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知識經濟時代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回顧並分析與本研究產業之相關文獻,並就知識經 濟時代、國內外學者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所提出的相關理論,以及對服務業策略分析的 相關文獻作一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析。期望透過相關文獻深入的回顧與探討,來對知識密 集型服務業的策略價值做全面性的評估,進而協助建立本研究的理論架構。茲分述如 下:

第一節 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 )一詞最早係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y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於 1996 年提出,將「知 識經濟」的概念定義為︰一個以擁有、分發、生產和使用「知識」為重心的經濟型態,

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並列的新經濟型態;此一經濟型態又稱為「新經濟」,主要係泛 指運用新的技術、員工的創新、企業家的毅力與冒險精神,作為經濟發展原動力的經濟 (Hipp & Grupp﹐2005)。

隨著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革命性發展,知識及資訊的獲得、傳播、儲存及應用更 加便捷,因此整個人類生活及經濟型態亦伴隨著科技與創新的應用與發展而新風貌,而 無論科技與創新的發展都需要知識的投入(Miles﹐2003)。於是「知識經濟」便成為「新 經濟」最重要的一部份,有些人士更將此二名詞作同義語;1998 年世界銀行( World Bank ) 於其所發行之「世界發展年報」中亦強調︰創造知識或應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一國持 續成長的動力,也是國家經濟發展成功之關鍵原素。發展知識經濟已蔚為一股世界潮流,

知識經濟時代正式來臨。

壹、 知識經濟的特質

根據 OECD 國家的發展經驗,可歸納出知識經濟具有以下四點特質(Czarnitzki

& Spielkamp﹐2000;Leiponen﹐2005;Miozzo & Grimmshaw﹐2005)︰

6

1. 就知識之內容而言,知識經濟是創新型經濟︰運用人類智慧與創意,對工 作 流程與科技加以創新與應用,以改變成本架構與新型態的商業模式。

2. 就知識之表現形式而言,知識經濟是網路化經濟︰善用資訊通信科技進行知 識的收集儲存及應用,將知識加以分享與迅速傳輸,並進行協同作業。

3. 就知識之社會型態而言,知識經濟是學習型經濟︰需以終身學習的精神,不 斷地追求創新與改良發明,以形成競爭優勢。

4. 就永續發展而言,知識經濟是綠色經濟︰以追求永續發展及節省資源為目標,

尋求資源更有效率的使用模式。

表 1 傳統經濟與知識經濟 傳統經濟與

知識經濟之比

傳統經濟 知識經濟

生產原素 有形資源(能源、土地) 無形資源(創造發明、經驗)

財富來源 實體物質(物權) 知識、創意(智慧財產)

人力運用 「勞動或行政作業」 「策略性創新」

經濟活動 受限國界、地域、時間等原素 打破時空限制,走向國際化

市場趨勢 穩定但附加價值低 變動大但附加價值高

公司文化 講求秩序與和諧 強調速度與轉變

適應變遷模式 屹立不搖 分秒必爭

對政府之需求 尋求政府保護、津貼、獎勵 政府鬆綁、民營化、公平競爭

對員工的要求 奉公守法 創新發明

主要對手 同業競爭者 殺手級應用者

資料來源:高希均 (2000) 知識經濟之路

1996 年「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ECD )發表了「知識經濟報告」,認為以知識為基 礎的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 )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知識已成為生產力 提升與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隨著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及高度應用,世界各國 的產出、就業及投資將明顯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自此以後,「知識經濟」即普遍受到 各國學人與政府的高度重視,世界銀行在 1998 年「世界發展年報」中也指出,「經濟不 僅建立在實質資本及技能累積上,還建立在資訊、學習和知識吸收改造上」。因此,知

7

識經濟可以說是自 1990 年網際網路的應用商業化後,另一重大經濟體系的變革與發展 (Muller & Zenker, 2001)。

根據中華民國行政院知識經濟發展方案指出,所謂的「知識經濟」,就是直接建立在 知識與資訊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 於土地、資金等道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行政院經濟建設委 員會,2000)。行政院知識經濟方案中針對我國知識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中曾提及,「知識 及資訊的運用和既有產業或核心能力結合,可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及獲利能力」;在針對 知識經濟發展的檢討中也指出,「資訊科技並未充分應用於創造價值」;而在知識經濟未 來發展方向中更明確指出,「未來應加速促使知識與產業結合,應用知識和資訊促使新 興產業發展,維護既有主力產業成長,並協助道統產業調整轉型」。

新科技應用所誘發的景氣循環是知識經濟另一項特徵(Muller & Doloreux﹐2009)。由 於市場普遍存在著先馳得點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搶先進入市場卡位廠商可以取 得大部分利潤。在預期任何技術或經營模式可能帶來財富之際,廠商即會競相投資搶進,

常有景氣過熱的現象。但在利潤被稀釋或新技術或產品進入尾聲後,景氣又將轉弱。然 而,在新科技應用被預期可帶來龐大利潤,並且誘發市場進入之際,但事實上未能真正 獲益時,則會產生景氣泡沫化的現象。網際網路科技誘發的景氣正是一個相當典型的例 證,網站企業長期未獲取利潤,信心崩潰後,資金流失、企業裁員,經濟衰退則接踵而 來。而有網路泡沫化,由於經濟相互依賴日深,景氣傳遞藉由貿易、投資和生產關係日 益密切,而擴及於外。美國新經濟榮景幻滅,進口轉弱,依賴美國市場甚深的東亞各國 亦受其波及,這也說明國際間經濟相互依賴日深。

總之,知識經濟揭示了知識創造、擴散與加值為核心的時代來臨,以往的天然資源 和人口數均不足為恃。強化知識創造與世界知識的連結,運用知識和實現知識的價值應 為政策的核心,而以往的產業經濟政策必須有一定層面的修正(Koch & Strotmann﹐2008)。

例如,貿易保護政策不足以扶持產業,反而妨礙了生產網路的建構,亦更進一步阻撓了 知識交流,自然不利於在知識經濟中分享知識和經濟利益。

8

貳、 知識經濟的運作模式

知識經濟以知識和資訊為經濟活動之發展基礎,不同於工業化經濟之實體物質基礎。

儘管各種經濟活動原本就有程度不一的知識內涵,但是當經濟體系內知識資本的重要性 普遍超越實體物質時,必將引發經濟活動的蛻變(Fischer﹐2001;Lundvall et al.﹐2002)。

因此,本小節對知識經濟的指標、運作特質及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加以探討之。

1.知識經濟指標

1998 年,美國「前瞻政策研究所」為區分新舊經濟的特質,便針對知識經濟特質訂 出許多「知識經濟」指標,這些指標除可用以說明「知識經濟」的核心理念外,也可提 供知識經濟在應用上的一些具體方向。茲敘述說明如下( 林秀英,2000 ):

(1) 核心技術的知識程度需求提高:知識經濟發展意謂著工作機會的取得,需要 更高的教育知識水準,而非一般基礎性質的訓練所能及;於是,終身學習成 為職場重要的觀念,在職訓練呈現逐年的成長,高等知識教育需求越加普 及。

(2) 即時性為成功關鍵:知識經濟時代不只是比「誰能創新」,還要比「誰能最 早創新」,先行者可取得較大優勢,此一現象於資訊科技產業中最為明顯,

也是經濟活動和企業成功的主要關鍵及變數。

(3) 創新突破是新成功利基:一個經濟體能容納多少快速成長的企業,意味著該 經濟體能夠容納多少「創新」。傳統大型企業了解到只有新技術才能有新的 突破與發展,所以需要經常發明最新的技術。然而快速成長的企業通常都是 以小規模著稱,組織較容易有彈性的調整來適應「小而快」的研發主體。因 此,組織扁平化成為時勢所趨。

(4) 辦公室經營型態的成長:知識經濟時代下,無論產品、服務及生產都將朝彈 性化的趨勢前進,但這並非標準化的大量生產不再重要,而是高生產力不僅

9

是表現在產品的生產上,重要的是創造資訊的價值、及提供良好快速的服 務。

(5) 增加消費者的選擇:傳統經濟標榜標準化大量生產,而知識經濟則強調創新 應用;因此,所生產的產品將朝向少量多樣化且更具有彈性,而愈彈性化的 公司便愈容易在競爭市場中取得競爭性利基,更加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

(6) 企業經營新型態「合作競爭共存」:以往的企業競爭是「你死我活」的零和 遊戲;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即使彼此互為競爭對手,也常因為某種策略 性考量結為策略聯盟,企業之間的關係朝向「既合作又競爭」的方式來運作。

(7) 激烈的商業競爭:商業競爭更趨激烈的因素相當多元化,因為關鍵核心技術 將影響新興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所以新技術的創新與普及運用,將是最重 要的因素之一。

(8) 國外資源直接投資:國外企業增加對當地的投資,主要是為了進入當地市場;

而知識經濟時代下的趨勢,則為尋找新技術或創意,以控制當地特定公司的 股權或是成為當地新公司的主要投資者為其主要的投資方式。

(9) 知識經濟創造出全球議題:在激烈競爭環境下,持續創新便成為致勝的成功 因素。當各國間貿易量大幅成長時,即表示產品、服務在國際之間的競爭愈 益激烈。許多人在此種情況下並不歡迎全球化,但在面對全球化的議題上,

企業間應該接受全球化趨勢的挑戰,創造互存互惠與穩定的成長。

2.知識經濟的運作特質

在參考了相關文獻之後,本研究歸納出:「知識經濟」是泛指以「知識」為「基礎」

的一種「新經濟」運作模式。「知識」需要獲取、累積、擴散、激盪、應用、修正。

「新經濟」是指跨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以創新、科技、資訊、全球化、競爭力等

「新經濟」是指跨越傳統的思維及運作,以創新、科技、資訊、全球化、競爭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