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論語》傳入日本以來,日本漢學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漢學無論是在政治 或文化上,皆對日本產生重要影響,而在西元九世紀即平安時代前期,更是達到 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唐長安城為模型興建的平安京,大學寮傳播教授經典,還有 當時天皇、貴族皆以讀寫漢詩為風氣,甚至天皇還下令編纂漢詩集等,都可看出 當時漢學之昌盛。但是,隨著律令制度的崩解,藤原氏專政,博士家世襲化等多 方因素,漢學逐漸呈現衰微態勢,至平安時代後期,漢學的地位已不同以往。

所渭漢學,源自於中國,目前學界泛稱中國學為漢學1。漢學是一門國際性的 研究領域,因此,漢學的定義,與時代、區域、立場、意識形態等因素有關。日 本身為亞洲鄰國之一,也受到中國的影響。漢學雖然源自中國,但在最初東傳日 本之時,並非有「漢學」之名。古代日本在經歷無文字時期,中國文字傳來後,

便使用中國文字書寫書籍、公文、書信等。其後日本發展出假名文字,便有以假 名書寫的詩歌、日記等文學作品。為了區別兩者的不同,便將中國化的事物冠以

「漢」字,例如漢字、漢詩等。此後,隨著時代的演進,漢學之名才逐漸固定下 來。

大部分日本漢學史專書只要提到平安後期,多半輕描淡寫帶過,對於平安後 期過渡至鎌倉前期這部分的過程,幾乎很少提及,只針對以足以代表時代發展的 主流漢學「五山文學」。

漢學史對平安漢學的衰微多半只探究其衰微原因,過程則以漢學末流為由,

探討不夠深刻,一方面是因為年代久遠,資料不足,另外一方面是五山漢學興起,

使得漢學史對平安後期的貴族漢學,極少著墨,這一點實在很令人惋惜,假設能 夠解明平安末期漢學轉換的過程,對於釐清後續漢學發展也許有所助益,遺憾的 是,就目前所見的漢學史專書,還沒有一本寫到如此詳盡的地步。

從日本漢學目前整體的研究成果看來,研究大多集中於平安時代漢文學以及 江戶時代儒學,關於日本中世漢學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多,且泰半聚焦於五山文學 上。鎌倉幕府成立後,武家勢力抬頭,因連年戰亂,儒家思想被佛教的無常、厭 世觀以及老莊思想所取代,漢學發展焦點逐漸由貴族轉移到禪僧身上,王家驊《儒 家思想與日本文化》2一書就直接將鎌倉、室町時代這章篇名定為「儒學成為禪宗 附庸」,儒學衰微的現象可見一般。雖然如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漢學發展應該

1 有關漢學的定義與說明,主要參考葉國良、陳明姿編《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文學篇》導言。張 寶三、楊儒賓編《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導言。

2王家驊《儒家思想與日本文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頁 2。

2

藤原定家(1162-1241)3,是日本中世的重要文人,定家(藤原定家的略稱)身處 平安後期和鎌倉初期如此重要的時代轉換期,同時,也是平安貴族漢學的夕陽, 五年(1189)開始此後 21 年間,止步左近次將,建曆元年(1211)從三位侍從(再任)。建保二年(1214) 參議。同四年辭侍從任治部卿,正三位。同六年昇任民部卿。貞應元年(1222)辭參議從二位。安

3

4

心,研究藤原定家的漢學素養以及漢學對藤原定家生活所產生之影響,試圖從中 抽絲剝繭,藉由藤原定家對中國漢籍的解讀,具體分析藤原定家對漢籍的理解程 度與利用目的9。希望藉此能夠提供給平安後期漢學史做為參考,並且給處於時代 轉換期的藤原定家一個比較確切的漢學定位。

本文以《明月記》為研究文本。《明月記》內文除了載明天候、時間外,主要 記錄藤原定家的仕宦生活、和歌活動以及身心狀態,現存《明月記》記載起始自 治承四年(1180)2 月 5 日至嘉禎元年(1235)12 月 30 日,在闕漏方面,有部分年份尚 無記錄,也有一整年只缺一天記錄的情況10,關於《明月記》的闕漏情形有不少相 關研究,包括校正版本的脫誤、斷簡研究等。近年來《明月記》研究在冷泉家時 雨亭文庫的影印本11付梓、以及雜誌《明月記研究》的刊行下,進展迅速。

本文試圖從《明月記》運用中國漢籍典故的研究角度,探討藤原定家的漢學 素養,針對日記中引用的中國漢籍典故具體分析、比較,分析歸納漢學與藤原定 家的關係。藉由漢學與政治的關連,回顧古代漢籍傳入史,分析漢學在平安貴族 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從《明月記》記事分析定家閱讀漢籍以及時人學習漢文 之情況。期望透過《明月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藤原定家以及周邊貴族可 能閱讀的漢籍以及漢學程度,另一方面也希望本研究能夠作為平安後期漢籍傳播 狀況的一個參考。

9 藤原定家《明月記》引用的漢籍包含中國漢籍與日本漢籍(作者為日本文人),本研究所指稱的「漢 籍」係指前者。

10 關於《明月記》實際的闕漏情形,由於篇幅頗多,無法在文中詳細說明,因此請參考《明月記 研究提要》中「《明月記》原本及び原本断簡一覽」,此書將《明月記》各年、月、日的闕漏條列 式列出,頁 2-29。斷簡部分,則可參考同書中的「《明月記》原本断簡集成」,頁 32-70。

11 冷泉家時雨亭文庫編,《明月記》一~五(日本:朝日新聞社,1993-2003)。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首先,針對本研究使用的書籍版本進行簡要說明。

本文以研究藤原定家漢學素養為主軸,以漢文日記《明月記》為研究文本。

研究版本採用《明月記》國書刊行會本12。文本注釋參考今川文雄《訓読明月記》

13。標點符號方面,依照《明月記》國書刊行會本所使用的「、」斷句。

中國漢籍的部分,正史、十三經文字使用中研院史語所建置之「漢籍電子文 獻資料庫」,樂府詩則採用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樂府詩集」。由於中研院資料庫 部分電子書籍的句讀使用「。」來斷句,本文為了閱讀上的便利,參考「諸子百 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站」所使用的現代標點符號,將「。」一律改以現代 標點符號表示。

白居易詩使用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謝思煒校注本的優點在於作者 將《白氏文集》日本舊抄本納為主要校勘本之一,較顧學頡《白居易集》、朱金城

《白居易集箋校》更加完備14。缺點是只網羅白居易的詩歌,並非完整收錄《白氏 文集》。但這部份的缺憾在謝思煒《白居易文集校注》出版後已得到改善。

由於《明月記》的記事內容多涉及政事,因此探討平安時代的社會背景,或 許有一定必要。本論文研究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歷史分析法

筆者認為藤原定家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中國漢籍的引用技巧會有不同程度 的差別。舉例來說,正治二年所引用的「飛鳥盡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共 憂不共樂者、越王為人也」一句,很明顯是直接擷取中國漢籍的原文而來,這與 寬喜三年「近年之歡娛、不異大業之江都」化用隋煬帝巡幸江都典故以為己用,

在辭句的結構與文字的熟練度上有明顯區別。因此,治承四年「紅旗征戎非吾事」

才會掀起學者考證其寫作年代的熱潮。

考量到《明月記》屬於日記體裁,內容多記時事,對平安時代的歷史背景必 須要有一定了解,如此才不容易誤解藤原定家的本意。因此,筆者從日本漢文學 史著手,了解自漢籍東傳以來,至平安時期的發展脈絡與漢學在平安時代的地位。

以藤原定家為平安後期文人代表,研究其漢文日記《明月記》之漢學素養,透過

《明月記》記事內容與日本歷史事件互相印證,分析藤原定家引用中國漢籍的本 意。

12 藤原定家《明月記》全三冊(東京:国書刊行会,1911)。

13 今川文雄《訓読明月記》一~六(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77-1979)。

14 參考靜永健對白居易集的三種點校本比較。見《漢籍東漸及日藏古文獻論考稿》,頁 255-263。

6

二、比較研究法

《明月記》中藤原定家的漢學素養主要表現於漢籍典故。典故與現代修辭學 中的「引用法」有關,牽涉到中日比較的課題。《明月記》常出現典出中國史書與

《白氏文集》的文句,若能將《明月記》相關記事,與中國漢籍進行內容比較,

對於藤原定家解讀中國典籍以及對漢籍的利用情況,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本文採用比較研究法主要運用在兩個部分,一是中國漢籍,探討藤原 定家對典故的運用與原典的差異。二是《白氏文集》,《白氏文集》自平安前期便 東傳日本,在日本文人之間造成巨大的學習熱潮,影響遍及整個平安時代。文人 擷取《白氏文集》詩句,以「句題」創作和歌,在這樣的情況下,白詩的原意是 否被日本文人所理解?或是因擷取詩句而有斷章取義之嫌?這都是需要透過原典 的比較才能知曉。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明月記》這兩部分與原典進行比較。

本文使用的漢籍原典,正史以中研院史語所建置之「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為主。十三經亦使用該系統「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樂府詩使用中研院漢籍電子 文獻「樂府詩集」。期盼透過電子資料庫的利用,能夠將《明月記》與經典相關的 漢籍記事,能夠有一個較為全面完整的比較。

7

第三節 文獻探討

本文的研究焦點著重於藤原定家《明月記》所表現之漢學素養,因此,為了 更清楚表示文獻與本研究之相關程度,將「文獻探討」分為三部分:一是《明月 記》研究,本文以《明月記》中的漢籍為研究重點,二是藤原定家研究,探討漢 學素養相關之文獻為主,三是日本漢文學史的回顧。

一、《明月記》研究

目前有關《明月記》的研究成果數量很多,本文為了簡要介紹,便根據《明 月記研究題要》15一書所提,將歷來學者對《明月記》的探討大致歸納為三大類別。

一是日本國文學研究。《明月記》中有不少關於和歌盛會以及作品等記錄,是

一是日本國文學研究。《明月記》中有不少關於和歌盛會以及作品等記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