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與方法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

本研究方法係採個案研究法,此屬質性研究之範疇。質性研究易受到個人主 觀之影響,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各種因素都與信度、效度有密切關係(葉重新,

2012)。為了防止或避免質性研究之客觀性引人詬病或疑慮,茲就幾個檢驗質性研 究信度與效度之方法說明之。

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是測量的重要議題。信度是指可相信的 程度或一致性。信度好的指標在同樣或類似的條件下重複操作,可以得到穩定或 一致之結果;效度是指研究工具能測量出所欲測量行為特質的程度(葉重新,

2012)。

壹、 質性研究的信度

信度,泛指研究者測量任何事物所得之資料一致的程度。質的研究者不會去 評鑑工具或測驗的信度,研究者會去考量所使用的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之信度。

如:質的研究者檢查自己的研究結果時,如果使用相同技術有一段時間,他們應

34

當考量搜集到的資料是否具有一致性(王文科、王智弘,2010)。

在質性研究當中,常常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因素觀點的影響,茲撮取幾個檢驗 質性研究信度之方法。如:狂想信度,即是對不同研究對象,持續採取同一種方 式來回應,以避免不同回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同步信度係指同一時間內產生相 似的研究結果;而歷史信度,則是指在不同時間點,所測得的結果之間的相似性

(潘淑滿,2013)。

而本研究之信度在與研究對象共事及觀察一年、個案研究六週及半年來陸陸 續續地訪談及觀察等,如上述文獻所提之歷史信度,在不同時間點,就相同之兩 位研究對象,所測得的結果具相似性,可約略獲知本研究有基本之信度,並非蕩 然無存。

貳、 質性研究的效度

質性研究之效度亦不容忽視,如:內在效度,係指將訪談整理的資料以逐字 稿呈現,並給受訪者加以檢視,經過修正之後可以提高研究之內在效度(葉重新,

2012)。本研究中,研究者將深度訪談之錄音檔予以轉譯為逐字稿後,在第一時間 將此內容交予受訪者一一檢核,若遇不清楚或有疑問之處,經過提點及修改,本 研究的內在效度將可獲得有效之提升。

參、 如何增進信度

質性研究之信度,可透過以下條件的改善來提高,舉凡以蒐集第一手資料為 主;與資料提供者密切配合,以獲得較深廣的資料;善用機器(如錄影機和錄音 機)來記錄資料;提高研究者的專業能力水平(邱勝濱,2008)。那本研究是如何 增進信度呢?首先,掌握面對面深度訪談所獲得之第一手資料;再者與研究對象 雖是舊識,但仍應堅守研究倫理,切勿因曾為同事而輕忽研究者應有之倫理規範,

以利研究對象能傳遞更深且廣的訊息;接著,錄音器材的合乎研究倫理之使用,

對於記錄資料、分析資料等如虎添翼,讓研究能更加順利;最後,研究者本身的 專業水準宜時時自我省察,才不枉修習研究所時師長們的諄諄教誨,亦能增進本 研究之信度。

35

肆、 如何增進效度

研究之效度,可透過以下條件來提高之:真實地多方蒐集相關的資料、持續 且長期地觀察研究問題的相關事件,用觀察、晤談、札記、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文件資料等方式蒐集資料,彼此對照以檢核研究問題的相關事件之效度。與指導 教授、同儕討論研究問題的相關事件(范聖佳、郭重吉,2007)。至於本研究之效 度要如何增進呢?茲敘述如下,在指導教授的指點迷津下,如明燈般指引研究者 不再迷茫未知,蒐集各相關文獻資料等以利了解 STAD 合作學習法及學習動機與 學習效之關聯性,藉由個案研究之訪談資料與日前之觀察和相關文件分析進行對 照及檢核,定期與指導教授和同儕進行討論本研究之關議題,如此多管齊下,相 信有俾於增進效度。

綜觀之,在研究的信度與效度上,可從以下四個標準作為基準,分別敘述如 下。

一、可信賴性

評估可信賴性效度的標準之一即為可信性。質的研究裡追求可信性的目標在 於:探索問題、描述場景、過程、社會群體或互動組型。換句話說,可信性是在 探求研究者是否已經能夠準確地表述參與者的所思、所感及所為,和影響他們思 維、感受及行動之過程(王文科、王智弘,2010)。本研究之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 之逐字稿,詳實地記錄並分析,期能準確地傳達資料中研究對象之思考、信念、

教學歷程,並分析歸納其背後影響之成因或始末。

二、可遷移性

在訪談稿謄錄完畢後,研究者會詳述受訪者的詮釋,用來確定研究的可類推 性及可比較性(施佩芳,2010),本研究最後期能達到可遷移性,研究結果可遷移 至其他可能的教育現場,讓更多教育工作者及學子受惠,此外亦可做跨個案的比 較等遷移性效果。

三、可靠性

為降低記憶模糊或避免標準不一所造成的問題,在每次訪談後,應馬上進行 謄寫,完成逐字稿後,能透過電話、電子郵件與個案教師做再次的確認,以確定 研究所得之資料、分析的資料,以期能貼近個案教師的真實經驗(施佩芳,2010)。

36

本研究在進行個案錄音訪談後,應及時著手謄寫,待逐字稿完成後,經由電子郵 件和個案教師進行確認,以求所研究之資料能切合個案教師之經驗分享,縱使在 現今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產品發達的年代,即使有錄音器材的輔助,仍應注意這 些細節,以免因一時疏漏而失去可靠性了!

四、可確證性

訪談後,研究者會反思或檢討自己在訪談中的缺失,排除個人的偏見與情緒

(施佩芳,2010),勿讓個人的先入為主觀點影響到個案教師對 STAD 合作學習 教學的詮釋與經驗分享。因此,研究者可逐字紀錄研究對象所使用的語用、作低 推論描述等策略來增進效度之可確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