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章自我國少子化的趨勢,分析探究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少子化知覺及學校經營策略 之必要性,闡述研究動機及目的,發展相關待答問題並界定研究範圍,另對主要相關名詞做 明確的定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隨著科技資訊與醫療科學的進步,人民生活水準提升,少子化與高齡化成為全球的重要 趨勢之一。全球先進國家除了「高齡化」的人口問題,「少子化」現象的人口結構趨勢,也 是全球國家共同要面臨的問題。亞洲國家以日本發生「少子化」的情形最早,但台灣卻是發 生「少子化」的情形速度最快的國家。日本為了因應少子化的現象,2003 年 7 月,日本國會 通過「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大紀元,2006),2003 年 7 月 16 日頒佈「次世代育成支援 對策推進法」(陳錦慧,2007),日本由於少子化日趨嚴重,在 2005 年起頒訂少子化對策法 令,研擬「少子化社會白皮書」,透過家庭、學校及社區各層面,對育兒、兒童教育工作進 行支援,期能透過良好教養環境的建構,提高生育率,提升人口的素質(徐明珠,2006)。

台灣的「少子化」現象,使新生兒人數驟減對台灣的影響頗為廣泛,已成為社會大眾所 關切的議題 (陳自情,2005)。近年來,國小入學新生逐年降低,教育部統計處依據出生人 口數,計算台灣地區 98 至 102 學年度國民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98 學年度為 230,133 人;到 102 學年時,可能只剩下 199,268 人,未來 4 年內小一入學新生便銳減 30,865 人。國 民中學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98 學年度為 314,042 人;到 102 學年時,可能只剩下 274,466 人,未來 4 年內國一入學新生便銳減 39,576 人(教育部統計處,2009)。

教育部在 2005 年開始專案研究,推測十年到十五年後演變的社會環境,研擬出因應少 子化效應的教育政策白皮書,將少子化、高齡化及外籍配偶增加等人口結構改變列為國家安 全隱憂議題,列入「國家安全報告」,引導政府部門立即採取因應對策,避免少子化問題在

若干年後成為影響台灣國力維繫、人口素質的沉重問題。政府部門將先提出明確的人口政 策,再配套處理,以延緩與降低少子化現象。此外,教育部長杜正勝強調台灣社會少子化的 趨勢,加遽入學新生減少、教師過剩等問題,少子化呈現的並不是只有短期問題,而是一波 波對未來的衝擊,對教育而言,從小學、國中、高中職到大學,都會受影響。因此教育部已 著手研議白皮書,因應少子化在未來可能造成的教育衝擊。

陳夢麝(2004)針對人口高齡化、少子化提出許多建言,例如多餘設施應合併、複合及開 放使用,如學校設施可參考日本「生涯學習」、「校園開放」、「學校設施複合化」三種策 略整合成功案例。各種設施資源應隨著人口減少適當調整,由量的擴充轉為質的提昇。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基,為提高國民的素質,培育國家未來的棟樑,必須在資源有限的 情況之下,提高教育資源投入所產生的經營績效。教育部為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於民國 87 年公佈,將逐年補助地方政府教育經費使國中小一律 35 人編班,盼以小班教學制度化解少 子化的衝擊;然而小班教學或許可解決目前窘境,但是否能提升教育品質仍有待評估(吳慧 中,2004)。而國民小學新生自 96 學年起,實施一年級學童入學以 32 人為基準,逐年遞減一 人,至 99 學年以 29 人為新生編班基準。本研究擬以文獻分析台灣地區少子化的成因與對教 育的影響;以實證方式探討學校受到少子化影響以及學校經營管理如何因應;提出結論以提 供學校經營管理與教育部制訂政策的參考。

生育率低是先進國家普遍的趨勢,主要原因不外乎,生活壓力大,教養小孩費用高,以 及自主意識抬頭,導致晚婚、不婚或頂客族越來越多。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認為,世代間要能完全交 替,每名婦女生育率必須達到 2.1 人以上,但先進國家中,目前只有美國、冰島、紐西蘭達 到 2 人,鄰近的新加坡為 1.4 人、南韓及日本均為 1.3 人,其餘國家多在 1.5 人以下(行政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根據「內政部人口政策資料彙集」指出台灣更降至 1.10 人,少 子化之速度令人擔憂(內政部戶政司,2008)

台灣學術界已開始思索人口縮減及高齡和少子化議題,但並無進行全面性之檢討。「人

口縮減、高齡化、少子化」是全世界已開發國家所共同面臨的人口發展現象,學生人數大幅 減少將迫使學校採取減班策略,可能出現校舍空間閒置之現象甚至對教師體系、教育資源產 生浪費之威脅(陳夢麝,2004)。

少子化所造成的人口結構改變,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危機包括:(一)社會危機:少子化 可能造成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將造成人力斷層,勞動人口減少,年輕人負擔加重。(二)經 濟危機:人口成長緩慢或負成長,恐造成生產力不足;同時因為消費市場萎縮,產業面臨衝 擊,影響經濟的發展。(三)人力枯竭:人才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人礦,人口數減少,影響 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四)教育危機:少子化後,生源減少,學校可能整併,小班小校制度 面臨考驗;也可能招生不足,學校面臨關閉的命運;以及師資需求減少,形成人力資源浪費 等,從幼兒到高等教育都將產生骨牌效應(徐明珠,2006)。

苗栗縣學童入學人數也呈現遞減的現象,比較 96 學年度畢業生與 98 學年度就學各年級 班級數與就學人口數,可以明顯的看出苗栗縣少子化的趨勢。雖然人口變動的因素有:出生 率、死亡率、遷移(移出、移入),然而,以台灣地區內的人口數來看,可以發覺遷移(移 民至國外)與死亡率的影響遠不及出生率對總人口數的影響(陳美君、吳俊秀,2009)。苗 栗縣人口變因除受到台灣整體出生率減少以外,更受到人口外流以及以一級產業(農漁牧業)

為主的產業型態,較不能符合該縣縣民就業的需求有關(營建署,2009),既使教育部已實 施小班小校政策,理論上班級人數縮減班級數會上升,然而,一樣可以看出就學人口下滑現 象。依據教育部統計處(2009a)公布的「98 學年度國民小學個別學校基本資料」中,統計 出苗栗縣有 121 所國小,其中全校班級數 6 班(含)以下有 63 所,佔苗栗縣全部國小的 52.07

%,其中全校 100 人以下有 48 所,佔苗栗縣全部國小的 39.67%,由此可知,苗栗縣少子化 以及小班小校的問題性已逐漸成為該區域重要的教育議題。 民中小學校長少子化知覺及學 校經營策略是本研究所想要探討的。

由於研究者長期任教於苗栗縣,對於少子化與減班現象感同身受,而自己所服務的國小 與附近區域的國中,多面臨到學區劃分的爭議與討論,各學校為爭取新生入學紛紛計出許多 優惠的方案與招生噱頭,各校因應少子化與入學人口短少已逐漸具危機意識而規劃教師積分 計算以及超額教師問題,面對學生人數的逐漸縮減,學校經營與管理如何因應與回應這波的 浪潮卻是深深地影響著學校。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少子化知覺及學校經營之策略。因此,本研究目 的為:

ㄧ、瞭解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覺少子化情形。

二、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覺少子化差異情形。

三、分析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的學校經營策略。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學校經營策略差異情形。

五、探討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少子化知覺與學校經營策略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