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主要內容在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等,茲以 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教育的普及使得我國在政治、經濟與科技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但卻因為升 學主義與功利主義的盛行,E 世代的學生對於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我關係、

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及生死問題等常無法了解,而衍生許多不尊重他人生命與自我 傷害事件;從青少年的翹家、飆車、吸毒、組織幫派、自殺……等種種的社會事件得知,

新新人類的生命觀已顯露出對生命認知的懵懂、對生命態度的輕忽、對生命價值的扭 曲。因此,適切地實施生命教育,應能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並能更積極的面 對人生的挑戰。

生命教育的目標在建立學生積極的人生,提昇生命的品質,重視生命意義的彰 顯,強調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期望能教導學生從觀察及分享對生、老、病、死之感受的 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情 懷(教育部,2000)。因此,站在學校教育的立場,要匡正社會風氣、提昇人文素養 與心靈改革,其根本之道,必須藉由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可以提升學生尊 重他人的意願和生命存在可貴的態度,甚至拓展至對生物的愛護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更能減少學生的攻擊行為,在學校進行亦能獲得家長的肯定、認同與支持(謝美蓉,

2002;鄭文安,2001;黃麗花,2001)。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含倫理教育、宗教教育、死亡教育、生涯規劃、健康教育五大 取向。一方面是追求生命的意義,以建立完整的價值體系;另一方面期能落實於具 體的生活環境中,以提升生活品質,並且尋求安身立命之道(陳福濱,2000)。透 過生命教育的實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思考自己的生命歷程,以及每項重要的生 命事件對自己的意義,及其因應之道;並教導學生學會欣賞生命的美麗與可貴,無 論是動物、植物或各種人種的生命,都有其生命的美麗之處,值得我們加以學習,

最後終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也能珍惜自己的生命(鄧運林,2001)。

民國 86 年,前省政府教育廳有鑑於當時台灣社會發生多起嚴重的校園暴力、兇 殺、凌虐以及一連串的自殺事件,前教育廳廳長陳英豪宣佈台灣省中等學校開始推 展生命教育。民國 88 年,國內突逢 921 地震,世紀浩劫中瞬間奪走上千條人命,引 起國人對生命的重視,也開始了解生命的脆弱與無常,進而開始追尋生命的意義與 價值;教育部(1999)也藉著生命教育的重視與推動,來幫助人們從災難中站起來,

重新出發。

當時台中市的曉明女中推動倫理教育已有長久的經驗,其教育的理念與初期生 命教育的目標可謂不謀而合,因此,推動之初前省政府教育廳便以該校為總推動學 校,並設立「倫理教育推廣中心」(現已更名為生命教育推廣中心),負責「生命教 育教材編撰」、「種子教師培訓課程安排」等業務;另外在各縣市設置「中心學校」,計 有國中四十所,高中及高職共十所;在網路上建置「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等,大力 推動生命教育的實施(鄭金川,2002)。而後教育部(2003)訂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明定生命教育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指定內容,自此生命教育在中 小學教育中即佔有重要的地位。

生命教育是九年一貫課程教育中重要的一環;目前國內生命教育課程大多採

用以議題方式融入教學,一般可融入學校環境中、融入人格中、融入教學中、融入生 命中;在任何科目都可適機而融(張淑美,2001)。而敎師也常使用各種教學法,

如:實踐教學法、思考教學法、反省教學法、體驗教學法,並藉由遊戲、體驗活動等活 動交互進行教學(黃德祥,2000;張湘君,2000;葛琦霞,2000;錢永鎮,1998;

馮珍芝,1998;林思伶,1998),皆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而「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則尚未見運用於生命教育課程教學之 相關研究,是否能有效達成生命教育的目標,乃為研究者研究的方向。

生命教育的實施,要採用與生活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使學習更具成效。因此,透過敎師運用生活化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 索生活週遭有關的生命教育議題,並藉由學生本身能力的獲得,發現更深入的問題,

藉由同儕合作,共同尋求各種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更能提升學習效果;而這樣的方法,正符合問題本位學習模式的精髓。

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有別於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師生間不再只是知識傳授者與 吸收者這樣的單方向溝通而已,問題本位學習是老師們扮演指導者的角色,除了引 導探究知識本身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而學生的工作,不僅是單 向吸收知識而己,還要透過問題本位學習的整合式課程,學習如何搜集資料、分析 整理、解決問題,並且在與老師、同儕的互動關係中,培養出自己能主動、有效學習 的能力(何宜豪,2001)。

「問題本位學習」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包含對問題的理解能力、作解題策略的 規劃、能解釋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評量解決方案的可行性等能力。知識的理解是被用 來當作解決問題的工具,相關實驗證明「問題本位學習」確實有助於提升學生對問題 的理解能力、學習動機與自信心,這樣的結果幫助學生在知識的提取與保留部分都 優於傳統式的教學 (徐崇城,2005;陳毓凱,2005;劉為國,2003;林國書,

2003;Coles,1985;Dods,1997; Newble & Clarke,1986)。

綜合以上論述可知,採用問題本位學習模式能聯結知識與生活經驗,有利於提 高學生對生命教育教學的學習動機,且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與知識遷移,

進而應用於生活環境中,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但是,目前生命教育所採取的教 學活動,較少使用 PBL 模式,因此,探究採用 PBL 模式來增進生命教育教學之成效,

以期提升學生對生命意義之認知、正向之生命態度以及對生命教育之學習動機,乃 是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基於上述觀點,本研究探討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意義認知方面之表現。

二、探討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態度方面之表現。

三、探討學生接受問題本位學習模式教學後在生命教育學習動機方面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