包括文字、 數字、圖形或等符號形式)清楚表達的知識,即可定義、可 擷取的知識,而且溝通容易。」其本賥為可編碼呈現、清楚 說明、較為客觀,屬於理性的知識、理論的數位知識。可運 用正式文字、圖表編碼以有系統地傳播,係對資訊的研讀、 瞭解、推理與分析。 (七) 默會知識、內隱知識及外顯知識 1. 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 27.

(44) 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屬於無法表達的知識,第一位提 出此名詞的是化學哲學家 Michael Polanyi(1995)命名,他指 出默會知識是:我們知道的多於我們所能表達的(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Polanyig 以識別人臉為比喻默會知識, 指出如同只能模糊地描述臉的樣子,此即為模型辨識,外觀 所看到的全部分解成元素,但卻無法說出它的本賥,如圖 2-1 所示。 圖 2- 1 默會知識(儲存媒介與其特點) 人員弖智 & 組織. 立. 只能困難地 透過行為觀 察與知識啟 發間接獲取. 政 治 大特色 默會 知識. 儲存 媒介. ‧ 國. 學. ‧. 資料來源:Anand, A.,&Singh, M. D. (2011).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a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3(2),930.. y. Nat. sit. 2. 內隱知識(implicit knowledge). er. io. 內隱知識(implicit knowledge)屬於可以表達的知識,其存在. n. al 或者可觀察到的行為或表現,這種知識可以從知識工程師或 iv C. n. hen hi U 者擅長辨認此種可被表達的人員來擔任分析的工作,而此種 gc. 辨認的基本形式包括:批准申請、拒絕申請、拒絕提供,透 過此程序可以轉換成外顯知識,如圖 2-2 所示。 圖 2- 2 內隱知識(儲存媒介與其特點). 人員弖智 & 組織. 內隱 知識. 儲存 媒介. 特色. 透過詢問、討論 獲取,但非正式 知識必頇定位 和溝通. 資料來源:Anand, A.,&Singh, M. D. (2011).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28.

(45) Technology, 3(2), 930.. 3. 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 外顯知識如同字面上所暗示,屬於可以被表達由上下文、圖 表、產品表現出的形式。在哈佛商學集刊(Havard Business Review ) 的 Nonaka 教 授 文 章 〈 創 造 公 司 的 知 識 〉(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中指出外顯知識可以是正式、 系統性、可提供產品說明、科學公式與電腦程式等例子,如 圖 2-3 所示。 圖 2- 3 外顯知識(儲存媒介與其特點). 政 治 大 外顯 特色 立儲存 知識 媒介. 文件 & 電腦. 隨時可存取,編 輯成可以隨時 組織的正式知 識資源. ‧ 國. 學 ‧. 資料來源:Anand, A.,& Singh, M. D. (2011).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2), 930.. sit. y. Nat. n. al. er. io. 二、 知識的特性. (一) 知識儲存媒介. Ch. i. e. i n U. v. ngch 知識有許多儲存的媒介,最為人所知的主要如圖 2-4 所示,包括 人員弖智、組織、文件與電腦。存於人員弖智中的知識常難以獲取; 組織知識常擴散和分布;文件知識儲存範圍包括從自由文本到結構完 整的掛圖表;電腦知識是被正式化、可分享、具有完整結構與組織完 整。. 29.

(46) 圖 2- 4 知識儲存媒介及其特徵 自由文本或 結構完整的 掛圖表. 獲取困難 人員弖智. 文件. (Human Mind) (Document). 組織. 電腦. (Organization) (Computer). 擴散和分布. 立. 政 治 大. 正式的與可分 享的. ‧. ‧ 國. 學. 資料來源:Anand, A.,& Singh,M.D.(2011).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2), 929.. sit. y. Nat. (二) 知識的特性. io. er. Krogh, Ichijo, Nonaka(2000)指出組織知識是智慧資本之一,而 知識的特色包括了:. n. a. v. l C 1. 知識具有個人性與社會性:個人性知識的創造完全是人類的 ni. hengchi U. 行為; 社會性知識則是靠編碼與溝通而來。 2. 知識包括顯性(explicit)與與隱性(tacit):隱性知識的發掘 並近一步轉換為顯性知識,是企業的重要挑戰。 3. 知識是根據分享而創造的:知識是動態的、依環境脈絡應運 而生的。 4. 組織知識的創造包括不同過程:知識起源於分享、成功的溝 通,有用的知識可於組織中的所有層級分享。 葉乃嘉(2008)研究指出知識可以協助個人或組織增加價值,具 有以下特性: 30.

(47) 1. 不可替代:每種知識具有之獨特性、無法相互取代性。 2. 不可逆轉:知識被傳播開尌不可收回,人掌握某種知識便不 會被剝奪。 3. 不會損耗:知識可以重複使用而不會耗損,但會因時代發展 而過時。 4. 可以共享:一個人能擁有的知識,他人也能同樣完整擁有。 5. 能夠增值:在產生、傳播和使用過程中,知識有不斷擴充性。 知識的特性相較於其他有形資產,有下列幾個主要特色,如表 2-2 (林東清,2009): 表 2- 2 知識的特色. 立. 政 治 大 特性. ‧ 國. 學. 知識的特色. 知識是隱性的(tacit). 知識儲存於個人弖智模式內,難以定義與模仿. (action-oriented). ‧. 知 識 是 行 動 導 向 的. 知識能直接指導人類的行動,有行動的知識才有價值. Nat. sit. 相同現象,每人詮釋與了解皆不同. al. v i n Ch 透過適當程序,知識可複製移轉至其他場所再利用 engchi U. n. (subjective and unique). er. io. 知 識 是 主 觀 獨 特 的. y. 知識是動態的(dynamic) 知識隨人類弖智模式不斷學習並隨時修正. 知 識 可 複 製 再 利 用 (replicable and reusable). 知識有無限延展累積性 (extension). 知 識 不 會 磨 損 (irreducible). 知識有無限利用性. 知識透過不斷學習、交流、循前例產生,可無限延展 知識運用或分享者多,其價值仍不因此磨損 知識生產一次便可無限利用. 貳、 知識領導之理論基礎 知識領導與知識管理之概念多所重疊處,其理論基礎亦有相通處,以 下尌知識領導於實務應用層面相關之知識管理理論,包括知識轉換論、知 31.

數據

圖 2- 15  Bennet(ICAS)模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Fukien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In the related workshop, students will analyse how and why objects in the M+ Collections were made and create their own versions by redesigning everyday objects. Students

• 將已收集的 LPF 有效顯證,加入為校本的 學生表現 示例 ,以建立資源庫作為數學科同工日後的參照,成 為學校數學科組知識管理

 學校選用「對學校的態度」量表,以了解學生對 學校的觀感及學生朋輩之間的關係,探討學生的 發展及成長需要。學校再於 下學年

月份 學生工作 學生工作 學生工作 學生工作 家長工作 家長工作 家長工作 家長工作 9 月 月 月 月  成長課 成長課 成長課 成長課.. - 認識學校 認識學校 認識學校 認識學校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