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員養成與性別社會化

社會對於人類性/別階層之建構,除了依據性傾向之偏好進行劃分,亦會透過個 人社會性別 (gender) 之展現進行區隔。在陽(男)/陰(女)二元的性別體系中,

生理男性透過性別社會化的過程習得男(陽)性角色與特質,並因「陽優陰劣」的 性別觀念而被賦予較多的社會資源。根據諸位學者之研究,社會對於男性性別角色 和男子氣概多有所期待80,然而許多男性則因為二元性別社會化的建構過程,而被 迫壓抑內在中立的陰性特質(例如:溫柔、具愛心、敏感、犧牲奉獻、體貼、謹慎、

感情表達、整潔、被動、愛美…等特質),並揹負龐大壓力和內在衝突。

有鑑於社會化對於男女性別角色認同和建構扮演重要的角色(林芳玫、張晉芬,

2002),運動場域又被視為是與男性化特質密不可分,並且是性別分化特別嚴重的場

80社會對於男性的性別刻板印象中包含幾個主要內涵:包含地位之追求(功成名就、受人尊重)、

堅強(力量、獨立及自我信賴)、反女性化(避免從事刻板的女性活動)、讓人臣服(比別人更有權 力)(劉秀娟,1998),另外,男性應具有的男子氣概之內容,則包含:一、除了表達憤怒、慾望的 情緒之外,勿在旁人面前哭泣,或暴露恐懼、脆弱、與哀矜之情。二、勿暴露弱點。需以邏輯、務 實、知識為護身符。三、不可傾聽、但可挑錯。主張男女天生大不同,「真正的」男人優於女性。

四、對待女人應恩威並施,且男性同伴比女性同伴重要。五、控制妻子的身體,「真正的男人」之 性行為,是為了展現對女性的控制。六、自己要堅強、硬朗,同時別讓別人強過你。七、養家活口 的角色是男人生命中的中心地位,丈夫責無旁貸。八、任何與女性相關的典型活動,不可從事,例 如家務工作。九、主控他人的地位及在競爭中成功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 並要專心發展事業。十、

你該無所不知,有問必答。Lavant等人也認為恐同症、對於女性化的全然規避、控制情緒、追求成 就與地位、靠自己、攻擊、以及性愛分離整理歸納為七種傳統的陽剛氣質(鄭至慧、朱恩伶、顧燕 翎,1987)。

域 (Klein, 1990),故本節針對五位個案運動員養成及性別社會化過程進行探討,以 了解這些「並非先於行為、性格與身體而獨立存在」的性別特質,是如何透過社會 化的過程而建構實踐 (do gender)。

本節共分為二個部份,第一部份,運動員養成與性別社會化;第二部份,霸權 式男子氣概之影響。

一、運動員養成與性別社會化

五位個案和一般人成長環境所必須經歷的性別社會化過程具有程度上的相似 性,然而在他們蛻變為運動員的歷程中,還必須經歷一連串與運動息息相關的社會 化媒介81。以下,本節將就影響五位個案性別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媒介進行整理分析,

包括:家庭、運動組織、同志社群、大眾傳播媒介、運動新聞媒介。

(一)家庭

家庭被視為個人社會化過程最重要的媒介,其中父母親對兒童人格特質發展影 響最深也最直接(葉紹國,1986;李美枝、鐘秋玉,1996)。透過社會學習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大師 Bandura 之論述亦可以發現,兒童在社會化早期,通常會傾向 模仿他們同性別之父母,並透過觀察與互動學習適合自己的性別行為 (Bandura, 1989)。在五位研究參與者的訪談中都提到,來自家庭的性別觀念對於他們性別社會 化過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其主要展現是在「父母的性別態度」及「學習父親的 性別角色」兩者。

1、父母的性別態度

父母認同理論 (Parent identificatiom theory) 主張兒童是經由對父母親的認同 歷程中,內化父母親的價值觀、態度、行為以及人格特質,進而發展自身的性別角 色及概念、態度、價值及行為特質 (Hock & Curry, 1983)。在個人性別社會化的過程 中,父母的性別角色教養態度對子女的特質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若父母抱持著強 烈的平權信念,並在生活型態中反映出這些信念,兒童則較能具有豐富、且非性別 形成的事物和職業知識(劉秀娟,1998)。然而在本研究中,五位個案的父母親則 多數具有傳統刻板的性別觀念,父母親希望「男(女)生要有男(女)生的樣子」,

並且排斥他們女性化的言行舉止,而對於父母性別觀念的內化,也造成他們壓抑與

81在本研究的五位個案中,田小白、小斌和羽霆三人中學時代就讀體育班,而包含Tennis 在內,

四人大學都是就讀體育系。因此本研究個案的升學環境,多數都是與體育組織息息相關。

收歛自身的陰性特質。

(田小白):「我爸一直是個非常講求男生要很 man 的人,例如:他說過男生幫女生 提包包很娘,所以他絕對不會做這種事…他也不會希望他的小孩太娘,所以我從小 就只能留平頭,因為他覺得男孩子就要是要這樣…,我媽也會希望我能像個男生樣…

所以我從小也很怕自己有一點娘的氣息。」

(小斌):「父母從小對我的教養也是希望我們能夠有男生的樣子,我自己對於性別 這一塊也有被家人影響,我比較保守,我本身也不會娘,我不會翹小拇指,或者講 話很 c,我頂多較比較斯文罷了。」

(羽霆):「爸媽會希望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所以我不太敢 表現出女性化的那一面…,例如需要被照顧的樣子,或者依賴、恐懼的樣子我也都 會刻意不表現出來。」

(阿克):「當然我爸媽會希望男生是要有男生的樣子…,我媽會滿在意我的穿著,

希望我不要穿的太誇張,像是女生的打扮,或者比較緊身的衣服之類的,…所以我 本身也不會很娘,個性比較固執,也不太會抒發感情…。」

(Tennis):「我爸媽都會希望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我記得我之前有一個同學滿 娘的,我媽看到他來我家找我,就有跟我說過希望我不要變成那樣…。」

2、學習父親的性別角色

大多數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對於男孩必須具備男子氣概之性別觀念,往往會 透過「身教」方式進行體現。父親身為男孩性別社會化的學習楷模,其一言一行亦 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童的性別觀念與態度。劉秀娟(1998)指出,具傳統信念與價 值的父母,會主動制止孩子的跨性別特徵。相反地,在家庭具有兩性化人格的父親 比男性化人格之父親,更能對小孩有所照顧,同時更能教導出較不具性別角色刻板 印象的小孩(Russel, 1978;Palkovitz, 1984)。然而在本研究中,五位個案都指出他們 父親的形象時常與「嚴父」或「嚴師」畫上等號,父親不但「承襲」了傳統性別觀 念中,對於男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例如:嚴肅寡言、具權威並難以親近、壓抑內心 情緒、學習控制侵略…等),而其「大男人主義」的態度與行為,亦會透過性別社會 化的方式「承傳」至下一代。

(田小白):「我爸一直很 man,他是個非常大男人主義的人,很少尊重別人的感 覺…,我多少有些個性也會像他,例如比較自我(中心)、個性很壓抑、很好勝…。」

(小斌):「我爸是公務員,非常古板、思想難以溝通,是個很傳統的摩羯座男人,

他也很大男人…,我自己有些個性跟他也滿像的,我很獅子座,脾氣滿硬的、愛面 子,我常被說(個性)粗線條,有時也常被抱怨不太會觀察別人的感受。」

(羽霆):「我爸是體育老師…,他很大男人主義,他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

以前生氣的時候他會當著大庭廣眾下踹我…。我以前也不太會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說 出來,主要是沒有這個習慣…,我的個性也還滿矜(持)的。」

(阿克):「我爸很大男人,他很少在我們面前表現出脆弱的一面…,我的性別展現 比較像爸爸,固執、脾氣壞…,在家裏我也不會抒發太多情緒。」

(Tennis):「我爸很大男人,就什麼都自己對,什麼都是別人錯,我爸也是有細膩 的心啦,但是個性真的很矜(持)…,我的個性比較像我媽,但是行為表現像我爸,

我可能也算是很矜(持)的人…。」

(二)運動組織

從運動的發展歷史來看,運動對於性/別階層的劃分已有其內鍵的社會意涵,二 元性別體系透過運動的社會化功能,來穩固陽剛異性戀男性先天享有的社會資源與 地位。其中男性運動場域對於霸權式男子氣概的崇拜,也使它成為性/別分劃特別嚴 重的場域。而運動組織中所承载的社會性別規範,在本研究亦可被發現,其中包括

「憎女情結」、「恐同情節」和「娘娘腔恐懼」等性/別態度,以及「運動訓練過程」

及「運動員形象」所衍生的性別態度與角色期待,都是影響男同志運動員性別社會 化的重要因素。

1、運動組織中的憎女情結82

運動對於霸權式男子氣概的追求,往往建築在對於女性的排斥上。透過五位研 究參與者的訪談中亦可以發現,國內男性運動組織對於女性之歧視主要建立在「物 化女性」、「在運動上,將女性視為天生不如男性」,或透過「將男隊員與女性化上等

82根據五位研究參與者的敘述可以發現,運動組織成員對於女性和女性特質的排斥大多是透過言語 上暴力來進行,而言語內容大多是透過貶抑女性的運動能力藉以凸顯男性的優越性和(控制)支配 能力,另外男性成員也深怕和女性畫上等號,而被視為傳統性/別秩序中,次等、有瑕疵的代名詞。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Klein (1990) 的看法的相似,Klein認為在運動領域中男性往往被視為天生比 女性在運動上更為出色,而男性在追求運動中所強調的男性氣概時,常常將男性化的觀念、男性自 我認同的基礎建立在對女性的排斥上。另外許多男隊員將「與女生或女性特質畫上等號」視為一種

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Klein (1990) 的看法的相似,Klein認為在運動領域中男性往往被視為天生比 女性在運動上更為出色,而男性在追求運動中所強調的男性氣概時,常常將男性化的觀念、男性自 我認同的基礎建立在對女性的排斥上。另外許多男隊員將「與女生或女性特質畫上等號」視為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