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自 1997 年至今實際參與樂樂棒球運動 15 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經歷社 員、校隊球員、國小教練、全國裁判、推廣講師的樂樂棒球愛好者,多年來投入 基層的推廣及教學經驗,發現樂樂棒球帶動台灣學童喜愛棒球的熱情,更多元的 族群參與樂樂棒球運動,近年更推展到國小特教班和資源班,故激發研究者欲瞭 解樂樂棒球在特殊教育領域發展現況,探究特教教師實際教學與帶領狀況,觀察 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情形。

壹、探究特教教師指導樂樂棒球現況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揮棒跑壘的快樂,因為孩子喜歡,所以扛 起球棒再出發。」(莊洋文,2009)

自 2008 年始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與臺北市西區特教資源中心共同合作,

擬定樂樂棒球特殊教育組特殊規則。翌年共同舉辦臺北市樂樂棒球特教種子教師 研習,特教教師將樂樂棒球運動帶回學校,實現了身心障礙者打棒球的夢想。研 究者實地的觀察特教教師教樂樂棒球,也有機會帶領特教的學生打樂樂棒球,從 中發現這群身心障礙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努力練習,他們也很享受玩棒球的樂 趣,最重要的是樂樂棒球培養學生的群性,在球場比賽的情境自然而然的讓他們 團結合作。樂樂棒球注重品格更甚於技能,不僅讓孩子能在享受揮棒跑壘的樂趣,

更能從球賽中習得禮貌遵守規矩,也懂得去欣賞棒球。越來越多的特教老師選擇 樂樂棒球作為小學生的休閒運動,安排在課程當中。基於個人對樂樂棒球推廣的 熱情與使命,激發研究者欲瞭解樂樂棒球在特教領域的發展,若能瞭解特教教師 教導樂樂棒球運動現況,將促使樂樂棒球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推展更加順利,此為 本研究主要動機一。

貳、 探究特教教師領導行為

George W. Bush:「我要特別感謝全國帶領棒球小聯盟的教練,你們 幫助年幼的孩子們瞭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懂得遵守棒球規則,更 讓孩子們感受到棒球運動的美好。」(引自 Wilkinson,1998)

棒球是一個團隊的運動,一個有組織的運動團體,就需要領導者的帶領,

而運動教練及是此團體的領導者 (楊純碧,1998)。Ralph(1985)指出教練 在團隊中扮演多種角色,其中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教師,一位傑出的教 練,必然是一位能夠有效教學的好教師。國小特教組樂樂棒球教師和棒球教練 的角色相同,都是以自身的棒球經驗指導學生,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與技能,

培養正確的運動態度,進而促進身體的健康。中華隊棒球總教練葉國輝(2003)

認為,教練傳授的不單是棒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導這 些學生球員,不論在為人處事方面或生活、精神教育,皆能有健全完美的表現 和涵養。

特教教師在樂樂棒球教導的過程中,面對不同身心障礙的學童,都應秉持 個別化的訓練原則,不論學生的水準如何,應依其能力、潛力、學習特性和專 項運動的特點個別對待 (蔡崇濱等譯,2006)。專業的教師會根據身心障礙學 生不同程度的個別差異,運用適合的方法帶領學生學習樂樂棒球。特教教師在 樂樂棒球訓練中扮演的角色,是教練也是主要的領導者,對學生具有支配權,

只是支配的方式會因個人的特質、信念或職務背景等差異而有所不同(張裕澤,

2011)。不同背景的教練所帶領的風格會運用不同的領導行為與球員互動,進 而影響球隊的表現,黃金柱(1990)認為球隊表現的好壞,教練是影響選手訓 練與成績的關鍵人物,這個角色是集領導者、訓練者與教學者之重任於一身,

所以教練具有哪些領導行為特質,便成為注意焦點。國內對於教師領導行為的 研究對象大多針對教育行政人員、一般教師與教練、運動選手及運動團隊為主,

較少針對特殊教師在運動領域方面的領導行為加以探討,基於教師角色的不同 與立場的不同,本研究探究特殊教師帶領學生參與樂樂棒球活動的領導行為內 涵,為本研究主要動機二。

参、實徵瞭解影響樂樂棒球特教教師有效教學要素,有助於 特教教師課程設計與實施

前舊金山四九人隊教練 Bill Walsh:「光是督促每一名球員好好表現,

尚不足以稱為有效管理,還要細膩地體會每一名球員的不同。」 (珍 妮譯,2004)

教師教學效能的表現是一種專業知能的發揮,體育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應 是教學之前能掌握有力與教學的各種因素,做出周詳的教學計劃,且將專業知能 充分有效地發揮,針對教學情境能做出審慎的行動,並且能判斷檢視行動的後果

(蔡貞雄,2003)。體育教學的成效不僅影響學生日後是否繼續從事運動,更影 響著社會大眾對體育教學的評價。無論從教育觀點或身為體育教師的立場,「有 效體育教學」均是專業實踐的終極目標(陳春蓮,2004)。99 學年度國小身心障 礙特殊教育班體育教學之師資上,國小主要以特教教師為主,佔 79.55%,特教 班進行適應體育教學時面臨的困境,整體而言以師資或人力不足之原因為主,在 體育課教學效能方面又以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為主要需求,增加人力支援次之

(教育部,2010a)。然而適應體育是一個跨科技的學科,其知識基礎是多元學科 的統整內容(闕月清、游添燈,1998)。身為一位適應體育的教師除了要具備教 育理論、體育與適應體育方面的專業知能基礎,還要並根據學生不同的身心特質 與先備能力,設計適合他們能力可及與感興趣的課程或活動。

藉由上述資料可以預見,要成為一個有效教學的特殊教師,除了具備有效指 導學生學習動作技能或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更需要長時間的教學經驗。國內在 適應體育教學方面的培訓仍欠缺不足,以致部分身心障礙學童無法接受合適發展

的體育課程,如何提升特教老師有效教學實施,將是未來的一大考驗。

教師如何發揮效能,會隨著不同的教學對象和不同的學科而有差別。優秀的 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教學知識,能夠因應不同的條件彈性地採用教學方法,以獲 得較大的效果(黃政傑,1997)。特教老師與一般老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必須 兼顧學生個別差異、個別需求提供適性教育,在體育教學領域,更應重視適應體 育專業能力與知能的成長,瞭解特教老師如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進學生學習 動機、如何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運動的成就與身體的健康、如何使用適 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品質,進而瞭解特教教師有效教學的目的為何,

將有助於樂樂棒球特殊教師的教學實施。故瞭解影響特教教師樂樂棒球有效教學 要素,為本研究動機三。

肆、樂樂棒球缺乏特教領域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對於樂樂棒球相關研究的探討,大多針對運動技能層面的研究,打 擊技術的影響或是打擊效能層面(江元凱,2010;許鎮顯,2008;黃瑞峰,2010;

陳冠任,2006;陳畇蓁,2011;張用亶,2009;蔡嘉湖,2006)、擲準技能之技 術分析(余姿慧,2008、施博隆,2004),或是以不同類型的教育模式探究樂樂 棒球的成效研究(陳仁德,2010;張筱玫,2008;鄭永杰,2009),或是探究樂 樂棒球校隊球員的參與動機(陳慶宜,2010;趙鋅國,2009;鄭永明,2009)等。

雖然國內已有針對樂樂棒球隊之教練領導行為進行研究,如探討國小樂樂棒球隊 員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朱宏偉,2008;李其財,2009;陳學偉,2009;曾冠萍,

2012;簡義益,2010)。但國內目前 29 篇樂樂棒球碩士論文中,主要的研究對象 仍以國小學生及體育教師為主,針對樂樂棒球的特教教師尚無相關探討。

近年來,樂樂棒球在特教領域的研究在學術期刊中有增多的趨勢,部分特教 教師將樂樂棒球融入適應體育課程設計,透過改良過的樂樂棒球教學,對特教班 身心障礙的孩子有許多的助益,研究發現樂樂棒球有助於障礙學生肢體動作技能、

增進自信心、提昇專注力(范萬宇,2007;郭宗坤、2010;楊詠菘,2011;鄭麗

媛,2011;鍾榮祥,2006)。而上述文獻研究主要以參與樂樂棒球之一般國小學 生或是特教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特教教師教導樂樂棒球的有效教學行為較少。

特教教師教導行為過程,因著學生身心特質差異化大,教師對樂樂棒球的教學方 法依照個別化教學,產生出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程中面對的各種變化,使 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透過不同的對話與回應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因為樂樂棒球教 學是非常細膩且需要透過觀察的過程,本研究以質性的方式探討特教教師教導樂 樂棒球之領導行為與有效教學因素,希望能夠看到更深入且不易被量化的行為互 動,補足國內樂樂棒球有關身心障礙族群領域研究之不足,此為本研究動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