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Peter Drucker 在《杜拉克談領導未來》一書中提到,每個領導者擁有不同的 人格特質,這些人格特質都必須奠基在誠信正直上,才能帶領團隊走上正確的道 路 (范瑞薇譯,2005)。江滿堂( 2003)指出運用轉化領導者,必須具備自信、

創新、冒險、能力等成功特質,此特質無法透過學習而獲得。可見有效能的領導 者具有異於常人之人格特質。綜上,校長是學校主要領導者,其「人格特質」決 定了領導行為與思想的特性,進而影響學校經營方向與效能。然而,過去針對校 長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在課程領導、組織創新及學校效能的探討卻著墨甚少。因 此,此乃本研究的動機一。

卓越的教育,奠基於優質的課程,優質的課程,繫乎有效能的領導,校長的 課程領導是提升學校教育品質與成效之關鍵,成為校務推展的核心之一(邱惜 玄,2001)。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強調,校長應以首席教師自居,重 視專業領導,整合行政領導及課程教學領導,建立專業領導地位,發揮專業領導 的角色與功能。Hord 與 Hall(1983)指出,校長發揮強而有力的領導,是決定 課程領導成效的重要關鍵。歐用生(1996)認為,校長為學校教育樞紐,實應發 揮課程領導能力,型塑學校共同願景,適切引導與充分支持,以促進學校效能提 升。辛武男(2003)主張,校長乃學校組織之首長、亦是學校社會系統之領導者,

一方面引領學校行政人員各盡其分,支援教學;一方面指導教師,提高工作效率,

達到教學目標。

面對此教育改革風潮,教育品質的保證、教師素質的增進、學校效能的提 升已成為現今教育亟待努力之方向;而再好的教育政策如果沒有良好的領導知 能、規劃與落實,都將成為空談;「校長」是學校改革的推動者(change agents)

(高新建,1998;Bradley, 1985;Caldwell& Spinks, 1988;Hall & Hord, 1987)。學 校層級中,校長是最重要的課程領導者,其他如主任、學年主任、課程小組召集 人、教師等均是課程領導者(蔡清田,2001)。國內關於校長的課程領導研究指 出,國小校長大多經歷主任而擔任校長,在職務上長期以辦理行政業務為主,對 課程和教學工作漸行漸遠;課程領導概念模糊,且缺乏適當的訓練課程;校長的

工作繁忙,外務太多,每天忙於公務、溝通協調,耗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等問題,

致使校長無法專注在課程領導上(王秀玲,2000;林錦杏,2000;秦慧嫻,2000;

蔡秀媛,1998;葉興華,2002)。這些問題有許多是整個教育制度與學校組織結 構所造成,無法立即加以改善。然而,課程發展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尤 其是課程發展,推展計畫的研擬、教師遭遇疑難的解惑與精神支持等,都是身為 學校課程領導者的校長,所必須肩負起大部分的課程領導責任。因此,校長的課 程領導成效,是影響學校課程發展與實施的重要關鍵,此乃本研究的動機二。

學校是一個有制度的組織,更是教育活動推動的最基本組織,在學校的發展 過程中,學校內部的創新文化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一環,能夠激發學校組織成員的 創新思考和行為表現,關係著組織效能的優劣與否。尤其近年來,各國極力推動 學校本位的管理模式,促成學校自我革新的功能,確保教育品質。學校組織常被 評為養護型、缺乏積極創新求變的動機與作為、鬆弛、分散的組織,像極了一盤 散沙,是結構鬆散的組織。然而,在這變革的時代中,一切都在變,「改變」已 成為一種常態,在學校組織中引入企業組織經營的理論與技術也一直是教育行政 研究的主流,這樣的潮流,不可小覷。

學校領導者需要創新經營的理念、熱情與行動力(Bossidy & Sharan, 2002;

Cormican & O’Sullivan, 2003)。目前國內有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導以「創新」、「進 取」、「專業」為機關行政核心價值的全面性推廣作為。在「藍海策略」一書中,

Kim 和 Mauborgne 兩位作者也提出「價值」和「創新」同樣重要的論點。唯有經 過價值的重塑和創新,方能在組織中以價值創新的姿態,轉化具體行動,迎向藍 海(引自黃秀媛譯,2005)。而在此所指的「創新」更是企業組織整體策略的創 新,一方面生產新產品;另一方面則要提出新服務有別於其他競爭者,最後,則 是要開創出新的利基、新的市場區隔、新的局面。於此,「創新」的重要性,關 乎組織的存續,已不言可喻。然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校環境中,亟待「創新」

的面向,除了行政之外尚有教學、社區服務、家長服務等諸多面向需要探討。更 重要的,「創新」是一種組織化、系統化和理性化的工作,也必須靠嚴謹的分析 與持續不斷的研究與改善,才能使教育內涵及方法,乃至行政服務推陳出新、突 破現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型塑優質學校形象。此乃本研究的動機三。

「追求卓越、不斷創新、提升品質」一直是教育努力的方向,國內學者吳宗 立(2000)指出,學校效能乃衡量學校績效的重要指標。吳明雄(2010)亦提及,

提升學校效能方可達成教育目標,建立學校優勢競爭力。國外學者 Reynolds

(1992)研究發現,學校效能較高之學校,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表現較佳;而學校 效能較低之學校,學生各項表現較不理想。由此可知,提升學校效能成為學校辦 學的核心目標所在。

陳木金(1997)指出有效能學校的特徵包括:卓越的領導、良好的課程規劃、

有效的教學安排與實施、教師專業自主、良好的學校氣氛與文化等。張明輝(1999)

認為,建構學校效能的主要因素包含:專業領導、分享遠景和目標、教學的品質、

學習的環境等等。張添洲(2003)提出建立學校效能的策略有:多元革新領導、

型塑學校願景、落實知識管理、善用科技資訊、強化進修與研習、行動研究提升 決策品質等。在講求績效、速率的二十一世紀,組織學習日益受到重視,校長莫 不致力於展現課程領導能力,協助教師解決課程發展難題,引領學校全體成員持 續學習,轉化與創新知識,改善教學品質,增進學習成果,進而提升學校效能。

由此可知,校長的課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有值得 探析之必要性,此乃本研究的動機四。

而有關人格特質、課程領導、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本研究查閱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發現,以此四變項為研究題材之相關研究未所見。加上 上述四個變項,都是學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過程變項。再者,研究者在碩士階段 所涉略之領域為「課程與教學」,再加上目前博士班研讀是為「教育行政所」,

且在學校擔任校長一職;深深感受到在這一波教育改革中,巨大的挑戰與壓力正 衝擊著校園裡的每個人,尤其是學校課程的領導者—校長,更是肩負重任;不僅 要提升自己的課程領導能力,透過學校的組織創新,提升學校的經營效能;此乃 本研究的動機五。

基此,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校長人格特質、課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為題,以高雄市為研究範圍,進行探究,一方面了解國民小學校 長人格特質、課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現況與各變項間的關係。最後,

據以提出學校經營實務上的具體建議。。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