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一、確實性(Credibilit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即內在效度,指研究者真正觀察到希望觀察的。有五種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的 真實性:(一)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機率,方法包括研究情境的控制、資料一致性的 確定、資料來源多元化;(二)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三)相異個案資料的蒐集;

(四)資料蒐集上有足夠的輔助工具;(五)資料的再驗證。進行訪談時,研究者對 於受訪者須以尊重、同理心、認真誠懇的態度與受訪者互動、傾聽,以得到受訪 者的完全信任,使之願意真實、不保留的陳述表達本身的經驗與感覺。訪談過程 中,應誠懇懇求受訪者同意予以錄音。於訪談結束後,務求在訪問日當日即反覆 聽取,並以逐字稿方式詳實記載訪問內容,以期能留下最真實的原始資料,如遇 有不確定之處,應盡速以面談、電話或電子郵件方式,再次與受訪者確認,以免 資料失真。

二、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度,指受訪者的經驗、感受、陳述能被有效的轉換成文字陳述。在研究過程 中詳實記載,研究者除了忠實紀錄訪談情境與內容,並力求逐字稿能完整重現訪 談過程,進而將訪談紀錄分類編號,將對受訪者相關背景加以描述,讓讀者能清 晰閱讀,以幫助讀者能自行判斷研究結果與自身情境脈絡的適用性。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

即內在信度,乃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因此,如何取得可靠的資料,

乃研究過程中運用資料蒐集策略的重點。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決策加以說 明,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

四、可確認性(Conformability)

又稱研究的客觀性,指的是要能公開而客觀的呈現資料分析與觀察結果,及 提供所有的正反訊息與處理過程,儘可能減低偏見的影響,亦即研究者對研究資 料應持「中立性」與「客觀性」。歐文思(R.G. Owens)認為質的研究可採以下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項研究技術,以提高研究的信度與效度(Owens 著,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

2000:571-573)。

(一)長期現場蒐集資料

研究者花費長時間沉浸於研究情境中是相當重要的,它讓研究者可以進 入情境,學習其語言,並成為可以被接受信賴的成員,另外,研究者可以在 充裕的時間之內,檢查先前對研究情境所持有的偏見與態度,亦可透過對非 典型事件發生的觀察,找出重要事物和深層知覺反省,使研究者能夠對研究 情境做更深度的描繪與寬廣的洞見。

(二)三角檢測

研究者利用許多資訊與資料的來源,例如,當主題開始從深度訪 談、文本分析或參與觀察產生時,對於這些資料採取交互檢核以證實與 檢查這些資料的正確性,並檢測不同行動者對既定事件的知覺。如此可 以確保交互檢核與資料證實的可能性。

(三)成員間的檢核

研究者應持續的向被研究的相關人員確認資料,訊息與觀點。此外,研 究者的日誌與紀錄,應該包含成員間檢核的確實紀錄,以及來自於他們的回 饋用於研究之中。

(四)參考適當的資料

從研究現場建立並維持一個與研究有關的資料檔案,包括:手冊、出版 刊物、照片、錄音帶、錄影帶。這些材料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後,協助研究者 在整理資料時,回憶當時觀察的情境感覺,有助於研究結果的發現。

(五)深度描述

觀察的過程中,研究者將謹慎地進行三角測量、成員間的檢核、證實資 訊,並蒐集可參考的適當材料等,其所有的目的都在發展深度描述,深度描 述需要以「讓讀者如臨其境」的方式,綜合統整有關的訪談、文獻與觀察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料。

(六)同僚會商

研究者有時候需要從研究情境中脫離出來,並與具備相關資格與感興趣 的同事,討論研究的進度與本身的經驗。同僚會商可在研究進行的同時,讓 研究者隨時檢視其自身思考、提出問題與憂慮之處、並且詳細討論研究者可 能知道或未察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