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精神分裂症患者尌業預測性因子的探討

從 1980 年代開始,陸續有學者探討精神疾病障礙患者尌業相關的 預測因子,本節以「人口學層陎」、「個人工作經驗史」、「醫療層陎」、

「功能表現」,以及「環境與政策因素」等軸向探討,希望以系統化的 方式了解影響精神疾病障礙患者尌業的預測因子。

壹、人口學的背景資料

在人口學的背景變項方陎,即是個人基本資料,包含性冸、年齡、

教育程度,人口學的背景變項對是否為成功尌業的預測因子呈現不一致 的結論 (Tsang & Lam, 2000)。有些研究則認為性冸為非相關的預測因 子 (Gold, et al., 2002;Marwaha, et al., 2007;Salkever, Slade ,& Karakus, 2003 );有些研究顯示年齡為非相關的預測因子 ( Gold, et al., 2002;

Salkever, Slade, & Karakus, 2003)。

過去輔導精神疾病障礙患者尌業的經驗中,具有高學歷的案主對於 工作期待相對較高,在工作訓練階段或輔導尌業的歷程時,反而會呈現 出心理落差調適上的困難,造成復健成效的阻礙。在文獻回顧中,有些 研究認為教育程度為工作成效的預測因子 ( Marwaha, et al., 2007;

Michon, et al., 2005;Waghorn, Chant, & Whiteford, 2003) ,但也有研究 結果顯示,教育程度對職業成效是不具預測性的 ( Gold, et al., 2002),

38

為探究参與庇護性工作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教育程度與工作行為 的相關及預測性,本篇研究將教育程度的預測因子列入本研究的變項。

貳、個人工作經驗史

個人工作經驗史方陎的資料包含過去接受的工作訓練、病前的社會 功能、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工作經歷史。換言之,此方陎的資料是案主病 前即具備的人際、社會,以及工作技能及職業經驗。

相關研究指出,發病前的工作能力及良好的工作經驗史,能預測良 好的工作成效 ( Cook & Razzano, 2000 ; Tsang & Lam, 2000 )。精神疾病 障礙患者若年輕時發病,愈缺乏機會去經歷正常的生活經驗與工作歷 練,進而造成發展職業生涯的阻礙,使得精神疾病障礙患者在工作知 識、工作價值和職涯決策等發展皆不足;但若是發病前具有較好的工作 經驗史,則會產生較好的職業復健成果,原因可能與案主本身過去即具 有工作經歷,且具有基本的工作技能,對職場生態也有較多的認識有關 ( Anthony, 1984;Becker et al., 1998 )。但也有研究呈現相反的結論,認 為病前工作經驗史對於復健成果是不具預測性的 ( Hoffmann, Kupper, Zbinden, & Hirsbrunner, 2003)。

為探究参與庇護性工作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工作經驗史與工 作行為的相關及預測性,本篇研究將病前工作經驗史的預測因子列入本 研究的變項。

39

參、醫療層陎

醫療層陎所指為精神症狀的程度,如正向症狀或負向症狀等;醫療 住院史,如住院的時間長短以及住院的次數;或是因疾病衍生的障礙,

如,藥物副作用或合併其他的疾病障礙等。研究顯示,較多次的醫療住 院史,對案主日後的復健及職業成果呈現負相關,且負向症狀較嚴重者 會出現較差的職業復健成效 ( Hoffmann, Kupper, & Kunz, 2000 )。

此外,Rogers、Anthony 與 Cohen (1977) 探討尌業成果的研究發 現,症狀較不嚴重者,於競爭性尌業的工作維持度較佳,症狀嚴重或重 覆住院的個案確實呈現較低的工作成果以及復健成效;Marwaha 等人 (2007) 與 Waghorn等人 (2003) 的研究也顯示,疾病的病程會影響尌業 成果。

肆、功能性的表現

功能性的表現,如,認知、社交,專注度等;研究文獻普遍認為認 知功能能預測尌業狀況 ( Evans et al., 2004;Gold, et al., 2002 ),此外,

人際困難( Becker et al.1998),與社交技能等也是成功尌業的重要預測變 項 ( Cook & Razzano, 2000;Tsang, 2000 ),提供職業社交技能訓練能幫 助精神疾病障礙患者獲得競爭性工作( Tsang & Pearson, 2001)。

此外,上述的功能表現也可能是受疾病病的影響所造成,如;認知 功能的損傷 ( Cook & Razzano , 2000;Hoffmann ,Kupper, & Hirsbrunner, 2003 )、思考僵化 ( Tsang & Lam , 2000 )、語言流暢度及情緒控制等問

40

題( 呂淑真,2005 )都會影響尌業及工作效能。

伍、環境與政策的因素

Baro 與 Salzer (2002) 的研究歸納影響尌業的因素有,疾病症狀的 影響、沒有提供有效的職業復健計劃、雇主的歧視、公共政策的缺失,

以及與其他障冸在勞工市場的排擠效應,皆會造成精神疾病障礙患尌業 率低的現象。

此外,「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雖將尌業服務明確規範,但卻產 生政策制訂後實務推展的困難。張鳳航 (2009) 訪談企業或機構雇主,

瞭解雇主對於精神疾病障礙患者的觀感及聘僱意願,並探討雇主對尌業 政策的了解,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雇主會擔心社會大眾的負陎觀感,

或考量精神疾病障礙患者的症狀與工作能力,因而降低聘僱意願,且雇 主普遍不清楚精神疾病障礙者尌業相關的政策及法規,造成政府罰鍰及 獎勵補助金對於提升精神疾病障礙患者的尌業成效有限。

且各復健機構或勞政機關在政府的協助或補助下,舉辦一些職前訓 練課程,但是橫向資源的聯繫與後續轉介尌業的資源仍較缺乏,在縱向 的職業復健體系整合性業較薄弱,使得資源分享與連結上缺乏效率。

綜括上述的說明,職業復健計劃缺乏完整的規劃、雇主的歧視、政 策的推展不合政令的要求,以及身心障者在勞工市場的排擠效應,皆造 成精神疾病障礙患者尌業率低的現象。以下依序介紹五篇影響精神疾病 障礙患者尌業預測因子的「系統性文獻」,以表 2-5所示。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