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下,資訊科技與通訊傳輸技術的發展觸動了國際 政治經濟的交互影響,傳播科技的進步提供政府與公民之間一項即時有效的溝 通方式,社會大眾也越來越能輕易地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全球議題。Lippmann

(1992)指出,大眾媒體為大眾描繪出人們對世界的想像與輪廓。所有生活中 未體驗過的事、未去過的地方、未看過的東西,都可以透過不同的媒體管道得 到資訊,例如:查閱 Google 美食評價、閱讀部落客的旅遊文章、觀看 Youtube 的電腦程式教學等,人們透過各式管道累積資訊、獲得知識,在心中建立對事 物和世界認知。

傳播媒體是人們獲得其他國家資訊和建立認知的重要途徑,可以藉由觀看 新聞、電視等媒體管道去習得更多資訊。且媒體具有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

的功能,藉由報導內容的方向及數量去強調一項議題,媒體筆下所形塑出來的 某國形象會影響民眾對該國的認知。國際媒體可以幫助大眾與世界接軌,得知 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時也在公眾中建立一個印象,而被塑造出來的國 家形象也會影響該國的國際政治地位及永續發展(卜正珉,2009:350)。

台灣自退出聯合國後,兩岸關係一直是外交阻力。從 2000 年開始,有 17 個國家與台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建交,台灣至今僅剩 15 個邦交國,分布於大洋 洲、非洲、中南美洲和歐洲。13雖台灣的政治外交在國際間處弱勢,仍努力推 動公眾外交,用「軟實力」提升國際能見度,塑造與中國大陸不同的台灣形象。

13 根據中華民國外交部的資料,台灣目前共有 15 個邦交國,分別是亞太地區的馬紹爾群 島、諾魯共和國、帛琉共和國、吐瓦魯國;非洲的史瓦帝尼王國(原稱「史瓦濟蘭」);歐洲的 教廷;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巴拉圭、

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及聖文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灣和中國是兩個本質相當不同的國家。中國為社會主義大國,佔全球五 分之一的人口;而台灣是民主小島,人口總數可能連一個中國的一級大城市都 比不上,但呈現民主自由、多元包容的社會氛圍。2019 年台灣通過同婚法案,

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伴侶合法結婚的地區,廣受外國媒體報導,包含:《CNN》、

《BBC》、《美聯社》與《時代雜誌》等 96 個外媒。14經濟方面,台灣除主要的 代工工廠外,同時也專注於技術發展,台灣本土企業:台積電、宏碁、華碩、

捷安特都是國際知名品牌。社會福利方面,台灣積極推動全民健保、國民年金,

努力轉型為社會福利國家。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 Numbeo 資訊,台灣高居 2020 醫療保健指數世界第一,此份醫療指數依據整體醫療體系、醫療專業人員、設 備、醫師、價格等項目去評斷,台灣的醫療能力受到世界肯定。15

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防疫策略及社會秩序受到國際媒體、各國紅人關注。

舉例體育賽事,中華職棒是世界第一個開放觀眾進場的職棒聯盟,5 月 8 日新 莊球場吸引 20 家外媒到場採訪,包含朝日電視台、富士電視台、NHK、美聯 社、法新社等。16台灣防疫成果有目共睹,更得到八個國家,美、日、加、英、

14 自由時報引用現任民主進步黨副祕書長林飛帆在臉書分享的文章,讚揚台灣成為亞洲 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並附上 96 張來自外國媒體的新聞擷圖。檢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94050

15 全球數據網站:台灣醫療保健指數全球第一優於歐美。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檢 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718309

16 「中華職棒今天成為世界首個開放觀眾進場的職棒聯盟,吸引國內外媒體關注,其中 有多家日本媒體,共同社的松岡誠指出,台灣防疫做得非常好;甚至連棒球不盛行的德國都來 關注。中職從今天起開放 1000 名觀眾進場,首戰在新莊及洲際球場舉行,其中新莊球場吸引 了 20 家外媒、共 33 人到場,包括日本朝日電視台、富士電視台、NHK、朝日新聞、日本經濟 新聞、日本每日新聞、新加坡海峽報、彭博新聞社以及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通 訊社。」檢自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5080313.aspx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德、澳、紐的支持,由各國的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向 WHO 敦促接納台灣 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縮寫:WHA)觀察員。17在疫情 期間,許多外國的政府官員、商業領袖和明星網紅發表感謝台灣、讚許台灣的 防疫措施的言論,如美國國務卿 Mike Pompeo、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 和美國脫 口秀主持人 Seth Meyers 等。其中,似乎提升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18

因為兩岸關係,台灣在國際外交上遇到許多困難,長年在國際政治上處於 弱勢。比起其他西方政經強國,台灣與美國有緊密的歷史淵源,雖然台美雙方 並無正式外交關係,但仍長時間維持著政治和經貿等實質聯繫,又因兩岸的敏 感議題,使得美國居中成為一股穩定局勢的力量,美國媒體重視台灣政經情勢 更甚其他國家。目前國際新聞的流通仍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國際新聞」多來自 政經強國所提供,其中又以美國占多數且最具影響力。也因此,台灣在美國媒 體中呈現的樣子,也可能影響他國如何報導台灣,是檢閱台灣形象的重要新聞 來源。具體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目的為分析美國主流媒體在疫情期間有關台灣 事務的相關報導,檢視其中所產生的台灣形象。

國家形象的發展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隨著當下的國際局勢、科技發展和社 會變遷等因素而有所變化,在此特殊時期台灣所建立的國家形象有待觀察。在 這場嚴峻的疫情中,美國主流媒體眼中的台灣呈現什麼形象?如何談論台灣?為 本文之主要研究問題。

17 胡玉立(2020 年 5 月 10 日)。美日加英法德澳紐八國 力挺台灣成為 WHA 觀察員。中 央通訊社。檢自: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5100085.aspx

18 參閱《Nownews》製作的一覽表「紅到全世界!各國紅人大讚台灣防疫一覽。」檢自:

https://onepage.nownews.com/prevention/international-appreciate-taiwan-epidemic-preven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整理現有博碩論文、期刊、書籍及網路資料,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

共分為四個小節「國家形象之認知」、「國際新聞與影響國際新聞報導之因素」、

「傳染病與框架理論」、「研究問題」。第一節以過去學者對形象的概念為基礎,

進而討論國家形象的內涵,並整理過去與美國媒體有關之台灣形象研究;第二 節將討論美國媒體對國際上的影響力,並說明國際新聞報導與外交關係的關 聯;第三節將探討傳染病大事件,以及框架理論並解釋新聞如何詮釋主題,接 著試圖將框架理論和傳染病事件的相關研究結合,並將形象的概念導入其中;

最後,第四節總結前三節的論述,彙整出本研究的研究問題。

第一節 國家形象之認知

壹、 形象

形象(Image)的定義依據不同學科和研究有所不同,其概念的應用涉及心 理學、社會學、傳播等領域。形象是一個複雜的詞彙,它可以是一種實體的存 在,例如形狀、外貌,;也可以是對事物抽象的想像。Nimmo 和 Savage(1976:8)

認為形象,是由人、事、物所投射出一系列能夠被合成的認知所組成的一種概 念。Boulding, Kenneth E.首先將「形象」帶入社會科學的領域,在其著作 The

Image :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 中,指出形象是個人過去經驗的重現,如

同個人主觀知識和意識,因此,人們對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藉由感官累積許多經驗,每天都被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訊 息包圍,且人類的腦袋有一種能力,能夠過濾或轉換外在所傳遞的訊息,並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美國新聞評論家 Lippmann(1992)指形象為大眾媒體為大眾描繪出人們對 世界的想像與輪廓。他認為,在真實的環境中,訊息龐大且複雜,人類不可能 獲得對所有人事物的直接經驗。人們在真正體驗真實事件之前,大多已經有一 個印象、一個概念,因此,行動之前會倚賴腦中所描繪的圖畫(pictures in our head),去預想一個模式、架構,稱之為刻板印象。Lippmann(1992)再進一步 說明,人類腦中形成的圖畫是決定其意見和行動的主要因素;但是,腦中的圖 像有時也會與真實世界有落差,行動也可能受到既有偏見或成見的影響,導致 人們的意見和行為在客觀環境中有所出入。

一般來說,講到刻板印象普遍大都會聯想到性別、種族、性向、年齡等的 貶抑用法,刻板印象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最常出現於社會心理學,表示對特定 群體的特質有特定的認知。但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比起偏見(Prejudice)

和歧視(Discrimination),本身是一個中性的詞彙,其意涵並不帶有負面意義;

反而,刻板印象能夠幫助人類在複雜的訊息中消化吸收,換言之,即簡化個人 對人事物的印象與認知(Oskamp,1977:124)。

形象與刻板印象在概念上有重疊的部分,但形象一詞多用於傳播與政治領 域,而刻板印象則用於心理學。兩者都顯示人類會簡化腦中主觀的知識,去快 速了解這個複雜又龐大的世界;但其中仍有些微差異,「刻板印象」比較僵化,

可能帶有負面的涵義;「形象」較彈性,相較之下意義較中性(Edelstein,1982:78)。

本研究認為比起刻板印象,形象較彈性,其意涵會隨時間流動和變化,主 體可以由小至大、從人事物延伸至國家。根據美國國際傳播學者 Merrill(1962)

所定義的「形象」:「形象是形成態度與意見的綜合體之基礎,亦為描述一國政 府、人民特性或個人特徵之途徑。」本研究認為這個定義較符合本研究所關注 的「形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國家形象與國際傳播

由「形象」延伸至「國家形象(National lmage)」,若國家在國際間擁有正 面形象,能為國與國之間帶來信任感,也能增加更多合作關係(Kunczik, 1997);

由「形象」延伸至「國家形象(National lmage)」,若國家在國際間擁有正 面形象,能為國與國之間帶來信任感,也能增加更多合作關係(Kunczik,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