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乘除法運算的答題表 現,並分析國小六年級學童在不同族群、地區、家庭社經地位與性別等 四個因素下的表現是否有差異。本章緒論部份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 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限 制。兹分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國小分數乘除法運算的重要性

「數學為科學之母」,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看到數學的影子。

所以數學教育一直是國民教育中重要之一環(教育部,2003),數學教 育 的 成 敗 亦 將 影 響 國 家 未 來 之 整 體 競 爭 力 與 生 存 能 力 (Kilpatrick, Swafford, & Findell, 2001; TIMSS, 2004)。在國小階段的數學,分數是最 難的教材(楊壬孝,1989;林碧珍,1990;呂玉琴,1991;劉秋木,1996;

洪素敏,2004)。國外學者 Behr, Harel, Post 和 Lesh(1992)亦說:「學 習分數為兒童數學發展上的嚴重障礙」。可見國內外學者都有「分數在 國小數學中,是複雜又重要的概念」,國小學童分數學習有困難,會阻 礙學童在國小之後的數學發展。在我國國小分數學習中,國小六年級的 分數教學,是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期,也是國小六年分數教學的總和和 國中分數教學的基礎,因此如何讓國小六年級的學童學好分數是很重要 的。

分數的學習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分數的概念,另一項則是分數 的運算(NCTM,2000)。黃幸美(1995)指出計算技能是影響解題成功 的基本因素。因此雖然分數概念很重要,但是如果缺乏分數計算的能力,

程綱要,其正綱的數學課程相對暫綱而言,就加強了學童的計算能力,

強調運算能力的培養(陳俊宏,2010)。而且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目 標中,也明確的指出學童在小學畢業前,應能熟練小數與分數的四則計 算(教育部,2003)。可見分數運算在國小課程有多重要。

在分數的四則運算中,又以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對國小學童最為困難 與重要。因為學童剛接觸分數概念時,分數代表一個量;在進行分數加 減運算時,分數還是量的概念;但是進入分數乘除法運算時,分數表徵 時而代表量,時而代表著關係(康桂瑛,2010),因此更增加了學童學 習的難度。另外分數乘除法的學習又會影響到往後比率、比值、百分率、

機率等的學習,甚至到了國中的運算(例如:函數、解聯立方程式等),

都需要有分數乘除法運算當基礎,因此更加顯得重要。所以,本研究希 望透過試題的施測,以了解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乘除法運算時的答題 表現。

二、教育公平性與多元文化教育

教育能促進社會流動,增進人民向上發展,保障弱勢學童的學習(張 國保、張熒書,2012)。所以教育公平性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注意的議題。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說「教育是社會正義,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機會。」

(引自Gillborn & Youdell, 2000, p.17)。聯合國在《2010千禧年發展目 標報告書》(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0)目標二所宣 示之「確保在2015年之前,世界各地的學童,不分性別,均能夠完成足 夠的基礎教育(United Nations, 2010)」。美國在2002年重新修訂「中小 學教育法」(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ESEA),並由 國會通過「No Child Left Behind 教育改革法案」,意即不讓任何一個孩 子落後(李孟峰、連廷嘉,2010;陳明印,2002;Hess & Petrilli, 2006;

McDermott & Jensen, 2005)。而我國《憲法》第21條明定「人民有受國 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第159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這些

都是在強調要保障「每一位」孩童有接受基礎教育的公平機會。

台灣是個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從歷史上來看,由荷西、明 鄭、清代、日治至國民政府遷台迄今,每一時期均有外來族群與文化的 移入。為了族群的融合與教育機會的均等,多元文化教育就逐漸受到國 人的重視。多元文化教育主張透過教育,來消弭性別、族群、宗教、階 級差異所產生的偏見與歧視(周惠民,2010)。在我國《教育基本法》第 4條「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

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對於原住民、身心障 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量其自主性及特殊性,依法令予以特 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由上可知,多元文化教育是要消除教育不公 平的現象,進而提升弱勢族群的學業成就。

但有許多相關的研究顯示,學童在不同族群、不同地區、不同家庭 社經地位與不同性別之間,仍存有學習成就差異的現象。

(一)在不同族群方面,一些研究顯示原住民與漢族學童之間的學 業成就有明顯的差異,而且原住民學業成就較低的差異,有愈來愈多的 現象(楊肅棟,2001;王天佑,2002)。另有一些研究也顯示,外籍新 娘的子女確實存在著整體學習弱勢的現象(王妙如,2004;吳孟娟,2006;

吳錦惠,2005;林璣萍,2003;柯乃文,2006;張淑猜,2005;陳璽琳,

2006;劉芳玲,2006;劉秀燕,2004;盧秀芳,2004)。

(二)在不同地區方面,陳美鈴(2009)的研究顯示,不同地區學 童的數學表現有城鄉差異的現象存在。吳裕益(2004)的研究也指出城 鄉地區學童的學業成就有明顯差異,而且都市化程度愈高的地區,其學 業成就也愈高。

(三)在不同家庭社經地位方面,陳梅嬌(2009)的研究顯示,社 經不利學童的數學學業成就明顯比非社經不利學童差。翟本瑞(2002)

也認為家庭經濟能力足夠時,便能提供學童更多的學習資源,使學童能

(四)在不同性別方面,吳淑珠(1997)研究發現女生在「數與計 算」、「統計圖表」上有顯著高於男生,但是在「量與實測」、「圖形 與空間」上並沒有顯著差異;蘇一如(2007)統計臺灣四年級學童參加 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研究測驗TIMSS 2003之結果,發現 男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優於女生;而龔玉春(2003)與蔡政賜(2006)分 別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卻發現男、女生的數學成就無顯著差 異。

根據上述之相關文獻,研究者發現學童的背景與其學業成就大部分 還是有其關連性的。本研究就是希望透過試題的施測,探討不同族群、

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社經地位與不同性別等不同背景下學童在分數乘除 法 運算 的答題 表現 ,來 檢 視政府推 動 教育公平性 及多元 文 化 教育的 成 效,並作為現場教師教學時的參考。

三、研究現況分析

分數乘除法運算是國小分數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抽象難懂的。由於 分數除法課程到六年級上學期才學到,有鑑於此,研究者乃選定國小六 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並於上學期期末時開始進行研究,以探討六年級 學童在分數乘除法運算的答題表現。另外,台灣是個多元族群與多元文 化的社會,而屏東縣可說是具有代表性的縣市。屏東縣的地形狹長,南 北長 100 多公里,地理位置又在台灣的最南端,在全國 22 縣市中屬於都 市化程度較低的地區,且原住民學童及外配子女較多,非常適合做多元 文化教育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本身現正任教於屏東縣偏遠地區的國小,學區內學童的家長 社經地位偏低,族群種類多元;而研究者本身又長期教授高年級學童的 數學,常有感於學童的數學學業成就差異頗大,尤其是在分數乘除法的 部份,發現有些學童遇到運算時,經常因為不會而隨便亂寫,甚至選擇 跳過不寫。

因此本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以了解學童在分 數乘除法運算的答題表現,並進一步探討在不同族群、不同地區、不同 家庭社經地位及不同性別等背景因素下,學生在分數乘除法運算的表現 是否有差異,希望藉此了解學童所受教育是否有達到公平性,並根據研 究結果提出具體之建議,做為國小教師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之多元文化 族群學童時,數學科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