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石油與石油化學產業

第一節 石油世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第二章 石油與石油化學產業

19 世紀初,石油開始被人類大量用來取代鯨魚油作為照明燃料用途;

隔一世紀,汽油成為驅動汽車的主力能源;從令人厭惡的黑色油泥,搖身成 為大家夢想追逐的黑金;化學工業的興起讓石油與人類的生活更密不可分。

二次大戰後,石油在中東、委內瑞拉大量湧出,讓它以優越替代者之姿 迫使「煤王」退位榮登新一代資源霸主寶座,歷經幾次能源危機與油價激盪,

人們在對它已依賴成癮的當頭,也開始反省石油所帶來的利益與對環境的衝 擊該如何衡量。究竟它還有多少儲量可以供人類揮霍?是否該思考如何讓石 油不只是動力,而是另有更大效能? 本章將研究石油與石化產業之未來發展 趨勢,以及在全球石化工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之當下,台灣的因應與自處之道。

第一節 石油世紀

「石油創造人類之文明、霸權、戰爭、投機、革命、危機。」- Yergin(2011)

一、 石油與人類之生活

石油相傳是印地安人專門用來治療頭疼、耳聾、外傷…等疑難雜症的偏 方。1855 年,耶魯大學教授席里曼發表一篇「建立石油業的轉捩點」,指出 在不同沸點之下石油可以蒸餾出多種含碳氫的成分,其中一種是高品質的照 明油料,只要藉由簡單且不昂貴的程序,便可以製得此一高價值產品。這篇 報告有效激勵投資人滿懷信心投入石油開採這項嶄新行業。1859 年,美國賓 州的一座小村落終於成功以鑽井方式採掘出原油,正式敲開石油工業之大門。

(一) 與時俱進的替代者

石油的開採原始是為了取得量多質優的照明用油;「煤油」的確也成功 替代了各種從動、植物身上提煉而得的油脂,成為包括美國、西歐與俄羅斯 等先進國家在內於工業化、都市化的進程中,讓黑夜縮短、工時延長,進而

落,失序的競爭最後由一代石油大亨 Rockefeller 所領導的標準石油公司勝 出。當時的標準石油不僅獨霸美國,也是世上最具規模的跨國公司,然而卻 在 1911 年被依「Sherman 反托拉斯法案」判決解散,解體成包括 Exxon、Mobil、

Chevron 等在內的多家石油公司,加上新興的 Union Oil、Gulf、Texas、Shell、

BP 等相繼成立,世界石油列強版圖雛型浮現。

1 石油世紀,Yergin(2011),第一章 石油頭腦。

2 石油世紀,Yergin(2011),第二十七章 碳氫化合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認為亞洲在四小龍與後繼的馬、泰、菲、

印尼國等新興小龍,加上正闊步改革的中國均擁抱自由化經濟,榮景可期。

於是在 1997 年 11 月召開的雅加達部長級會議中決議每日增產原油 200 萬 桶。結果,當年年底亞洲金融風暴從泰國引爆,一路蔓延至亞洲各國,尤以 印尼、南韓和泰國受創最深。盤算中的市場破滅,國際油價應聲大跌,石油 工業再度受創並引發一波併購風潮,包括 98 年底的 BP 與 Amoco,99 年底 的 Exxon 與 Mobil、以及法國的 Total 與 Elf,2000 年 10 月的 Chevron 等併購 案,還有 2001 年底最後一個由美國大陸石油與飛利浦兩家合併成立的康菲石 油案,五家超大型石油集團因應而生。

2013 年財星雜誌全球前十大企業,計有 Shell、Exxon-Mobil、中國中石 化與中石油、英國 BP、法國 Total 等六家石油公司上榜,並且雄踞前一、三、

四名,可見石油仍是當世最具影響力與致富原動力的商品,依舊是領銜國際 政治與權力分配的要角、主宰著各國政府之政策。

二、 石油化學工業之崛起

石化工業是指以石油、天然氣或頁岩氣為原料製造化學品的工業;產業 價值活動從原油蒸餾開始,經輕油裂解、觸媒重組、重油裂解等煉油與石化 廠之主要製程取得乙/丙/丁二烯、BTX(苯、甲苯、二甲苯)等各式基本原 料,到中游聚合產品,再到下游的塑膠、橡膠、化纖樹脂、農化產業等廠商。

產業特性為「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勞力密集」,進入門檻高;愈往上游,

設備投資金額愈大,所需技術層次越複雜,風險也越高,自然形成獨佔或寡 佔現象,產業呈金字塔狀體系。本研究石化工業之定義與範圍如圖 2-1。

若以最具指標性的產品乙烯為著眼,輕油裂解製程的發明可視為是石化 業的濫觴。俄國工程師 Vladimir Shukhov 在 1891 年發明熱裂解法,1908 年 美國工程師 William Burton 予以改良;最後,1941 年由美國紐澤西標準石油 公司依據 Shukhov 之專利,略做修改建造出世界第一座商業化輕油裂解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1:石化工業之定義與範圍(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輕油裂解」是在蒸汽存在的環境下令油品進行熱裂解反應。將飽和的 碳氫化合物先以蒸汽稀釋,在無氧狀態下進入熱裂解爐(pyrolysis furnaces), 再加熱到 850°C 反應時間僅有幾毫秒,因此反應物是以超音速通過裂解爐;

反應後之氣體產物必須即刻驟冷,以終止其在輸送管上繼續反應。各項產品 產率依據進料組成、進料與蒸汽之比率、以及反應之溫度和時間而定,主要 為不飽和的烯烴類,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與芳香烴類等石化基本原料。

合成樹酯與塑膠、合成橡膠、人造纖維等便利現代人生活所需之民生消 費品的原料就是這些基本原料的聚合產品。二次大戰時期,基於軍火與橡膠 等戰略物質之需求,石化工業急速擴展。台灣的石化業則是在二次大戰後萌 芽,初始是源自於下游市場之需求,即所謂的「逆向整合」發展模式。以乙 烯為觀點,中油公司於 1968 年建造出台灣第一座年產 5.4 萬噸乙烯的輕油裂 解廠可視為是我國石化工業之起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0 年起,預期全球對於石化產品的需求將以 GDP 成長率 1.5~2 倍之 速度增長,其中成長最迅速的首推亞太地區。想像如果全世界的油井突然枯 竭,斷了氣和油,建構在石油與石化文明上的現代世界將會是何種景象?

三、 石油即將枯竭

二十世紀前段,每當油源短缺信號引發擔憂時,都會因油價上漲而刺激 開發,繼而以生產過剩、市場飽和為結束。70 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給各國 體認到石油是種有限的資源,如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尋找替代動能成了大 家共同努力的目標。煤礦重新被電廠與工業界擁抱,核能踏入發電業,天然 氣找到液化運輸方式,其他包括風力、太陽能、生質能、地熱等在內的「再 生能源」也被列入選項,要降低對石油的倚賴逐漸成為人們之共識。

1990 年,伊拉克總統海珊為掌控波斯灣地區 2/3 的石油蘊藏,越界強取 科威特,美軍即刻展開「沙漠風暴」行動。第一次波灣戰爭的結果標示著世 界進入美國一元獨大的紀元。經濟自由化與全球化,歐盟成立、新興國家崛 起,再次推升對石油之需求。石油業者又再一次運用創新技術,包括:以指 數型速率演進的資訊科技,地球物理專家因此能夠更有效率的解析大量來自 衛星、測震、地質分析等的地層結構資料;突破性的鑽探技術,在垂直鑽探 到一定深度後,可改以水平角度向周圍繼續推進。讓更多隱匿於偏鄉僻壤、

深海極地的油藏因而探明,同時擁有更佳的能力將以往無法取出的原油重見 天日,石油的可用年限一次又一次地獲得延伸。

究竟還有多少石油可供探採?至 2009 年底,全球已證實的油藏量為 1.5 兆桶。世界目前石油的日消費量約為九千萬桶,預估 2030 年會達到 1.1 億桶,

以此計算既使證實蘊藏量未再推升,也還可再用上 40 年,加上頁岩油氣,油 源供應暫不是問題;雖是如此,得記住石油畢竟是有限的資源。進入 21 世紀,

面對極端氣候對人類生存之威脅,要煩惱的不再只是油源是否枯竭的問題,

更得學習如何脫離對來自石油的種種舒適與繁榮之依賴。

起短期內不會有所變化。預測全球乙烯將以 3.5~4.5%的需求速度成長,2015 年將達 1.46 億噸。

台灣(中油/台塑化) 102(102/0) 400(105/295) 445(150/295)

(資料來源:US Petrochemicals 2012,單位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