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漢字文創如何實施於華語文教學上,本章共分四節,

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許多人常遇到這樣的見聞,就是在交通繁忙的路口、電視牆、網路、

報章的廣告、社團與補習班的招生等,幾乎都是外語的天下;反觀,本 國語文的加強教學或學習廣告,卻是寥寥可數,少之又少。研究者常思 索,這種兩極化的語文現象,原因到底在哪裡?研究者學習英文多年,

忍不住要推敲與我們不同語音、語序的外籍人士,特別是歐美人士,對 於中國文字學習的問題。

有研究者利用唱歌、漫畫、視聽動畫、漢字線條動畫、武術祕笈等 方式來教授華語文,目的不外乎要使華語文教學更為生動活潑,易學易 記,既能增加教學者的教學效能,減輕負荷,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習者學 習的動機性和熱烈的投入性。

近年來,文創產業在新經濟領域的價值性開發,正蔚為一股流行風 潮,特別是有關漢字文創的部分。但將漢字文創納入輔助語文學習與教 學的作法並不普遍,應用於華語文漢字教學的嘗試,更是少之又少。其 實文創二字的原意,即已涵蓋文化與創意兩種意涵,所以漢字文創的教 學是包含漢文化的薰陶與創意的教及學的策略。本研究嘗試透過文創融 入華語文教學,以激發創意性、趣味性和豐富華語文教學為目標,最終 的目的,是希望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的外國學習者能對漢字的習得,能 找出更多元、更具創意的學習蹊徑,同時更能輕易上手,而且印象深刻。

根據 Csikszentmihalyi(1996)的創造力系統理論,「學問/行業」的

2

守門人至為重要,他們能夠理解創造力、知道那些創意或創作具有價值,

以及能夠發掘並培養人才。守門人同時也要懂得,讓學習者覺得所需的 知識和技能可親可近、樂於學習與應用,以及如何塑造有利於創造力發 展的環境與氛圍。不論在正式或非正式教育系統,創新的教育與新創的 訓練,都是教育守門人所面臨的空前挑戰(吳靜吉,2010)。

自 2009 年起召開的「世界教育創新高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WISE),來自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約 1300 名代 表參加的會議,以「變動的社會、變動的教育」(Changing

Societies,Changing Education)為主題,討論如何使教育更具有活力,以 應對全球當前的問題和挑戰、如何以創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人們素質,並 且推動社會進步(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2011)(轉引自 于國華、吳靜吉、樊學良,2012 年)。由此可知,創新的教育突破傳統 上課模式,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創新力,提供學生參與和體驗 過程,同時從「做」中學習,將成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教育和職業訓練的 首要目標。

林本源認為以漢字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漢字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 卻也遭到困難之處,綜合言之,有下列幾項:

1.學生對於漢字的書寫,字形殘缺不全;2.辨認上張冠李戴,自行「假 借」它用;3.字形、釋義能力差方面的問題;4.上課專心程度的問題;

5.對內(國內)與對外(該校雙語部學生)的教材問題;6.教法進度 是否與其「個別需要」指導相對應等問題(華文世界 1999 No.94)

美國加州育林中文學校的蘇芳儀,分析其中文學校教學情況時說:「對 學生來說,最常見的態度就是缺乏學習興趣,中文易學易忘,中文字難 記,花太多時間寫練習作業,不知學習目標在哪裡,沒有驅使感,低成 就感,上課很無聊。」

漢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上溯到傳統文化的色彩,它不是拼音文字,所 以漢字的習得與書寫對外籍人士,東亞日、韓、越、新等國稍好,但對

3

歐美人士,可能是一項吃力費神而又辛苦的大挑戰。

本研究選擇「漢字創意」這個題目,來呈現漢字之美,內容包括漢 字的雕刻、漢字的裝潢、漢字的賞析…等,其中「單字」有 7 件,「語詞」

有 10 件,「句子」有 8 件,目前總計有 25 件。而所用的媒材包含紙類、

塑膠(保麗龍)、緞布、木材、岩石 5 種左右,希望以這種方式作為教學 或教材元素,希望更能吸引學習者的目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