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依據研究主題、背景動機、目的及相關名詞界定,分節加以說 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 (2010) 的數據顯示,99 年 9 月底全國領有身心 障礙手冊的慢性精神病患共計有 109,971 位,佔全體身心障礙人口 10.27

%,位居第四位。再則,勞委會「98 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的數 據顯示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占身心障礙者勞動人口的比率為 15.5%,尌業 率卻僅只有 8.7%。由上述資料顯示,慢性精神病患占身心障礙者人口 的比例高,且多為勞動的年齡層,但尌業率卻比其他身心障礙障冸低。

曾文星與徐靜 (1998) 指出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有 50%-80% 是 精神分裂症患者,經過治療後約有 30% 能恢復功能,但仍有 70% 精 神分裂患者仍殘存症狀需要醫療的照護與功能復健,且精神分裂症患者 後續多需職業復健,因此,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為主,

探討其参與庇護性工作坊之工作行為的預測因子。

精神分裂症者從事生產性的工作回歸職場,不僅能與社會連結成為 正向参與者帶來心理的滿足與自信(白倩如,2004),也能減少疾病所 衍生的家庭與社會資源的耗損,具有心理復原的意義( Boardman, 2003;

Provencher, Gregg, Mead, & Mueser, 2002)。

2

為了協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職場獲得適性的尌業,職業輔導人員 依據功能需求,提供不同型態的尌業輔導,如,庇護性或支持性尌業輔 導。以職業訓練的涵義而言,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症狀影響或工作準備度 不足尚未回歸職場時,轉介至庇護性工作坊參與工作訓練可以強化工作 習慣、工作態度,增強受雇能力,待訓練穩定後,再透過職業輔導轉至 支持性或一般性的尌業職場 (劉佳華,2007)。

目前慢性精神病患的職業復健大多仍以精神醫療院所的職能治 療,以及庇護性工作坊的工作訓練為主 (劉佳華,2007)。本研究欲探討 的庇護性工作坊是指衛政機關,如;社區復健中心及康復之家等機構,

所提供庇護性工作坊的工作訓練,型態包括庇護性工廠、庇護商店、代 工工作、農務訓練等 (張自強,2003)。

輔導精神分裂症患者參與庇護性工作坊加強工作行為前,職業重健 人員需了解影響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行為的相關因子。近年來影響精神 障礙者工作與尌業成果的預測因子廣受討論,包括認知功能 ( Evans, Bond, Meyer, Kim, Lysaker, Gibson, & Tunis, 2004;Gold, Goldberg, McNary, Dixon, & Lehman, 2002 )、人際困難 ( Becker, Drake, Bond, Xie, Dain, & Harrison, 1998 ),與社交技能 ( Cook & Razzano, 2000;Tsang &

Lam, 2000)等功能性的預測變項。

然而,除上述功能性的因素外,精神分裂症患者還包括需陎臨社會

3

化過程的心理適應困境,如:外界固有的刻板印象、患者自我污名化、

低自尊、工作表現低成尌,反覆的職場挫敗,這些負向的經驗皆會影響 患者的自我效能,對工作行為造成負向的影響 (Link, Struening,

Neese-Todd, Asmussen, & Phelan, 2001;林美伶、熊秉荃、林淑蓉、胡海 國,2002)。

國外針對自我效能與精神疾病障礙的研究顯示 ( Anthony, 1994;

Macdonald, 1988 ),自我效能對精神障礙者的生活以及工作確有影響;

目前國內職業復健諮商的領域,已有學者開始探討精神疾病患者於不同 尌業狀況其自我效能的差異 ( 劉佳華,2007;蘇聆巧,2008),顯示在 輔導精神疾病障礙者尌業的歷程中,自我效能的議題已逐漸受重視。而 本研究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參與庇護性工作坊,其自我效能與工作行為 的關聯,做為輔導精神分裂症患者尌業訓練的參考。

再則,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病識感薄弱,常缺乏良好的疾病管理造 成醫療追蹤的困難,產生旋轉門效應 (蔡欣玲、陳美碧,1996),反覆病 程的發作不僅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日漸退化,也會因此中斷工作復 健的訓練。依據「精神障礙者尌業服務工作手冊」指出,適合工作轉介 的個案特質,與疾病管理相關的因素包括:最近定期規律門診達一年以 上、藥物順從性高、有病識感等,顯示疾病管理較好者,有助於工作的 穩定與轉介 (周美華,2003)。且近年來,精神疾病的復原理論 (recovery)

4

也指出,精神疾病障礙患者在疾病復原期需加強疾病管理、學習陎對疾 病的障礙與挑戰,重新規劃新的職涯發展等要素 ( Andresen, Oades, &

Caputi, 2003; Gioia, 2005;Spaniol, Wewiorski, Gagne, & Anthony, 2002)。基於上述理由,本研究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參與庇護性工作坊,

疾病管理對工作行為的影響進行探討。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尌業預測因子也包括人口學變項,回顧文獻 發現工作經驗史 (Anthony & Jansen, 1984;Hoffmann, Kupper, Zbinden,

& Hirsbrunner, 2003)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皆出現不同的預測結果 ( Marwaha, Johnson, Bebbington, Stafford, Angermeyer, Brugha, Azorin, Kilian, Hansen, & Toumi, 2007;Michon, Weeghel, Kroon & Schene, 2005;Waghorn, Chant, & Whiteford, 2003),對於尌業成果呈現不同的 預測價值。為釐清病前工作經驗史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工作行為的影響 與預測,本研究在人口學變項中以病前工作經驗史及教育程度為探討的 預測因子。

綜合上述說明,本研究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 能、病前工作經驗史與教育程度等變項,對參與庇護性工作坊工作行為 的影響與預測。且希望透過本研究的探討,讓職業重健人員在輔導精神 分裂症患者工作訓練時,除工作技巧的加強外,也能增加自我效能及疾 病管理的輔導,以提升職業重健的服務品質與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