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湯  志  民  博士         .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n. Ch. engchi. sit. io. al.                        . er.  . y. Nat.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aiwan’s Elementary Schools . i n U. v.  . 研究生:黃  國  庭    撰     . 中華民國一零三年七月    .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 i n U. v.

(3) 誌. 謝.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 桃,綠了芭蕉。」(蔣捷 一剪梅) 九年的光陰荏苒,我終於完成了博士學位!回首在政大的求學歷程,謝 謝許多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學位完成是另一個開始,我會謹記政大教育系 師長的叮嚀,盡一己之力對國家社會學校做出貢獻。 最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湯志民院長悉心指導,恩師開創空間領導學門, 學生何其有幸蒙其指導始能一探空間領導之精髓,學術上若能有些許點綴 只因站在巨人肩膀所得,恩師教學風趣幽默總讓學生如沐春風、治學嚴謹. 哲校長在撰寫體例的斧正,使得論文更為完備。. 學. ‧ 國. 治 政 更是我追隨的典範。感謝論文口試委員秦夢群教授在研究架構上細心提示、 大 立 林邦傑教授在統計上指點建議、林騰蛟局長在邏輯論述上剖析澄清,王如 在博士班求學過程中,吳政達所長、陳木金教授、余民寧教授、邱錦. ‧. 昌教授、劉興漢教授、鄭同僚教授於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的啟迪與薰陶,. Nat. er. io. 北市立師院特教系至今的勉勵與指導。. sit. y. 奠定我學術研究發展能力的基礎。特別感謝明道大學王大延教授從我在臺. n. a 在論文完成的歷程中,感謝長官與好友協助才能使論文完成,明道國 iv. l C hengchi Un 小藍美玉校長在我進修彰師大特教研究所期間拔擢我擔任主任,開啟了我 學校行政的職涯、謝素月校長總是關切我的修業進度、陳顯榮校長的信任 支持使我能專心全力衝過最後一關,惠中、增明、照雅、蕙君在教務處工 作上認真負責讓我無後顧之憂,學校同事玉輝、任儀、龐叔、文玲、傳慧 總是關心我修業進度並為我加油打氣。 感謝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縣協助問卷發送的黃雯琳老師、張凌翔主 任及黃玉華主任,以及曾經填寫問卷的老師們,讓我的研究能順利進行如 期完成。 有幸與啟森、曉霞、淑萍、工賓、顯榮、金淑在課業學習上切磋琢磨, 井塘樓同窗學習之情景永難忘懷。感謝教育系闕助教、教育學院莊姐多方 2.

(4) 協助,院長辦公室珮青協助會談聯繫,兆祥學弟在統計分析的建議。 感謝我的家人,母親經常提醒我工作與學業要兼顧得宜,父親亦時常 關心掛念,大哥國禎總是以過來人經驗勉勵我堅持到底,二哥國鑫經常提 醒我要多注意身體,與小妹麗津一同分享修讀博士學位的甘苦談。最感謝 內人道賢,不但協助論文問卷整理且負擔了家中大小事務讓我無後顧之憂。 女兒香齡、兒子致倫總在就寢前問我:論文寫完了沒?我原希望能與致倫從 幼稚園同時畢業,沒想到學位完成他已經要升小學三年級了。. 黃 國 庭 謹誌. 立. 103 年 7 月 20 日.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5)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 關係,針對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進行差異比較、相關 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進而驗證三者間的結構方程模式。. 政 治 大 查法,分層隨機抽取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 1,252 位教師 立 首先蒐集、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採用問卷調. 為受試者,回收問卷 1,172 份,有效問卷 1,130 份,回收率 93.61%,可用. ‧ 國. 學. 率 96.42%。所得資料以 SPSS22.0 版及 AMOS2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處. ‧. 理,採用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逐步多元 迴歸分析與線性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獲致主要結論如下:. y. Nat. a. er. io. 現良好。. sit. 一、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校能的實施現況呈. n. iv l 二、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現任職務之教師在國民. n U engchi 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具有顯著差異。. Ch. 三、不同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校歷史之教師在國民小學校長空間 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具有顯著差異。 四、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三者之間均存 在中高度正相關。 五、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能有效預測學校效能。 六、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關係結構模 式得到驗證支持。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以 及學校創新經營對學校效能的影響有直接效果。 4.

(6) 七、學校創新經營具有校長空間領導對學校效能的中介效果。 最後,根據文獻分析、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 國民小學校長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學校效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7)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aiwan’s Elementary School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relationship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betwee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build and verify a model for these three elements.. 治 政 大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searcher applie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used 立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select target samples from Taipei City,.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the model, the researcher review related literature. ‧ 國. 學. New Taipei City, and Taoyuan County teachers. 1252 questionnaire were issued, 1172 retrieved, and 1130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retrieved rate and availability. ‧. was 93.61% and 96.42, respectively. SPSS22.0 and AMOS22.0 software as well. y. Nat. a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variance, product moment. a. er. io. conducted a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is study.. sit. correlation,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 model are. 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l this study has obtained thei vfollowing conclusions.. n U e n gwell perform c h ini space. Ch. 1.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2. Genders, ages, education levels,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the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survey. 3. School scales, locations, and history of the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the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survey. 4. There are mid to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any two of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5.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can be applied 6.

(8) to predict school effectiveness. 6. The study’s result supports the relation structural model betwee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7..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has a direct effect on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also has direct effect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8.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is a mediation variable for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has the mediation effect o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政 治 大.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subsequent related studies.. 立. ‧ 國. 學. Keywords: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9) 次. 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政 治. 大. 立. 第一節 空間領導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11. ‧ 國. 學. 第二節 學校創新經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69. ‧. 第三節 學校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 94. sit. y. Nat. 第四節 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 118. er. io.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127. n. al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27 iv 第二節. n U engchi 研究對象和取樣方法 ............................................................... 131. Ch.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1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1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145 第一節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理與學校效能的 現況分析 .................................................................................... 145 I.

(10)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 ........................... 15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 ........................... 169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 ................................... 180 第五節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 相關分析 .................................................................................... 194 第六節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對學校效能之 預測分析.................................................................................... 201 第七節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 政 治 大.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與討論 ....................................................... 219. 立 ........................................................... 2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國. 學. 結論........................................................................................... 229. 第二節. 建議........................................................................................... 235. ‧. 第一節. sit. y. Nat. 參考文獻............................................................................. 243. er. io. 一、中文部分........................................................................................... 243. n. a. v. l C 二、西文部分........................................................................................... 255 ni 附錄. hengchi U. 附錄一 校長空間領導問卷同意書 ....................................................... 261 附錄二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問卷同意書 ................................... 263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265. II.

(11) 表. 次. 表 2-1-1 表 2-1-2 表 2-1-3. 不同教育領導理論發展走向摘要表 ................................................................. 16 空間領導、學校建築及環境規劃理論基礎歸納表 ......................................... 24 國民小學學校建築美學內涵分析 ........................................................................ 27. 表 3-2-14 表 3-2-35 表 3-2-46 表 3-2-57 表 4-1-18 表 4-1-29. 北北桃三縣市公立小學學校數統計 ............................................................... 131 樣本大小與抽樣誤差對照 ............................................................................... 133 正式問卷樣本校數暨人數統計(附註:抽樣比例為 5 分之 1) .................... 133 各縣市應抽取樣本學校數統計 ....................................................................... 134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總量表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146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各題目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147. 表 4-1-310 表 4-1-411 表 4-1-512 表 4-1-613 表 4-2-114 表 4-2-215.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總量表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149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各題目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150 國民小學學校效能總量表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152 國民小學學校效能各題目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 153 不同性別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57 不同年齡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59. 表 4-2-316 表 4-2-417 表 4-2-518 表 4-2-619 表 4-2-720 表 4-2-821. 不同教育程度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0 不同服務年資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1 不同現任職務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3 不同學校規模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5 不同學校地區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6 不同學校歷史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68. 表 4-3-122 表 4-3-223 表 4-3-324 表 4-3-425 表 4-3-526 表 4-3-627 表 4-3-728. 不同性別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0 不同年齡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1 不同教育程度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2 不同服務年資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4 不同現任職務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5 不同學校規模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6 不同學校地區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7. 表 4-3-829 表 4-4-130 表 4-4-231 表 4-4-332 表 4-4-433 表 4-4-534. 不同學校歷史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78 不同性別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校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80 不同年齡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82 不同教育程度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83 不同服務年資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85 不同現任職務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8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表 4-4-635 不同學校規模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88 III.

(12) 表 4-4-736 不同學校地區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90 表 4-4-837 不同學校歷史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92 表 4-4-938 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 之差異情形彙整表 .......................................................................................... 193 表 4-5-139 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相關摘要表 ............................................... 194 表 4-5-240 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摘要表 ....................................................... 196 表 4-5-341 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摘要表 ....................................................... 198 表 4-5-442 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摘要表 ........................... 201 表 4-6-143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行政管理創新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2 表 4-6-244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教師教學創新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3 表 4-6-345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組織氣氛創新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4 表 4-6-446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環境資源創新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5 表 4-6-547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整體學校創新經營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206 表 4-6-648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行為對行政管理績效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7. 政 治 大 表 4-6-749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行為對校園規劃設施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8 立 表 4-6-850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行為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9. ‧ 國. 學. 表 4-6-951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09. ‧. 表 4-6-1052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行為對社區家長支持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0 表 4-6-1153 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行為對整體學校效能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1 表 4-6-1254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行政管理績效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2 表 4-6-1355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校園規劃設施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3 表 4-6-1456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4 表 4-6-1557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5 表 4-6-1658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社區家長支持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5.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表 4-6-1759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對整體學校效能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216 表 4-6-1860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行為、學校創新經營對學校效能的多元迴歸 分析摘要表 ...................................................................................................... 217 表 4-6-1961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engchi. .......................................................................................................................... 218 表 4-7-162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的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 說明表(N=1123) .............................................................................................. 223 表 4-7-263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路徑模式參數估計摘要 表(N=1123) ...................................................................................................... 224 表 4-7-364 各變項間的總影響效果摘要表 ....................................................................... 225. IV.

(13) 次. 圖 圖 2-1-1. 空間領導的理論基礎 ...................................................................................... 25. 圖 2-1-2. 學校建築美學內涵概念圖。 .......................................................................... 27. 圖 2-1-3. 教育設施與規劃流程圖 .................................................................................. 58. 圖 2-1-4. 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 .............................................................................. 59. 圖 2-3-15. 學校效能概念架構 ........................................................................................ 112. 圖 2-3-26. 有效能學校的層面。 .................................................................................... 113. 圖 2-3-37. 學校效能理論統整模式 ................................................................................ 117. 圖 3-1-18.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研究架構圖 ............ 128. 治 政 圖 4-7-110 因果模式 ........................................................................................................ 220 大 立............................................................................................ 221 圖 4-7-311 模式之標準化解 國小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因果關係模式圖 ............ 138.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 3-3-19. Ch. engchi. V. i n U. v.

(14)  .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本篇論文研究主題,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基本架 構。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提出研究問題 與假設;第三節解釋重要名詞;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面對變動快速的教育現場,如何建構一種符應時代變化與整合傳統領. 政 治 大 式為現今行政領導學探討重點。學校空間及其環境設施,都具有境教的功 立. 導理論的新領導論點,以幫助校長能在新的時代採行更有影響力的領導方. ‧ 國. 學. 能。學校領導者能夠善用空間領導的影響力,做好學校整體環境規劃設計 與布置,提供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相信更有助於提升學校教育的功能與. sit. Nat. 一、從「看見臺灣」反思校園空間規畫對師生的影響. y. ‧. 效能。本研究之動機如下:. er. io. 2013 年 11 月 1 日電影紀錄片「看見臺灣」(齊柏林,2013)上映,讓. n. a 我們有機會從高空鳥瞰看我們生長的土地 ,影片中所見臺灣的山脈 、森林、 v. i l C n h e n g c但這片土地同時也遭受空氣污染 河流、農田與海岸壯麗的景色令人讚嘆, 、 hi U 水汙染及垃圾汙染;山坡地違建、濫建破壞生態使水庫淤積、河床墊高, 導致水災、土石流頻頻發生,人為的災害造成的後果同樣帶給我們極大震 撼。我們在這片土地的作為,土地也以某種方式與形式回應著,自然環境 的變化深刻地影響每一個人! 我們每天在學校建築物所塑造成的空間中活動,不知不覺受其影響, 英國首相邱吉爾(W.S. Churchill)有句名言: 「我們先塑造建築,然後建築 再塑造了我們」(We shape our building;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引 自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1991,p.289),說明建築物影響人類生 1.

(16) 活。「有人說學生有三位老師―第一位是其他學生、第二位是老師,第三位 是教育空間」(Kramer,2010),顯見教育空間學生和學習影響之重要。基本 上,教育空間(或教室)的配置和設備和學生學習方式、動線、需求、動機 和時間有關,教育空間的多元變化(多樣空間)和學生生活、探索有關(湯志 民,2013a)。 學校是師生教與學的場所,身為學校的一份子更應以不同角度視野來 看學校建築的使用效益,以及學校空間對於這所學校師生所產生的影響。 國民小學校長及主任為學校工程小組當然成員,然而建築師的修建工程圖 說經常與師生使用需求間有不小差距。而且從構想提案、工程圖說到驗收. 政 治 大 師代表們不斷地思考與討論:怎樣的空間規劃有利於教師教學、學生學習? 立. 竣工,要能真正符合大家使用需求,這一連串的歷程需要校長、主任及教. ‧ 國. 學. 學校空間如何配合學校課程發展?如何在有限預算內達成改善的目的?如 何將建築工程影響學生的時間及範圍減至最低?......等問題。是故,校長. sit. Nat. 二、學生學習需求為主軸牽引空間領導走向. y. ‧. 是否具備空間領導能力攸關學校經營與發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er. io. 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 n. 而學、「從學習中逃走」的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 a v. i l C n 法,此一觀念從教學方法至上課桌椅形式的改變,都挑戰日本傳統的制式 hengchi U. 教育,也引發學習革命的風潮。1995 年,「學習共同體」的構想於日本新 潟縣小千古市立小千谷小學展開實踐,1997 年長岡市立南中學也加入實踐 行列。1998 年時,神奈川縣茅之崎市教育委員會則以上述兩校為範例,創 立了濱之鄉小學,也就是「學習共同體」的第一所前導學校。2001 年靜岡 縣富士市立岳陽中學成為第一所前導中學;2005 年之後,如:廣島縣立安 西高中、東京大學教育學部附屬中學、靜岡縣立沼津城北高中、滋賀縣立 彥根西高中等,日本全國各地陸續創設了多所前導據點學校。如今來到 2012 年,正在挑戰「學習共同體」此一學校改革構想的小學約有 1,500 校、 中學約 2,000 校、高中約 300 校,更有約 300 所的前導學校成為改革的據 2.

(17) 點,並串連起行動網絡。2000 年以後,「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構想也 普及至日本以外的國家。韓國、墨西哥及美國首先導入,並擴大到中國、 新加坡、印尼、越南、印度及臺灣。如同日本一般,這些國家的實踐也獲 得爆發性的普及;特別是在亞洲,「學習共同體」也以最具力量及希望性 的草根運動而聞名於各國(佐藤學,2013)。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影響了臺北市、新北市、新竹市、臺中市 教育局的教育政策,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臺灣全國已有約 100 所國 高中及小學,以創設前導校為目標開始實踐。「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 在臺灣的普及速度、規模及其支持度,已遠遠凌駕了亞洲其他各國。. 政 治 大 用資訊科技」 ,教學空間的革新可從規劃彈性的教室空間、建構融合的學習 立 現代教學強調「學習者中心」 、 「教學研究發展」 、 「提供學習資源」 、 「應. ‧ 國. 學. 社區、設置充裕的研究空間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著手(湯志民、廖文靜, 2000)。就學習環境而言,佐藤學認為(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黃郁倫譯. ‧. ,2013)「協同學習」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中構築與每一個孩子如同放射線般. y. Nat. 的穩定關係,小學(三年級以上)、國中和高中,學生四人一組,在教室裡. io. sit. 桌椅排列成ㄇ字型,以利隨時討論,每一科都用討論的方式上課。教師要拆. er. 除講臺,以能看得見全身的方式與孩子接觸,課桌椅擺放時也不應該讓孩子. n. a. v. l C 面對黑板;小學低年級,要讓每一個孩子單獨坐或是兩個人坐一起 ,課桌椅 ni. hengchi U. 的配置應當排成ㄇ字型或扇形,讓每一個孩子左右兩側都看得見彼此為宜 ,最好安排方便孩子與其前後左右同伴交談的座位,且最好縮短與教師以 及同學之間的座位距離。這種低年級課桌椅的緊密配置稱為「低年級團團 坐型」。小學低年級課堂最需要的,是聆聽同伴的發言,是逐一理解和融會 貫通每一個同伴的不同見解(湯志民,2013)。 綜上所述,現今學校教育逐漸回歸到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之概念,學校 領導者的所有作為都應以學生學習為首要考量,儘管教育主管當局大力推 動學習共同體,研究者觀察到目前在臺北市國小第一線教師對於學習共同 體的實施多處於觀望階段,多由校長及行政單位主責推動,進一步觀察發 3.

(18) 現有不少有心嘗試學習共同體的老師第一步就是調整教室座位,試著站在 學生的學習視野思考教室空間的安排。基於此,在複雜及變動快速的教育 環境中,校長能否掌握空間領導要領,妥善做好學校教育空間規劃,以有 效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三、少子化的趨勢洪流下致力學校創新經營沛然莫之能禦 創新的概念始於企業,彼得.杜拉克(1986)指出企業「不創新即滅亡」 (Innovate or Die)。全球知名的情報資訊供應商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智權與科學(IP & Science)事業群公布 2013 年全球百大 創新機構(2013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獲獎名單。臺灣企業今年. 政 治 大. 首度出線,由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獲選為全球百大創. 立. 新的機構之一(http://www.top100innovators.com)。臺積電的核心價值. ‧ 國. 學. 觀合稱為「ICIC」 ,依次為「誠信正直」(Integrity)、 「承諾」(Commitment)、 、 「客戶夥伴關係」 (Customer Partnership)四項。 「創新」 (Innovation). ‧. 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數位時代雜誌與美國波士. sit. y. Nat. 頓顧問公司(BCG)協辦的「2013 臺灣創新企業大調查」結果是由王品集. er. io. 團榮登桂冠。王品的創新主要是將展店的 know-how 標準化,保持餐飲和服. n. 務品質不變,王品集團不只由上而下做品牌、策略和行銷上的創新,也由 a v. i l C n 下而上做創新,搜集千萬員工們的意見找各種創新的可能,光一個月就會 hengchi U. 收到 2、300 個意見,隨即於內部的「創意點子發展平臺」中,透過層層討 論,檢視自己的核心能力後新成立的品牌。 政府從 2008 年訂定「政府服務創新精進方案」 ,本方案強調全方位服 務的「創新」與「精進」 ,期許各機關在前一階段品質提升之堅實基礎上, 導入更友善資訊流通運用,深化創新整合服務之積極作為,再次體現政府公 共服務品質的全面躍升。 教育部為強化國民競爭優勢及有計畫地全面推動創造力,除自民國89 年起陸續推動「創造力與創意設計教育師資培育計畫」、「創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發展計畫」,並於民國92年發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在該 4.

(19) 白皮書之施行範圍涵括幼稚園到大學各教育階段,推動之原則包含四個面 向:1.掌握創造本質; 2.營造體制與生態;3.活化行政機制;4.回歸人本 精神。其中在學校層面,強調以經營創新的學習環境與活潑的教學氛圍為 主體工程,提升教育視野,發展各校特色;讓包容與想像力無限延伸,營造 尊重差異、欣賞創造之多元教育學習環境(教育部,2003);而臺北市積極 推動的「精緻教育」與「優質學校」方案,創新經營亦為該方案重要內容 之一。因此,學校創新經營 (innovation management)之推動與落實,將 是未來學校經營的重要課題。 由此可知創新經營作為不僅是企業組織在高度競爭中生存的條件,在. 政 治 大. 學校經營管理層面,更是建構一所優質學校的核心關鍵,此為研究動機三. 立. 。. ‧ 國. 學. 四、運用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提升學校效能. 效率與效能乃是學校競爭力的主力,是否能妥善發揮效率與效能,將. ‧. 是學校經營生存的重要關鍵。自1980 年代開始,追求卓越與提升教育績效. sit. y. Nat. 成為教育思想的主流,提升教育績效與學校效能更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 er. io. 中最重要的一環(周昌柏,2007) 。若一所學校能夠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 n. 時間,達成所預訂的目標,可謂有效能又有效率的學校,而學校效能的實 a v. i l C n 踐,也是學校教育經營革新的具體表現(吳清山,2002,2004;葉佳文, hengchi U. 2005) 。游進年(1990)、吳明隆(2004)、陳乙華(2005)、涂惠萍(2007)等研 究結果顯示,一個學校的經營效能與校園環境規劃、學校行政領導呈現高 度相關。而學校效能的評量指標中諸如吳清山(1989)、Scheerens(1990)、 李皓光(1995)、黃振球(1996)、謝金青(1997)、陳添財(2001)、侯世昌 (2002)、陳淑華(2002)等皆將學校環境規劃列入考評標準。此外,楊文逵 (2006)亦指出,教師知覺對學校效能影響最大的因素為學校創新經營面向 中的校園環境創新。 政府當局近年來也逐漸重視校園空間營造的部分,教育部相繼推展 「校園活化」 、 「閒置空間再利用」 ,以及「特色學校」 ,2005 年臺北市開始 5.

(20) 辦理優質學校及校園營造評選,2010 年新北市也推展卓越學校及環境營造 評選。顯見空間營造對學校整體發展的有其重要性,有鑒於此,研究者想 探討國小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間的相關聯性,以提供學校行政人員 以及國民小學校長為參考,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貳、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了解當前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的現況。 二、 分析個人與學校背景變項對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 學校效能之影響。. 政 治 大 四、 進行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預測分析。 立 三、 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間的關係。. ‧ 國. 式。. 學. 五、 建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因果關係模. sit. y. Nat. 之建議。. ‧. 六、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可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之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al. n. 壹、 研究問題. er. io. 第二節. i n U. Ch. v. engchi 依據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 當前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現況為何? 二、 不同個人與學校背景變項對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 學校效能之影響為何? 三、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關係為何? 四、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預測分析為何? 五、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因果關係模式為 何?. 6.

(21) 貳、 研究假設 為回答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擬針對研究問題,提出五項回答假設: 假設一、當前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及學校效能之現況 良好。 假設二-1、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校長空間領導之各層面與 整體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2、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各層面與 整體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3、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效能之各層面與整體. 政 治 大 假設三、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間有相關存 立 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 國. 學. 在。. 假設四-1、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各層面能有效預測學校效能。. ‧. 假設四-2、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能有效預測學校效能。. y. Nat. 假設四-3、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能有效預測學校效. io. sit. 能。. er. 假設五-1、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可直接對學校效能產生影響。. n. a. v. l C 假設五-2、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可透過學校創新經營對學校效能產生 ni 間接影響。. hengchi U.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校長空間領導 校長空間領導係指校長透過規畫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 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具 7.

(22) 有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 歷程(湯志民,2013b)。 本研究之校長空間領導係以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校長空間領導、學 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校能調查問卷」第貳部分「校長空間領導量表」的填答 得分為依據,內容分為「形塑空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 程教學」、「使用者共同參與」等四大構面,受試者在問卷上得分愈高, 代表校長空間領導程度愈高,反之愈低。其內涵包括: 一、形塑空間願景:形塑空間願景指校長帶領全校師生運用資源共同發展 校園空間願景。. 政 治 大. 二、 建構教育空間:建構教育空間指校長進行校園規畫時能夠以全校師生. 立. 教學需求為優先。. ‧ 國. 學. 三、 融入課程教學:融入課程教學指校長進行規劃設計校園時,能符應學 校各領域教學需求。. ‧. 四、 使用者共同參與:使用者共同參與係指校長能給予師生空間規劃參與. sit. y. Nat. 權,參與校園規劃設計,增進師生認同感及歸屬感。. er. io. 貳、 學校創新經營. n. 學校創新經營(innovative school management)是指校長運用創新經 a v. i l C n 營的策略,整合學校內外部各項資源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發展學校特色, hengchi U 進而提升學校效能,促進學校永續發展。. 本研究所指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受試者於「國民小學創新經營量表」 之得分情形,包括「行政管理創新」 、 「教師教學創新」 、 「組織氣氛創新」 、 「環境資源創新」等四大向度。量表分數愈高代表學校創新經營程度較高。 其內涵包括: 一、 行政管理創新:行政管理創新指學校本身能使教職員參與學校之行政 決定,透過對話之互動方式使組織運作更具彈性,讓教師能更投入以 推展教學活動與學校事務。 二、 教師教學創新:教學行為創新係指教師以新穎的教學方式與工具進行 8.

(23) 教學活動,並鼓勵同仁參與,同時有組織的推動及尋找資源使教學行 為持續創新。 三、 組織氣氛創新:組織氣氛創新指學校行政人員與教職員共同營造創新 的氣氛,鼓勵教學創新與組織創新。 四、 環境資源創新:環境資源創新係指學校積極運用與整合社區與學校資 源,改善學生學習環境與學習效果,以協助學校課程教學。. 參、 學校效能 所謂「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組織文化、組織氣氛、組織承諾、校長領 導、行政管理、成員滿意度、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校園環境規劃與設施、. 政 治 大. 家長參與及社區支持等層面,都能達成預期目標,並有良好的成效。. 立. 本研究所指的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係指在「國民小學學校效能量表」. ‧ 國. 學. 之得分情形,包括行政管理績效、校園規劃設施、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 習表現、社區家長支持等五大向度,受試者在本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其學. ‧. 校效能愈佳。. sit. y. Nat. 一、 行政管理績效:係指學校在計畫與願景的訂定、目標達成程度、校長. er. io. 領導、行政管理、組織文化與氣氛、溝通協調、成員滿意度、成員士. n. 氣、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質與量,皆有良好的成效,促使學校行政能順 a v. i l C n 利運作,進而提升學校效能。 hengchi U. 二、 校園規劃設施:係指學校能將校內環境設備加以妥善規劃,以提供良 好的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環境。 三、 教師教學效果:係指教師在教材教法、教學實施、師生互動、專業發 展、專業知能與素養、同儕間的知識與專業分享、成長進修、工作滿 意度、 教學檢討與反思等方面的質與量,皆有良好的成效,促使教學 工作能順利運作,進而提升學校效能。 四、 學生學習表現:係指學生在學業成就、校內外競賽、學校活動、生活 教育、品格道德操守上有優異成績表現,且對校內外之活動與競賽都 很熱烈參與,在生活學習上積極努力,常有傑出表現,並曾獲報章媒 9.

(24) 體正面報導。 五、 社區家長支持:係指學校社區人士及學生家長對學校的肯定及支持, 認同學校辦學理念,尊重教師專業,熱心協助校務,踴躍出席學校活 動,積極加入志工團隊,給予人力、物力與經費的支援,社區與學校 共生共榮。.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言:本研究僅以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地區各公立國民. 政 治 大 二、就研究地區言:本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 立 小學現職校長與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 ‧ 國. 貳、研究限制. 學. 為研究對象,不包括特殊學校。. ‧.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以問卷調查進行量化研究,受試者在填答問. io. er. 之資訊,因而在解釋上會產生一定的誤差。. sit. y. Nat. 卷時,可能受其情緒、主觀判斷或認知而無法填答出與真實情境相符. 二、研究推論的限制:本研究係以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地區公立國民. al. n. v i n Ch 小學校長、主任、組長、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的推論僅以臺灣 engchi U 地區公立國民小學為限。. 三、研究內容與層面的限制:本研究的工具為考量受試者填答問卷的接受 程度,空間領導選擇五個層面進行分析、組織創新經營選擇四個層面, 學校效能以五層面進行研究,故在研究的廣度上可能會受到限制。 四、資料取得的限制:本研究的自變項「空間領導」 ,在國內碩博士論文中, 僅九篇作為研究之資料,「空間領導」於 2008 年後開始比較有系統, 是以本研究所能蒐集到的文獻資料,顯得相當有限,如此所得的結論, 可能會有所偏失。.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 現況及其關係。文獻探討為進行實證研究前之學理依據,故本章依研究內 涵進行文獻之探討。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是空間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節是學校創新經營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是學校效能的理論與相關 研究,第四節是校長空間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空間領導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空間領導的內涵。首先從領導的概念與發展沿革深入了 解領導的內涵;其次探討空間的理論,歸納空間領導的概念、發展背景、. 治 政 模式與方式及相關概念,最後探討空間領導實證研究情形。 大 立 壹、 領導的概念. ‧ 國. 學. 一、領導的意涵. ‧. 管理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為領導下了言簡意賅的定. sit. y. Nat. 義:「領導,就是帶領他人前往某個目標。」(2010)華倫.班尼斯同時提出 提出「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情做對」認為領導者應擁有指導願景. er. io. (guiding vision)、熱情、健全的人格、贏得信任好奇心和膽識。 a. n. iv l C n 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認為好的領導者通常具有下列特質: hengchi U. 1.塑造願景 2.勝任專業 3.膽識擔當 4.用人與授權 5.溝通協調 6.鼓舞人 心。7.誠信正直。 領導是領導者(leader)透過運用資源形成影響力以引導組織中的成 員向共同目標邁進之歷程(湯志民 2009)。 茲將中外學者對領導的各種看法詳述如下:. 鄭彩鳳(1996)在研究中指出,領導是透過計畫、組織、指揮、協調、 控制、溝通及評鑑的管理歷程,就人力、物力、時間等資源妥善運用以達 成目標。 張春興(2000)對領導的看法,則係指團體中引領、指導或控制數人 11.

(26) 的態度或行動之歷程;即團體中的個人在某一情境之下,表現出眾所認同 的行為,進而達成預期目標之行為。 黃昆輝(2002)認為教育行政領導是教育行政人員指引組織方向目標, 發輝其影響力,以糾合成員意志,利用團體智慧,激發並引導成員心力, 從而達成組織目標之行政行為。 謝文全(2007)認為領導是在團體情境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 影響力,以導引團體方向,並糾合群力激發士氣,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團體 目標的歷程。 湯志民(2008)認為領導是領導者(leader)透過運用資源形成影響. 政 治 大 是引領組織的發展方向; (二)領導的對象,係指組織中的成員,包括領導 立 力以引導組織中的成員向共同目標邁進之歷程。析言之,(一)領導的本質,. ‧ 國. 學. 者(如校長、主任、學科召集人等)與被領導者; (三)領導的行為,是朝 向組織與成員的共同目標的各項策略與行動,這些策略與行動就是對學校. ‧. 人、事、物的資源掌控與分配以形成邁向共同目標的影響力。. y. Nat. 秦夢群(2009)視領導者行為的達成為一階段性歷程。而各階段是連. io. sit. 續不斷、循序漸進的。. er. 林新發(2010)認為領導是教育行政人員在教育組織的情境裡,藉著. n. a. v. l C 影響力來引導教育人員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協力齊赴教育目標所表現的 ni 一種行政行為或歷程。. hengchi U. Stogdill(1974)認為領導是一個過程,影響組織致力於目標設定與 成就的活動。 Senge(1993)認為領導是領導人試圖影響別人的過程,領導人在過程 中給予組織成員真誠的承諾,來影響及改變自己與成員。 Chemers(1997)認為領導是一種社會影響的歷程,在這歷程中某人可 以獲得他人的支持與協助以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務。 Robbins(1998)認為領導是一種影響群體達成目標的能力。 Owens(1998)領導是群體作用,只發生在二人或多人間互動過程之中。 12.

(27) 在此過程中,領導人意圖從事影響他人的行為去達成組織目標。 Hoy 和 Miskel(2001)領導是一種社會歷程,在此歷程中,團體或組 織的一位成員影響著內外事件的詮釋、目標選擇、工作的組織、個人的激 勵與能力、權力的關係與導向。 Yukl(2002)指出領導是一種影響部屬活動的歷程,涵蓋了選擇組織 目標、完成既定目標的活動、激勵部屬的動機、維持團隊合作及爭取組織 外部系統的支持與合作等。 Warren Bennis(2010)提出領導就是帶領他人前往某個目標,同時提 出提出「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情做對」認為領導者應擁有指導願.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領導的定義雖然繁多,但可歸納出一些結論: 立. 景(guiding vision)、熱情、健全的人格、贏得信任好奇心和膽識。. ‧ 國. 學. 首先領導是在團體中才產生的功能,且至少需要二人或二人以上的互 動過程才出現。其次領導之構成要素包含領導者、被領導者、組織目標、. ‧. 情境與影響力或權力。最後是領導的行為是領導者配合組織情境,藉由導. y. Nat. 引、倡導、溝通、協調等行為,並有意圖的運用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 n. al. 二、領導理論的發展. Ch. engchi. er. io. 共同努力,以達成既定的組織目的。. sit. 有效資源及權力,來影響被領導者的行為與意志,促成被領導者的合作及. i n U. v. 傳統領導理論大致可分為三個走向,包括特質論(trait theory) 、行 為論(behavior theory) 、與權變論(contingency theory) ,三者大抵成 熟發展於 1980 年代之前,而自 1980 年代後,許多新興的教育領導類型也 隨之興起,開始挑戰傳統領導模式的主張,茲說明如下(秦夢群,2010; 蔡菁芝,2006;林新發,2010): (一)傳統教育領導理論 1、特質論 特質論發展時期大約在 1910~1945 年之間,強調領導能力乃是天生, 因此以研究領導者的特質為重心;Stogdill(1948)曾經檢視 1904 至 1947 13.

(28) 年有關特質論的 124 篇研究,歸納出有關領導的因素共分為六大類,包括 能力、成就、責任、參與(活躍、交際、合作、適應性、幽默) 、地位(社 經地位、聲望)與情境(心理穩定度、身份、技巧、被領導者需要和興趣、 想要達成的目標) 。而 Stogdill(1981)於 1970 年概覽 163 項新的特質論 研究後,並在其著作《領導學手冊》 (Handbook of Leadership)中,歸結 與領導才能具有關聯的個人因素於以下六大類: (1)才能(capacity) :包括智力、機智程度、流暢語言、創造力與判斷 力。 (2)成就(achievement):包括學識、知識與運動方面的成就。. 政 治 大. (3)責任(responsibility) :包括可信賴性、主動性、堅毅性、積極性、. 立. 自信心與超越他人的渴望。. ‧ 國. 學. (4)參與(participation):包括活動、社交能力、適應力與幽默感。 (5)地位(status):包括社會經濟地位與受歡迎的程度。. ‧. (6)情境(situation):包括心理層次、技能、追隨者的需求與興趣、. y. Nat. 所要達到的目標。. io. sit. 然而,特質論雖然簡單易懂,且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仍有缺失與限. n. al. er. 制,秦夢群(2006)指出特質論最大的缺點在於以偏概全,而忽視了不同 情境的因素。 2、行為論. Ch. engchi. i n U. v. 行為論發展時期約在 1940~1960 年代晚期,認為領導的核心面不是 領導者的特質,而是領導者在各種情境下的作為,希望透過對領導者行為 的分析,得到影響有效領導的決定性行為。其中又以 Haplin 的 LBDQ 研究 最為著名,LBDQ 英文全名是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中文可譯為「領導行為描述量表」 ,主要在測量領導者的兩大行為層面,即 倡導(initiating structure)與關懷(consideration)層面。「倡導」 層面是指領導者界定本身與成員之間的權責關係,並能同時建構組織、溝 通管道及步驟方法等行為,以期達成組織的目標; 「關懷層面」則指領導者 14.

(29) 設法與成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彼此互相信任與尊重、瞭解成員的問題 與需要,滿足成員的需求。 3、權變論 自 1960 年以後,學者們主張並無單一的最佳領導模式,必須視情境而 定;此理論的基本觀點是領導效能的高低需視領導者行為與情境的配合程 度而定,配合程度越高,則領導效能越高;反之,則越低。主要以 Fielder 的「權變理論」(theory of contingency)、House 的「途徑-目標理論」 (path-goal theory) 、Reddin 的「三層面理論」 (three-dimension theory) 以及 Hersey、Blanchard 和 Johnson 的「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政 治 大 (二)整合型教育領導理論 立. leadership theory)為代表。. ‧ 國. 學. 興起於 1980 年代之後,有別於傳統之三大走向,部分學者將之命名為 「新興領導理論時期」。茲分述其特徵如下(秦夢群,2010):. ‧. 1、採取整合之走向:傳統領導理論習慣採取單一重點走向之模式,特. y. Nat. 意標舉領導者的特質、能力、行為模式、領導類型、乃至領導者所處之情. io. sit. 境脈絡特性。而新興領導理論多半整合各不同焦點,試圖形成更大之視野。. er. 2、重視被領導者之領導角色與功能:新興領導理論多強調被領導者. n. a. v. l C 之重要性與角色,認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間的角色區分,不應成為領導者 ni. hengchi U. 獨占之理由;反之,領導者需要導引組織成員自我發展,以成為領導歷程 之重要角色。 3、強調領導者創新與變革之積極角色:傳統領導理論主張制度萬能, 領導者之權力來源為科層體制與特定法令;而新興領導理論多主張領導權 力之主要來源乃在領導者積極主動創新與變革。 (三)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就發展時間來看,其也可被視為新興領導理論之一部分。功能型領導 內涵乃依據各教育功能之需求,事實利用領導理念以發展配套作為。 五種類型之教育領導理論比較如表 2-1-1: 15.

(30) 表 2-1-1 不同教育領導理論發展走向摘要表. 立. 試圖整合多 個走向或層 面(如特質、 情境) ,以發 展出最具效 能的領導模 式。 將領導理念 應用於各教 育功能(如 教學)之中。. ‧ 國. 整合走向. Nat. io. n. al. 功能走向. 探討領導者 行為與組織 效能間的相 關。. 忽略了情境 因素,以致 造成研究結 果難以類化 的問題。. 以情境因素 為中介變項, 尋求領導行 為與組織效 能間的最佳 組合。 結合各走向 之特點,探討 整合理念之 可行性。. 對於情境因 素的取捨不 同且不夠週 延,以致各 相關研究並 無定論。 雖 力 圖 整 合,但也因 此呈現大雜 燴之現象。 且 類 型 極 多,較難加 以聚焦。 本身並未發 展出嚴謹之 領導概念, 至多只是將 相關領導理 念應用於教 育運作中。. 政 治 大. Ch. engchi. 觀察教育各 功能之需求, 適時利用領 導理念或原 則,發展相關 應用作為。. 在教育應用之 理 論 1. 傳統特質理論 如偉人論、時 勢 論。 2. 現代特質理論 如 Stodill、Katz 之 研究、隱涵領 導 等。 1. 單層面領導行 為理論如 X 與 Y 理 論。 2. 雙層面領導行 為理論如俄亥 俄 大學領導行為 研 究、管理方格等。 Fiedler、House、 Reddin 、 Hersey and Blanchard 等 權變模式理論。. ‧. 在特定情境 中適當的領 導行為。. 易懂,但所 提出之特質 數量太大, 令人無所適 從。. 學. 權變走向. 以各行各業 成功人士為 樣本,找尋其 領導特質。. y. 有效能領導 者的外顯行 為類型。. 不足之處. sit. 行為走向. 研究設計. er. 領導理論走 研究重點 向 特質走向 成功領導者 的特質。. i n U. v. 轉型領導群、交易 領導群、道德領導 群、服務領導群、 分布式領導群、家 長式領導群、文化 領導群等領導 類 型。 課程領導、教學領 導、知識領導、科 技領導等。. 資料來源:秦夢群(2010) 。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頁 27) 。臺北市:五南。 綜觀各時期理論發現,新領導相關理論的興起是由於舊有理論之不足, 領導理論之演進遂逐漸從單一面向走向多元面向之探討,從領導者特質取 向、行為取向、權變取向,發展到整合取向、功能取向,對照今日社會變 16.

(31) 遷劇烈,組織結構型態的變化,對領導者的領導行為產生莫大的衝擊;領 導權能則由法定的、職務上的主導權力轉向由專家權、參照權來影響、帶 領組織運作,研究模式也由相關因素之探討轉向為實務應用之功能取向研 究,研究對象更由傳統封閉的保守體系轉化為動態、互動的開放系統。因 此,本研究以功能走向之空間領導,探討校長在學校團體中發揮領導行為 之現況。. 貳、 校園空間的理論分析 一、 空間的概念 維基百科(2012)對於空間的解釋如右:數學上的空間是指一種具有特. 政 治 大. 殊性質及額外結構的結合;在網際網路是指盛放文件或者日誌的地方;在. 立. 構圖概念指包含物體四周、上方、下方、側邊、之間及內部的二度與三度. ‧ 國. 學. 空間領域。Websters Ninth Collegiate Dictionary(1987)說到,空間在 數學與物理學上,是一次元、二次元或三次元所界定的範圍,如:距離、. ‧. 面積、體積。. Nat. sit. y. Bloomer and Moore(1993)認為實體空間中,重要的是一些構造的細. er. io. 部及具有歷史意義的符號。Batty(1997)提到,除了建築關注實體構造的空. n. 間,地理學領域也探討自然地質的空間,人類學領域探討神學儀式空間, a v. i l C n hengchi U 數學領域的幾何空間。Lefebvre(1991)指出社會學領域的社會空間等等相. 對於心智空間,受到構造、材料、技術等限制的實體空間(physical space) 則具體明確而又能實際地身在其中。Liu(2001;2002)認為長久以來想像與 現實不著邊際與置身其中,心智空間與實體空間,成為空間概念的二元性。 Liu(2002)指出,90 年代由於電腦新媒材以及網際網路的發明,我們 的生活型態產生了巨幅改變同時也解放了空間概念的二元性。 Steuer(1992),Slater and Steed(2002)認為由於電腦數位化及虛擬 化而形成新空間,有許多不同的名詞如人造世界(artificial world)、虛 擬 世 界 或 數 位 世 界 (virtual/digital world) 、 虛 擬 環 境 或 數 位 環 境 (virtual/digital environment)等。 17.

(32) 強調現代現築需依照「形式追隨功能」的基本原則。建築之下,產生 了許多用途、功能各異的空間,諸如公共空間、閒置空間、美學空間、學 校空間等等…要了解空間領導之前,必須對空間有概括性的認識。根據文 獻資料,整理學者對空間的看法如下: 吳貞祥(1976)主張:可以考慮長、寬、高三個方向的擴延者就叫做空 間。生活中的空間有一維、二維、三維之分。一維是線,二維是面,三維 空間即通常所謂之立體。有時則把三維空間直截了當地稱作空間。 黃應貴(1995)提出:空間是一種社會關係、象徵。它的型式可以是自 然的地理形式(geographic form)或是人為建構(built environment)。空. 政 治 大 林崇宏(1998)指出:空間是兩個以上的實體做對應的存在,而產生相 立. 間的建構存在著意識型能、文化分類觀念及個人實踐。. ‧ 國. 對各個具體事 物來說,則是有限的。. 學. 關聯的空間。空間是指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具有客觀性,其無邊無際。但. ‧. 劉其偉(1989)表示: 「空間有面積之意,表示在一平面上充滿了某一項. y. Nat. 東西的廣闊的面,隱含『存在』之意。. io. sit. 楊朝明(2001)說明: 「空間暗示著物與物,物與整體的對應關係,其對. er. 應關係會使空間本質複雜化,亦使我們得以探究空間樂趣之所在。」. n. a. v. l C 湯志民(2008)認為:空間(space)是一次元、二次元或三次元所界定的 ni. hengchi U. 範圍,例如:距離、面積、體積。. 在本文之中所提及的空間,是指在國小學校環境中的「校園空間」 。不 論是自然或是人造的空間,皆在本論文之研究範圍之內,並試圖藉由「校 園空間」的探討,探索「空間」與「教育」的聯結性。 二、 空間理論分析 本文先界定空間概念,再將範圍聚焦於學校建築中校園空間之探討, 從中了解校園空間在學校領導者的規畫引領下,能對學校帶來何種影響, 進而增進學校的效能,以期達成使用者最大效益的原則。 (一)空間的理論分析 18.

(33) 畢恆達(2001):空間就如同時間一樣我們每日在其中生活、流動與呼 吸。任何的群體行為與個人思考都必須在一個具體的空間內才得以實踐。 然而,空間絕不是一個價值中立的存在或是人們活動的背景,它一方面滿 足人類遮蔽、安全與舒適的需求,一方面更展現了人們在某時某地的社會 文化價值與心理作用。 Henri Lefebvre 認為:空間不是各種物體之一,它包含了物體、以及 物體並置排比時的相互關係。空間是一組操作的結果,不能被化約為單個 物體的層次。列氏的空間概念核心乃空間之生產(production of space)。 他認為空間是社會產物,因此空間裡瀰漫著社會關係,它不僅被社會關係. 政 治 大 David Harvey 則是偏向以營造環境(built environment)來掌握空間。 立. 支持,也生產社會關係和被社會關係所生產。. ‧ 國. 學. 他指出: 「空間與時間的社會定義,跟任何人與制度皆須回應的客觀事實的 全體力量一起運作。每個社會都建構客觀的空間概念,以符合物質與社會. ‧. 再生產的目的,且根據這些概念來組織物質實踐,這種概念與意義並非恆. y. Nat. 定不變與中立的。 「空間」和資本、時間、勞動等觀念一樣,是「具體的抽. er. io. 一。. sit. 象」(concrete abstract),因此,空間是社會整體動態邏輯要素與機轉之. n. a. v. l C Manuel Castells 以物質面來掌握空間,認為空間是社會的基本物質 ni. hengchi U. 向度。在其著作《都市問題》(The Urban Question,1977)中提到:空間 是一物質產物,和其它物質元素發生關係,進入了社會關係的人、賦以空 間形式、功能和意義。空間不僅是社會結構配佈的某種場面,也是社會在 其中被特定化的歷史總體之具體表現。這意味著空間不是隨意組織起來的, 相對地,空間在此是被社會過程所結構的,是社會運作之所在與反映。 Edward Soja 強調空間的主動作用與其在社會理論中的核心地位。空 間本身或許是既定的,但是空間的組織與意義,乃是社會轉譯、轉變與經 驗的產物,空間的概念與再現再也不是脫離社會物質條件的思考模式之投 射,亦非單純心靈的構造,因此空間與社會互為辯證的空間形塑了 Soja 的 19.

(34) 空間性概念。 Michel Foucault 指出「空間」的概念可以區分為兩個層次來談。首 先,在隱喻的層面,空間乃是藉以掌握權力樣貌的譬喻,以空間譬喻了權 力。其次,在實質空間層面,空間乃權力與知識等論述轉化成為實際權力 關係之處。空間在現代權力技術中,扮演了關鍵部分,空間的歷史亦是權 力的歷史(王志弘,1998)。 綜合上述學者的空間概念,就空間的性質而論,列斐伏爾與索雅兩人 視空間為一種形式關係及具體的物質性;柯司特則強調空間是一種物質向 度;哈維則把空間放在地景、營造環境以及時空關係的向度上去做探討;. 政 治 大 畢氏則是把理論上的空間,轉化為生活上的應用,並與社會學、心理化、 立 至於傅柯則是把空間視為一種關係,以做為權力關係之展現與中介。至於. ‧ 國. 學. 文化學相互融合為一體。 三、校園空間的理論分析. ‧. 校園是學童求學時間所待場所時間最長的所在。自光復以來臺灣的校. sit. y. Nat. 園空間接受了制式的規範,多數學校的規畫是以行政為中心。近年來,由. io. er. 於民風漸開,在西方的教育思潮的帶領下,校園空間逐漸跳脫以行政為中 心的立足點,轉而重視學生為主體的觀點考量。宜蘭縣對於學校建築的模. al. n. v i n Ch 式,為校園空間注入了一股清泉活水,開啟了新式、開放式校園建築。歷 engchi U 經九二一大地震,中部縣市的新校園運動,連帶地形成了一股改革力量, 造就出新的教育典範。 校園空間具有六種意涵,分別為主動性、被動性、顯著性、潛在性、 宰制性與開放性。另外特性分述如下: 1.情境學習的構築與融入:知識在情境中建構而成,無法與社會情境脈絡 分離,因此,情境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在學習上的重要性,以建立有意 義的學習。校園空間本身有其功能性、機能性、象徵性,將校園空間營造 成真正的教育處所,讓學校在其中展開,並與生活互動(方吉正,1998)。 2.潛在課程的驗證與實踐:潛在課程是透過一種有計劃、目的來引導學習 20.

(35) 活動以反映某種意識型態及價值理念(吳清山,林天祐,2001)。因此,校 園空間欲透過潛隱的傳遞,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人格成長有所影響,並 透過校園空間、潛在課程的脈絡來感染、薰陶其間的所有參與者。 3.人文思維的落實與延續: 「人」是空間的主角。學校根據使用者塑造環 境品質、發揮豐富內涵(曾漢珍,1996)。校園空間透過人文思維形塑,激 發創造力、想像力,進而尊重個別差異,營造出重視人己關係與人際和諧 的實踐。 各學者針對校園空間的看法,綜述如下: 曹音鵬(2005)定義校園空間為學生教師互動、學習的庇護所,在經年. 政 治 大 的記憶,記錄了學校傳承的歷史,承繼了在地教育文化流轉的篇章。 立. 累月的延續與傳遞當中,造就了學校教化學習的功能,儲存了參與者心中. ‧ 國. 學. 湯志民(2005)則是賦予校園空間「係指校舍、校園、運動場及其附屬 建築和設施所溝成點、線、面、體的整體空間」的說法。. ‧. 鄭漢文(2005):校園空間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域,蘊藏著深奧的哲學. y. Nat. 意識與 漫長的文化傳統。它們本身會散發出教育理念的訊息,環境語言具. io. sit. 體道出「沈默是金」的意義。. er. 綜合上述可知,校園空間不僅僅是冰冷冷的建築實體,更重要的是,. n. a. v. l C 它可以發揮軟性的教育功能,從而達成「境教」的意涵,使得莘莘學子潛 ni. hengchi U. 移默化。教師亦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空間的硬體設備,發揮一己之教育理想, 身為學校領導者的校長,亦可以透過校園空間的善加利用,充分發揮學校 效能至盡善盡美之境地。 四、校園空間活化與再生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在「中華民國臺灣 97 年至 145 年人口推計報告 」推計資料顯示,出生數將由 97 年 20.5 萬人持續下降,145 年減少為 13.2 萬人,出生人數為 97年之 64.3%,減少 7.3萬人。另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比率將由97 年 10.4%逐年增加,未來 10 年將增為 14.7%,145 年更將增為 37.5%。為因應逐漸邁向「高齡少子女化」社會,各級學校陸續出現空餘空 21.

(36) 間等情事,教育部提出 96 年~98 年為期 3 年之「活化校園空間總體規劃方案」 ,實施內容係結合教育部內5項專案計畫: (一)社區終身學習中心-活化校園閒置空間計畫 此計畫包含高齡學習中心、社區玩具工坊及新移民學習中心等三項中 心,由學校依其所在地域性、人口特性等,提案申請適合設置之中心。 (二)中等以下學校設置「樂活運動站」 本計畫特色為將各校閒置之空餘教室妥適運用,以 40~60 萬補助經費 購置非傳統式的運動器材,達成吸引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其運動習慣的目 標。. 政 治 大 係針對位於 168 個偏遠鄉(鎮)範圍內且為設置「數位機會中心」的 立. (三)擴大設置偏鄉學校數位機會中心. ‧ 國. 學. 76 個偏遠鄉(鎮)國民中、小學申請設置為「數位機會中心」,應用學校 既有的電腦與可使用的網際網路之環境提供服務,於課後、假日開放服務. Nat. 方熱心人士,成立 DOC之管理組織。. io. sit. (四)開創閒置空間新生命,營造永續節源新基地計畫. y. ‧. 鄰近村(里)的學童和一般民眾,結合社區與學校資源,包括結合社區和地. er. 針對全國國民中、小學共計 74 校次(3 年計畫,含括北、中、南、東. n. a. v. l C 、離島等五區)提供補助經費執行「閒置空間改造」以節約能源為主軸之「 ni. hengchi U. 能(資)源教育中心」,以做為學校在能源、生態教育及成果展示之場所。 (五)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 鼓勵學校利用本身擁有之優越人文、自然條件,以每校補助30~80萬補 助經費,活化既有閒置校舍空間,以更多元、有效的方式整合各項資源,規 劃為自然教學中心、鄉土教學中心等具特色品牌的學校。為妥善運用學校 於空餘空間,將空間資源的使用發揮到最大的效益,除教育部推行之「活 化校園空間總體規劃方案」外,更亟思結合地方機關或社區及民間團體資 源參與介入,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以共同合作或租(借)用學 校所提供空間之經營模式,共同規劃多元活化用(教育部,2011)。 22.

(37) 針對學校校園空間利用,教育部於國民中小學學校特色資訊網載有 「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在特色學校 部分 2014 年標竿學校如下:新北市雲海國小、大觀國中、有木國小、老梅 國小、桃園縣中平國小、笨港國小、臺中市文昌國小、嘉義縣興中國小、 北回國小、屏東縣高樹國小、內埔國小、恆春國小及臺東縣電光國小共 13 所學校(教育部,2014)。 綜上所述,在少子化浪潮下全國各校均面臨學生逐年遞減,班級數銳 減等現象,更有許多學校因招生不足面臨裁、併校,對於校園空間使用的 改變前所未有,仔細探究 2014 年獲選之標竿特色學校為例,其中多半為偏. 政 治 大 作法。因此「校園空間活化與再生」是目前校園空間運用與規劃重要議題。 立 鄉小型學校,顯見發展學校特色已是偏鄉小學力抗少子化最主要的策略與. ‧ 國. 學. 參、 空間領導的理論基礎. ‧. 湯志民(2006)於《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一書中提出學校建築規劃的. y. Nat. 理論基礎包含教育哲學、學校建築學、美學、人體工學、心理學(教育心理. io. sit. 學、發展心理學和環境心理學)等五大領域(39-86 頁)。. er. 黃世孟和曾漢珍(1990)指出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乃教育理論. n. a. v. l C 與實際研究之主要課題,內容包涵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美學、建築 ni. hengchi U. 學、人體工學、社會學及都市計畫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門,亦兼具有空間 規劃設計研究的特性(涂宗成,2008) 。 湯志民(2013b)提出空間領導理論基礎為學校建築規劃、教育領導、學 校創新經營、學習型組織和永續發展作為理論基礎。 探討空間領導理論基礎之前,先針對有關空間領導及學校建築規劃相 關研究之理論基礎進行整理,如表 2-1-2:. 23.

(38) 表 2-1-2 空間領導、學校建築及環境規劃理論基礎歸納表 學校建築理論 黃世孟、曾漢珍 1990 V. 學校建築規劃 的理論基礎 湯志民 2006. 優質教育學校環 境規劃理論 王滿馨 2011. V. V. 空間領導 原則與理論基礎 湯志民 2013. V V V V. V. V V V V. V V. ‧ 國. V. 政 治 大 V V V. V. V. ‧. V V. 立. V V. 學. 研究主題 理論領域 研究者 年代 教育學 教育哲學 教育領導 學校創新經營 學習型組織 美學 行政學 學校建築學 心理學 生理學 社會學 環境學 永續發展 經濟學 人體工學 都市計畫學. 研究者歸納整理. sit. y. Nat. er. io. 空間領導是領導者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以建. n. a 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具有實質影 iv. l C hengchi Un 響力的「點、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歷程(湯志 民,2008)。基於此,空間領導蓋範圍甚廣,研究者試著從美學、教育行政 學、學校建築學、心理學、學習型組織等五個領域探討空間領導的理論基 礎。. 24.

(39) 美學. 學習型. 教育. 組織. 行政學. 學校. 心理學. 立. 政 治 大建築學. 圖 2-1-1 空間領導的理論基礎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 國. 學 ‧. 一、 空間領導的美學基礎. 「美學」是空間領導的重要基礎,學校建築、校園空間及學校設施的. y. Nat. n. al. er. io. 效,促進學校校能。. sit. 呈現若給予師生有層次、有意象、具藝術感的感受,定能增進學生學習成. (一)美學相關理論. Ch. en. hi. i n U. v. gc 「美學」一詞源於希臘語aisthetikos,最初的意義是 「對感觀的感 受」;由德國哲學家鮑爾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 - 1762)1750年首次使用,以「美學」(aesthetics)來稱呼他的研究感性 認識的一部專著,即《美學》一書的出版,標誌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 科的產生;至此,美學才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科學,鮑爾加登因此被人們 稱為「美學之父」。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與黑格爾(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770-1831)等賦予更進一步的系統理論形 態,使美學在他們的哲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真正把美學建立成為科 學是康德與黑格爾的功勞(朱光潛,2002;李澤厚,2003;彭立勛,1991;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