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背景

一、 問題意識

「家」是培養一個人性/別1觀念的重要場域,在我的生長過程中,家人的性別 展現並沒有服膺於傳統的性/別秩序,爸爸不避諱在我們面前流淚,媽媽也時常扮演 家庭決策的操盤手,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相處熱絡的同志2親友,開放的性/別環境使 我對於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性/別議題抱持濃厚的興趣。在大學三年級參與大專運 動會時,一位認識多年,而且「看起來不像 gay」的隊友在旅程中向我 come out3, 除了高興多了一位同志友人外,這次經驗也帶給我許多關於運動與性/別關係的疑 問。由於在傳統的性/別觀念中,運動所追求和呈現出的陽剛氣息,與刻板印象中男 同志「理所當然」具有的陰性特質相違背,然而一個男同志運動員的存在,其所具 有的多元性別特質和性傾向認同身分,卻又以具體的存在性產生鬆動個人性/別特質 與專業表現之關聯的可能性,為了更近一步瞭解兩者之原貌,研究者遂以五位男同 志運動員的生命故事為主體,透過本論文之研究以一窺運動與性/別之間究竟會擦出 怎樣的火花。

二、問題背景

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社會大眾對多元性/別的了解及尊重亦有別以往的進 步。近年來,歐美國家有越來越多的同志運動員藉由撰寫自傳來向社會大眾現身的

1本研究之「性/別」是指有關「性別特質」和「性傾向」的相關議題。

2同志一詞是 1991 年由香港作家林奕華所提出的,他基於「有志一同」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 需努力」的概念將「queer cinema」譯為「同志電影」。而這樣的「正名運動」同時具有揮別「同 性戀」這個詞彙所隱射的病態意涵。基於研究撰寫的流暢性,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同志」和「同 性戀」名詞意義相同,兩者都未有貶抑之意。

3come out 即現身,意指對他人公開自己的同志身份。

例子,其中包括奧運跳水金牌選手葛里格、盧甘尼斯 (Greg Louganis)、NFL4球員特 亞洛 (Esera Tuaolo)、寇佩 (David Kopay)、席蒙斯 (Roy Simmons)、MLB5的球員葛 倫 (Glenn Burke)、畢恩 (Billy Bean) 、奧運游泳冠軍馬克圖克斯伯利 (Mark Tewksbury)、職業健美冠軍鮑伯和羅德 (Rod Jackson-Paris,Bob Jackson-Paris )…等 等。這些傑出的男同志運動員皆試圖運用文字來打破「運動場是男同志沙漠」的迷 思,並挑戰歐美運動組織為了合理化恐同 (homophobia) 言論之正當性所採取的不 問不說 (don't ask, don't tell) 政策6。曾效力於騎士、魔術、爵士等隊的 NBA7球員約 翰阿米奇 (John Amaechi) 也於 2007 年 2 月 7 日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自己的男同志身 份,他不但成為 NBA 史上第一位出櫃的籃球員,也替沉寂已久的籃球殿堂投下一 顆性/別震撼彈。反觀台灣社會,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同志的歧視事件仍然不絕於 耳,龐大的同性戀汙名和偏見,更讓台灣體壇宛如同志沙漠一般,無法舉出一位足 以成為典範人物的同志運動員,而究竟是怎樣的社會背景,使得台灣的男同志運動 員銷聲匿跡呢?莫非台灣沒有男同志運動員嗎?亦或是台灣的環境讓同志運動員無 法浮出檯面呢?

以下研究者將先就歐美和台灣的同志環境進行比較,以透過大環境的原貌來了 解台灣男同志運動員的生存環境。

(一)歐美的同志環境

在性/別思潮較為先進的歐美國家,其同志運動員現身的個案遠高於其他國家,

這可歸功於其發展較早的性/別革命運動。1969 年 7 月 28 日,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 的石牆 (Stonewall) 酒吧發生了暴動,許多酒客為了抗議警察突來的粗暴臨檢,以 及風化小組(Morals Squad)再度的騷擾,決定不再選擇沉默和容忍,於是有人開始朝 著警車丟酒瓶、阻惱警察搜捕,緊接著有人開始投擲汽油彈,並高聲呼喊著同志權 力 (gay power),抗議活動持續四天,社會醞釀已久對於性傾向壓迫的不滿,也隨著 革命的爆發而攀爬到最高點。「石牆暴動事件」也成為開啟西方國家同性戀解放運動

4 NFL 是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的縮寫,意指美國美式足球聯盟。

5 MLB 是 Major League Baseball 的縮寫,意指美國職棒大聯盟。

6「不問不說政策」是美國軍方於 1993 年針對軍中同性戀所制定的政策。政策內容包含軍方不能詢 問軍人的性傾向,但軍方可要求那些自稱是同性戀或者從事同性戀活動的軍人退伍。此政策不但 剝奪同志的從軍權,也迫使同志軍人必須過著充滿謊言的生活。

7 NBA 是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的縮寫,意指美國職業籃球聯盟。

的導火線(江明親,2003)。

科學性會議首當其衝的成為 LGBT8團體政治示威的場地,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因備受壓力,遂於 1973 年 12 月 15 日宣佈將同性 戀從心理異常的名單中移除 (Rothblum, 2000)。美國心理學會 (APA) 亦在 1975 年 觀」。而 Lawrence v. Texas 的判決認定德州處罰同性間「異常性交」14 (homosexual deviate sexual intercourse) 之法律違反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四條的正當法律程序 保障(陳宜倩,2007),此判決結果亦被認為對於成人間合意的親密性行為之隱私自 由15,及法律對於同性伴侶和異性伴侶的平等保障16皆產生重大影響。

在同志公民權利的行使方面,南非17堪稱是將同志權利具體載明於法律文字的

8 LGBT 是用來指稱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 (Gays))雙性戀者 (Bisexuals) 與跨性 別者 (Transgender),其也是現今許多性別弱勢團體形容自身的方式(江明親,2003)。

9 男同性戀運動的活耀份子與自由派律師、神職人員組成同盟,使得在 1976 年之前,美國已有十五 州測銷反雞姦的法律(陳難能,2003)。

101970 年代末,幾乎所有政黨與專業都有男同性戀成員或團體(陳難能,2003)。

111970 年代裡,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都史無前例的對男同性戀者大開門戶(陳難能,2003)。

121977 年,英國第一位女同性戀國會議員公開身分;1980 年,英國第一位男同性戀國會議員公開身 份(陳難能,2003)。

13 Lawrence v. Texas 案:1998 年,上訴人 Lawrence 因與同性友人在居所進行雙方合意的肛交性 行為,而被接獲不實訊息破門而入的警察逮捕。依照德州刑法規定,與同性別之人進行所謂之「異

16Lawreance 等人主張德州州法違反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十四條的平等保障及實質正當法律原則,因 為德州法律只處罰同性間的肛交行為,而發生在異性間同樣的肛交行為並不受罰。

17由於南非是少有將同志權利納入憲法的非歐美國家,因此研究者將其一併納入討論,另外南非高 等法院亦於 2005 年 12 月 1 日對同性婚姻作出裁決,認為同志婚姻並不違憲,因此要求國會將同 志婚姻納入法律保障,這也使得南非成為非洲大陸第一個在法律上允許同性戀結婚的國家。

典範國家。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於 1994 年當選南非總統後發表的就職演說,

即特別提到同性戀平等權利,此後並將此一平等權利納入憲法,南非成全世界第一 個頒布公民享有「不因性取向而受到差別待遇」憲法權力的國家(江明親,2003)。

另外包含南非在內,目前世界上已有荷蘭、比利時、加拿大、美國(麻薩諸塞州、

紐約州)和西班牙等國家通過同性婚姻法,還有部分國家18透過允許同性結合 (Same-sex Union)、公民結合 (Civil Union) 或是法定同居/登記伴侶關係 (Civil Partnership, Registered Partnership, Domestic Partnership, Lebenspartnerschaft) 之立 法,以保障同志公民的基本權利。

在公共議題方面,加拿大於 1998 年出現北美洲首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市長莫里

19 (Glen Murray)。而巴黎於 2001 年亦出現首位出櫃的男同志首都市長德拉諾耶20 (Bertrand Delanoe),同年,德國選出首位男同志首都市長克勞斯、沃佛瑞特 (Klaus Wowereit),克勞斯並於 2006 年獲選連任,並且成為未來強力問鼎德國總理寶座的 人選。另外,包括德國漢堡市長21、義大利西西里島杰拉市長22、義大利普利亞地區 的市長文度拉23皆是已出櫃的男同志。英國劍橋市則於 2007 年出現首位變性者市長 珍妮、芭莉24 (Jenny Bailey),而珍妮的伴侶─同樣也是變性者的劍橋市的前市政委 員珍妮佛、莉德 (Jennifer Liddle),也已經以市長夫人的身分一同入住市長官邸。另 外,加拿大於 2005 年出現首位出櫃的女同志參議員南西、露絲25 (Nancy Ruth)…等,

這些逐一浮出檯面的同志公眾人物,都是歐美國家性/別革命的進步指標,他們的存 在也鬆動了「專業表現和性/別」之間的必然連結。

在與大眾息息相關的媒體訊息方面,同志電影「斷背山」 (Brokeback

18 這些國家包括英 國 、 德 國 、 法 國 、 捷 克 、 丹 麥 、 芬 蘭 、 挪 威 、 斯 洛 文 尼 亞 、 瑞 典 、 瑞 士 、 冰 島 等 、紐西蘭等國家以及美國佛蒙特州、美國夏威夷州、紐澤西州、緬因州等。

19 Glen Murray 於 1998 年 10 月 28 日當選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溫尼伯格市市長 (Winnipeg, Manitoba, Canada),並成為北美洲首位出櫃的同志市長。

20Bertrand Delanoe 於 1998 在電視採訪中出櫃,並於 2001 年 3 月 18 日當選巴黎市長。

21 Ole von Beust 於 2001 年 10 月 31 日擔任德國漢堡市市長。

22 Rosario Crocetta 於 2003 年當選義大利西西里島杰拉市市長 (Gela,Sicily,Italy)。

23 Nichi Vendola 於 2005 年擔任義大利普利亞地區的市長。同時也是一位同志運動工作者。

24 Jenny Bailey 於 2007 年 5 月 24 日正式被任命為英國劍橋市市長。並成為英國首位任職市長 的變性者。

25 Nancy Ruse 於 2005 年 3 月 24 日被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 (Paul Martin)任命為參議員。她是 加國著名的人權人士,同時也是 1994 年加國王家榮譽會員。

Mountain)26、同志電視節目「酷男的異想世界」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27、 同志電視影集「酷兒一族」 (Queer as Folk)28和「蕾絲邊」 (The L World)29皆在美 國創下極高的票房和收視率,此亦顯示媒體對於同志形象的呈現,以逐漸擺脫過去 刻意污名化和惡意窺視的意涵,反倒透過專業性、生活化,以及對於早期同志處境 的反思等多元面貌,來讓社會大眾客觀的了解同志族群。

(二)台灣的同志環境

相較於歐美國家將近 40 年的同性戀抗爭行動,台灣的社會運動由於政治因素30 的阻礙而起步較晚。同志自 1990 年代才在台灣社會出現(王雅各,1999),而 1993 年台灣才出現國內第一個同性戀社團(台大男同性戀問題研究社)。另外台灣社會第 一次在公領域探討同性戀人權的相關議題,則是到了 1993 年 12 月 28 日才出現,當

相較於歐美國家將近 40 年的同性戀抗爭行動,台灣的社會運動由於政治因素30 的阻礙而起步較晚。同志自 1990 年代才在台灣社會出現(王雅各,1999),而 1993 年台灣才出現國內第一個同性戀社團(台大男同性戀問題研究社)。另外台灣社會第 一次在公領域探討同性戀人權的相關議題,則是到了 1993 年 12 月 28 日才出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