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壹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從有歷史記錄以來,人類之間的爭鬥、殺伐,造成生命財產 的損失不計其數;不論是瑞典學者和印度學者統計從公元前 3200 年到公元 1964 年這 5164 年間,世界上共發生戰爭 1 萬 4513 次,

只有 329 年是和平年代。戰爭 364 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折合成 黃金可以舖一條寬 75 公里、厚 10 公尺,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

或是前蘇聯學者統計從公元前 1496 年到公元 1861 年這 3357 年 間,人類有 3130 年在打仗,和平時期只有 227 年。還有匈牙利一 教授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 37 年裏,世界上爆發了 4700 起 的局部戰爭。在世界範圍內,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 26 天。1

戰爭是殘酷的,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而歷史卻一再 重演,各國領導人為了權力慾,沒有和平共處的共識,將人類推 向死亡滅絕之途?在全球化時代,生活在地球村的人民,享受文 明帶來的幸福生活,應以發展經濟、創造富庶生活,取代衝突爭 端,在國際間各種合作組織的紛紛成立,似乎已將人類帶往和平 共處的境界。而海峽兩岸關係,在分隔六十年,經歷了嚴重對立、

敵對狀態,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民間熱絡的交流,尤其是經濟,

逐漸消除歧見,建立共識,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其最大關鍵,當 在於經濟的發展。

中國大陸自 2001 年起正式加入 WTO 成為會員之後,隨著其 經濟實力增強,積極推動與各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尤其不斷提供各種優惠措施,企圖以 其現有經濟實力整合東亞區域貿易體系之政策日益明顯,使得近 年來東亞經濟板塊逐漸移轉,有取代日本成為東協國家出口產品 最重要的吸納市場之趨勢。此外,2002 年 11 月與東協 10 國間

1 范 炯,1993年,戰爭沉思錄,台北:雲龍出版社,頁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所簽署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亦即東協加一),已於 2010 年元月 1 日起生效,預估至 2015 年時東協加三(中國大陸、日 本、南韓)完成時,其將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板塊。

近年來,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發展趨勢下,對於依賴進、出 口貿易帶動經濟成長的台灣而言,將可預見的是,今後產業所面 對的環境勢必較前更加嚴峻。在此同時,為免台灣未來遭到經濟 邊緣化、產業空洞化,政府乃將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亦即希望透過兩岸資 金、技術、貿易、投資等資源整合、分工,持續海峽兩岸關係正 常、穩定發展,以及提高台商對於東亞及全球市場佈局之競爭優 勢,所以簽署此一協議的確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而台灣在全球 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面對中共強大經濟吸引力,背後卻隱藏政 治目的,如何在此嚴峻環境中不被邊緣化,發揮經濟「軟實力」

站穩國際舞台,不受中共在國際上的「和平統一」煙幕影響,此 為吾人研究之動機所在。

二、研究目的

我國目前主要的安全威脅,仍來自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的低 迷與對岸不放棄武力犯台,仍是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不斷提昇綜合國力,積極建軍準 備,對我國家安全威脅與日俱增。除此之外,中國大陸更建構了 新的大戰略,融合外交政策、國防政策、兩岸政策與國內政策,

最終目標就在於不戰而主宰東亞。

美國總統歐巴馬 2009 年 1 月 20 日就職後,施政重點在「經 濟」與「安 全」。馬英九總統民 99 年 7 月 2 日接受媒體訪 問時表示,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獲美、日、歐 盟高度肯定,台海和平、東亞區域穩定更為鞏固,兩岸不太可能 重回冷戰或熱戰時期,比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更有意義。2中共國務 院總理溫家寶 2010 年 9 月 22 日在紐約表示,兩岸這兩年和平發

2 「馬:別打仗 去賺錢 交朋友」,聯合報,民99年7月3日,第A1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展的形勢,可說是最好的時期,兩岸未來的發展要「取決於兩岸 人民的共同意願」,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經濟互信基礎上,

進一步推展到政治與軍事互信。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 2011 年 1 月 1 日在全國政協的新年茶話會上發表談話指出,大陸堅持「和 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鞏 固兩岸關係發展基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人員往來,

繼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對於 2011 年的台灣問題,胡錦濤說,「我 們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即 ECFA),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新階段。」

當前世界各國發展已進入全球化相互依存、利益與共的新時 代。在全球化發展與和平思維中,兩岸關係已由「和解、合作、

和平」,取代以往的「衝突、威脅、對立」。如今兩岸領導人皆願 意在新的和平進程中,化解僵局、突破困境,在「和平發展、合 作雙贏」有利兩岸人民利益的方向中,尋求「營造和平」與「永 續和平」的新思維與新目標。2008 年國民黨政府執政後,積極努 力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完成簽署四項協 議:透過加強經貿合作、學術文化交流、擴大包機運作與推動觀 光事項,建立兩岸關係朝向和平共榮的前景邁進。目前兩岸關係 正處於「和平發展、合作雙贏」的歷史新機遇期,兩岸政府皆強 調「和平發展」的戰略思維,希望推動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的方 向持續發展;然而兩岸互動之中仍充滿著內外各種變數與挑戰,

雙方必須抱持審慎、務實、智慧與勇氣的原則精神,在兩岸和平 大局的思考中相互忍讓,逐步拾階而上跨出和平之路。3

本文研究目的,在探討以下問題:

一、自 1949 年兩岸分治,大陸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到「和平統一」, 但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放棄使用武力的背景與內涵。

二、自 1979 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從而迅速崛起變成區域強權,進而 在國際政經舞台發揮影響力,形成「中國威脅」;而隨著經濟全球

3巨克毅,「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互動省思」,中國評論, 2010年6月26日,

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364250&page=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化潮流,中共領導人也體認到「統一台灣」是在短期內無法達成 的目標,所以調整其對台戰略,改採「軟硬兼施」手段,在經濟 上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爭取台灣人民好感。在政治上仍否認中華 民國,對台灣政治與經濟之影響為何?

三、雖然在政治上,中共是台灣發展上最大的威脅,但是在經濟上,

大陸市場也是一種機會。對台灣而言,最大的國家安全保障來自 經濟實力,發展經濟才是最重要途徑,而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的 強大經濟磁吸力,如何能不過度依賴而保有競爭優勢,在國際政 治現實壓力下,如何不被邊緣化,突破經濟困境,開創新機,並 且持續發展經濟,沒有安全的威脅,維持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