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本篇論文研究主題,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基本架 構。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提出研究問題 與假設;第三節解釋重要名詞;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面對變動快速的教育現場,如何建構一種符應時代變化與整合傳統領 導理論的新領導論點,以幫助校長能在新的時代採行更有影響力的領導方 式為現今行政領導學探討重點。學校空間及其環境設施,都具有境教的功 能。學校領導者能夠善用空間領導的影響力,做好學校整體環境規劃設計 與布置,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相信更有助於提升學校教育的功能與 效能。本研究之動機如下:

一、從「看見臺灣」反思校園空間規畫對師生的影響

2013 年 11 月 1 日電影紀錄片「看見臺灣」(齊柏林,2013)上映,讓 我們有機會從高空鳥瞰看我們生長的土地,影片中所見臺灣的山脈、森林、

河流、農田與海岸壯麗的景色令人讚嘆,但這片土地同時也遭受空氣污染、

水汙染及垃圾汙染;山坡地違建、濫建破壞生態使水庫淤積、河床墊高,

導致水災、土石流頻頻發生,人為的災害造成的後果同樣帶給我們極大震 撼。我們在這片土地的作為,土地也以某種方式與形式回應著,自然環境 的變化深刻地影響每一個人!

我們每天在學校建築物所塑造成的空間中活動,不知不覺受其影響,

英國首相邱吉爾(W.S. Churchill)有句名言:「我們先塑造建築,然後建築 再塑造了我們」(We shape our building;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引 自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1991,p.289),說明建築物影響人類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活。「有人說學生有三位老師―第一位是其他學生、第二位是老師,第三位 是教育空間」(Kramer,2010),顯見教育空間學生和學習影響之重要。基本 上,教育空間(或教室)的配置和設備和學生學習方式、動線、需求、動機 和時間有關,教育空間的多元變化(多樣空間)和學生生活、探索有關(湯志 民,2013a)。

學校是師生教與學的場所,身為學校的一份子更應以不同角度視野來 看學校建築的使用效益,以及學校空間對於這所學校師生所產生的影響。

國民小學校長及主任為學校工程小組當然成員,然而建築師的修建工程圖 說經常與師生使用需求間有不小差距。而且從構想提案、工程圖說到驗收 竣工,要能真正符合大家使用需求,這一連串的歷程需要校長、主任及教 師代表們不斷地思考與討論:怎樣的空間規劃有利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

學校空間如何配合學校課程發展?如何在有限預算內達成改善的目的?如 何將建築工程影響學生的時間及範圍減至最低?...等問題。是故,校長 是否具備空間領導能力攸關學校經營與發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二、學生學習需求為主軸牽引空間領導走向

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 而學、「從學習中逃走」的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 法,此一觀念從教學方法至上課桌椅形式的改變,都挑戰日本傳統的制式 教育,也引發學習革命的風潮。1995 年,「學習共同體」的構想於日本新 潟縣小千古市立小千谷小學展開實踐,1997 年長岡市立南中學也加入實踐 行列。1998 年時,神奈川縣茅之崎市教育委員會則以上述兩校為範例,創 立了濱之鄉小學,也就是「學習共同體」的第一所前導學校。2001 年靜岡 縣富士市立岳陽中學成為第一所前導中學;2005 年之後,如:廣島縣立安 西高中、東京大學教育學部附屬中學、靜岡縣立沼津城北高中、滋賀縣立 彥根西高中等,日本全國各地陸續創設了多所前導據點學校。如今來到 2012 年,正在挑戰「學習共同體」此一學校改革構想的小學約有 1,500 校、

中學約 2,000 校、高中約 300 校,更有約 300 所的前導學校成為改革的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點,並串連起行動網絡。2000 年以後,「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構想也 普及至日本以外的國家。韓國、墨西哥及美國首先導入,並擴大到中國、

新加坡、印尼、越南、印度及臺灣。如同日本一般,這些國家的實踐也獲 得爆發性的普及;特別是在亞洲,「學習共同體」也以最具力量及希望性 的草根運動而聞名於各國(佐藤學,2013)。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影響了臺北市、新北市、新竹市、臺中市 教育局的教育政策,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臺灣全國已有約 100 所國 高中及小學,以創設前導校為目標開始實踐。「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 在臺灣的普及速度、規模及其支持度,已遠遠凌駕了亞洲其他各國。

現代教學強調「學習者中心」、「教學研究發展」、「提供學習資源」、「應 用資訊科技」,教學空間的革新可從規劃彈性的教室空間、建構融合的學習 社區、設置充裕的研究空間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著手(湯志民、廖文靜,

2000)。就學習環境而言,佐藤學認為(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黃郁倫譯

,2013)「協同學習」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中構築與每一個孩子如同放射線般 的穩定關係,小學(三年級以上)、國中和高中,學生四人一組,在教室裡 桌椅排列成ㄇ字型,以利隨時討論,每一科都用討論的方式上課。教師要拆 除講臺,以能看得見全身的方式與孩子接觸,課桌椅擺放時也不應該讓孩子 面對黑板;小學低年級,要讓每一個孩子單獨坐或是兩個人坐一起,課桌椅 的配置應當排成ㄇ字型或扇形,讓每一個孩子左右兩側都看得見彼此為宜

,最好安排方便孩子與其前後左右同伴交談的座位,且最好縮短與教師以 及同學之間的座位距離。這種低年級課桌椅的緊密配置稱為「低年級團團 坐型」。小學低年級課堂最需要的,是聆聽同伴的發言,是逐一理解和融會 貫通每一個同伴的不同見解(湯志民,2013)。

綜上所述,現今學校教育逐漸回歸到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之概念,學校 領導者的所有作為都應以學生學習為首要考量,儘管教育主管當局大力推 動學習共同體,研究者觀察到目前在臺北市國小第一線教師對於學習共同 體的實施多處於觀望階段,多由校長及行政單位主責推動,進一步觀察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現有不少有心嘗試學習共同體的老師第一步就是調整教室座位,試著站在 學生的學習視野思考教室空間的安排。基於此,在複雜及變動快速的教育 環境中,校長能否掌握空間領導要領,妥善做好學校教育空間規劃,以有 效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三、少子化的趨勢洪流下致力學校創新經營沛然莫之能禦

創新的概念始於企業,彼得.杜拉克(1986)指出企業「不創新即滅亡」

(Innovate or Die)。全球知名的情報資訊供應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智權與科學(IP & Science)事業群公布 2013 年全球百大 創新機構(2013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獲獎名單。臺灣企業今年 首度出線,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獲選為全球百大創 新的機構之一(http://www.top100innovators.com)。臺積電的核心價值 觀合稱為「ICIC」,依次為「誠信正直」(Integrity)、「承諾」(Commitment)、

「創新」(Innovation)、「客戶夥伴關係」(Customer Partnership)四項。

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數位時代雜誌與美國波士 頓顧問公司(BCG)協辦的「2013 臺灣創新企業大調查」結果是由王品集 團榮登桂冠。王品的創新主要是將展店的 know-how 標準化,保持餐飲和服 務品質不變,王品集團不只由上而下做品牌、策略和行銷上的創新,也由 下而上做創新,搜集千萬員工們的意見找各種創新的可能,光一個月就會 收到 2、300 個意見,隨即於內部的「創意點子發展平臺」中,透過層層討 論,檢視自己的核心能力後新成立的品牌。

政府從 2008 年訂定「政府服務創新精進方案」,本方案強調全方位服 務的「創新」與「精進」,期許各機關在前一階段品質提升之堅實基礎上,

導入更友善資訊流通運用,深化創新整合服務之積極作為,再次體現政府公 共服務品質的全面躍升。

教育部為強化國民競爭優勢及有計畫地全面推動創造力,除自民國89 年起陸續推動「創造力與創意設計教育師資培育計畫」、「創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發展計畫」,並於民國92年發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在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白皮書之施行範圍涵括幼稚園到大學各教育階段,推動之原則包含四個面 向:1.掌握創造本質; 2.營造體制與生態;3.活化行政機制;4.回歸人本 精神。其中在學校層面,強調以經營創新的學習環境與活潑的教學氛圍為 主體工程,提升教育視野,發展各校特色;讓包容與想像力無限延伸,營造 尊重差異、欣賞創造之多元教育學習環境(教育部,2003);而臺北市積極 推動的「精緻教育」與「優質學校」方案,創新經營亦為該方案重要內容 之一。因此,學校創新經營 ( innovation management)之推動與落實,將 是未來學校經營的重要課題。

由此可知創新經營作為不僅是企業組織在高度競爭中生存的條件,在 學校經營管理層面,更是建構一所優質學校的核心關鍵,此為研究動機三

四、運用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提升學校效能

效率與效能乃是學校競爭力的主力,是否能妥善發揮效率與效能,將 是學校經營生存的重要關鍵。自 1980 年代開始,追求卓越與提升教育績效 成為教育思想的主流,提升教育績效與學校效能更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 中最重要的一環(周昌柏,2007)。若一所學校能夠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 時間,達成所預訂的目標,可謂有效能又有效率的學校,而學校效能的實 踐,也是學校教育經營革新的具體表現(吳清山,2002,2004;葉佳文,

效率與效能乃是學校競爭力的主力,是否能妥善發揮效率與效能,將 是學校經營生存的重要關鍵。自 1980 年代開始,追求卓越與提升教育績效 成為教育思想的主流,提升教育績效與學校效能更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 中最重要的一環(周昌柏,2007)。若一所學校能夠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 時間,達成所預訂的目標,可謂有效能又有效率的學校,而學校效能的實 踐,也是學校教育經營革新的具體表現(吳清山,2002,2004;葉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