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影響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研究:

以台中市某國中為例

A Study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of Junior High Students:A Case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系 所 別: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010004 白佳惠 指導教授:應鳴雄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2)

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普及,人們的休閒娛樂或溝通等逐漸由真實生活轉移到網路,玩網 路遊戲及網路成癮已為國中教育的帶來許多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不同個人 背景與家庭變項之國中生,其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差異情況,並探究不同人際互動與對 網路遊戲價值認知之國中生對其網路成癮傾向行的影響。,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抽樣方式採用隨機抽樣,研究樣本為台中市立 某國中學生共277 人。依據相關文獻整理改編之「國中學生網路使用經驗與網路成癮 傾向行為問卷」做為資料蒐集工具,內容包含個人與家庭背景、網路使用經驗、人際 互動、網路遊戲的價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等議題。蒐集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多變 量變異數分析做為分析方法。

本研究發現個人特徵在國中生在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比較中,男生的網路成 癮傾向行為大多高於女生,家長的態度為沒意見的子女會比有要求達到標準的子女更 容易出現網路成癮症狀;國中生網路使用經驗在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比較中,在 自己臥室上網及每週上網總時數8 小時以上的國中生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人際 互動情形在國中生在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比較中,與網友互動良好的國中生會不 想離開網路,而出現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對網路遊戲有不同價值認知的國中生在網路 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比較中,網路遊戲的休閒娛樂功能會使國中生忘記真實生活的課 業或煩惱,而使國中生更加沉迷於玩網路遊戲。綜合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有網路成 癮傾向行為的比例約為16%,大多數國中生接觸電腦網路的時間不長,網路成癮傾向 行為也未達難以戒除的程度,家長適時的叮嚀提醒並建立適當的規範,能降低國中生 子女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機率。

關鍵字:網路使用經驗、人際互動、網路遊戲的價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eople prefer to have fun and talk to others onlin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ove playing online games most and may be addicted to the Net. This causes many problem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is study inquires the personal and family related factors, online experience related factor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values of online games related factotr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survey is conducted by sampling on 277 student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Based on literatures, this study develops a questionnaire, “Junior High School School Student’s Online Experience and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 The data is collected in the personal and family related factor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the values of online gam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OVA.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individual and family related factors, the male junior high students have more symptoms of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an females. The parents who overlook about their children’s online behaviors let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hav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2.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online experience related factors,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who are online over eight hours per week have mor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an the others.

3.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related factors,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who have good relationship with keypals have mor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an the others.

4. In terms of the effects online games related factors, the fun of online games let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forget the school homework and lif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study made suggestions referred to for parents, junior high school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internet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values of online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4)

誌謝

看到鳳凰花開,不禁回想起兩年前同事邀約一起到中華資管的台中學分班報名,

在同事不斷的熱情邀約及在老公的同意之下,重拾課本,遇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同學,

每個周末一起在西苑高中上課討論、報告,互相提醒作業的進度,平時同學們則在FB 上分享日常生活的趣聞,在修課、寫論文之餘能放鬆心情,並且獲得更多的寫作靈感。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 應鳴雄教授這兩年來的細心指導,老師像網路上的7-11,不 斷透過各種方式持續鼓勵並陪伴我走過論文寫作的每個階段,每當遇到困惑的問題,

老師總是很有耐心地一起討論,以開放的引導方式給予最大的協助,使論文能往正確 的方向進行,順利完成學業。感謝口試委員 黃元巨教授、 王淑貞教授於百忙中播空 審閱此論文,在口試時給予許多明確的建議,讓論文更加完善。

感謝老公的大力支持,每個周末老公都要從桃園南下陪伴小孩,讓我能在周末無 後顧之憂地去上課及寫作業,在這兩年的讀書生活之中,每天晚上我總拿著資料和電 腦陪著2個可愛的小寶貝,6歲和4歲的小寶貝從一開始好奇會偷按鍵盤,到後來因為 他們偷拔筆電鍵盤,而不得不換筆電鍵盤,幸好現在我只要說正在寫作業,他們會自 己去玩遊戲或看書,再也不會好奇地亂按了,更時常要求我快點完成作業,可以有更 多的時間陪伴他們。

感謝台中學分班的同學(芳婷、賀柔、順暖、健軒、忠諺、淑娟、育民、富美、

慧茵、宜錚、定宏、明仁),在這兩年的求學生活中互相鼓勵與支持,使得往返台中 新竹的路途不再遙遠,充滿歡樂的氣氛。

最後感謝家中父母的支持與體諒,在我忙於課業之際,幫忙照顧家裡的大小事,

讓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完成課業,謹將此論文獻給我最摯愛的家人。

白佳惠 謹致於 中華民國101年7月

(5)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iii

目錄... iv

表目錄...v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範圍 ... 3

1.4 研究流程 ... 3

1.5 論文架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2.1 青少年身心發展 ... 6

2.1.1 生理發展... 6

2.1.2 心理發展... 6

2.2 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 ... 7

2.2.1 真實人際互動... 7

2.2.2 網路人際互動... 8

2.3 網路遊戲的價值 ... 8

2.4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 11

2.4.1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因... 11

2.4.2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判定標準... 12

2.5 個人與家庭背景與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相關研究 ... 15

2.6 網路使用經驗與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相關研究 ...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9

3.1 研究架構 ... 19

3.2 研究假說 ... 21

(6)

3.3 研究對象 ... 24

3.4 研究方法 ... 24

3.5 操作型定義 ... 25

3.5.1 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 25

3.5.2 網路使用經驗... 25

3.5.3 人際互動... 26

3.5.4 網路遊戲的價值... 26

3.5.5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27

3.6 研究工具 ... 28

3.6.1 問卷編製... 28

3.6.2 效度分析... 33

3.6.3 施測方式... 34

3.7 資料分析方法 ... 34

3.8 前測 ... 3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 39

4.1 問卷信度分析 ... 39

4.2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 ... 40

4.3 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 ... 43

4.3.1 人際互動... 43

4.3.2 網路遊戲的價值分析... 44

4.3.3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分析... 44

4.4 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假設檢定分析 ... 45

4.4.1 性別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46

4.4.2 年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傾向的差異分析... 47

4.4.3 家庭型態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傾向的差異分析... 48

4.4.4 家長態度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50

4.4.5 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52

4.5 網路使用經驗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假設檢定分析 ... 53

4.5.1 上網地點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傾向的差異分析... 54

(7)

4.5.2 家中上網地點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傾向的差異分析... 55

4.5.3 每週上網總時數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57

4.5.4 網路使用年資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58

4.5.5 上網使用類型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60

4.6 人際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傾向的假設檢定分析 ... 66

4.6.1 與父母的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67

4.6.2 與真實朋友的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70

4.6.3 與網友的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73

4.7 網路遊戲的價值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假設檢定分析 ... 76

4.7.1 休閒娛樂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77

4.7.2 人際溝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78

4.7.3 自我肯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80

4.7.4 匿名陪伴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81

4.7.5 逃避歸屬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分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5

5.1 研究結論 ... 85

5.2 研究貢獻 ... 88

5.3 研究建議 ... 89

5.4 未來研究方向 ... 90

參考書目... 91

一、 中文部分 ... 91

二、 英文部分 ... 94

附錄一:正式問卷... 98

(8)

表目錄

表3 - 1 操作型定義匯整表... 28

表3 - 2 問卷題項網路遊戲價值議題內容對照表... 29

表3 - 3 與父母的互動議題內容對照表... 31

表3 - 4 真實人際互動議題內容對照表... 31

表3 - 5 網路人際互動議題內容對照表... 32

表3 - 6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議題內容對照表... 33

表3 - 7 網路遊戲的價值問卷信度分析表(N=34) ... 36

表3 - 8 人際互動問卷信度分析表(N=34) ... 37

表3 - 9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問卷信度分析表(N=34) ... 38

表4 - 1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N=277) ... 40

表4 - 2 受試者個人基本資料一覽表... 41

表4 - 3 人際互動項目平均數分析表... 43

表4 - 4 網路遊戲價值項目平均數分析表... 44

表4 - 5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項目平均數分析表... 45

表4 - 6 性別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46

表4 - 7 性別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47

表4 - 8 年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47

表4 - 9 年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48

表4 - 10 家庭型態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49

表4 - 11 家庭型態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 49

表4 - 12 家長態度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0

表4 - 13 家長態度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1

表4 - 14 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2

表4 - 15 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53

表4 - 16 上網地點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4

表4 - 17 上網地點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54

表4 - 18 家中上網地點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5

(9)

表4 - 19 家中上網地點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6

表4 - 20 每週上網總時數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7

表4 - 21 每週上網總時數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 58

表4 - 22 網路使用年資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59

表4 - 23 網路使用年資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59

表4 - 24 查找資料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1

表4 - 25 查找資料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1

表4 - 26 收發電子郵件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2

表4 - 27 收發電子郵件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62

表4 - 28 使用MSN/聊天室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 63

表4 - 29 使用MSN/聊天室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 63

表4 - 30 玩網路遊戲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4

表4 - 31 玩網路遊戲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4

表4 - 32 使用網路論壇(例如部落格)/網路社群網站(例如FB、無名小站)對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5

表4 - 33 使用網路論壇(例如部落格)/網路社群網站(例如FB、無名小站)對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66

表4 - 34 上網使用類型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傾向影響的彙整結果... 66

表4 - 35 與父母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8

表4 - 36 與父母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68

表4 - 37 與父母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69

表4 - 38 與父母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69

表4 - 39 與真實朋友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 71

表4 - 40 與真實朋友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 71

表4 - 41 與真實朋友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 72

表4 - 42 與真實朋友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平均數分析表... 72

(10)

表4 - 43 與網友的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3

表4 - 44 與網友親密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 74

表4 - 45 與網友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5

表4 - 46 與網友的普遍互動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6

表4 - 47 休閒娛樂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7

表4 - 48 休閒娛樂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8

表4 - 49 人際溝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9

表4 - 50 人際溝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79

表4 - 51 自我肯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80

表4 - 52 自我肯定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80

表4 - 53 匿名陪伴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81

表4 - 54 匿名陪伴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82

表4 - 55 逃避歸屬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83

表4 - 56 逃避歸屬對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之各層面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表... 83

表4 - 57 本研究假設檢定之結果彙整... 84

(11)

圖目錄

圖1 - 1 研究流程圖... 5 圖3 - 1 研究模型... 20 圖3 - 2 網路填答畫面... 35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想要瞭解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影響國中生網路成癮傾 向行為的因素。本章共分為五節,以下依次闡述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 範圍、研究流程以及論文架構。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資訊設備快速普及與發展,依據資策會的調查顯示,資策會FIND 的調查截 至2010 年 9 月底止,使用網路的總體戶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行動網路與光纖用戶 為網路用戶增加的兩大動力來源。線上遊戲已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帶給年輕人的緞 子娛樂享受,近幾年更由於 Twitter、Facebook 等新興網站興起,結合人際溝通、遊 戲及各種專頁等多方面的功能,使用人數快速增加,同時吸引無數的青年朋友為之瘋 狂。

國中生若自我控制力低,容易沉溺於網路遊戲中,對於國中生來說,網路遊戲並 非是負面的,他們可能從網路遊戲中獲得正面效益,藉由網路遊戲是放現實生活的壓 力,尋求休閒娛樂的價值,或網路遊戲中找到朋友的關懷,藉由完成網路遊戲的任務,

找到自我肯定的價值,在網路遊戲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尋求隊友的支持與關壞,在現 實生活中發生的事和匿名的網友分享,得到心情上的安慰與快樂,適時地宣洩真實生 活的壓力,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壓力。綜合上述,網路遊戲在國中生的心理產生價值,

可能會進而影響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所以在本研究中將把網路遊戲價值納入探 討的範圍。

正由於網路的興起,現在的青少年從國小開始就接觸電腦,玩網路遊戲、上網聽 音樂、查詢資料、瀏覽網頁等網路活動已變成他們的休閒活動,也使得青少年整天在 家上網,或是直接到網咖、同學家等地方上網,父母可能忙於工作,無法監控孩子的 上網行為,過去的研究認為每週上網時數越多及接觸網路年資越久者,已習慣網路的 存在,也越離不開網路,提高了網路成癮的可能性。所以在本研究中將把家中上網地 點、每週上網總時數、網路使用年資及上網使用類型納入探討的範圍。

根據Piaget 的認知心理學觀點,青少年已發展至形式運思期,其特色是能運用抽 象、合於邏輯的推理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但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伴隨著強烈的自我 中心現象,容易有失控的現象。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依據心理社會會學家Erikson

(13)

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觀點,強調青少年是發展團體認同的階段,青少年在同儕團 體中感受到被瞭解與接納,建立了自我價值感,因此他們與朋友的關係比父母更加密 切,言行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願意與朋友分享與討論,也不願聽從父母的意見(張 春興,2007)。

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認為此階段的國中生比較重視和朋友的關係,言行易受朋友 的影響,也願意與朋友分享與討論,但較不願聽從父母的意見。因此青少年前期的國 中生,正處於心理的狂風暴雨期,所以通常出現叛逆、對命令陽奉陰違、為反對而反 對的表癥,過去的研究認為家長要能在國中生放學後陪伴,養成良好休閒活動,但是 現代父母工作忙碌,加上家庭結構與家庭的組成型態複雜,家長如沒有注意孩子的上 網活動,或是未堅持孩子要做完功課才能上網的態度,國中生容易花費許多時間在網 路上,沉迷網路而無法自拔。所以在本研究中將把家庭型態、家長態度及家長在家陪 伴情形納入探討的範圍。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因此經由與他人的互動產生了人際關係。廣義的人際關係包 括親子關係、兩性關係、手足關係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狹義的人際關係則是指 同儕朋友、同事之間的人際互動關係(徐西森,1998)。現在因網路科技導入而產生 的人溝通,都在在影響人類社會;對許多人來說,真實生活的壓力、苦惱等都可藉由 上網而的到紓解,許多人也就樂得逃到網路中,避開真實中的責任與壓力(翟本瑞,

2001)。

網路人際活動已是青少年與他人接觸的重要方式之一,對於青少年來說,有致命 吸引力的網路人際活動是玩網路遊戲,而且父母需要積極引導孩子的休閒活動或注意 孩子的上網行為,孩子的行為才會正向發展,不容易出現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父母若 是在家中若不監控孩子玩電腦的地點,國中生會漫無目的地上網,可能有失控的行 為;過去的研究發現不同的性別喜歡的網路活動不一樣,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也不一樣。

王智弘(2012)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使用網路時間增加,網路成癮比例也 一路上揚,小三至小六學生中,大約18.8%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國高中生的網路成 癮比例提升到20.2%,和過去的研究相比,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人數比例有大幅增加 的趨勢,所以在本研究中將把性別、年級納入探討的範圍。

(14)

1.2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之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探討國中生人際互動與網路遊戲對網路成癮傾 向行為的影響。綜合本研究之目的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了解當前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

(2)探討國中生的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網路使用經驗、人際互動情形及網路遊戲 價值認知等因素,對於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

(3)針對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提供相關的分析與建議,並做為國中教師與家長的 參考,並讓國中教師與家長了解導致國中學生網路成癮的相關原因,進而能給 予國中生適切的輔導與關心。

1.3 研究範圍

本研究擬定的研究範圍如下:

(1)本研究抽樣的樣本限定為台中市立某國中學生,該校100學年度一至三年級的學 生約為2600人,預計以班級為單位,自三個年級中以簡單隨機抽樣,各抽取三 個班,以取得本研究所需之有效樣本。

(2)在研究變項上,僅從國中生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網路使用經驗、人際互動及 網路遊戲價值等構面探討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礙於研究時間及人力、物 力等客觀因素之限制,其它的影響因素不在本研究的範圍之內。

(3)本研究所探討的為國中生對使用網路遊戲之後的評價,因此從未使用網路遊戲 的國中生不在本研究的範圍之內。

(4)僅對於影響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因素做橫斷面調查,本研究因考量時間上的限 制,只針對當時發生的實際狀況進行量測,並未將時間縱貫面影響網路成癮傾 向行為作為本研究的構面。

1.4 研究流程

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與目的,擬定研究流程,作為本研究實施程序的研究流程參 考,整理研究流程如圖1-1 所示,茲分別說明內容如下:

(1)確定研究主題:依據研究動機與問題來確定研究主題。

(2)文獻探討與資料蒐集:針對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個人與家庭背景、網路使用經 驗、人際互動、網路遊戲的價值等理論進行蒐集,做為本研究之理論依據。

(15)

(3)建立研究架構與假說:根據文獻的蒐集與整理,建立本研究架構、研究變項與 研究假說。

(4)蒐集編製研究工具:依據研究架構與文獻資料進行問卷設計,並實施問卷前測 與修改。

(5)抽樣調查:進行正式問卷的發放與回收作業。

(6)問卷資料分析:持續回收問卷,並進行敘述統計分析。

(7)驗證本研究假設:針對問卷資料,執行統計分析方法,以驗證本研究提出的假 設,並進行討論。

(8)撰寫論文:依據資料分析的結果,按照研究模型之各個構面,進行結果的論述,

提出結論與建議並撰寫研究報告。

1.5 論文架構

本論文架構共分為五個章節,以下依次說明:

(1)緒論:此章描述研究背景與動機解說做此研究的原因,內容包括研究問題與目 的、研究範圍、研究流程和論文架構。

(2)文獻探討:此章針對研究的主題,蒐集整理相關文獻加以深入探討,內容包括 青少年身心發展、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網路遊戲的價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個人與家庭背景和網路成癮行為的相關研究、網路使用經驗與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的相關研究等研究文獻整理,並綜合各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3)研究設計:此章描述本研究整體研究設計的過程,包括研究架構、研究假說、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操作型定義、研究工具、資料分析方法與前測。

(4)資料分析與討論:此章針對研究的結果以 SPSS 17 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與討論,

內容包括信度分析、對研究樣本的敘述性資料統計以及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與假 設檢定結果。

(5)結論與建議:此章針對本研究的結果做出結論並說明研究貢獻,以及提出對未 來的研究方向。

(16)

文獻探討與資料蒐集

建立研究架構與假說

蒐集編製研究工具

撰寫論文 抽樣調查

問卷資料分析

驗證本研究假設 確定研究主題

圖1 - 1 研究流程圖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藉由相關的文獻來探討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因子,共分為六節,

分別為青少年身心發展、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網路遊戲價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個人與家庭背景與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相關研究和網路使用經驗與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的相關研究,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2.1 青少年身心發展

李玉瑾(2005)認為青少年時期是銜接兒童與成人之間的橋樑,此時期的身心發 展是奠定之後一生的基礎,也因為身處此尷尬時期,身體急速發展及轉變,使青少年 的性格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國中階段位處青少年前期,年齡約在十三歲至十五歲之 間,充滿熱情與希望,但也要面對無數的挑戰與挫折。

2.1.1 生理發展

青少年時期的生理發展很快速,第二性徵的出現使男女在生理上漸有差異,青少 年前期的國中生也由於身體與外貌的急速生長帶來內心的困擾,表現於外的是性格比 較火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叛逆」,正處於狂飆的階段,青少年的自我特徵與自我 觀念密切相關(江福貞,2004)。

2.1.2 心理發展

國中生心理發展可以分為「認知發展」、「情緒發展」、「人格發展」三個面向探討,

以下分別說明:

(1)認知發展:皮亞傑(Piaget)認為青少年階段已發展至形式運思期,其特色是個 體能運用抽象的、合於形式邏輯的推理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同時青少年的認 知發展會出現強烈的自我中心現象,懂得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開始有挑戰 權威的行為,當實際情況無法接納其構想時,會產生不滿的情緒或發生衝突(張 春興,2007)。因此青少年前期的國中生會對父母師長的觀點及指示,抱持懷疑 的態度,開始有挑戰權威的行動,容易身邊的人發生衝突,而被認為是叛逆的 族群。

(2)情緒發展:人生要面對許多經歷,會產生許多的情緒,青少年前期的國中生接 觸正向的事會產生喜悅的感受,可以使國中生的身心發展朝向正向的發展,另 一方面,負面的情緒會使國中生感到徬徨痛苦(劉玉玲,2002),因生理與心理

(18)

成熟程度不同調,國中生在還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下,外顯行為會讓人覺得他 們喜怒無常及難以控制,給人為反對而反對的印象。

(3)人格發展:心理社會學家艾瑞克遜(Erikson)認為青少年階段是人格發展中的 重要階段,其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與發展團體認同的階段(張春興,2007)。在 青少年前的國中生,需要同儕的認同與接納,因此他們願意與朋友分享見解與 知識,要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也不願意聽從父母師長的意見,因此國中生 與朋友的關係會比父母更加密切。

2.2 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

資訊科技的進步,人們交友的平台也由真實環境轉移到網路認識新朋友,

Rheingold(1993)認為沒有真實的接觸,僅透過網路和電腦螢幕交朋友,會使人們 感覺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而願意在網路的交友平台上透露更多的訊息;Sobel

(2000)的研究指出由於網路的匿名效應,使得人們透過網路和陌生人交談的交談內 容比在真實生活的交談有更多的個人訊息或秘密,因此透過電腦和螢幕面對網路上的 陌生人,會因為真實生活中可能不會見面,而降低溝通時的焦慮或恐懼,並使得人們 會在網路上釋放更多的私人訊息。

2.2.1 真實人際互動

國中生的生活範圍較為單純,在真實人際互動可以分為「與父母的互動」及「與 真實朋友的互動」兩個面向探討,以下分別說明:

(1)與父母的互動:戴淑貞等人(2008)在影響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研究中 指出,母子、母女的親子互動關係越差,其「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的程度會越 高;而父子、父女的親子互動關係程度越好,「人際/健康問題」的傾向程度也 會越低,也就是親子互動較佳者較不容易網路成癮。然而韓國學者Hur(2006)

在對南韓青少年的研究中指出親子互動關係良好與否,未能顯著預測青少年的 網路成癮。因此,父母的關懷在國中生的成長過程中會有影響,國內外學者都 建議父母多花時間與子女聊天,關心子女的心理狀況,可降低子女因缺乏親情 的支持,轉向網路尋求慰藉的機會。但是國中生處於充滿矛盾的青少年前期,

父母多花時間關心子女也可能因親子兩代的不同觀念,造成親子衝突,反而使 國中生更想上網尋求壓力的釋放。綜合上述文獻內容,父母的關懷對於國中生 子女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19)

(2)與真實朋友的互動:國中學生獲得快樂的來源以在友伴參與的層面上最高,同 儕人際對於個體的快樂感有正面的影響(涂秀文,1999)。真實人際互動較佳 者,越不容易出現網路成癮行為(林唯斯,2008),林唯斯(2008)對於國中 生的與真實朋友的互動研究中也發現,有網路成癮行為傾向的國中生在與真實 朋友的人際互動上並未達顯著水準,因此真實人際關係互動良好的國中生會有 快樂滿足的感覺,也常和真實生活的朋友互動,不需要藉由網路來獲得滿足感。

然而Ko & Lin(2007)的研究指出國中生的同儕人際互動較不密切者,比較容 易轉向網路尋求支持,對網路成癮具有直接的影響力。也就是說國中生喜歡呼 朋引伴,非常重視和朋友的關係,與同儕互動良好的國中生會有許多知心好友 聊天、分享心事等,甚至會在放學後或在假日透過網路持續聊天或一起玩遊戲。

綜合上述文獻內容,與真實朋友互動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是否造成 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2.2.2 網路人際互動

對青少年而言,網路是另一個人際場域;在網路世界中,人際互動具備了隨時參 與的可能性及自我的選擇性與匿名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往因為不會直接看到對 方,所以沒有真實世界中外在長相所造成的壓力,也由於只要面對電腦螢幕即可遨遊 網路世界,使得人們能隱藏真實世界的身份,與他人交往,青少年可以自在地發展新 的人際關係而不致於感到自卑(翟本瑞,1999)。

年輕人需要透過同儕團體建立自信,在團體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Odacı &

Kalkan, 2010),因此網路遊戲結合社交的功能,讓青少年認識大量且不同類型的網 友、聊天談心事,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網路社群,形成網路世界對青少年的強大吸力,

在面對真實生活中的學業、人際挫折或孤立等問題而感到焦慮時,網路提供愛、情感、

以及實質上的滿足感,因而青少年不僅將網路視為情緒的調節,更將網路視為逃避焦 慮的另類選擇(張培新,2002)。綜合上述文獻內容,網路人際互動的程度對於國中 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2.3 網路遊戲的價值

遊戲是一種假裝(pretend),能讓人暫時忘記真實世界的義務與責任,它是生活 的插曲,不是尋常也非真實的,提供人們暫時獲得滿足(Stephenson, 1988)。

(20)

Crawford(1984)歸納人們玩電腦遊戲的原因、動機或功能,也就是說電腦遊戲 本身具備以下的價值,才能使人們熱衷玩電腦遊戲:

(1)幻想與探索(fantasy / exploration):人們玩電腦遊戲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滿足幻 想,在電腦遊戲中人們能藉由完成遊戲的任務,忘記真實生活遭遇到的困境,

這是一個逃避真實,滿足幻想的電腦遊戲的價值。

(2)角色扮演(nose-thumbing):電腦遊戲的一個普遍功能脫離真實社會諸多的限 制,玩家可以扮演日常生活所不能扮演的角色,在遊戲中釋放自我。

(3)證明自己的能力(proving oneself):電腦遊戲的另一項重要功能是要證明自己 的能力,在安全的環境中可以證明自己具有高超能力。

(4)社會潤滑(social lubrication):在電腦遊戲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人們可以藉由 交談模仿他人說話的方式,學到社會化行為。

(5)練習(exercise):練習也是人們玩電腦遊戲的動機之一,遊戲可以讓玩家在心 理得到放鬆或鍛鍊身體;在另一方面,遊戲以娛樂的方式使人沉浸於當時遊戲 的情境之中。

(6)認可的需求(need for acknowledgment):人們需要他人的肯定,而且被其他人 所認識及接受,在電腦遊戲中非常重視玩家的互動,遊戲中的互動能使陌生的 玩家彼此間相互認識及熟識,獲得肯定。

Griffiths(1997)調查 147 名 11 歲的兒童玩電腦遊戲的原因,發現他們普遍認為 玩電腦遊戲很有趣、任務具有挑戰性、無聊時打發時間,或是因為真實的朋友在玩,

所以也跟著一起玩。

Acier & Kern(2011)透過深度訪談發現玩網路遊戲可以帶給使用者快樂的感覺,

使用者逐步完成網路遊戲的小任務獲得成就感,讓使用者覺得重新獲得控制生活的力 量,透過幫助網路遊戲的網友獲得存在價值感,並藉著玩網路遊戲來逃避現實生活的 任與壓力,長時黏膩於網路上而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也有其它的研究認為網路 遊戲無法提供玩家社交方面的幫助,因為玩網路遊戲無法讓玩家在真實生活中有真實 的交往與接觸,這種虛擬友誼無法帶給玩家滿足感,因此網路遊戲成癮者通常有社交 方面的焦慮(Rooij et al.,2010)。

網路遊戲本身也會設計許多的小任務讓玩家一一完成,玩家可以網路遊戲中發洩 對現實的不滿,釋放現實生活壓力,獲得滿足感,當前的網路遊戲的設計會讓玩家無

(21)

止盡的升等,但沒有破關結束的時刻,玩家為了與對手競爭、和同聯盟隊有並肩作戰 或是和網友互動,要花費大量時間、金錢玩遊戲,使自己能在遊戲中快速升級,獲得 同伴的稱讚,花更多時間在玩網路遊戲,而更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Bell, 2007;

Gladwell, 2009; Mehroof, 2009; Öqvist, 2009; Sanders et al., 2010)。

蘇芬媛等人(1997)研究網路遊戲使用者的使用動機、使用行為、滿足程度、遠 距臨場感評價及其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四項網路遊戲使用動機中,「自我肯 定」動機愈高的人,會在網路遊戲中獲得成就感,滿足自己的想像與創造力;「匿名 陪扮」動機愈高的人,會在網路遊戲中扮演濟弱扶貧者,尋求刺激感並且容易找到網 友的陪伴與織持;「社會學習」動機愈高的人,會在網路遊戲中透過社交活動和網友 聊天,聯絡感情,或認識新朋友;其中「自我肯定」和網路遊戲的使用時數呈現正相 關,「匿名陪扮」會在網路上閒逛,找到不同的人相互陪伴;「社會學習」和喜歡網路 遊戲呈現正相關,因此當網路遊戲的使用者的使用動機越強時,越容易黏膩在網路 中,而可能引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馮嘉玉(2003)研究國中生使用電玩遊戲的動機,將電玩遊戲動機分為五個構面,

「休閒娛樂/好奇」、「人際溝通」、「自我肯定」、「匿名陪伴」及「逃避歸屬」,國中生 以「休閒娛樂/好奇」動機的同意度最高,因「自我肯定」動機而使用電玩的同意度 最低,雖然「休閒娛樂/好奇」是國中生玩電玩遊戲的主要原因,國中生對於電玩遊 戲的評價是偏向中立的,會因電玩遊戲而有成癮傾向行為則偏低。

Hsu et al.(2009)研究大學生使用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的動機,將網路遊戲動機 分為11 種,在這 11 種動機中有 5 種和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有關聯的,分別為:「好奇

(curiosity)」、「獎賞(reward)」、「歸屬感(belonging)」、「責任與義務(obligation)」、

「角色扮演(role-playing)」,「好奇」是遊戲設計來挑起吸引玩家的注意,在玩家開 始玩遊戲之後,遊戲中會有小任務讓玩家完成,並給予玩家「獎賞」,藉以增強玩家 的內在動機並滿足玩家的真實內心自我肯定需求,玩家可以在遊戲中加入工會,藉由 工會的力量獲得保護與快速升級,從另一方面來說,工會中提供玩家團體的互動,這 種玩家之間的社交互動會促使玩家花更長的時間玩遊戲,是屬於角色扮演遊戲中的

「責任與義務」,「角色扮演」指的是玩家可以在遊戲裡自由選擇角色的各項外在特 徵,建立玩家對角色的情感認同,以上五項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動機,讓玩家會持續 且長期玩網路遊戲。

(22)

綜合以上文獻討論,青少年玩電腦或網路遊戲的原因、動機,也是電腦或網路遊 戲風行不衰的價值,國中生上網的主要活動仍以玩網路遊戲為主,網路遊戲的價值可 能會對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重要影響。

2.4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在網路上發現各種的網路活動,增加上網時間,而產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是 許多研究想探討的方向,以下就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因及判斷標準加以說明。

2.4.1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因

最常見的網路成癮成癮傾向行為的成因有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獲得暫時的舒 緩、興奮刺激的感覺或者是處在壓力下,需要轉移注意力等(Widyanto & Griffiths, 2009),這些理由只能簡單說明青少年在放學後黏膩於網路的原因,Griffiths(2010)

綜合嚇阻理論、動機論、經驗論等,整理提出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因:

(1)容易登入上網(opportunity and access):網路普及化,到處都有網路,人們遇 到不快樂的事時可以隨時上網。同樣地,國中生也可能以手機或利用上電腦課 的機會上網,雖然青少年利用在校時間上網的機會不多,但只要有機會,他們 還是會上網。

(2)網路價格便宜(affordability):網路越來越快,價格卻越來越便宜,許多網路 服務都是免費的,家中的網路是由父母付費,青少年上網的成本就是時間,因 此他們長時上網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3)匿名性(anonymity):網路的匿名性可以使人們以假名遨遊於網路世界,不被任 何人發現,網路的匿名性讓網路使用者認為自己可以掌控網路行為,網路的匿名 性沒有面對面互動的表情線索、不誠實或不喜歡的表情或是評價的線索,因此 網路的匿名性易使人覺得比較舒服放鬆。

(4)便利(convenience):網路上的應用程式像電子郵件、聊天室、新聞或網路遊 戲都以方便的方式去接觸其他人,在舒服放鬆或是熟悉的環境下通常會使人們 更常使用網路,而更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5)逃避(escape):一開始時人們在網路獲得滿足感,這種滿足、快樂的感覺提 供人們身體上或心靈上的逃避,人們從緊張的真實生活逃到網路中,這也增加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可能性。

(23)

(6)去抑效應(disinhibition):人們在網路的行為會比在真實生活中更大膽,更容 易展現個人的真實感受,在真實生佸中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建立的關係,但在網 路上卻只要幾天或幾週就能建立網路友誼,人們真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可以立 即在網路上找到友誼的陪伴支持。

(7)社交接受度(social acceptation)現在青少年比較早接觸科技產品,對網路交友 的接受度比較高,他們用網路來維繫情感,這也增加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可能 性。

綜合以上所述,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歡找各種機會與理由上網,尤其是自我控制力 比較低的年輕男性比其他族群更容易黏膩在網路上,長時間上網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也容易造成生產力下降(Garrett & Danziger, 2008; Henle & Blanchard, 2008;

Higgins et al., 2008; Pee et al., 2008; Clayburgh & Nazareth, 2009; Weatherbee, 2009)。

現在國中生普遍從國小就接觸電腦,使用電腦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的,每戶家庭幾乎 都有網路,使用網路非常方便,國中生也非常喜歡在放學後玩網路遊戲,在網路上可 以獲得網友的陪伴與支持,國中生藉此舒緩課業的壓力,而且國中生的自制力較弱,

他們容易藉由玩網路遊戲逃避該完成的作業或是不想念書,長時間上網會比較容易有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2.4.2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判定標準

以下就 Goldberg(1995), Young(1996), Brenner(1997), Griffiths(2010)與 陳淑慧(2000)的研究來說明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判定標準。

(一)Goldberg 的研究

網路成癮最早由紐約精神科醫師Goldberg(1995)提出了「網路成癮失調症」的 七項判定準則。

(1)網路成癮耐受症狀(tolerance),包括需要增加大量上網時間以獲得滿足,或 用同樣的連續上網時間所獲得的滿足感明顯下降。

(2)網路成癮戒斷症狀(withdrawl),包括停止或減少重度的網路使用,而導致數 天至一個月內發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不安現象,如焦慮、心中牽掛著網路發生的 事情,對網路存有不切實際幻想的或是有自發或非自發性的手指抖動現象;並 因上述症狀,而導致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生活實際運作上的損失;而且藉 由使用網路或是類似的線上服務來舒緩或是避免上述的症狀出現。

(24)

(3)上網的時間與頻率常會超過自己原本所預期。

(4)一直努力想要控制自己上網的慾望但是失敗了。

(5)花很多時間在與網路相關的使用上(如在網路上訂購書籍、測試新的瀏覽器、

研究網路的零售、整理從網路上下載的檔案)。

(6)因為使用網路而放棄或減少日常生活上重要的社交、工作或休閒娛樂。

(7)即使發現因使用網路而造成各種生理、心理、社交及工作上的問題(如睡眠減 少、婚姻問題、晨間約會遲到、工作不力、及身旁重要的人有被遺棄的感覺)

時,仍然會繼續使用網路。

(二)Young 的研究

隨後心理治療師Young(1996)發展此一概念,認為網路成癮應有以下的行為特 徵:強迫行為、耐受性、戒斷行為與網路依賴的困擾後果;並列出八項標準來判定網 路成癮的高危險群,Young 認為只要有其中五項答案為「是」,具有網路成癮的傾向。

(1)你是否覺得網路佔據了你的生活(會想剛剛在網路上發生的事情以及接下來將 會在網路上發生何事)?

(2)你是否覺得需要增加上網的時間才會有滿足感?

(3)當你想要離開網路時,是否試了很多次,但就是無法成功?

(4)當你離線時,是否會覺得不安、易怒、沮喪或暴躁?

(5)你上網的時間是否比原先預期的時間更長呢?

(6)你是否因為要上網而使得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學業陷入危機之中?

(7)你是否曾經因為離不開網路而對家人、治療師或其他人說謊?

(8)你是否曾利用網路來逃避問題或是消除低潮的情緒(例如無助、焦慮不安或沮 喪)?

(三)Brenner 的研究

Brenner(1997)發展網路成癮的行為檢核表(internet–related addictive behavior checklist,簡稱為 IRABC 量表),研究調查顯示網路使用者每週平均上網21 小時,30%

的人承認影響工作及試著減少上網時間,但卻失敗了;Brenner 分析成因,大部分是 時間管理上的失敗、睡眠時間減縮或是三餐沒有正常進食等。

(25)

(四)Griffiths 的研究

Griffiths(2010)的研究認為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從以下的徵兆判斷:

(1)重要性(salience):網路變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網路支配有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者的思想、感覺及行為等面向。

(2) 情緒起伏不定(mood modification):在接觸網路的活動後,情緒會隨著網路 活動有高低起伏的現象。

(3)耐受症狀(tolerance):需要更多的上網時間才能達到滿足狀態。

(4)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toms):被迫離開網路會覺得心情不好或生氣。

(5)衝突(conflict):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易和現實生活的朋友或家人發生衝突。

(6)再次陷入(relapse):即使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上網是非常克制,但只要解除禁 令,仍然黏膩於網路,出現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五)陳淑惠的研究

國內學者陳淑惠(2000)針對網路成癮的現象進行量表的編製與修訂,以因素分 析法分析施測後的結果,得到五個網路成癮因素,分為兩大類,分別為:

(1)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核心症狀(internet addiction core symptions):包括三個層面,

分別為強迫上網症狀(compulsive symtoms)、網路成癮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toms)、網路成癮耐受症狀(tolerance symtoms)。

(2)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相關問題:包括兩個層面,分別為人際/健康問題(interpersonal

& health problems)與時間管理問題(time management problems)。

陳淑惠(2000)修訂的「陳氏網路成癮量表」(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_revised,

簡稱為CIAS_R 量表)共有 26 題,它是台灣第一個本土化的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主 要是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DSM-IV)的診斷標準及臨床觀察的例子發展而成,

而且CIAS 量表採用四點量表,無反向題設計,題目文字浅顯易懂,填答者容易作答,

也容易判斷填答者是否網路具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分數相加即為得分,得分越高表 示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越高,Ko et al.(2005)進行「陳氏網路成癮量表」(CIAS_R 量 表)的切分點研究,以 64 分做為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最佳診斷切分點。CIAS_R 量 表為學界目前最常使用的網路癮診斷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因此本研究也採 用此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進行施測,蒐集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資料。

(26)

2.5 個人與家庭背景與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相關研究

TVBS(2011)的報導曾指出:「青少年沉迷網路世界,沒日沒夜的玩網路遊戲,

這現象讓父母親覺得是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在大陸廣東,就有一位13 歲的女孩,因 為長期沉迷網咖裏頭,女孩父親居然氣得將女孩從網咖拖行到街上,還用拖鞋及雨 傘,抽打自己的女兒,讓路人看了都不忍心。」

由上述的新聞報導中,可以發現青少年沉迷網路已成為嚴重的問題,青少年往往 會瞞著父母玩網路遊戲,但是父母沒發現孩子長期流連網咖,父母的管教方式、親子 關係或家庭的變數也可能影響青少年的網路行為。本研究在個人與家庭背景探討對網 路成癮傾向行為的變項為性別、年級、家庭型態、家長態度、家長在家陪伴情形,以 下分別說明:

(1)性別:男生在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比女生高(戴淑貞等, 2008; Odacı & Kalkan, 2010;

Paraskeva & Papagianni, 2010; Ozcinar, 2011; Baer et al., 2011),再進一步分析發 現男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會表現在玩網路遊戲時間或頻率上,比例高於女 生。因此性別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2)年級:戴淑貞等人(2008)的研究發現不同年級之間的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者有顯著差異,三年級雖然面臨課業壓力,要為升學做準備,但是國中三年 級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卻高於一年級,在繁重課業壓力下國三生反而逃到網路 尋求宣洩壓力的出口,國中課程應加強與落實網路使用與放鬆身心壓力的課 程,以免國中生遇到壓力就只會上網而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因此年級對於國 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3)家庭型態: 戴淑貞等人(2008)的研究發現家庭型態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 行為有顯著影響,隔代教養家庭的國中生會比雙親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容易有 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祖父母疼愛孫子,買電腦讓孫子上網,但是卻無力教養,

反而讓他們養成上網習慣而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單親家庭的國中生網路成癮 傾向行為和其他類型家庭是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家庭型態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 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4)家長的態度:吳奕成(2009)的研究曾針對父母不同支持度對國小孩子使用網 路遊戲頻率的影的響,父母的態度為沒意見者,國小孩子在使用網路遊戲的天 數會比父母有要求的狀況較多,因此父母態度對於國小孩子玩網路遊戲的頻率

(27)

是有影響的。Baer et al.(2011)的研究也發現父母若是規範小孩使用電腦的時 間並且在旁監控,小孩玩網路遊戲的時間降低,就比較不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 行為。因此家長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5)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在吳奕成(2009)對於都會型國小中高年級的研究中,父 母(或主要教養者)常不在家陪伴的學童,每周使用網路遊戲時數會明顯高於 父母(或主要教養者)常在家陪伴的學童,因此父母除了要給子女較多關懷,

利用電腦擺放於家中容易監控的地點來減少子女上網玩遊戲的情形,平時更要 常在家陪伴子女,以避免子女因缺乏監督而花許多時間上網玩遊戲,而造成網 路行為的成癮傾向。因此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 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2.6 網路使用經驗與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相關研究

依據教育部 2010 年「國民中小、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學生安全上網與資訊素養 現況調查計畫」報告,國中生最常上網的地點為家裡,大多數人接觸電腦及網路的時 間約國小三、四年級,國中生每週上網約20 小時,寒暑假期間每週上網更長達約 35 小時,在國中生的網路活動中,最常使用的項目為玩網路遊戲,他們為了達成遊戲的 任務,使用網路的時間日益增長,依賴網路可能會造成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近年來許多國內的研究都指國中生過度沉溺於網路遊戲容易造成睡眠不足、白天 精神不濟、親子互動時間減少、人際互動失調、學校成績差等(曾怡慧等人,2004:

李曉君,2006);國外的研究 Young(2004)也發現沉迷遊戲會讓玩家產生睡眠型態 的改變、忽略應盡的義務、對真實人際關係的經營逐漸下降等。本研究在網路使用經 驗探討對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變項為上網地點、每週上網總時數、網路使用年資、上 網使用類型,以下分別說明:

(1)上網地點:台灣幾乎每戶人家都有網路,青少年最常上網的地點以是家裡最多,

其次的地點為網咖(楊媛婷,2003)。去網咖需要花費金錢,國中生無謀生能 力,零用錢仰賴父母給予,因此青少年比較常利用在家的機會上網玩遊戲、交 朋友或上網做其他活動。池青玫(2006)指出最常在家中連線玩遊戲以國三學 生最多,最常在網咖連線玩遊戲以國一學生比例最高,可知因台灣網路的普及 和金錢的因素,國中生的上網地點大多在家裡,在家裡上網的地點是否和網路 成癮傾向行為有關,關於此部分的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將上網地點分為一般

(28)

常見的上網地點和家中電腦擺放地點進行探討。因此上網地點對於國中生的網 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2)家中電腦擺放地點:楊青垂(2005)的研究曾針對家中電腦擺放地點對於青少 年上網時間的影響進行探討,發現電腦擺放地點和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青少年 實際的上網時間並產生約束效果。劉玫君(2008)的研究曾針對家中電腦的擺 放位置和子女使用電腦網路的地點對於國中生電腦網路使用態度的影響進行探 討,發現父母認為電腦網路對國中生子女會產生壞處程度越高較會將家中電腦 擺放在客廳,以便能隨時監督、約束子女上網狀況。Acier & Kern(2011)的研 究發現電腦腦擺放於小孩房間的父母親在下班回到家後,不容易發現小孩仍然 在上網,而且小孩可能趁半夜父母睡覺時上網,小孩的作息也會因網路而有紊 亂的情形。因此家中電腦擺放地點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 要的影響。

(3)每週上網總時數:Young(1996)的研究發現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是使用網 路的時間會是一開始的10 倍,非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花很少的時間上網,即使 接觸網路一段時間後也不會增加太多的上網的時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每 週平均上網約40 小時,非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約 5 小時,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者花在網路的時間是非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的八倍;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每 週平均上網約40 小時,非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約 5 小時,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者花在網路的時間為沒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的八倍,顯示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者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韓佩凌等人(2007)的研究發現在網路沉迷 的直接影響因素上,「使用時間」是高中職學生網路沉迷重要影響因素。其他 研究也發現每天使用網路的總時數超過 5 小時以上的人或是每週使玩網路遊戲 超過63 小時的人比較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Hsu et al., 2009; Odacı & Kalkan, 2010; Rooij et al., 2010; Sandel et al., 2010; Baer et al., 2011)。因此每週上網總時 數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4)網路使用年資:在網路使用年資方面,Young(1996)發現,使用網路年資低 於一年的人當中有高達 83%的人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沒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當中只有 29%的人使用年資少於一年,因此推論網路對剛接觸的人較具吸引 力,網路新手會有較高網路成癮傾向行為。韓佩凌(2000)研究指出青少年網

(29)

路使用年資越長,日常作息會受到影響,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會越明顯。而陳淑 惠(1999)則發現網路使用越久的人不一定會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網路使用 年資與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無關。因此關於網路使用年資是否真的會影響網路成 癮傾向行為,並沒有定論。

(5)上網的使用類型: Young(1996)將使用者在網路上的活動分為聊天室、玩網 路遊戲、使用論壇、收發電子郵件、搜集資料及瀏覽網頁,研究結果發現網路 成癮傾向行為者會藉由高度互動性的網站來與新認識的朋友進行社交活動,而 非網路成癮傾向行為者主要藉由收發電子郵件來維持已經存在的人際關係。周 倩(1999)的研究以網路的使用功能作為預測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項目,發現 BBS 與 e-mail 使用越多的人,越有可能具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也有其他的研 究認為對真實生活不滿意的人比較容易轉向網路尋求慰藉,在網路上使用多種 網路用途的人容易有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更加離不開網路(Kraut et al., 1998;

Papacharissi & Rubin, 2000)。使用者在網路上的活動、網路的使用功能或網路用 途在本研究中統稱為「上網使用類型」,因此上網的使用類型對於國中生的網路 成癮傾向行為可能具有重要的影響。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其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 異情況,並探究國中生網路使用經驗對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而且從過去的文獻 中得知,不同的人際互動和網路遊戲的價值對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可能產生影 響,基於本研究所探討的目的與問題,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架 構與研究假設說明。本章共分成八節,內容包括研究架構、研究假說、研究對象、研 究方法、操作型定義、研究工具、資料分析方法與前測。

3.1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架構如圖3-1所示。依據第二章的文獻探討,本研究以國中生的個人與 家庭背景、網路使用經驗、人際互動及網路遊戲價值等四個構念來探討國中生網路成 癮傾向行為的差異,再根據文獻探討,綜合有關理論、實務和研究資料,並參酌本研 究之動機與目的,根據所選用的變項,擬定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過去探討國中小學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相關研究(楊青垂,2005;劉玫君,

2008;戴淑貞等人,2008;吳奕成,2009)中,均會從性別、年級、家庭型態、家長 的態度及家長在家陪伴情形變項來分析國中小學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變化,因此,

本研究將性別、年級、家庭型態、家長的態度及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合併為個人與家庭 背景變項,從個人與家庭背景來探討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

從教育部 2010 年「國民中小、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學生安全上網與資訊素養現 況調查計畫」報告中可發現,多數學童開始接觸網路的時間為國小三、四年級,國中 小學生使用電腦及網路地點是以在家裡多,國中生每週上網總時數約為20 小時,他 們最常進行的活動是玩網路遊戲。網路上有各種活動可以用來維繫原有的人際關係或 是認識新朋友,使用者在使用網路的各種活動,長時間待在網路上,可能會對路成癮 傾向行為有影響(Young, 1996; Kraut et al., 1998; Papacharissi & Rubin, 2000),因此 本研究將上網地點、家中上網地點、每週上網總時數、網路使用年資及上網使用類型 合併為網路使用經驗變項,從網路使用經驗來探討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

另外,親子的互動及與真實朋友的真實互動是否會影響網路成癮傾向行為仍尚未 有定論(Hur, 2006; Ko & Lin, 2007; 戴淑貞等, 2008; 林唯斯, 2008),張培新(2002)

認為青少年在遭遇挫折時,常會將網路視為情緒的調節及逃避焦慮的另類選擇,網路

(31)

的人際互動可能會影響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因此本研究將與父母的互動、與真實朋友 的人際互動、與網路朋友的人際互動合併為人際互動變項,從人際互動變項來探討國 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

許多的研究發現,網路遊戲和網路成癮具高度相關性,網路遊戲有滿足想像力和 高度人際互動的特性,玩家努力達成任務而帶來自我肯定感,玩家需要更多時間玩網 路遊戲而有強迫性使用行為(Young, 1996; Bell, 2007; Hsu et al., 2009; Rooij et al., 2010;

Gladwell, 2009; Mehroof, 2009; Öqvist, 2009; Sanders et al., 2010; Acier & Kern, 2011),因佌本研究從網路遊戲價值來探討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差異。

圖3 - 1 研究模型

網 路 使 用 經 驗

 上網地點

 家中上網地點

 每週上網總時數

 網路使用年資

 上網使用類型 網 路 成 癮 傾 向 行 為

 強迫上網症狀

 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 網路成癮耐受症狀

 人際/健康問題

 時間管理問題 個 人 與 家 庭 背 景

 性別

 年級

 家庭型態

 家長的態度

 家長在家陪伴情形

H1

H3

H2

H4

網 路 遊 戲 的 價 值

 休閒娛樂

 人際溝通

 自我肯定

 匿名陪伴

 逃避歸屬

人 際 互 動

 家庭關懷

-與父母的親密互動 -與父母的普遍性互動

 真實人際互動

個 人 與 家 庭 背 景 網 路 使 用 經 驗

 性別

 年級  上網地點

-與現實朋友的親密互動 -與現實朋友的普遍互動

 網路人際互動 -與網友的親密互動 -與網友的普遍互動

 家中上網地點

 每週上網總時數

 網路使用年資

 上網使用類型 網 路 成 癮 傾 向 行 為

 強迫上網症狀

 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 網路成癮耐受症狀

 人際/健康問題

 時間管理問題

 家庭型態 H1

 家長的態度 H2

 家長在家陪伴情形

人 際 互 動

 與父母的互動 H3 H4

-與父母的親密互動

-與父母的普遍性互動 網 路 遊 戲 的 價 值

 與真實朋友的互動  休閒娛樂

 人際溝通 -與真實朋友的親密互動

 自我肯定 -與真實朋友的普遍互動

 與網友的互動  匿名陪伴

 逃避歸屬 -與網友的親密互動

-與網友的普遍互動

(32)

3.2 研究假說

過去很多文獻針對個人與家庭背景的許多變項進行研究,其中性別、年級、家庭 型態、電腦擺放地點與家長的態度也是經常使用的變項之一(戴淑貞等人, 2008; 楊 青垂, 2005; 劉玫君, 2008; 吳奕成, 2009; Acier & Kem, 2011);其中戴淑貞等(2008)

針對性別、年級及家庭型態的變項對網路成癮傾向的影響研究中,對網路成癮傾向行 為的成癮傾向會產生顯著影響。而Acier & Kem(2011)與 Baer et al.(2011)的研究 曾針對電腦擺放地點和家長的態度對於青少年上網時間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電腦擺 放地點和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青少年實際的上網時間並產生約束效果;而且在吳奕成

(2009)對於都會型國小中高年級的研究中,父母(或主要教養者)常不在家陪伴的 學童,每周使用網路遊戲時數會明顯高於父母(或主要教養者)常在家陪伴的學童,

因此父母除了要給子女較多關懷,利用電腦擺放於家中容易監控的地點來減少子女上 網玩遊戲的情形,平時更要常在家陪伴子女,以避免子女因缺乏監督而花許多時間上 網玩遊戲,而造成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向。本研究為了探討個人與家庭背景對 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並採用上述文獻的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因此本 研究提出假說H1。

 H1:個人與家庭背景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影響之假說。

 H1a:性別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b:年級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c:家庭型態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d:家長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1e:家長在家陪伴情形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過去很多學者針對網路使用經驗的許多變項進行研究,其中家中電腦擺放地點、

上網時間、網路使用年資與上網的使用類型等變項會影響青少年的上網行為(楊媛婷, 2003; 劉玫君, 2008; Young, 1996; Kraut et al., 1998; Papacharissi & Rubin, 2000)。首 先,針對上網地點部份的研究指出,在學校、家裡、網咖等地點中,青少年最常利用 父母因工作忙碌不在家的時間在家上網或玩遊戲,因此青少年最常上網的地點以是家 裡最多,其次的地點為網咖(楊媛婷,2003)。劉玫君(2008)認為家中電腦的擺放 地點會影響國中生的網路癮傾向行為,電腦擺放於客廳最能約束子女的上網行為。

(33)

Young(1996)針對上網行為的成癮傾向進行研究,指出上網使用時間與網路使 用者在網路上的活動是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成癮傾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上網使用時 間越長,越不容易離開網路並且會影響網路使用者真實人際互動與健康方面造成影 響,而且Young(1996)觀察網路使用者在網路的活動類型上,發現使用網路聊天室、

玩網路遊戲的活動比使用論壇、收發電子郵件、搜集資料及瀏覽網頁的活動更容易造 成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向。在國內的網路使用年資調查方面,交通部統計處在 2003 到 2007 年調查國人平均網齡,由 4.5 年增加到 7.8 年,逐年增加。因此本研究 在探討網路經驗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影響並採用上述文獻的家中上網 地點、上網時間、網路使用年資與上網的使用類型等變項,故本研究整理並提出假說 H2。

 H2:網路使用經驗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影響之假說。

 H2a:上網地點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b:家中上網地點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c:每週上網總時數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d:網路使用年資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上網使用類型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1:查找資料的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2:收發電子郵件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3:使用 MSN/聊天室的程度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4:玩網路遊戲對於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 H2e-5:使用網路論壇(例如部落格)/網路社群網站(例如 FB、無名小站)對於 國中生的網路成癮傾向行為具有顯著差異。

人際互動對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向也是許多學者感興趣的主題,過去許 多文獻探討人際關係對於網路成癮傾向行為成癮傾向的影響,許多研究使用親子互 動、真實人際互動與網路人際互動為人際關係中的變項(戴淑貞等,2008;林唯斯,

2008),其中戴淑貞等人(2008)在父母的態度與家庭環境對少年網路成癮傾向行為 的成癮傾向研究中,發現父母付出較多關愛,與子女互動情形良好的家庭,子女會願 意與父母聊到學校及生活上發生的事,進而與父母產生親密的互動,因此親子互動良 好的家庭比較沒有網路成癮的問題。在父母的態度對少年網路成癮傾向行為的成癮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The school/department selection is divided into psych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is study. The selection is affected by five factors including college, interpersonal,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be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quality of service refers to the heading,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expected

This study applies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thod to elementary school’s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by referring previous related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ce

The language, the mathematical deduction, and the abstract abilities are connected with mathematic, natural science, and total scores1. The related coefficients of erratum is

The usag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has provided a passageway to satisfy the need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Internet usage/online behavior and Internet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