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倫理

質性研究重視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關係對研究的影響,研究者個人的道德 以及從事研究工作的倫理,在質性研究中都必須遵守相關規範(陳向明,2009)。

質性研究的主題大多與社會中的弱勢族群議題息息相關,研究者經常在進行 資料收集及研究觀察時,因為研究的需要與身分的關係,得以深入被研究者的生 活圈(潘淑滿,2013)。假設研究者的研究資料是由欠缺倫理正當性的方式取得,

其研究資料的信效度一定會遭人質疑。研究成果也失去了價值(林淑馨,2013)。

還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兩者的互動模式有沒有在一種權力平

51

衡的根基上,這就是所謂的政治議題。不只是關心研究的互動,同時間也注意研 究所擁有的資源社會文化與政策等因素,對於研究者的研究資料收集與研究品質 是否有不當影響(潘淑滿,2013)。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式,主要以深度訪談法進行,整個研究過程中,需要 和相關人員進行觀察、訪談、互動等蒐集資料的活動。研究者除了要遵守學術倫 理規範外,並要確保被研究者的權益,進行客觀的分析研究。依據簡鈺桓(2013) 及其他相關研究的看法,研究倫理要符合下列原則。

一、取得被研究者的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研究者在研究訪談時,一定要先得到受訪者的同意才能開始進行調查與研究,

進行訪談前預先清楚告知訪談對象訪談大綱及研究目的,請受訪者簽署研究同意 書,被研究者的參與意願絕對要尊重。

二、尊重參與者的隱私、匿名與保密原則

對於受訪者的個人資料,研究者有義務加以保護及保密,像是服務機關、姓 名等,這些個人隱私資料,研究者一定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及法律的規定,所有受 訪與觀察資料都會作化名或匿名處理,絕不外洩公開。本研究維護與保密受訪者 的個人隱私,訪談結果只做為研究之用。

三、客觀分析及報導

研究本於真實顯現資料的內容,絕不刻意的扭曲與捏造資料或加油添醋,研 究者個人的觀點成見,容易造成研究失焦。在資料分析與詮釋過程,對真實的現 象以及不同的觀點都會特別注意,避免誤解或扭曲了受訪者的原意,如此研究成 果才能正確。

四、不危害受訪者身心狀況

本研究對象許多是代理教師及學生,他們的身分屬於校園中較弱勢的一群。

保護他們的權益不受到傷害是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重要的工作。受訪者隨時有中 止研究訪談的權利,一切以不危害受訪對象的身心為優先。

52

五、遵守誠信原則

為符合學術倫理,進行研究時對於研究對象不能採用欺瞞的方式,要明確清 楚告知受訪者研究資料收集的進度,狀況及後續進度。並有責任清楚的告知受訪 者在研究中的任何疑問,才能得到參與者的合作及信任(簡鈺桓,2013)。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