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過去五十年來,中華民國在台灣致力於經濟建設,締造了相當的經濟成就,不 僅為台灣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富裕環境,同時也大幅提昇了我國國際地位。而工業在 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下,也交出了傲人的成績單,使台灣成為製造業中心,同時多 項產品在世界市場佔有率已名列前茅。台灣地區工業發展的表現除了歸功於政府致 力於工業政策的制訂外,尚歸功於工業區規劃充分提供了製造業廠商所需的土地。

但是我們也不諱言的說都市在改變、環保意識在提高、產業技術在提升、土地 使用觀念也在突破,都市計畫工業區在環境管理與經濟發展上存在著許多課題。以 環境管理來說,都市計畫工業區的管理系統不若編定工業區管理制度來得有制度;

就廠商外觀而言,傳統廠房總是比較醜陋,不像工業園區的建築來得人性化;而工 廠污染防制設備也比較欠缺;再加上都市計畫工業區內公共設施本來就不夠完備,

以及工業區毗鄰住宅區配置,外部負效果比較明顯等因素,都市計畫工業區始終給 人們負面的印象。所以說都市計畫工業區環境管理問題從都市競爭觀點而言,是不 容忽視的。就經濟發展來說,都市計畫工業區的發展多以傳統產業為主,屬於勞力 密集產業,在全球化衝擊下,缺乏競爭力因而遷廠、關廠或倒閉,如何復甦其經濟 活力亦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傳統由上而下(top-down)的地方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的力量,提供地 方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公共設施、租稅減免及低於市場利率的貸款等策略,然由政 府主導的地方經濟發展模式,是無法達到永續的,必須透過民間團體或社區企業、

社區成員的自發性參與,才能使地方經濟發展更有效率。近年來在有關全球經濟結 構重組的研究文獻中,已開始減少國家對地方經濟發展影響力的論述,轉變為提高 地方主動行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地方市民社會、商業聯盟等在地方生根 的相關草根性組織團體的重要性。地方經濟的發展策略已偏離傳統由上而下的政府 主導模式,朝向多元且綜合的發展趨勢。1990 年美國柯林頓政府提出培力區

(Empowerment Zone)1概念,主要的願景在於賦權予社區和住戶以創造工作機會,並 利用有效率的集體行動去解決困難且急迫的經濟、人文、社區及環境發展上的挑 戰,建立中央-地方及私部門間的合作關係。此外,美國社區發展協會(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DC)2、拉丁美洲非政府組織發展聯盟(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3、加拿大港市合利法克斯的人力資源發展聯盟(Th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HRDA)4、哥倫比 亞的 Nisag’a Economic Enterprises Inc.(NEEI)等組織,在地方經濟發展上所扮演的一色,足可證明。由 各國經濟可發現,在各種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中,政府政策的推行及介入雖最為直 接重要,然在政府財政資源逐漸拮据的情形下,由上而下的地方經濟發展模式勢必 受到限制,由下而上(bottom-up)的草根性型態復甦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式必然覺 醒,整合社區企業與居民自發的參與各種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 方向。

觀察國外社會之發展,已將培力(empowerment)廣用於社區事務之推動,自發 性的草根組織參與解決社區問題有越來越多元化的趨勢,且國外相關研究亦陸續有 大量的文獻探討培力與自發性組織之發展,惟國外有關以自發性組織推動地方發展 之研究主要仍偏垂於一般住宅社區發展之探討,對於工業區發展之研究則付諸闕 如。故本研究欲以培力理論為基礎,探討自發性草根組織是否適用於解決工業區環 境管理與經濟發展問題?因此,尋找並剖析影響工業區內自發性組織形成的因子即 為本研究第一個課題。

其次,經研究調查發現,國內有些都市計畫工業區已有自發性組織存在並運 作,而某些工業區內尚未有組織機制形成,形成此差異的原因何在?此兩類工業區 是否具備不同的特質?這些都是還不清楚的問題,需進一步探討與釐清,以驗證上 述影響工業區自發性組織形成的因子。

1 .請參見 Ceric Herring , Michael Bennett , Doug Gill and Noah Temaner Jankins(1998) ,

EMPOWERMENT IN CHICAGO:Grassroots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請參見Wilson , P.A.(1995) , Embracing Locality i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 Urban Studies , 32(4-5) , pp.645-658.

3同註 1-3。

4請參見 Michael Lewis(1997) ,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 Making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Equity , Community Organizing:Canadian Experience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64-180.

此外,過去探討培力之相關文獻中,多僅於培力形成因子之研究,對於後續組 織運作機制著墨甚少,有進一步探討之必要。因此,自發性組織形成後,如何推動 工業區內環境管理與經濟發展?可行機制與策略為何?此乃本研究另一個關心的 課題。

二、研究目的

由研究動機可歸納出本研究目的有以下:

(一)、瞭解都市計畫工業區環境管理、地方經濟發展與社區組織參社區發展之 現況。

(二)、探討培力與環境管理、地方經濟發展間的關係。

(三)、探討都市計畫工業區內形成個人培力、組織培力、社區培力的因素,作 為建立自發性環境管理、地方經濟發展組織之基礎。

(四)、建立自發性環境管理機制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之自發性組織型態及運作 模式,作為都市計畫工業區環境管理、地方經濟復甦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