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參章 洽簽兩岸 ECFA 策略與成效檢討

第一節 背景與目標 一、中共方面

長期以來,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共歷任領導人建立威信的重要 手段之一,其各自對台政策論述,不但反映領導風格,甚至顯示其所 掌握的權力現況。茲將胡錦濤主政後【中國大陸胡錦濤於 2002 年 11 月十六屆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2003 年 3 樂於第十屆人 大當選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2004 年 9 月接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2005 年 3 月接任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至此成為集「黨政軍」大權於 一身的領導人,為對台政策的主要領導人。】,其對台簽署 ECFA 政策 思維,分別從戰略觀點與政治面、經濟面,敘述如下:

(一)戰略觀點-建構開放經貿環境,展現大國戰略思維

1979 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開始起飛,鄧小平在 1980 年代末提出「和平與發展」為國家發展的主軸,以「韜光養晦,絕不 當頭」與「負責任的大國,有所作為」為核心思維,而此一「改革開 放」的主軸與思維,成就了中國大陸今日的「大國崛起」,並因此持 續成為中國大陸現今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大陸隨著綜合國力逐漸提 升,成了區域強權國家,體認到穩定的國際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因此開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共希望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僅 藉以創造區域和平與穩定,並有助於國家內部經濟的發展,更對國內 政權穩定的維繫有實質的幫助,符合鄧小平所謂「和平與發展」的國 家發展主軸,以及「國強不霸」、「負責任大國」的政策指導思維。

而一個霸權國家要創造一個穩定的國際經濟秩序,就必須營造一 個開放的國際經貿市場。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崛起中的強權」,

中國大陸一方面需要追求在區域上政治、經濟事務的主導權,以期在 區域政治、經濟事務上與美日抗衡。另一方面憑藉中國大陸自身雄厚 的經濟實力,只要能打開周邊小國、包括台灣市場在內,維持一個穩 定的自由貿易經濟秩序,不只有助於亞太區域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

就長期而言,仍然是有利於中國大陸自身總體的國家利益的。從中國

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8377,上網時間:2011年5月10日

47

信 強,2009年,「建構命運共同體:大陸對台灣戰略之重構」,中國評論, 2009年4月號,頁 17。

48

馬準威,「ECFA之簽署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治層面分析」,網站:

http://tpsa.hcu.edu.tw/ezcatfiles/b083/img/img/1181/B1-2.pdf,上網時間:2010年5月21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取對話協商;二,採取「不戰併台」上策,加強例如心理戰、法律 戰、輿論戰、外交戰、經濟戰、文化戰等作為對台策略;三,對台 獨更硬、對其他更軟,擴大拉攏、甚至既往不究,抵制法理獨立、

默認事實獨立,藉以爭取台灣民心,取得最後統一;四,持續武備、

阻美奪台,不以下策的軍事攻台,而是以上策之臨界威攝,作為維 持與大國之溝通空間;五,靈活處理主權、正視兩岸分治 。整體 而言,其係以硬的更硬,防止台獨分裂勢力,軟的更軟,釋出惠台 政策利多,拉攏台灣各界向心。49

顯然地,胡錦濤在對台政策上相較過去更為自信、開放、細 膩及前瞻,這些可以自 2008 年 5 月 20 日馬政府執政後,諸多 脈絡看出其對馬政府兩岸關係之友善變化及樂觀期待,例如每年 定期二次「江陳會談」常軌化、制協商度化,不斷釋放善意,以 及提出更多實惠政策,如台灣赴大陸就學、就業提供方便等措施。

簡單地說,胡錦濤非常瞭解簽署 ECFA 對於未來兩岸關係正常、

穩定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同時在堅持「一中原則」前提下,

其對台政策所採取較溫和、軟化之手段。

2.訂定兩岸架構協議,建立胡溫歷史評價

1979 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推動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政策,不但 建立其在中共歷史上的評價,而且奠定了其在國際政治上地位。胡 錦濤接任第四代領導人之後,同樣有強烈追求歷史評價之思維,所 以在上台後,其對台政策從 2003 年 3 月的「胡四點」,至 2008 年 12 月之「胡六點」,雖仍未脫離中共對台政策基本方向,但可看出 實際上卻隱含著對解決台灣問題的「耐心」與「決心」。尤其在 2008 年「兩會」協商順利進行後,解決歷任中共國家主席都無法完成的

「三通」,在對台工作脈絡上提出「胡六點」,意味著胡錦濤在 2012 年任期屆滿前,對於圓滿完成中國大陸對台任務所存在的急迫感與 使命感,希望透過「協議」來完成其歷史定位。50

49 林中斌,2007年,「中共常是面對民進黨政府」,台北:歐亞研究通訊,第10卷第4期,頁2-4。

50 戴肇洋,「兩岸簽署ECFA的策略思維及影響之評估」,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1108.pdf,

上網時間:2011.06.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08 年 3 月 26 日,胡錦濤在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與 當時美國小布希總統熱線說:「中國大陸和台灣將在九二共識基礎 上恢復談判,雙方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其定義各自表述。」

2008 年 12 月 31 日除夕,胡錦濤在「胡六點」指出:「兩岸可以 就在國家尚未統一前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

胡錦濤的這兩次談話,可視為其兩岸政策的主要創新思維。51從胡 錦濤採取兩岸「和平發展」取代「和平統一」的統戰策略之中,

其實已意識到在在其任期內難以完成統一,但是,要在 2012 年 之前交出亮眼的貢獻,建立胡錦濤在中國大陸歷史上特殊評價,

當然要另謀出路,突破舊有政治思維。所以完成簽署 ECFA 對於兩 岸而言,在邏輯上開創先例,之後其他「架構協議」將會有跡可 尋,提供兩岸作為後續協商「政治架構協議」起點。

在胡錦濤「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對台政策思維下,完成簽 署 ECFA,在經濟意義上不但對兩岸經濟合作產生重要之影響,在 政治意義上更是屬於一種政治「統合架構」,此乃胡錦濤在其任期 欲追求的歷史評價。

3.推動先經後政政策,穩定兩岸正常發展

2000 年之後,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執政,兩岸關係陷入較緊張 之局面,此一期間中國大陸多次表明反台獨、反分裂立場,對台 政策在其全國人大所提出的「報告」中,與兩岸有關的論述均屬 嚴峻、嚴厲批判。直至 2008 年 5 月國民黨再次執政之後,其報告 內容開始出現溫和變化,充滿對兩岸和平與發展之信心,加上在 兩岸「九二共識」基礎下,恢復已中斷多年的對話,以及開啟已 期盼許久的三通,使得兩岸關係除了經濟互動往來更加頻繁之 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尤其 2008 年 9 月全球金融風暴之後,中 國大陸更將兩岸共同合作解決金融危機,作為深化合作基礎,以 及藉此借力使力順水推舟推動「以經促統」目標。

中國大陸認為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已逐漸發展成為

51 「和平協議就是中程方案」,聯合報,2011年6月24日社論, A2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兩岸之共識,其中貿易投資合作,不但在兩岸關係正常、穩定發 展上始終是最積極、活躍的因素,而且是關係兩岸和平、互信發 展之基礎。亦即中國大陸採取「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政 策思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穩定發展,說 明中國大陸對台之意圖。由此可見,在兩岸關係逐漸改善後,中 國大陸對台不再疾言厲色,同時將目前的兩岸關係發展視為歷史 機遇,所以簽署 ECFA 成為近年對台工作之中最需要掌握的鑰匙。

亦即簽署 ECFA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儘管在經濟層面上不易創造很 高效益,相對在兩岸政治層面上,卻又有很高的象徵意義,不論 是中共國務院或國台辦,均將這個議題作為對台統戰最重要之工 作核心。52

4.實施拉攏讓利作法,降低台灣人民敵意

簽署 ECFA 並未給中共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但是中國大陸內 部對於簽署兩岸 ECFA,似乎沒有太大反彈聲浪。亦因如此,中國大 陸當局願意在第五次兩會「江陳會談」中,積極與台灣討論簽署 ECFA 有關的議題,一反過去對此議題所呈現遲延與保留的態度。此一現 象可以說是受到之前達賴訪台及美國對台軍售事件影響之下,雖產 生一些短期波折,但在本質上中國大陸對台政策決策體系對台政策 並未受到多大變化。尤其近來中共國務院或國台辦對台政策發言,

開始重視拉攏台灣民意動向,正呼應胡錦濤對台政策一路走來「寄 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期待。

從中國大陸積極回應兩岸簽署 ECFA 態度中,雖不能說明目前兩 岸關係發展已經完全雨過天晴,但不論從台灣內部民調的比重,或 是對兩岸簽署 ECFA 重視的程度,都是提供中國大陸當局改善台灣 人民對中國大陸印象的大好時機。因此,中國大陸認為簽署 ECFA,

不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新的里程,而且在對台政治統戰意義上,更 是站在前所未有絕佳時機,達到「以點擊面」最好政策選擇。53

(三)經濟面:

52 戴肇洋,同註50,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1108.pdf,上網時間:2011.06.14.

53 戴肇洋,同註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發展海西經濟特區,影響台灣產業發展

中共對發展海西經濟特區規劃早於 2004 年提出,但直至 2009 年 5 月中共國務院才正式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經 濟區的若干意見」,54這份「若干意見」賦予發展海西經濟特區最重 要的政策基礎。若將其經濟政策中心思維加以研析可以看出,在 政策方向上仍是「與台灣經濟的資源整合、全面對接」,所以從產 業、交通、人才到金融,無一不談吸引台灣作法。亦即在兩岸綜 合經濟合作框架下,按照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特區試辦要求,

允許在對台經貿、航運、旅遊、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與合作中,

採取更加靈活開放政策,先行先試,取得經驗,並且允許海峽西

採取更加靈活開放政策,先行先試,取得經驗,並且允許海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