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問題本位學習模式實施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運用問題本位學習模式實施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

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的時間,利用綜合活動課程時間(每週一、四上課,自95年 9月18日起至95年10月30日止)進行教學活動,另外提供午休時間供學生登記電腦 教室及圖書室使用,以方便小組進行資料蒐集。教學活動期間共進行四個主題單元:

愛護我自己、讓愛傳出去、搶救老樹行動、二十年後的我等;各主題依其不同層次進 行規劃,並於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生命教育學習量表之前測工作,了解學生對生 命教育的認知、態度及學習動機的起始分數,並藉由教學活動的實施,希望能帶給 學童更完整的生命教育課程,更於教學實施後,進行後測及填寫回饋單,藉以呈現 教學方案設計與教學實務之反思與紀錄。

一、愛護我自己

「我」的存在,是生命意義的開始。認識自我、喜愛自我與愛護自我,才能找 到自己生命對社會所能貢獻的價值。本主題活動進行所需時間為三節課,藉由小

組互動、討論,引導學生發展出珍愛自己的價值觀。

(一) 教學前的準備與構思

新聞事件中常聽到人們自殺、自殘的消息,總不禁令人惋惜;而校園中 也偶有類似的事件發生。研究者任職學校之輔導室近來輔導幾位六年級個案,

當他們覺得心情不好時,就會用小刀在手臂上刻畫,留下疤痕,而且有擴 散至其他同學的跡象,已然成為另類的流行歪風,實需加強生命教育的教 學與輔導工作。

921地震與南海大海嘯等重大災難,瞬間奪走數萬人的生命,倖存的人 在剎那間能更了解生命的脆弱與懂得生命何其珍貴;也更了解只要保有性 命,就如同小島上傾倒的椰子樹般,總能等待適當時機,再度綻放新綠。因 此,本單元的設計,將以學生自傷事件為背景,引導學生認真面對生命中 可能的挫折並學習解決的方法,進而了解人類生命的重要;而最基本的生 命教育工作,就是從愛護自己開始。

(二) 教學中的進行與紀錄

教學初始,研究者於班級中進行生命教育學習量表之前測工作後,向學 生宣告最近綜合活動課將變更地點上課,引起學生熱烈的迴響與歡呼,休 息時間聽到學生們閒聊的話語:

s04:老師不知道要上什麼耶,好期待喔!

s05:對呀!好好喔!視聽教室有冷氣,又有大螢幕的投影電影。

第一次課程開始,帶著全班學生到視聽教室上課,學生心情輕鬆又興奮;

研究者操作電腦相關設備播放自製簡報資料及彙整之影片,提供學生本次 課程活動之背景知識。播放的影片不長,學生們都能聚精會神的觀賞,劇中 主角所詮釋的意旨,快速地傳達了本次課程的問題情境。

發下學習單,再次提示問題情境,確認每位學生都已經了解問題的內容;

本次由研究者指定學生進行分組,各組自行選出組長並依人員專長能力分 配資料蒐集、紀錄、整理、報告等不同的工作,並利用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活動。

分配工作後的小組成員,立即進行討論,期間研究者進行行間巡視,在 各組稍作停留,聽聽大家討論的意見:

s26:我覺得會有自傷行為發生,主要是因為他得不到父母的愛。

s06:我覺得他是不懂得如何抒發情緒。

S19:他應該有感情的問題。

S25:他的課業壓力一定很大,父母對他的管教一定很嚴格…

由於秉持問題本位教學法的原則,學生所問有關解答的內容,研究者均 微笑回答。

T:你們試著自己找出答案來,加油!

幾次對答之後,學生已了解研究者不會提供相關的答案,組長轉而積極 分配需解答的問題,交由組員分工負責找出答案及方法。

學習單上的問題,引導各組學生繼續討論:「自我傷害的後果會如何?」

s09:嚴重的話可能會死掉,對自己來說可能真的就解脫了,但是父母、親人、

同學都會傷心難過。

s13:不一定會死,但是留下的傷痕就會跟著自己一輩子、也會讓自己會愈來 愈難過……

s21:對,有的傷害可能造成截肢,那以後都要坐輪椅或要麻煩別人照顧,就 真是生不如死了!

大家儼然成為生命教育的小專家。

雖然同樣是六年級的學生,在這一群學生單純的思想中,似乎從未想過 傷害自己的念頭;或是說,在他們的心中,一定還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會笨 到想要傷害自己吧!

T:那如何預防自我傷害呢?

s18:用樂觀的態度迎接每一天,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找同學或親人聊一聊。

s30:可以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忘掉煩惱啊!

s19:我們也可以多關心自己周遭的好朋友,避免他們胡思亂想。

s01:培養運動、休閒的習慣,多接近大自然,心情就會更開朗。

s31:我覺得大人們也要了解小孩的心情,不要一直要求我們功課要怎樣、才 藝要怎樣、考試要怎樣樣的,這樣真的會給我們很大的壓力耶。

這樣說也對,小孩子的壓力,似乎大部分都是來自大人的要求,這點,

身為大人的我們,真的要好好思考改進囉!

經過兩節課及課餘時間的討論、資料蒐集與彙整,終於到了發表的時間。

第三節課由六組同學輪流上台發表,每組發表的時間為5~6分鐘,方式不限。

上台的學生帶著整組的討論成果,有的以雙簧的方式表現,一搭一唱、一說 一演,唱做俱佳;有的照本宣科,一字一句、斷斷續續,緊張的話都快說不 出來了;也有整組上台,每人一說小段,充分表現合作無間的情誼;但無 論表現如何,其發表方式都已將書面資料中預防自我傷害的各種方法完整 的呈現,在輕鬆的氣氛中,每個同學已將「愛護自己」的觀念深植於心。

(三) 教學後的省思與檢討

為了這一次在視聽教室使用電腦器材進行教學,研究者事前請教了學 校事務組長,學習視聽教室內各種器材連接與操作的方法;這通常是學校 男同事所負責的工作,研究者可算是第一次實際碰觸視聽教室的器材,在 操作上自然感覺生澀,還好事前先做準備,第一次的操作雖有些手忙腳亂,

但成果還算是差強人意。

第一次帶全班到視聽教室上課,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興奮情緒,對 研究者所呈現的教學資料與問題,學生們也都保有高度的興趣,對教學者 而言,這是一群很配合、很聽話的小觀眾。

本班同學雖然已是六年級學生,平時在班上也挺會耍寶的,但由於教 室內架設了一台攝影機,還有別班的老師在現場,因此在上台發表的過程 中,仍不時地露出了靦腆稚嫩的表情與動作,略顯膽怯;但對本單元整體 教學而言,已能達成教學的目標。

(四) 研究夥伴的觀察紀錄

當呈現問題情境與播放影片資料時,學生的反應良好且熱烈,但在進 行討論活動時,各組仍有一、二位彷彿置身事外的學生,並未積極參與;教

師對器材操作可再熟練。

整體教學活動成果良好,上台發表所準備的資料豐富,但是發表者的 音量太小,可再加強。

二、讓愛傳出去

本單元延續上一單元對「自我」的探討,讓學生在了解自己存在的生命意義 之後,將焦點提升轉為對「他人」的關懷,藉以發現他人與自己的關係和意義;本 主題活動進行所需時間為三節課,藉由小組互動、討論,引導學生發展主動關懷 他人的價值觀與良好的態度。

(一) 教學前的準備與構思

研究者於國民小學擔任教學工作十數年,除了對學生基本課業的要求 之外,平日更以學生群性的培養與生活能力的訓練為主要重心,鼓勵學生 關心同學、體貼別人,以真誠同理的心情相互體諒,此已為多年來教學生涯 對學生之基本生活要求。

民國89年發生的「玻璃娃娃」因意外死亡事件,歷經法院數次不同的判決 結果,過程如同戲劇性發展;由於法官論點不同的判決,引起全國社會輿 論的熱烈討論,從法理情等角度,皆有不同的深入探討。因此,本單元的設 計,將以「玻璃娃娃」事件為背景,引導學生認真面對生命中的兩難困境,

並透過小組的資料蒐集與討論,學習自我價值觀念的澄清與提升,並能隨 時付諸行動幫助他人,培育出良好的生活態度。

由於學生們在上一單元發表的時候表現較為羞澀,不夠大方,所以本次 活動將加強指導上台發表的技巧,並鼓勵較多樣化的呈現方式。

(二) 教學中的進行與紀錄

研究者以電腦及單槍投影機設備播放簡報資料,介紹玻璃娃娃特殊的 身體狀況與病徵:

玻璃娃娃是一種「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因先天性缺乏鈣質和膠原蛋白,骨頭 易脆,還常伴隨著牙齒異常、聽力喪失與軟組織增生等病況。

有些玻璃娃娃在媽媽肚子內時的胎動就會骨折,出生後大人抱的姿勢不正確、

包尿片時的抬腳,或自身噴嚏、大笑,都有可能造成骨折。

從小到大不斷的骨折夢魘,讓多數玻璃娃娃長得非常矮小,他們有如台灣的 小矮人,成年玻璃娃娃身高多只有68公分至140公分內,平均每2萬人中,即有一 位是玻璃娃娃。

此時學生摒氣凝神,不發一語。從他們微微泛紅的眼眶中,可明顯看出 大家對玻璃娃娃獨特的病徵感到同情與不捨。

研究者發下學習單,呈現問題情境內容後,加以說明及引導:

T:雖然目前在我們學校的同學中並沒有「玻璃娃娃」,但是在社會上還是有許 多這樣的病人,將來有一天可能成為各位的同學或朋友,同學們發揮愛心 協助照顧,是值得鼓勵的好行為,但如果不小心造成「玻璃娃娃」的傷害或

T:雖然目前在我們學校的同學中並沒有「玻璃娃娃」,但是在社會上還是有許 多這樣的病人,將來有一天可能成為各位的同學或朋友,同學們發揮愛心 協助照顧,是值得鼓勵的好行為,但如果不小心造成「玻璃娃娃」的傷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