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CFA簽訂與中共對台政經策略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ECFA簽訂與中共對台政經策略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暨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邱. 立. 坤. 玄. 博士. 政 治 大. ‧. ‧ 國. 學. io. sit. y. Nat. n. er. ECFA 簽訂與中共對台政經策略研究 al iv Ch. n engchi U. 研究生:高文定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 i.

(2) 感 謝 詞 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坐在教室上課,重溫學生生活,是 一種幸福。尤其來到國立政治大學,三十年前的夢幻學校, 終於在民國 98 年 9 月考入「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 班」就讀,很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認真的學習。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一群專業又熱心的教授、學 者,是國內國際關係領域的翹楚,從王定士、朱新民、李登 科、李明、林正義、姜家雄、郭武平、黃仁德、趙國材、劉. 治 政 復國、魏艾、關向光(依姓氏筆畫)等諸位教授,還有前國 大 立 安局蔡朝明局長、前駐美陳錫蕃大使,在他們熱心教導、嚴 ‧ 國. 學. 格要求下學習,獲益良多。尤其論文指導老師邱坤玄所長,. ‧. 更是銘記在心。. sit. y. Nat. 雖然上課很辛苦,尤其在職專班,除了工作上的傷神, 還有上課與值勤時間的調整配合,但是與來自國安、海巡、. er. io. n. 警政、移民署、空軍、憲兵等友軍單位不同領域的學長、姐 a v. i. l. n Ch 共同學習,課堂上討論交換專長與經驗,收穫良多。 i U e ngch. 論文寫作、口試提報,在同組朝仁、晉華、柏熙、大均、 兆瑞、仁欽相互策勉、通力合作下,終於完成,還有助理欣 儀的熱心行政支援,真是感動與感激。 最後,兩年期間,犧牲假期陪伴家人,還有兒女的課業 督促,有勞老婆大人慧貞,更是不能忘記。 高 文 定 謹識於新北市新店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三十日 II.

(3) 摘. 要. 中共對台政策,牽涉到統一與國家建設的優先次序問 題,毛澤東時期主張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先求統一再建設; 鄧小平強調和平統一,但不放棄使用武力; 「十六大」之後仍 維持這個基調,只是更強調自我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把 自己實力提升,台灣問題就能順利解決。但其基本立場始終 如一,那就是要「統一」。即便 60 多年來,兩岸在政治、經 濟,軍事、社會及文化等方面已有相當落差,但是中共方面 始終以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 治. 政. 大 認為雖然台灣方面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 立. ‧ 國. 學. 的名稱,但它只是已消亡的舊政府在中國主權地域內的台灣. 這一局部地區的非法延續,台灣從來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 ‧. 華民國政府」也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政府 。中國共產. sit. y. Nat. 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認為, 「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 一大業,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三大歷史任務之ㄧ。」. er. io. n. a l 年起正式加入 WTO 成為會員之後,隨著 中國大陸自 2001 iv n. C. hengchi U 其經濟實力增強,積極推動與各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尤其不斷提供各種優惠措施,企圖 以其經濟實力整合東亞區域貿易體系之政策日益明顯,使得 近些年來東亞經濟板塊逐漸移轉,有取代日本成為東協國家 出口產品最重要的吸納市場之趨勢。此外,2002 年 11 月與. 東協(大陸簡稱東盟)10 國間所簽署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 協定」 (亦即東協加一) ,業已自 2010 年元月 1 日起生效,預 估可能至 2015 年時東協加三(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完成 時,其將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板塊。 III.

(4) 很顯然地,近些年來在東亞區域經濟逐漸整合發展趨勢 下,對於仍依賴進、出口貿易帶動經濟成長的台灣而言,將 可預見的是,今後產業所面對的環境勢必較前更加嚴峻。台 灣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面對中共強大經濟吸引力, 為免未來遭到經濟邊緣化、產業空洞化,政府乃將兩岸簽署 「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重要的政策 目標,發揮經濟「軟實力」站穩國際舞台。亦即希望透過兩 岸資金、技術、貿易、投資等資源整合、分工,持續海峽兩 岸關係正常、穩定發展,以及提高台商對於東亞及全球市場. 政 治. 佈局之競爭優勢,所以簽署此一協議的確有其迫切性與必要 大. 立. 性。. ‧ 國. 學. 在全球化理念下,追求和平,發展經濟是各國領袖的共. ‧. 識,也是人類追求的永久目標。經濟富庶,人類和平共存,. sit. y. Nat. 自然不會發生戰爭,沒有安全的威脅,世界長治久安,和平. io. er. 共存。所以,對於台海兩岸關係發展,在兩岸領導人及人民. n. 均有共識的前提下,應以共謀經濟發展、維持和平穩定。 a. iv l C n hengchi U. 關鍵字:ECFA、一中原則、全球化、區域協定. IV.

(5) 目 第壹章. 錄. 緒. 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 第三節. 文獻檢閱 .......................................................................5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 第貮章. 中共對台策略背景分析 ......................... 11 . 第一節. 基本理念與內涵 ......................................................... 11 . 第二節. 政治策略 .....................................................................22 . 第三節. 經濟策略 .....................................................................30 . 第四節. 小結 .............................................................................39 .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第一節 第二節. 策略思維 .....................................................................57 . 第三節. 簽訂過程 .....................................................................60 . 第四節. 成效評估a..................................................................... 71  iv l. 洽簽兩岸 ECFA 策略與成效檢討 .................. 40 . ‧. y. sit. io. n. 第肆章. Nat. 第五節. 背景與目標 .................................................................40 . er. 第參章. n. C. hengchi U 小結 ............................................................................. 75 . 對台灣政經與安全影響 ......................... 78 . 第一節. 政治方面 .....................................................................78 . 第二節. 經濟方面 .....................................................................80 . 第三節. 國家安全方面 .............................................................88 . 第四節. 台灣應有之對策 .........................................................90 . 第伍章. 結論 ....................................... 102 . 壹、國家主權確保方面 ...........................................................102  貳、國家安全維護方面 ...........................................................103  V.

(6) 附件一:關於《反分裂國家法(草案)》的說明 ........... 118  附件二:《反分裂國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 122  附件三:《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124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Un. v.

(7) 第壹章 緒 第一節. 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從有歷史記錄以來,人類之間的爭鬥、殺伐,造成生命財產 的損失不計其數;不論是瑞典學者和印度學者統計從公元前 3200 年到公元 1964 年這 5164 年間,世界上共發生戰爭 1 萬 4513 次, 只有 329 年是和平年代。戰爭 364 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折合成 黃金可以舖一條寬 75 公里、厚 10 公尺,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 或是前蘇聯學者統計從公元前 1496 年到公元 1861 年這 3357 年. 政 治 大 教授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 37 年裏,世界上爆發了 4700 起 立. 間,人類有 3130 年在打仗,和平時期只有 227 年。還有匈牙利一 1. ‧ 國. 學. 的局部戰爭。在世界範圍內,無任何戰爭的日子只有 26 天。. 戰爭是殘酷的,造成人民生命財產重大損失,而歷史卻一再. ‧. 重演,各國領導人為了權力慾,沒有和平共處的共識,將人類推. y. Nat. 向死亡滅絕之途?在全球化時代,生活在地球村的人民,享受文. sit. 明帶來的幸福生活,應以發展經濟、創造富庶生活,取代衝突爭. er. io. 端,在國際間各種合作組織的紛紛成立,似乎已將人類帶往和平. n. al 共處的境界。而海峽兩岸關係,在分隔六十年,經歷了嚴重對立、 iv n. C. hengchi U 敵對狀態,隨著全球化時代來臨,民間熱絡的交流,尤其是經濟, 逐漸消除歧見,建立共識,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其最大關鍵,當 在於經濟的發展。 中國大陸自 2001 年起正式加入 WTO 成為會員之後,隨著其 經濟實力增強,積極推動與各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尤其不斷提供各種優惠措施,企圖以 其現有經濟實力整合東亞區域貿易體系之政策日益明顯,使得近 年來東亞經濟板塊逐漸移轉,有取代日本成為東協國家出口產品 最重要的吸納市場之趨勢。此外,2002 年 11 月與東協 10 國間. 1. 范 炯,1993年,戰爭沉思錄,台北:雲龍出版社,頁11。 1.

(8) 所簽署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亦即東協加一) ,已於 2010 年元月 1 日起生效,預估至 2015 年時東協加三(中國大陸、日 本、南韓)完成時,其將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板塊。 近年來,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發展趨勢下,對於依賴進、出 口貿易帶動經濟成長的台灣而言,將可預見的是,今後產業所面 對的環境勢必較前更加嚴峻。在此同時,為免台灣未來遭到經濟 邊緣化、產業空洞化,政府乃將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亦即希望透過兩岸資 金、技術、貿易、投資等資源整合、分工,持續海峽兩岸關係正 常、穩定發展,以及提高台商對於東亞及全球市場佈局之競爭優. 政 治 大 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面對中共強大經濟吸引力,背後卻隱藏政 立 勢,所以簽署此一協議的確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而台灣在全球 治目的,如何在此嚴峻環境中不被邊緣化,發揮經濟「軟實力」. ‧ 國. 學. 站穩國際舞台,不受中共在國際上的「和平統一」煙幕影響,此 為吾人研究之動機所在。. ‧. 二、研究目的. y. Nat. io. sit. 我國目前主要的安全威脅,仍來自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的低. er. 迷與對岸不放棄武力犯台,仍是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n. a. v. l C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不斷提昇綜合國力,積極建軍準 ni. U. h. engchi 備,對我國家安全威脅與日俱增。除此之外,中國大陸更建構了 新的大戰略,融合外交政策、國防政策、兩岸政策與國內政策, 最終目標就在於不戰而主宰東亞。 美國總統歐巴馬 2009 年 1 月 20 日就職後,施政重點在「經 濟」與「安. 全」 。馬英九總統民 99 年 7 月 2 日接受媒體訪. 問時表示,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獲美、日、歐 盟高度肯定,台海和平、東亞區域穩定更為鞏固,兩岸不太可能 重回冷戰或熱戰時期,比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更有意義。 中共國務 2. 院總理溫家寶 2010 年 9 月 22 日在紐約表示,兩岸這兩年和平發 2. 「馬:別打仗 去賺錢 交朋友」,聯合報,民99年7月3日,第A1版。 2.

(9) 展的形勢,可說是最好的時期,兩岸未來的發展要「取決於兩岸 人民的共同意願」 ,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經濟互信基礎上, 進一步推展到政治與軍事互信。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 2011 年 1 月 1 日在全國政協的新年茶話會上發表談話指出,大陸堅持「和 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鞏 固兩岸關係發展基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人員往來, 繼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對於 2011 年的台灣問題,胡錦濤說, 「我 們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即 ECFA) ,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新階段。」 當前世界各國發展已進入全球化相互依存、利益與共的新時. 政 治 大 和平」,取代以往的「衝突、威脅、對立」。如今兩岸領導人皆願 立 代。在全球化發展與和平思維中,兩岸關係已由「和解、合作、. 意在新的和平進程中,化解僵局、突破困境,在「和平發展、合. ‧ 國. 學. 作雙贏」有利兩岸人民利益的方向中,尋求「營造和平」與「永 續和平」的新思維與新目標。2008 年國民黨政府執政後,積極努. ‧. 力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完成簽署四項協. sit. y. Nat. 議:透過加強經貿合作、學術文化交流、擴大包機運作與推動觀. io. er. 光事項,建立兩岸關係朝向和平共榮的前景邁進。目前兩岸關係 正處於「和平發展、合作雙贏」的歷史新機遇期,兩岸政府皆強. n. a. v. l C 調「和平發展」的戰略思維,希望推動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的方 ni. hengchi U. 向持續發展;然而兩岸互動之中仍充滿著內外各種變數與挑戰, 雙方必須抱持審慎、務實、智慧與勇氣的原則精神,在兩岸和平 大局的思考中相互忍讓,逐步拾階而上跨出和平之路。. 3. 本文研究目的,在探討以下問題: 一、自 1949 年兩岸分治,大陸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到「和平統一」 , 但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放棄使用武力的背景與內涵。 二、自 1979 年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從而迅速崛起變成區域強權,進而 在國際政經舞台發揮影響力,形成「中國威脅」 ;而隨著經濟全球 3. 巨克毅,「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互動省思」,中國評論,2010年6月26日, 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364250&page=9 3.

(10) 化潮流,中共領導人也體認到「統一台灣」是在短期內無法達成 的目標,所以調整其對台戰略,改採「軟硬兼施」手段,在經濟 上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爭取台灣人民好感。在政治上仍否認中華 民國,對台灣政治與經濟之影響為何? 三、雖然在政治上,中共是台灣發展上最大的威脅,但是在經濟上, 大陸市場也是一種機會。對台灣而言,最大的國家安全保障來自 經濟實力,發展經濟才是最重要途徑,而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的 強大經濟磁吸力,如何能不過度依賴而保有競爭優勢,在國際政 治現實壓力下,如何不被邊緣化,突破經濟困境,開創新機,並 且持續發展經濟,沒有安全的威脅,維持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立. 治 政 研究方法 大. 第二節. 依照公共政策原理,國家安全政策也是公共政策的一環,形成國. ‧ 國. 學. 家安全政策途徑,始於謹慎評估國家威脅及其利益範圍,在確定威脅 之後,下一步驟是發展應變,並保護國家利益的戰略設計;政策內涵. ‧. 通常並未具體形諸於文字,所以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合併使用歷史分. sit. y. Nat. 析法與文獻分析法來整理相關資料:. er. io. 一、歷史分析法(Historical Studies):運用已發生或解密的歷史紀. n. 錄,了解過去的事件,以釐清當前事件的歷史背景,解釋其中的 a v. l. i. Ch 因果關係,再透過上述方法整理,建立法則與共通性,進而預測 Un engchi. 未來發展的走向;尤其本文分析兩岸的政策是以時間演進為基 礎,剖析其不同時期的政策偏向,可以解釋兩岸之間政治互動現 象,並且尋求其擺動的規律性,提高政治活動的可預測程度。 二、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首先蒐集與主題相關的文 獻資料,根據文獻內容加以整理並進行歸納與分類;包括使用政 府公開發行的文獻,諸如國防報告書、國家安全報告、施政報告、 重要官員或首長公開談話、官員回憶錄、學者之論述與研究等相 關資料,經由時間、觀點及理論基礎交叉比對,採取靜態與比較 性的研究,合理分析,作成解釋與推論。文獻分析的主要目的為. 4.

(11) 瞭解過去、重建過去、解釋現在及預測未來。. 4. 由於國家安全政策涵蓋範圍較廣,所以本文將依所定義的範疇蒐 集以官方出版品及重要智庫研究報告為主,專家及權威學者的著作為 輔,交互印證;另政府官員的談話因時有「政治性語言」或「策略意 涵」,若干時候並不盡然為實質之政策,故在引用上將會參酌法令規 章,在確定落實於執行層面之後才予運用。 第三節. 文獻檢閱. 有關中共對台的策略的轉變,楊開煌教授所著「卅年對台政策 vs 廿年大陸政策」乙文中,兩岸關係從 1949 年即已存在,但是自 1979. 政 治 大 以前,「解放台灣統一全國」是中共的中心政治任務之一;但 1979 年 立 元旦開始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且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正. 年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開始產生變化。 1979 年 5. ‧ 國. 學. 常邦誼,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對 台政策,從與國民黨的鬥爭,轉而以安撫、招降的性質,提出「一國. ‧. 兩制」構想,為「和平統一」布局,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啟動「兩會. y. Nat. 會談」。1995 年 1 月 30 日農曆除夕夜,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 io. sit. 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俗稱江八點)乙文,將兩黨談判改為兩岸. er. 談判,推動兩岸官方交流和互動,先消除敵意,結束敵對狀態,推動. n. a. v. l C 兩岸政治協商,將對台重心轉為「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工作上。 ni. U. h. engchi 2000 年台灣政黨輪替,民進黨強烈的意識形態,否認「九二共識」, 反對兩岸和解,中共採取「以靜制動」策略,發表「堅決制止旨在分 裂中國的台灣獨立運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最緊迫的任 務」,將民進黨排除在兩岸政治協商的對象之外,並於 2005 年制定「反 分裂國家法」。2007 年 10 月 15 日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在共黨「十七大」 報告,將:「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 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訂定為對台工作的新政策。當前兩岸關 係走到「和」與「合」的時期,馬英九政府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 4. 葉立誠、葉志誠,1999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134~160. 5. 楊開煌,2009年,「卅年對台政策vs廿年大陸政策」,楊開煌主編,中國改革開放卅年論文集, 台北: 問津堂書局、中國大陸研究學會,頁489~498。 5.

(12) 來,擱置爭議,共創雙贏」,而中共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 同存異,共創雙贏」,說明兩岸出現難得交集,將兩岸關係導向良性 循環與發展。 另外,趙春山教授在其「大陸的兩岸政策演變」乙文中,亦詳盡 論述中共對台政策的演變。 在中共政治體系內,領導階層一向扮演主 6. 要的決策角色,領導階層更迭引發政策變動,但權力和職位不能劃上 等號。新領導人在穩固權力的過程中,「蕭規曹隨」是最佳的選擇, 可以避免因犯錯而被拉下馬,這也是中共政策維持一貫性的原因。當 政策出現調整,則意味權力已經穩固,新的領導人已有足夠信心來進 行改弦更張。從中共各個領導階層的對台政策,從鄧小平、江澤民到. 政 治 大 基本政策,只是策略上有所調整。 立. 胡錦濤,「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是一貫不變的. ‧ 國. 學. 鄧小平時期提出「一國兩制」,政策由「武力解決」轉向「和平 統一」。江澤民時期,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基本政策,策. ‧. 略上有「一手硬、一手軟」的和戰兩手特質;在軟的方面,放棄鄧小 平時代推動國共三次合作談判的想法,而把台灣執政當局視為談判的. y. Nat. sit. 對手,兩岸分別成立「海基會」和「海協會」作為雙方政府授權的唯. er. io. 一管道;在硬的方面,中共在 1995 年 6 月到 1996 年 3 月的台海危機. n. a 期間進行「文攻武嚇」最為明顯。胡錦濤時期,仍強調「毫不動搖地 iv. l C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八項主張」,2005 年3月 hengchi Un. 4 日參加中共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時提出「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 係的四點意見」(簡稱「胡四點」),其中包括:第一,堅持一個中 國原則絕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第三,貫徹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妥 協;把中共慣常的軟硬兩手策略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例如重視台商 的作用,促成兩岸直接三通;積極拉攏台灣在野黨,促成國、親、新 三黨領袖大陸行。最重要的,胡錦濤強調「以法制獨」,制訂「反分 裂國家法」,「將中國大陸對台工作由政策層面提升到法律層次,使 之更具權威性、穩定性和強制性。」從鄧小平時期到胡錦濤時期,中 6. 趙春山,2007年,「大陸的兩岸政策演變」,陳重成主編,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183~204 6.

(13) 共領導階層並未制定一套有利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對台政策;中共的 民主改革始終遠遠落在經濟建設之後,與經濟改革比較,中共政治改 革「牛步化」,影響中共在台灣和國際社會的形象。展望未來,在胡 錦濤時期,中共對台政策不可能發生重大改變,兩岸關係也不會立即 「化干戈為玉帛」。 對於中國大陸如何實施經濟改革,從而迅速崛起變成區域強權, 進而在國際政經舞台發揮影響力,從高長教授所著「大陸經改與兩岸 經貿」乙書中,瞭解中國共產黨 1949 年起統治中國大陸,奉行馬列共 產主義與毛澤東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路線,自絕於世界經濟環境之外, 搞得人民一窮二白,民生凋蔽;但是自 1979 年採取「對內改革、對外. 政 治 大 領導者自居,在國際社會中政、經影響力驟增,「中國威脅論」在國 立 開放」政策後,經濟快速成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以發展中國家的. 際間引起討論。 而中共在推動「改革開放」政策的同時,對台政策也 7. ‧ 國. 學. 相應做了調整,使得台灣在面對中共強大的政經壓力下,只有選擇面 對與因應而無法迴避。中共從 1979 年提出「和平統一」、1982 年鄧小. ‧. 平再提出「一國兩制」,從此「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成為中共. sit. y. Nat. 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 er. io. 在兩岸關係中,中共特別重視對台經貿關係的拓展,提高台灣對. n. a 大陸經濟的依賴程度,從而可以操縱台灣經濟的運行,在經濟上把台 iv l C 灣拖住,達到政治上加速統一的目的。台灣當局面對中共的策略,初 hengchi Un 期以「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回應,但隨著政黨 輪替及國內外環境變化,兩岸民間交流快速,經貿發展熱絡,尤其在 兩岸先後加入 WTO 全球化的經濟環境化,大陸已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 第二大進口來源,最大貿易出超來源;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對兩 岸關係強調「維持現狀、謀求雙贏」,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 「三不」表述,謀求兩岸和平發展和繁榮,創造最大的共同利益。但 是,經濟常受政治因素影響,尤其兩岸政治環境仍處對立狀態,在全 球經濟區塊化、先進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市場競爭激烈的國際現 勢下,分別建立有組織的區域經濟整合體,而台灣卻受到排擠在外; 7. 高. 長,2009 年,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 I~V。 7.

(14) 雖然在政治上,中共是台灣發展上最大的威脅,但是在經濟上,大陸 市場也是一種機會,對台灣而言,最大的國家安全保障來自經濟實力, 發展經濟才是最重要途徑,而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簽署經濟合作協議, 是促進台灣經濟穩定發展難以迴避的選擇。 對於台灣在中共政經壓力下,如何突破經濟困境,開創新機,前 經濟部部長尹啟銘先生所著「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乙書,了 解台灣當前的經濟危機,必須要有前瞻性、整體性的戰略思維,掌握 優勢,突破瓶頸,抓緊契機,否則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將 被邊緣化。 台灣,一個蕞爾小島,卻號稱全球第四大資訊科技王國, 8. 市場佔有率排名世界第一的 IT 產品就有十多項,但是,大部分都是在. 政 治 大. 海外生產,台灣整體競爭力正在下滑,台灣正一一被競爭者所排擠、 取代。. 立. ‧ 國. 學. 當前世界經貿情勢一邊是各國忙著建構區域經濟聯盟,另一邊又 致力於 WTO 架構下的談判,以集體方式推進經貿自由化,而台灣,面. ‧. 臨被邊緣化的威脅。各國洽簽貿易協定不全然從經濟觀點考量,而是 結合政府、安全和經貿多面向的因素,以美國為例,在簽約國中,安. y. Nat. sit. 全上考量有新加坡、澳大利亞和以色列,為支持美國反恐的重要盟友. er. io. 和據點;地緣政治考量有北美的墨西哥、中美洲五國和多明尼加,都. n. a 為協助其政治和社會改革,維持地區安定與民主發展之目的。而中共 iv l C 也打算利用龐大的市場機會,在軍事力量外,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作 hengchi Un 為其提高在亞洲地區,甚至全球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至於對台灣, 中共在 2006 年 6 月公開表明,凡是與台灣展開經貿關係時,一定要遵 循「一個中國」原則,所以造成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受 阻,不管是東協自由貿易區、東亞共同體、東亞經濟夥伴協定,台灣 都是被刻意遺漏。而在過去,軍事力量被當成國力骨幹,但是在進入 21 世紀後,經濟因素反成為要角;國際關係專家甘迺迪(Paul Kennedy) 所著<霸權興衰史>一書探討 1500 至 1980 年間,世界霸權的經濟與 政治,以及霸權衰敗的原因,指出:傳統國際關係領域完全忽略了經 濟因素;軍事力量依賴政治力量,並且藉政治力量維繫;霸權的興衰 8. 尹啟銘,2006年,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台北:天下雜誌公司,頁168~218。 8.

(15) 可以追溯到他們的經濟力量產生變化。從甘迺迪的主張約略可以了解 軍事力量是外顯的國力,而經濟實力則是內隱的國力。 中共自 1979 年進行改革開放後,一切都是以經濟為前導,大量吸 取全球資源,蓄積成為世界大國的能量,運用經濟力量對外編織綿密 且堅實的網絡,已經遠遠超越軍事武力、政治力量所能搆及的疆界。 而台灣,兩岸經貿政策一觸及國家安全、意識形態,不是躑躅不前, 就是「積極管理、有效倒退」,凡此種種,都是斲喪台灣經濟的關鍵。 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地裡位置可以算是其中之一,讓台灣具有成為東 亞交通樞紐之一的潛力;另一項地理位置的特色是鄰近大陸,加上語 言、文化的接近,讓台灣更容易掌握大陸的商機;雖然擁有比別的競. 政 治 大. 爭者更好的條件,但是兩岸經貿關係若未能正常,將使台灣受到更多、 更大的束縛。. 立. ‧ 國. 學. 面對中共的崛起,未來兩岸關係如何發展,台灣如何開展新局再 創競爭優勢,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所著「從大三通到 ECFA:. ‧. 開展台灣發展新契機」乙文,2008 年 5 月 20 日馬政府上任後,積極改 善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兩岸緊繃的關係,推動一系列的措施,建構兩. y. Nat. sit. 岸新關係,促進兩岸經貿合作,進而為台灣的經濟開創一新格局。包. er. io. 括:開放陸客觀光、放寬金融管制、推動大三通、開放陸資、簽訂經. n. a 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各項措施;尤其 ECFA i v 的簽訂,不但促進兩 l C 岸經濟整合,使兩岸市場有更深程度的開放,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hengchi Un 吸引外資企業,有助於台灣經貿網絡向大陸及國際延伸,降低台灣被 邊緣化的情形,進一步強化台灣在東亞的競爭優勢。 ECFA 的簽訂,雖然對台灣出口及總體經濟有正面效益,但利弊相 隨,對大陸市場的過度開放,經貿依存度過高,隱藏政治上的危機及 國家安全上的疑慮。尤其對台灣部分競爭力較弱的內需型產業造成衝 擊,升高國內失業率,所以要有配套措施,協助產業升級與轉型。馬 政府致力於推展兩岸關係,在經濟上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加速兩 岸經貿交流,促成兩岸關係正常化,並積極投入區域整合,連結國際 經濟舞台,開創台灣經濟發展契機,未來藉由 ECFA 的達成及後續執行. 9.

(16) 來驗證。.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979 年以前,中共統治大陸前 30 年,實施共產主義,奉行馬、列、 毛思想,自絕於世界經濟環境之外。而兩岸處於軍事對抗狀態,大陸 強調要「以武力解放台灣」 ,而台灣則以「反共復國」相抗衡,兩岸關 係係處於敵對狀態並且完全隔絕。 自 1979 年起,中共採取「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開始與 國際社會交流、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加強與世界各國經貿交流。而隨 著經濟快速成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在全球經濟舞台中扮演重要角. 政 治 大 同時,對台政策也相應做了調整, 「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成為中 立 共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在兩岸關係上,中共特別重視對台經貿關係 色, 「中國威脅論」也在國際間引起討論。中共在推動「改革開放」的. ‧ 國. 學. 的推展,希望透過經貿交流促進兩岸關係,達到「以經促統」的政策 目標。. ‧. 所以本文的研究範圍,係從 1979 年中共「改革開放」後,一直到. Nat. sit. y. 兩岸簽訂 ECFA 的對台政、經策略。惟「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er. io. 於 2010 年 6 月 29 日簽訂,2011 年 1 月 1 日早期收穫計畫貨品貿易. n. 開始降稅,實施成效與影響尚待評估,所以各項文獻、資料的獲 a v. l. i. Ch 得來源甚為有限,本研究無法進行全面深入,僅就現有資料實施 Un 進行研究分析。. 9. engchi. 劉大年,2009,「從大三通到ECFA:開展台灣發展新契機」,蔡朝明主編,馬總統執政後的兩岸 新局:論兩岸關係新路向,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125~141。 10.

(17) 第貮章 中共對台策略背景分析 第一節. 基本理念與內涵. 中共對台政策牽涉到統一與國家建設的優先次序問題,毛澤東時 期主張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先求統一再建設;鄧小平強調和平統一, 但不放棄使用武力; 「十六大」之後仍維持這個基調,只是更強調自我 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把自己實力提升,台灣問題就能順利解決。 但 10. 其基本立場始終如一,那就是「統一」 。即便 60 多年來,兩岸在政治、 經濟,軍事、社會及文化等方面已有相當落差,但中共始終認為台灣 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雖然台灣方面繼續 使用「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稱,但它只是已消亡的舊. 政 治 大. 政府在中國主權地域內的台灣這一局部地區的非法延續,台灣從來都. 立. 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政府」也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政. ‧ 國. 11. 學. 府。 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認為, 「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 國統一大業,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三大歷史任務之ㄧ。」 (參閱附件一:. sit. y. Nat. 一、基本理念. ‧. 「反分裂國家法」立法說明;附件二:「反分裂國家法」條文). n. (一)歷史與民族主義a l. er. io. 中共如此看待台灣,有幾個考慮因素:. Ch. i. e. i Un. v. ngch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雖然經歷 過改朝換代、政權更疊,出現過地方割據,遭遇過外敵入侵,特別是 近代史上曾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瓜分,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 流,每一次分裂之後都復歸統一,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植而形成一種強 烈的民族意識,就是中國必須統一。 尤其自鴉片戰爭以來,因受到列 12. 強侵略而淪為「次殖民地」的地位,歷來的領導人,無論是中華民國 的孫中山、蔣中正,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毛澤東、鄧小平及其他領 10. 邱坤玄,2007年,「中共外交政策」,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頁166 。 11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6年,中國台灣問題外事人員讀本,北京:九州出版社,頁31。 12 網路資料: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xwfb/zfbps/t55531.htm 11.

(18) 袖人物,都有深刻的體認,他們的思想觀念都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 尤其是毛澤東特別明顯,自然影響他的世界觀,而決定中共的外交原 則及外交政策。中共自 1979 年「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經濟發展與 全球化潮流互相激盪的結果,加速大陸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提升而崛 起於世界舞台,取得了百年未有的國際地位,也促使中共因應快速變 化的國際環境,修正其對外政策,從「睦鄰政策」 、「新安全觀」 、「大 國外交」到「和平崛起」 。而中共經濟改革的成就,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增強了民族的自信心,對外要求民族尊嚴的聲音愈趨高漲;加以經濟 改革的成果加大了政治、經濟與社會相互之間的矛盾,產生民族認同 危機。受到前蘇聯、東歐、波蘭等共產政權瓦解後,得到重要教訓, 即政權的崩潰比社會停滯或不發展更加危險,民族主義則成為化解這 種危機的武器。. 立. 政 治 大. 中共對台灣的關注,通常被視為是情緒化和民族主義的,甚且影. ‧ 國. 學. 響涉及新疆、西藏的分裂傾向。1996 年以前,中共對台灣的愛國主義 宣傳內容,強調「民族大團結」 、「共享民族繁榮」等「合則兩利」的. ‧. 正面意義,96 年之後改為對「民族罪人」的大討伐等負面意義。 而中 13. sit. y. Nat. 國大陸的核心利益主要在於:維持政權的穩定與確保主權領土的完. io. er. 整,其主權領土的問題涉及到民族的自尊心、領導者的政治權力以及 經濟利益等等相互交結的複雜關係,儘管目前對某些主權領土的爭議. n. a. v. l C 力有未逮,暫時忍讓,但目標「寸土不讓,寸海必爭,主權歸我,主 ni. hengchi U. 導開發」應為其真正的意圖。 對大陸而言,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 14. 部分,關係到中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及國家尊嚴,尤其 1990 年以來, 大陸的民族主義思潮再次湧現,因此其對台政策也一直得到人民的支 持。 這也使得大陸領導人除了堅持與台灣重新統一之外,沒有其他的 15. 選擇。 隨著中共相繼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共迫切早日解決臺 13. 14. 15. 張五岳、陳明通,2007年,「中國對台政策剖析」,中國研究導論(上輯),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頁583、584 段復初,2002年,「中共軍力發展」,莫大華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際—台灣的角色與作為, 台北市: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139-141。 聶光茂,2004年,「用對策論分析臺灣問題」,魯曙明、田憲生主編,旅美學者看臺灣—二十一 世紀臺灣社會考察與分析,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頁114。 12.

(19) 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不能允許臺灣問題再無限期地拖下去了。 (二)地理戰略與安全需求 冷戰結束以來,中共、美國、日本各國間的互動影響亞太地區的 和平與穩定至鉅,而台灣的地理位置,對三邊關係產生關鍵性因素。 台灣地處西北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中間部位,具有特殊的軍事戰略價 值;早在 1853 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就 看到台灣對美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曾提出:美國要在亞洲有所作為, 必先控制台灣;前美國總統卡特國家安全顧問、 「大國政治:全球戰略 大思考 Grand Chessbaord」作者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也說,美國不能放棄台灣”不是為了一個分離的台灣,而是為了美國. 政 治 大. 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二次大戰美軍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元. 立. 帥(Douglas MacArthur)曾將台灣比作”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艇補給. ‧ 國. 學. 艦”,誰掌握台灣島,就能有效控制東海至南海間的咽喉要道,也有 了通往”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當. ‧. 然,台灣理位置和大陸經濟的互補性,也使得大陸不允許台灣獨立或 被任何外國勢力所控制。對中共來說,台灣戰略意義在於,台灣扼守. y. Nat. sit. 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必經通道-麻六甲、龍目、巽他等重要海峽,也控. er. io. 制中東石油輸往東亞的「油路」 ;台灣也位居美國戰略中第一島鏈的中. n. a 1200 海浬,則可以進擊第二島鏈。僅從軍 央位置,從台灣向東,跨越 iv l C 事角度看,據守台灣一點,可以威鎮三方,由此還能夠在西太平洋遼 hengchi Un 闊的海域縱橫馳騁,實現廣泛機動作戰,如果中共要跨入海洋,就必 須衝出第一島鏈。. 16. 目前,亞太安全環境隱然出現以美國為主的海洋國家與中共為首 的大陸國家相對抗的格局,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以麥金德 (Halford J.Mackinder) 「心臟地帶說」作為佈局世界藍圖的主要依 據,承襲「誰能掌握歐亞大陸即能掌握世界」之戰略思維。針對「中 國威脅論」 ,以東北亞的盟友南韓、日本為側翼,在東北亞地區建立以 美國為主導的安全模式,維護美國利益,遏制中共的挑戰。. 16. 張延廷,2008年, 「當前中共對台戰略之研究」 ,2008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國防大學,頁107~109。 13.

(20) 中共除了與美國戰略對抗外,在地緣戰略上充滿敵意:東邊有日 本、北方與西北有俄羅斯、西邊有同情新疆獨立的中亞國家、西南有 與美國軍事關係密切的軍事大國印度、南方有與美國有軍事合作關係 的東南亞國協,整體而言,中共鄰邦都是與美國有政治夥伴或軍事關 係的國家。而台灣位處東南方,無可避免成為兩極勢力的衝突點,中 共如果想要突破地緣政治的限制,建立其強權地位,似乎只有兩個方 法,第一是經由兩岸關係的改善,尋求突破海洋出口;第二是運用本 身的經濟廣大市場,建立地緣經濟的主導權,進而改善地緣政治的劣 勢。 而中共所處的海洋地略,係一半封閉的狀態,如果要走向遠洋,. 政 治 大 此成為其是否能走向遠洋的關鍵所在。 在此狀況下,台灣對中共的價 立 就必須跨越太平洋第一島鏈,而台灣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央位置,因 17. 值乃有: (1)若兩岸對立升高,勢將分散其資源運用與戰略關注。 (2). ‧ 國. 學. 台海與南海皆屬美日共同防禦合作的範圍,突顯台海的國際航道價 值。也就是說統一台灣,中共就可以徹底突破美國自冷戰以來在西太. ‧. 平洋建構、意圖封鎖中共的環島鎖鏈(第一島鏈) ,北方可遏制日本對. sit. y. Nat. 中國東北的軍事覬覦,南方將與海南島對南沙群島主權的維護形成犄. io. er. 角之勢,並對通過麻六甲海峽的中共海上交通線提供安全的保障,而 西方得以擴展其東南安全空間,對大陸東南沿海黃金地帶形成前鋒拱. al. n. 衛。. Ch. (三)政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engchi. i Un. v. 台海兩岸自 1949 年分裂至今,雙方的政策雖歷經不同階段的調 整,但仍無法突破僵局;中共始終不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 可能性,堅持對台灣使用武力乃其處理國內事務之主權合法行使,不 受國際法的限制。但不論是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與在大陸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中華民國」 政府認為其為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亦表 示其為中國之唯一政府。就政府層次而言,在雙邊關係上,各自尋求 17. 莫大華、翟文中,「亞太安全研究與地緣政治理論」,莫大華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際—台 灣的角色與作為,台北市: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23~24。 14.

(21) 其他國家之排他性承認;在多邊關係上,則競爭國際組織之中國代表 權。 1949 年時,聯合國 59 個會員國中,47 個承認中華民國政府;1960 年聯合國會員國增至 100 國時,仍有 53 國;至 1970 年時,聯合國會 員國有 126 個,當時有 67 國承認中華民國政府。1971 年聯合國大會通 過二七五八號(第二十六屆)決議案,議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 合國之會藉,並驅逐中華民國台灣所派代表。然此一決定並未改變中 華民國所堅持,其本身代表全中國之立場。 197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1972 年美 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大陸。隨著國際情勢對其愈. 政 治 大. 來愈有利,開始運用國際壓力逼迫臺灣屈服,特別是在臺灣與各國外. 立. 交關係上。中共雖強調臺灣屬內政問題,堅拒其他國家介入,但卻在. ‧ 國. 學. 與其他國家的建交公報中幾乎必提臺灣問題,強烈要求各國支持其立 場,毫無妥協餘地,以製造國際壓力,排擠臺灣國際活動空間,深怕. ‧. 「臺灣問題」一旦國際化,將破壞其主權領土的主張,亦即對臺灣外 交孤立,有助中共將臺灣問題「內政化」。. y. Nat. io. sit. 無論是毛澤東、鄧小平或江澤民時期,中共對臺工作的基本原則. er. 始終不變,一直是「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此原則下,. n. a. v. l C 實行以中共為「中央」,以臺灣為「地方」的「一國兩制」政策。毛、 ni. U. h. engchi 鄧時期主張「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是中國領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 府。」「堅決反對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 而江澤民時代的「一個中國」,在兩岸事務間的解釋簡化為「世界上. 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不能分割。」 「一個中國」原則,歸結言之,就是「主權」二字。不論那一代領導 人,都堅稱主權不可分割,在主權問題上是寸土不讓。而「反攻大陸」、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中共看來,是「兄弟」間爭「誰當家」— 爭領導權的問題,不是「分家」—分割主權的問題。 反觀台灣不僅對大陸是潛在的軍事威脅,還構成潛在的政治威 脅。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共政權即認 15.

(22) 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已經被推翻了,儘管同年 12 月 8 日中華民國政府 播遷台灣台北,繼續存在,但視它只是已消亡的舊政府在中國主權地 域內的台灣這一局部地區的非法延續。但就國際法而言,一個國家基 本上只能有一個合法政府。即便中共政權於 1971 年已取得聯合國的代 表權,但目前仍有 23 個國家選擇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所以中共 始終對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政府感到芒刺在背。 檢視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雖在不同時期的背景與環境變遷 下,有不同的相應政策提出,但其對臺的最高政策目標是一貫不變的— 即是統一,不同的只是為達成政策目標而彈性使用的策略手段。毛澤 東時期的對臺政策,主旋律是武力解決,但不排除爭取和平;鄧小平. 政 治 大 武力解決;而江澤民時期的對臺政策,基本上是對鄧小平時期的繼承 立 時期的對臺政策則主要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並不排除. 與發展,所以主旋律仍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及不放棄武力。. ‧ 國. 學. 大陸對外關係中台灣問題的主要內容是:反對外國勢力插手干涉台 灣,反對台灣勾結外國勢力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和「台. ‧. 灣獨立」 ,保護台灣同胞在世界各地的合法權益,它的核心是堅持一個. y. sit er. io. 二、基本內涵. Nat. 中國原則。. n. a. v. l C 第一個 自 1949 年以來,中共對台政策大致可分為兩個重要階段: ni. U. h. 18. e n g1978 c h i年中共 11 屆 3 中全會,大陸 階段,即從 1950 年中共佔據大陸到 對台的方針政策主要是「武力解決」 、 「一國一制」 ;第二個階段,即從 中共 11 屆 3 中全會以來,大陸對台的方針政策主要是「和平統一、一 國兩制」 。 所謂武力解決就是要以武力推翻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不惜代 價血洗台灣,即使犧牲台灣人民也要把台灣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在 50. 18. .穆懷閣,2006年,台灣局勢與兩岸關係觀察,北京:九州出版社,頁77。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 員會編, 1993年,加強實質關係至建立外交關係途徑之分析,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發行,頁 162。惟亦有分為多階段者,如將1990年代前分三階段:(1)1949-1958:從「解放」到「血洗」: (823砲戰等);(2)1960-70年代:認同回歸,和平外交(廖承志的喊話及1979年「告台灣同胞 書」);(3)1980-90年代:一國兩制(鄧小平1984年提出,另有江八點);見郭承天:國際政 治與兩岸關係,台北:國立台灣大學,2002年初版,頁24-29。 16.

(23) 年代兩岸也確曾爆發兩次軍事危機,但是由於國際與兩岸情勢的發 展,使得大陸「武力解決」的方針不可能實現。1978 年中共實施改革 開放,與日本締結中日友好條約,復與美國建交,考慮國際現實環境 和本身經濟發展利益上的需要,乃調整對台戰略方針,1979 年元旦中 共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宣稱將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統一大 業,1982 年鄧小平進一步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儘管中共對台政策看起來戰略方針有所轉變,但實質內容並無差 別,內涵大致如下: (一)「統一」仍是終極目標. 19. 政 治 大 它的一貫方針,只是毛澤東喊「以武力解放台灣」,鄧小平改為「和 立 平統一、一國兩制」,但仍不放棄使用武力統一台灣。無論第一階段 中共要統一台灣,從毛澤東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就是. ‧ 國. 學. 強調以武力解決方式或第二階段主張採用和平手段,「統一」都是中 共對台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不論是「一國一制」或是「一國兩制」,. ‧. 也都是要將大陸和台灣納入一個中國之下。. Nat. sit. y. 中共國務院 2000 年所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 er. io. 指出,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共對台政策的基石,強調「經由鄧小平同. n. 志的倡導,中國政府 1979 『一 a 年開始實行和平統一的方針,並逐步形成 v. l. i. Ch 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Un engchi. 的基本方針。這一基本方針和有關政策的要點是:爭取和平統一,但 是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積極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項 交流,早日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通過和平談判實現統一, 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統一後實行『一國兩制』 ,中國的主 體(中國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 期不變;統一後台灣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 台;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應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不需借助外 國力量」 ; 這一段內容很清楚表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所 20. 19. . 雖然有論者提出胡錦濤對台政策取向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暫時取代終極統一目標」,但. 20. 這只是「暫時取代」,是目前與未來政策取向上不同的說法,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 請參考郭瑞華,2007年,「中共十七大之後的對台政策」,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2期,頁89。 網路資料: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 17.

(24) 設定中共對台政策基本方針,主要政策要點包括:不承諾放棄使用武 力、積極推動兩岸三通、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統一談判、統一以後 實行「一國兩制」 、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需借助外國力量等。 對 21. 中共而言,所謂台灣問題除了是國共內戰的延續之外,也涉及到中共 政權的合法性,故而從過去到現在,始終將「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 家的完全統一」視為其歷史性的任務。 (二)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並醜化台獨 在國際上,決定一個社會是否具備國際法人格而成為國家,除了 客觀面的領土、人民、政府與對外交往能力外,主觀是是否具有獨立 主權之意向,亦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在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上,有兩. 政 治 大. 個互不隸屬的政府固然無疑,但是此兩個政府係代表不同的主權、或. 立. 是分享一個主權,亦或一個政府從屬於另一個政府所代表的主權?國. ‧ 國. 學. 際法上對於此狀況所提出之架構,包括分離理論,即成立兩個主權; 屋頂理論,即共享一個主權;以及內戰理論,即由其中一個政府享有 22. ‧. 完全主權。目前情況下,台灣採取「屋頂模式」 ,中共採取「內戰理論」 。 中共主張兩岸只有一方,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具有完整的國際法. y. Nat. sit. 人地位,中國只有一個,只有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能代. er. io. 表中國的國際法人地位。中共認為中華民國已經被消滅,而中華人民. n. a 共和國已經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也取得中國的代表權。 iv. l C n U h i e h ngc 大陸雖然未在兩岸之間講「誰代表一中」 ,但如前所述,政治上中. 共始終認為「中華民國」只是已消亡的舊政府,而是在中國主權地域 內的台灣這一局部地區的非法延續,因此在兩岸和國際之間皆刻意抹 殺「中華民國」的名號,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並且將台灣視 為地方政府。其所謂「一個中國」原則,並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大陸海協會的表述為: 「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 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協商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 21. 22.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xwfb/zfbps/t55531.htm。 張五岳、陳明通,2007年,「中國對台政策剖析」,中國研究導論(上輯),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頁571。 杜家駒,2003年,「台灣問題與國際法」,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兩岸關係專題研究期中報告。 18.

(25) 23. 對於「台獨」 ,在中華民國兩位蔣總統時代,因為政策都反對台灣 獨立,所以中共對於台獨沒有採取明顯動作。在李登輝主政前期,因 為奉行國民黨政府一貫的政策,在《國統綱領》及《兩岸人民關係條 例》規範下,中共也沒有採取積極動作;直到 1995 年李登輝的「康乃 爾」之行及 1996 年第一次民選總統,展開務實外交及積極加入聯合國 動作,甚至拋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後,才激起中共的 反制動作,並嚴加譴責。2000 年 3 月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 當選總統,中共對台鷹派聲浪強烈上升,主張對台應採取強硬態度, 認 24. 為「台獨」是麻煩製造者,對之決不容忍,並表示「任何涉及中國主. 政 治 大. 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 定」 。. 立. 25. ‧ 國. 學. (三)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爭取台灣民心. 中共對台策略一貫採取「軟硬兼施、和戰並列」的兩手策略。在. ‧. 政治上強硬,處處否認、封殺台灣的國際發展空間,甚或避而不談,. y. Nat. 但是在經濟上,則採取軟的、和的手段;藉由經濟的快速發展,並配. io. sit. 合本身擁有的經濟優勢,以廉價的生產成本和廣大市場,加上語言及. er. 文化的共通性,使得兩岸經貿關係愈趨緊密,對台灣經濟產生磁吸作. n. a. l C 用,對大陸市場依存度越深。. hengchi. i Un. v. 中共在 1990 年代的「中發三號文件」中明白宣示,「強化兩岸經 貿交流是抑遏台灣分離的最有利工具,兩岸經貿交流既要按照經濟規 律辦事,更要為祖國統一的政治任務服務」 ;中共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 也在 1996 年台海危機時講過, 「統一要吃點經濟虧」 。大陸以直接三通, 雙向交流口號示好台灣,促進兩岸經貿往來,繼續實施惠台政策,這 就是所謂的「軟硬兩手」策略。當然這對大陸來說也是極為有利的, 一方面希望能吸引台灣的資金、人才、技術,以利其經濟發展;另一 方面則以其人力、資源、市場的優勢,企圖整合兩岸經濟,使台灣對 23 24 25. 許世銓,2007年,激蕩中的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頁22。 劉性仁,2009年,「反分裂國家法」前後的大陸對台政策走向分析 ,台北:時英出版社,頁11。 語出自胡錦濤在中共17大政治報告。 19.

(26) 大陸依賴加深,甚或如胡錦濤強調的「在經濟層面大陸和台灣是命運 共同體」 。另外,還在台商投資密集地區成立各種台商聯誼會,加強掌 控台商,達到以商逼政、以民間促官方的目的。 (四)不放棄武力犯台 1.中共武力犯台的背景因素分析: (1)歷史因素 中共一向背負著復興傳統中國強國地位自許,自 1949 年建政以來,曾因領土主權爭議與鄰近國家發生多次武力 衝突。分別為 1950 年至 1953 年的韓戰;1962 年中印邊界. 政 治 大 爭;1988 立 及 1995 年分別與越南、菲律賓於南沙群島發生 戰爭;1969 年之中蘇珍寶島邊界衝突;1979 年之懲越戰. ‧ 國. 學. 武力衝突。從這些戰爭中,可以了解到中共對領土主權的 強硬立場,對於有侵害其領土主權的國家,不惜使用武力. ‧. 解決。中共雖然明言將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並未 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以遏止台灣走向分離主義。. y. Nat. er. io. sit. (2)政治因素. n. 內蒙、新疆、西藏等地區的分離意識問題一直困擾北 a. iv. l C n 京當局,如果台灣走向獨立,勢必引發內蒙、新疆及西藏. hengchi U. 之獨立運動,因而嚴重衝擊中共內部政權的安定,甚至引 發政權的存續危機。因此,台灣主權的歸屬,以及台灣的 政治走向,對中共而言是一非常嚴肅的政治問題。所以就 政治因素而言,中共不僅堅持對台灣擁有主權的立場不可 能放棄,必要時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 (3)戰略因素 台灣位居西太平洋花綵列島的中央位置,控制著西太 平洋四大重要戰略水道(對馬海峽、台灣海峽、巴士海峽、 麻六甲海峽)其中的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兩條戰略水道, 為美國西太平洋孤島防線,防堵亞洲陸地強權勢力進入海 20.

(27) 洋,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海上霸權地位之必要環節,戰略 地位重要。隨著太平洋世紀的到來,以及中共海權發展, 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更突顯其重要性,為了吸納台灣的 戰略優勢地位,不可能讓台灣獨立。. 26. 2.中共自鄧小平時期,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 基本方針,這一基本方針和有關政策的要點是:爭取和平統 一,但是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中共宣稱兩岸對峙是國、共 內戰的延伸與結果,「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 題,雙方從未簽訂任何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從 1949 年中共 建政以後,堅持兩岸必須統一,強調武力解放台灣;雖然隨. 政 治 大. 著國際與兩岸形勢的轉變,轉而主張和平統一台灣,但是仍 不放棄武力犯台。. 立. ‧ 國. 學. 1978 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國會議員時曾指出: 「解決台灣問題,力 爭用右手爭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力量大一點,實在不行,還得用. ‧. 左手,即軍事手段。」後來又指出: 「我們堅持謀求用和平的方式解決 台灣問題,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使. y. Nat. sit. 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的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 er. 27. io. 「台灣 戰略考慮。」 中共在 1979 年的「告台灣同胞書」中就曾提出:. n. a 海峽目前仍存在著雙方的軍事對峙,這只能製造人為的緊張。我們認 iv l C 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 hengchi Un. 種軍事對峙狀態。」2000 年 2 月 21 日中共發表《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 問題》白皮書,明確提出對台使用武力時機: 「如果出現外國侵犯台灣, 如果台灣當局無限期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 只能被迫採取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 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 。. 28. 胡錦濤執政以來也強調「對外和平、對內和諧、兩岸和解」 ,但始 26. 李華球,2003 年,「由歷史、政治、戰略的角度談 中共武力犯台」,國政評論國安(評)092-239 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2/NS-C-092-239.htm. 27. 張延廷,2008年,「當前中共對台戰略研究」,2008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國防大學,頁128。. 28. 張延廷,同上註,頁 119。 21.

(28) 終未曾宣稱不以武力侵犯台灣。相反的,還在「反國家分裂法」第 8 條明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 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 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 施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可見中共不會放棄對台使用武力,但 是會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或手段來達成反台獨的目的。 第二節. 政治策略. 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策略更為靈活與具有彈性 中共領導人一向重視戰略與策略,在戰略上強調「一貫性」與「連. 政 治 大 鄧小平時期,自 1979 立 年開始實行「和平統一」方針,並形成了. 續性」,但在策略上講求「靈活性」與「務實性」。. ‧ 國. 學. 「一國兩制」的構想,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 江澤民時期,在 1995 年 1 月發表「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 ‧. 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明確指出: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 統一的基礎和前提。」為爭取和平統一,採取一系列積極的政策和措. Nat. sit. y. 施,全面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中共主張什麼問題. er. io. 都可以談,包括臺灣的國際地位、政治地位、經濟、文化、社會的對. n. 外活動空間等等,都可以在這個框架內,通過政治談判,最終在和平 a v. l. 統一的過程中得到解決。 C h 29. n engchi U. i. 2003 年胡錦濤接任總書記一年之後,在年底所推出之「和平崛 起」大戰略,即可看出胡錦濤並不急於將統一訂定明確之時程,所以 在對台策略上,仍是「防獨」優於「促統」,採取不同手段阻止台灣 政府及人民走向法理獨立,防止其他國家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並且 迫使美國不對台灣安全作出承諾。 首先,中共於 2002 年後,在對台政策優先順序上,雖以經濟發 展高於統一為目標,但胡錦濤對一個「中國原則」之立場並未放鬆; 29.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 年 2 月,「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xwfb/zfbps/t55531.htm,上網時間:2011 年 5 月 10 日】. 22.

(29) 不過,對「一中」內涵的詮釋則是,明顯彈性許多,從其在 2007 年 共黨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中指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 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 架」,即可見端倪。1993 年 8 月 31 日,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與新聞辦公室聯合發布「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之中,將「一 個中國原則」定位之後,「一中原則」始終是中國大陸對台政策最高 指導依據。雖中國大陸在 2002 年之後,在短中、期對台政策優先順 序上,經濟發展高於統一,但胡錦濤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絲毫未有 放鬆;不過,對「一中」內涵的詮釋,則是明顯彈性許多。這些論述 包括:. 政 治 大 議時提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 立. (一)2003 年 3 月在參加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審. 統一的基礎。在這個事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大是大非問題上,. ‧ 國. 學. 我們的立場是堅定的、一貫的。我們提出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 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 ‧. 割,就是表明,中國是兩岸同胞的中國,是我們的共同家園」。. sit. y. Nat. 此一論述,旨在訴諸兩岸同胞情感,為在積極展現兩岸是中央 與地方的關係,以拉近兩岸之間的距離。. er. io. n. a (二)中共 2005 年所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第一條立法目的,雖 iv. l C 明確指出,制定該法乃是「為了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分裂 hengchi Un 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台灣海峽地區穩定,維護國家 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第二條則將一個 中國內涵加以解釋,亦即「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 國的一部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 全體中國人民共同任務。」不過,在第六條及第七條中,對於 台灣則有更寬廣的善意釋出,諸如「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 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高度 自治」 、 「依法保護台灣同胞權利和利益」 、 「鼓勵和推動兩岸經 濟交流與合作,直接通郵通航通商,密切兩岸經濟關係,互利 互惠」等。 23.

(30) (三)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涉台部分,胡錦濤指出:堅持一個中國原 則,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儘管兩岸尚未統 一,但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事實從未改變。中國是兩岸 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共同 家園。此一談話顯示在呼應 2005 年「新胡四點」的觀點,重 申「一中原則」之下加以彈性詮釋。 (四)2008 年 12 月 31 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 30 周 年座談會發表講話(「胡六點」) ,第一點「恪守一個中國、增進 政治互信」之中明確提及: 「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 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1949 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 政 治 大 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 立. 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 40 年代中後期中 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 ‧ 國. 學. 束政治對立。」此一內涵不但促使「一中原則」三階段論政治 意涵得到重新調整,而且取代過去「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 ‧. sit. Nat. *中共對於一個中國內涵的論述:. 30. y. 說法,在對台政策論述上確實具有突破意義。. n. er. io. 來 源 時 間 論 述 內 容 葉 劍 英 1981 年a 9l 月 台灣方面可做為特別行政區,現行的 iv n C 30 日 社會經濟制度不變。 he ngchi U 鄧 小 平 1983 年 6 月 在國際社會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 26 日 人民共和國,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 是地方政府 《台灣問 1993 年 8 月 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 題與中國 11 日 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 的統一》 的一部分 江 澤 民 1993 年 11 月 出席美國西雅圖 APEC 指出,所謂的一 20 日 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灣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 30. 中國台灣網:http://big51.chinataiwan.org/wxzl/zhyyl/hjt/200906/t20090603_911640.htm,上網時 間:2011 年 6 月 18 日. 24.

(31) 汪 道 涵 1997 年 1 月 15 日 錢 其 琛 1998 年 1 月 26 日 汪 道 涵 1999 年 4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2000 年 2 月 《一個中 21 日 國的原則 與台灣問 題》 錢 其 琛 2000 年 8 月 24 日. 一個中國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 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同胞共同締 造的統一繁榮富強民主文明的新中國 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 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 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 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 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平等 協商,共商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 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 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 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 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同 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容 分割 唐 家 璇 2002 年 9 月 在聯合國發表「一中新三段論」 (世界 13 日 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 國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領土主權 不容分割) al iv 江 澤 民 2002 年 11 C 月 十六大政治報告正式納入「一中新三 n he 18 日 段論」 ngchi U. n. er. io. sit. y. Nat. 資料來源:劉性仁,「反分裂國家法」前後的大陸對台政策走向分析,時英出版社,2009 年 7 月,頁 40、41。. 二、「反獨」優於「促統」,但作法更為務實及軟、硬兼施 胡錦濤掌權後最早在「促統」的問題上投入較大關注,在 2003 年 4 月 21 日會見美國參議院訪問團時提到說: 「台灣問題的實質是主 權問題,是涉及中國是統一還是分裂的問題。」2003 年 12 月 25 日 會見近百位台商時曾經提出「三個只要」的看法,其中一個「只要」 是說:「只要是對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 最大的努力加以推動」 。 接著在 2004 年 2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31. 31. 邵宗海,2007年,「胡錦濤對台政策之分析(2002-2007年)」,楊開煌主編,胡錦濤政權之 25.

(32) 十次集體學習中,胡錦濤再度指出:「要始終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 第一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國家的安全和根本利 益。」 2004 年 5 月 17 日由中共中央授權中共台辦與國台辦所發表「五 一七聲明」 ,明告目前台灣只有兩條道路: 「一條是懸崖勒馬,停止分 裂行動,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一條是一意孤 行,妄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最終玩火自焚」。此一聲明,正隱 含著從此時起「反獨」開始取代「促統」,成為對台政策指導目標。 亦即對台研究開始將注意把「反獨」與「促統」認為是有關聯且有有 區隔的、不同的戰略目標。兩者最大區別在於,反獨是要「維護現狀」. 政 治 大 台灣分裂勢力謀求「法理台獨」,而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的格局,促統 立. (北京對「現狀」的定義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者是要防止 則難免要改變現狀。. ‧ 國. 學. 此一戰略思維,胡錦濤政權的對台工作當務之急就是「反對台. ‧. 獨」 。2004 年發表的「五一七」聲明,開宗明義即是指出「堅決制止 只在分裂中國的『台灣獨立』活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 y. Nat. sit. 當前最急迫的任務」。在大陸歷年來發表的重要對台文獻文告中,這. er. io. 是第一次把「反獨」列為「最緊迫的任務」 。之後,2005 年 3 月 4 日. n. 胡錦濤提出四點新聲明a ,強調堅持 「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爭 iv. l C 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絕不改 hengchi Un 32. 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此外,胡錦濤希望台灣當局確實履. 行 2005 年 2 月 24 日重申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和不通過「憲政」 進行「台灣法理獨立」的承諾。這些看法在在說明了中國大陸對「反 獨」措施的推動,已進展到第一線的反制。 胡錦濤一向重視策略的運用,對台策略上「反獨」或「防獨」, 主要是以不同的手段及力度阻止台灣走向獨立,其在 2010 年 4 月 29 日胡錦濤在上海世博會與台灣出席者會面時指出:「保持兩岸關係發 展勢頭,乃至今後破解政治難題,需要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 32. 續與變論文集,台北:問津堂書局、中國大陸研究學會,頁328 中國大陸胡錦濤提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2005年,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index.htm,上網時間:2010年5月19日。 26.

(33) 共識』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兩岸政治互信。……在不斷增強兩岸政治互 信的過程中,兩岸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通過協商尋求妥善解 決」 。 他曾強調「祇要和平統一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進行百倍努 33. 力」,的確反映出其希望盡最大可能避免使用武力的誠意與善意,也 表現其對於兩岸交流事務上及策略上,更為柔性與細膩性。由此可 知,胡錦濤對反獨的立場及政策方針,不但在 2010 年簽署 ECFA 後仍 將持續,而且隨著兩岸經濟活動日益緊密而更加堅持。 前大陸海協會前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先生在 2007 年 11 月 29 日表 示,大陸並沒有統一台灣時間表,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 百年不統一也可以」,但問題是分裂絕對不行。中共了解到短時間內. 政 治 大 「敵強我弱、敵長我消」,中共認為只要其綜合國力持續上漲,對台 立. 無法統一台灣,但是絕對要禁止台灣走向獨立一途,目前兩岸情勢是 談判籌碼就會將對增加,時間是站在北京這邊的。. ‧ 國. 學. 三、擴大多元交流往來策略,爭取台灣基層民眾好感. ‧. 胡錦濤主政下中共對台政策,主要在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y. Nat. 的方針,要貫徹此方針必然要加強對台交流工作,不論是台商、台生、. io. sit. 台灣農民漁民、退役將領等,主要是政策能具體落實到台灣內部,尤. er. 其是政黨交流工作是重點。以東、西兩德及南、北兩韓為例,當年西. n. a. v. l C,均在尚未執政時即與分裂對方展開接觸 德的布蘭德及南韓的金大中 ni. U. h. engchi 與對話,布蘭德在 1970 年代取得政權後大力推動「東進政策」 ;金大. 中在當選總統也推動「陽光政策」 ,促成兩韓在 2000 年進行最高領導 人會談。所以要影響台灣民意與選舉,乃至在台灣內部建立「一中反 獨」的統一戰線,推動政黨交流是最有效手段。. 34. 中共在 2005 年 3 月 14 日舉行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 會議,通過針對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所制定的法律《反分裂國家法》, 當天就經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並立即予以實施。該法律的主要內 容是鼓勵兩岸繼續交流合作,只要臺灣能確保不會在第八條所律定的 33. 中國大陸國務院國台辦—政務要聞,http://www.gwytb.gov.cn/gzyw/gzyw1.asp?gzyw_m_id,上網時 間:2010年5月21日。 34 張五岳,2006年,「十年來兩岸政經關係的評析」,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協商與合作的 展望,台北:時英出版社、淡江大學國際研究中心,頁243、244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吳佳勳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農經博士 葉長城 助研究員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吳玉瑩 助研究員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博士 陳逸潔 分析師 國立台灣大學農經系博士生 林長慶

 運用「新南向政策」,並透過雙邊、多邊(WTO)及 APEC場域建立與RCEP成員緊密夥伴關係,掌握協

• 針對業者反應在其他國家遭受不公 平待遇或其他國家之貿易措施可能 違反WTO規範之案件,透過WTO

一、重視身心障礙者福利及人權,已是當前全球的普世價值觀,各國政府無不將之視為施

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 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土 歐於

*4 Apabila Badan Pelayanan Usaha Swasta Taiwan tidak mendapat surat kuasa dari pihak majikan atau Warga Negara Asing untuk mengurus dan memungut biaya

基於經濟效益考量,對於外籍勞工的語言能力以及年齡更為重 視,並重新審定計分制度等。事實上, OECD 會員國對於語言能力 以及薪資條件有愈趨嚴格。如在 2012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