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假說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2 研究假說

過去很多文獻針對個人與家庭背景的許多變項進行研究,其中性別、年級、家庭 型態、電腦擺放地點與家長的態度也是經常使用的變項之一(戴淑貞等人, 2008; 楊 青垂, 2005; 劉玫君, 2008; 吳奕成, 2009; Acier & Kem, 2011);其中戴淑貞等(2008)

針對性別、年級及家庭型態的變項對網路成癮傾向的影響研究中,對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的成癮傾向會產生顯著影響。而Acier & Kem(2011)與 Baer et al.(2011)的研究 曾針對電腦擺放地點和家長的態度對於青少年上網時間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電腦擺 放地點和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青少年實際的上網時間並產生約束效果;而且在吳奕成

(2009)對於都會型國小中高年級的研究中,父母(或主要教養者)常不在家陪伴的 學童,每周使用網路遊戲時數會明顯高於父母(或主要教養者)常在家陪伴的學童,

因此父母除了要給子女較多關懷,利用電腦擺放於家中容易監控的地點來減少子女上 網玩遊戲的情形,平時更要常在家陪伴子女,以避免子女因缺乏監督而花許多時間上 網玩遊戲,而造成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向。本研究為了探討個人與家庭背景對 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並採用上述文獻的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因此本 研究提出假說H1。

 H1:個人與家庭背景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影響之假說。

 H1a:性別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b:年級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c:家庭型態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d:家長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e: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過去很多學者針對網路使用經驗的許多變項進行研究,其中家中電腦擺放地點、

上網時間、網路使用年資與上網的使用類型等變項會影響青少年的上網行為(楊媛婷, 2003; 劉玫君, 2008; Young, 1996; Kraut et al., 1998; Papacharissi & Rubin, 2000)。首 先,針對上網地點部份的研究指出,在學校、家裡、網咖等地點中,青少年最常利用 父母因工作忙碌不在家的時間在家上網或玩遊戲,因此青少年最常上網的地點以是家 裡最多,其次的地點為網咖(楊媛婷,2003)。劉玫君(2008)認為家中電腦的擺放 地點會影響國中生的網路癮傾向行為,電腦擺放於客廳最能約束子女的上網行為。

Young(1996)針對上網行為的成癮傾向進行研究,指出上網使用時間與網路使 用者在網路上的活動是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成癮傾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上網使用時 間越長,越不容易離開網路並且會影響網路使用者真實人際互動與健康方面造成影 響,而且Young(1996)觀察網路使用者在網路的活動類型上,發現使用網路聊天室、

玩網路遊戲的活動比使用論壇、收發電子郵件、搜集資料及瀏覽網頁的活動更容易造 成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向。在國內的網路使用年資調查方面,交通部統計處在 2003 到 2007 年調查國人平均網齡,由 4.5 年增加到 7.8 年,逐年增加。因此本研究 在探討網路經驗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並採用上述文獻的家中上網 地點、上網時間、網路使用年資與上網的使用類型等變項,故本研究整理並提出假說 H2。

 H2:網路使用經驗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影響之假說。

 H2a:上網地點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b:家中上網地點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c:每週上網總時數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d:網路使用年資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上網使用類型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1:查找資料的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2:收發電子郵件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3:使用 MSN/聊天室的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4:玩網路遊戲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5:使用網路論壇(例如部落格)/網路社群網站(例如 FB、無名小站)對於 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人際互動對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向也是許多學者感興趣的主題,過去許 多文獻探討人際關係對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成癮傾向的影響,許多研究使用親子互 動、真實人際互動與網路人際互動為人際關係中的變項(戴淑貞等,2008;林唯斯,

2008),其中戴淑貞等人(2008)在父母的態度與家庭環境對少年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的成癮傾向研究中,發現父母付出較多關愛,與子女互動情形良好的家庭,子女會願 意與父母聊到學校及生活上發生的事,進而與父母產生親密的互動,因此親子互動良 好的家庭比較沒有網路成癮的問題。在父母的態度對少年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

向的文獻中,林季謙(2003)發現子女與父母的親密互動反而對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的成癮傾向呈現正相關,與過去的文獻結果不同。所以本研究依據上述文獻的父母態 勢、家庭環境與的親子互動等的變項加以綜合並定名為「與父母的互動」。

人際互動可以分為與真實朋友的互動及與網友的互動,國中生因為與真實的朋友 互動較差者,轉而到網路上尋求網友的情感支持以填補真實人際關係的不足,所以林 唯斯(2008)研究發現真實人際互動越好的國中生,越不容易出現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的成癮傾向,而且網路人際互動越好者,越有網路成癮的傾向。因此本研究在探 討人際互動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並採用上述文獻的與父母的互 動、與真實朋友的互動、與網友的互動等變項,本研究整理並提出說H3。

 H3:人際互動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影響之假說。

 H3a:與父母的互動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a-1:與父母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a-2:與父母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b:與真實朋友的互動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b-1:與真實朋友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b-2:與真實朋友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c:與網友的互動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c-1:與網友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3c-2:與網友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過去許多研究指出人們經常使用網路不只為了工作,而且也為了其他的網路服 務,其中最受歡迎的服務之一就是網路遊戲(Bracker & Smith,2004)。網路遊戲的 設計可給與成就感,讓人們在閒暇放鬆自己,人們也能在網路遊戲中和其他玩家結盟 或互動(Bell, 2007; Gladwell, 2009; Mehroof, 2009; Öqvist, 2009; Sanders et al., 2010)。

Young(2004)從網路遊戲的負面觀點發現玩家若是過份沉迷網路遊戲,會讓網 路遊戲使用者出現經濟、社交等問題。蘇芬媛等人(1996)的研究結果發現在網路遊 戲使用動機中,「自我肯定」、「逃避歸屬」、「匿名陪伴」和「社會學習」對網路遊戲 玩家的滿足程度有密切關聯。馮嘉玉(2003)研究國中生使用電玩遊戲的動機發現,

國中生以「休閒娛樂/好奇」動機玩電玩的動機最多,因「自我肯定」動機而玩電玩 的最少,而且國中生對於電玩遊戲的評價是偏向中立的,電玩遊戲成癮傾向則偏低。

因此本研究在探討網路遊戲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並採用上述 文獻的遊戲的需求、目的、滿足感等變項,並以馮嘉玉(2003)研究中的影響玩電玩 遊戲的五個因素:「休閒娛樂」、「人際溝通」、「自我肯定」、「匿名陪伴」及「逃避歸 屬」,並將這五個因素定名為「網路遊戲的價值」。因此設定本研究網路遊戲的價值為 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假說H4。

 H4:網路遊的戲價值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影響之假說。

 H4a:休閒娛樂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4b:人際溝通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4c:自我肯定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4d:匿名陪伴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4e:逃避歸屬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