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閉症學生與其父親與母親幽默風格和依附關係兩者之間的 關係,並依據研究結果歸納結論與研擬建議,期待能夠作為日後學校教學輔導工 作與未來研究的參考。本章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將提出研究 問題與假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校園裡,下課間的嬉鬧聲、課堂上的哄堂大笑、很多在我們認為有趣好笑 的事情對自閉症學生來說,他們無法理解也不知為何,有的學生會視情況陪笑有 的則是面無表情、滿臉困惑。自閉症學生在上述情境下常會無法做出適當的反應,

相對於一般學生如此輕易的「引發笑意」(展現幽默、或理解幽默的反應),身 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在每日與自閉症相處過程中,卻發覺他們幽默表 現在質與量上似乎與一般學生有所差距。

研究者在某日課堂上,大家交換改考卷時,一位自閉症學生說:『老師我沒帶 紅筆。』老師回答:『你想想可以怎麼辦?』學生答:『跟同學借』,但是當時大家 都只有一支紅筆,同學說:『不然你咬破手指頭,就有紅筆了!』頓時間,大家都 笑成一團,唯獨自閉症學生臉上有著滿臉困惑的表情,也不知道大家為什麼笑。

他問同學這有什麼好笑,同學說:『因為流血就有紅筆了!』自閉症學生答:『流 血怎麼會有紅筆,咬破手指頭很痛,要去健康中心包紮。』

這是一個不協調的例子,其實同學是暗喻咬破手指就會流血,流血就會有紅 色,如此用流血的手指頭改考卷跟用紅筆改是一樣的功能。而同學卻語帶玩笑的 說出了不符合其實際狀況的用途。一般而言,當出現了不符合預期的事件時,會 產生失諧,而因為打破了理性規則性的思考,容易因此產生幽默狀態。上述的實

例,當同學說出超乎預期之外的答案時,自閉症學生反應相當嚴肅,旁人可能會 想:「他很沒幽默感或是不有趣!」,但是從事實上他無法理解暗喻的話語,也 不覺得是「好笑」的事。

「老師你看,我的頭髮油油的,同學叫我油油蟲,是不是很可愛?」

「老師我講個笑話給你聽,有一個人一直走路,走到自己變成鹿(路與鹿同 音)就跑掉了。」

上述這些例子是研究者在實際教學情境下所發生的,由以上實例可知自閉症 學生對於幽默理解、笑話欣賞、甚至被嘲笑的都不自知,這些反應都與其自閉症 特質有關。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發的廣泛性發展障礙,主要行為特徵包 含: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障礙、行為固著、人際關係的障礙。自閉症者從小就開 始出現語言理解、表達困難、不易和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感官刺激常有異 樣反應或持續固定和特殊行為,以致在社會生活適應有顯著困難。尤其在人際社 會溝通表現困難,在社交情境中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 對的能力,因此從幼兒時期起,便可能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

不容易和親人建立親情關係、缺少一般兒童的自動自發模仿學習能力、無法和同 儕遵守共同的規則,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不會以一般人能接受及理解的 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及想法等方面等的困難,如:表現出滔滔不絕地和朋友分享 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不會覺察朋友是否想要聆聽;在朋友對話時突兀地插話;

在晚上十一點聽到鄰居買電腦衝到鄰居家按門鈴;聽不懂隱喻式的語言;一般人 習以為常的不成文社會規範,對自閉症而言卻感到難以理解及困惑。由於這樣的 缺陷,常被同儕誤解為沒有同理心、沒禮貌、怪異或常成為嘲弄的對象。然而自 閉症學生雖然缺乏社交技巧,但他們心裡其實是渴望與人互動,尤其是青少年時 期,他們會希望擁有同儕關係,因而容易出現同儕認同的問題(Green,2000),再加

上某些輕度自閉症的認知能力尚可,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能力差以及人際互 動受到挫折而產生負向自我概念等問題,導致自閉症學生在學校難以與他人建立 同儕互動,因此自閉症學生與同儕互動較少,社交問題成為他們壓力最大的來源,

所以在各方面表現更容易受到家庭的影響。

對大部分的兒童和青少年而言,家庭是他們最常接觸的環境,父母是最重要 的親密者。從人類學、心理學或是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學生 的人格、學習都肯定具有影響作用(陳啟濃,2000)。可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 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也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言行、個性 及價值觀影響著孩子。「當父母鼓勵孩子以幽默的態度生活時,他們可能同時教導 孩子一個重要方法,用來應付生活無盡的困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幽默,這與 積極的生活態度及良好的自我形象都有重要關聯 (Martin, Kuiper, Olinger &

Dance, 1993)。當家長及老師運用幽默時,兒童便會觀察、模倣及主動地學習他們,

這些學習經驗不獨為兒童帶來歡笑及趣味,也會令他們從中得到各種認知及群性 方面的好處。McGhee(1979)指出,幽默對兒童的智能、社會和情緒各方面的能 力和行為,都有很大的助益。幽默其實是以語言為主要思考工具的智能遊戲,語 言的幽默包含一語雙關的創意,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創造力,也可以增加字彙和 閱讀的技巧。幽默也能幫助兒童管理情緒,建立友好關係和自尊。

幽默在人際互動中是時可以調節情境,增進人際互動,但對於自閉症學生而 言,經常在情境下較難表現幽默或是在錯誤的情境中展現個人幽默,或許影響其 幽默風格發展的因素除了個人特質、校園中的同儕文化,再來便是家庭環境的因 素。目前國內較少探討青少年幽默風格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僅有薛申剛(2006)

針對高中生家長設計幽默訓練課程,能有效提升親子溝通效能,以及劉禕翎(2007)

認為國小學童的幽默感與其家庭氣氛有顯著相關,和湯佳偉(2012)認為國中生 的幽默風格與其親子依附關係有顯著相關。國外則是 Kazarian 與 Martin(2006)在 研究中發現攻擊型幽默與家庭適應具顯著的負相關。由此可知,幽默在家庭中不

僅見於親子間的溝通、家庭氣氛中,甚至與個體知覺到的家庭適應有關。因此,

研究者想要了解自閉症學生的幽默風格是否會受到父母幽默風格之影響。

親子依附是一種必要的人際關係,也是瞭解親子關係的重要概念;依附情感 的連結,存在於親子雙方之間,而依附關係的品質,對孩子行為與人格發展有顯 著影響(Goulet,1998);然而,自閉症心智能力、動作反應且較缺乏情感性行為及 注意力,會影響親子間的互動行為。王建雅(2010)曾提到早期親子間的互動勾 勒了個體與人互動的原型,影響幽默風格建立的傾向。特別是研究者相當好奇在 自閉症學生中,因其特殊性在依附關係上有別於一般同年齡發展之個體,想要了 解自閉症知覺到父母的依附關係品質是否有所差異。

國內目前探討幽默風格與依附關係之研究僅有兩篇,王建雅(2010)以國中 生到成人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個體的安全依附和焦慮依附風格最能預測幽默風 格的表現;湯佳偉(2012)探討國中生與父母幽默風格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研 究結果顯示國中生正向幽默風格與父母親依附有正相關,負向幽默風格與父母親 依附有負相關;國外則有 Cann、Norman、Welbourne 與 Calhoun(2008)探討焦 慮依附和逃避依附與幽默風格、衝突風格的相關性。因此研究者預期自閉症學生 在幽默風格與親子依附關係會與一般生有不同差異,可能受到生理因素、親代遺 傳因素、或是學習習得因素,皆有可能造成自閉症學生在幽默風格與親子依附關 係與一般生之差異,假如能知道自閉症學生之幽默風格對親子依附關係之影響,

或許能藉由幽默訓練課程,培養自閉症學生在提升幽默能力及正確使用幽默方式,

加強社交技巧,提升人際互動表現。

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資料庫中,搜尋近 10 年,以「自閉症」、「親子」

作為關鍵字搜尋相關文獻目前有 8 筆;以「自閉症」、「幽默」作關鍵字搜尋結果 1 筆,自閉症與依附尚未有相關研究,國內目前尚無直接探討自閉症與其父母幽 默風格與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研究者期望能對這兩者的脈絡有更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