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毒品濫用之防制,乃世界各國共通之施政難題。根據歐盟毒品監控中 心之統計(EMCDDA,2009; Mathers et al.,2008),其會員國每千人中有 0.65 至 15.1 個毒品注射人口(injecting drug users) 。台灣地區亦未 能倖免,台灣毒品案件裁判有罪人數 2004 年為 14,640 人,2006 年為 24,545 人,2010 年底增為 35,460 人[法務部統計處,2010],成長幅度甚大。而 毒品成癮者(以下簡稱為毒癮者)再犯同一罪名比率甚高,2010 年底達百 分之 85.8%,其中又以施用海洛因、嗎啡等ㄧ級毒品為甚,佔施用毒品犯 62.24%[法務部統計處,2010a]。

毒癮戒斷成功率甚低,多數毒癮者重複進出監獄,除耗費國家資源外 並不能有效改善再犯之問題,因此國內外實務上逐漸將毒癮者視為病人[

行政院衛生署,2006;韋海浪,2005;許淑雲,2006],改採以醫療為主,取 締監禁為輔之處遇策略。台灣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於 1998 年 5 月公布時即採 納此一觀點,將初犯毒品者視為病人並施以替代療法,惟五年內再犯者即 以刑事犯視之。

替 代 療 法 係 指 給 予 毒 癮 者 成 癮 性 較 低 之 替 代 藥 物 , 如 美 沙 酮

(Methadone)、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等[Tim Rhodes and Dagmar Hedrich,2010; Hendree E. Jones,2004],使其服藥後能解癮,同時亦能 正常投入工作,維持獨立人格,以降低因施打海洛因等鴉片類毒品所衍生

2

之社會問題及感染 AIDS 風險。歐盟藥癮監控中心 EMCDDA(European Monitoring Centre for Drugs and Drug Addiction) 2010 報告顯示,統計截至 2005 年,歐盟已有 28 個國家實施鴉片類替代療法(opioid substitution treatment,OST)。其中德國、捷克、義大利的替代療法涵蓋率皆達列管毒 癮者 50%以上,詳附圖 1-1。

圖 1-1 歐盟國家毒癮人口參加替代療法者的涵蓋率

Source:Tim Rhodes and Dagmar hedrich ,2010

我國政府自 1993 年 5 月 12 日正式向「毒品宣戰」,於 1994 年 6 月召 開全國性反毒會議,復於 1998 年頒布「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全面推動毒 品 防 制 政 策 。 行政 院 衛 生 署 並 自 2005 年 8 月引進美沙酮替代療法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除衛生署以愛滋減害計畫在 指定的縣市衛生單位辦理美沙酮替代療法外,法務部各地方法院檢察署對

3

於毒品犯 5 年內再犯毒品案件者亦推動酌情給予緩起訴,並要求其參加衛 生機關執行之美沙酮替代療法。美沙酮替代療法因此成為台灣地區一級毒 品防制主要策略之一。但美沙酮替代療法在台灣的推行成效,由近五年來 之統計數據觀察,似乎未發揮普遍降低再犯的效果。監察院亦為此於 2010 年 2 月正式發函糾正行政院,就毒品犯罪人數、件數及再犯率大幅攀升,

無法有效遏阻毒品犯罪之現象要求行政院改善[行政院,2011]。另由 2011 年 12 月底矯正機關(監獄、看守所等)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在監、所毒品 犯人數為 25,257 人,佔總收容人數達 43.9%[法務部統計處,2012]。足見 毒品問題迄未有效改善,問題癥結仍待深入探究。

我國毒品防制並無實質統籌事權之主政機關,雖然設有行政院反毒會 報,但僅每年召開一次年會,未具實質統籌規劃、指揮、督導功能。毒品 防治之實際業務推行則由衛生署、法務部、內政部、教育部、勞委會等部 會就其職掌各自推動毒品防制事務。各權責部會之反毒作業訊息鮮少交流 互用、亦無共通之標準作業程序。此一現存之困境,作者經長時間觀察與 實地問題了解,認為資訊技術與管理制度設計,在此領域應有著力空間。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效益

上揭毒品防制問題是社會治安與公共衛生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嚴峻挑 戰。本研究試圖從現行業務流程與實務工作者面臨問題之觀察,去探尋資 訊管理技術在毒品再犯防制問題之著力空間。並進而從社會關懷角度出發,

對國家整體毒品防治體制(視為一個大的實體系統)進行“系統分析”。除 提出資訊管理技術領域之解決方案外,對於毒品防制流程、運作組織、法

4

規制度何以未能有效改善一級毒品再犯問題,一併加以探究,期使本研究 之發現與提出之解決方案具有完整性與可行性。本研究因此設定三項研究 標的為:1.毒品防制領域,IT 有無著力之空間? 2.以美沙酮替代療法為主 之毒品防制策略在台灣地區推行是否發揮預期的效果?現行做法有無改善 空間? 3.為減少毒癮者復歸社會後再犯毒品案件,政府最急迫之作為為何?

毒癮者最需要政府的幫助為何? 此三項研究標的相互關聯,乃研究改善現 行毒品防制困境不可或缺之重要資訊。

三項研究議題(標的)可進一步轉化成為下列三個行動方案:“規畫 建置毒癮者總歸戶資料庫系統”、“建立以 IT 為基礎之績效評估機制”及

“探究毒品再犯防治關鍵成功因素”。三項研究標的之預期效益摘述如下:

一、毒品防制領域,IT 有無著力之空間?( 毒癮者總歸戶資料庫系統規畫 建置):

毒品再犯防制乃是一項涉面廣闊、挑戰度極高的使命,其領域橫跨法 務(檢察、矯正)、警政、社政、職訓、醫療、教育等多個部會、以及民間 戒治、防制團體等業務。若無一個有效的跨部會協調管理制度、沒有一個 貫穿各部會相關部門之資訊流通平台,恐難以提升防治效率,發揮整體效 益。

降低毒品再犯率及美沙酮替代療法之推動,初看似與資訊技術無立即 關聯,然在深入了解毒品再犯及替代療法之相關法規、業務流程及困境後,

作者認為資訊技術(IT)在此議題上,可扮演統合防制資訊,協助建立跨 部會運作標準作業程序(SOP)與建立課責制度之角色。

二、以美沙酮替代療法為主之毒品防制策略,在台灣地區推行是否發揮預

5

期的效果?現行做法有無改善空間?(建立以 IT 為基礎之實效評估機 制)

有別於多數毒品政策成效評估採用以問卷或訪問為主之研究方法,本 研究係藉由 IT 系統所建立之毒癮者總歸戶資料庫之客觀數據,採用以電腦 系統計算當事人實際接受醫療、尿驗、是否再犯被起訴等資訊作為評估毒 品防制成效之基礎。可避免當事人憑主觀陳述而與事實有間,或因時間太 久不復記憶而造成研究結果之偏差。研究結果再輔以質性佐證文獻以作深 入分析探討。

三、為減少毒癮者復歸社會後再犯毒品案件,政府最急迫之作為為何?毒 癮者最需要政府的幫助為何?(探究毒品再犯防制關鍵成功因素)

毒品防制除運用 IT 技術以提升效率外,政策面、法規面之配套變革更 是使毒品防治網絡產生效果之關鍵。因此,本研究乃進一步就現行毒品防 制成效不彰之原因與政府應優先採行之作為,訪談防制領域之實務專家,

並對於即將出監之毒癮者進行大樣本出監後社會適應需求調查,以深入了 解防制毒品再犯之癥結問題,歸納關鍵成功因素,提供權責機關掌握關鍵 問題與關鍵成功因素以便擇要改善,俾有限資源作最佳運用,使毒品防制 網絡有效運作,降低毒品對社會之衝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