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中國在 1978 年改革開放後經歷了蓬勃的經濟發展。過去三十餘年,中國的 GDP 成長率一直在世界的前段。在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經濟組織後,中國更加 融入世界經貿體系,在逐漸朝向自由化的過程得到相當大的貿易、服務紅利,在 2010 年中國 GDP 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於世界的經濟的地位 越來越重要。然而在 2008 年以後,中國經濟的成長率逐漸下降,從過去動輒 9%、

10%下降擺盪於 7%左右。這說明了過去改革開放所做的激勵措施已經沒有如此顯 著的效果,依賴出口導向的成長與粗放式增長已經逐漸走到盡頭,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所帶來的紅利逐漸消退,中國經濟要進行軟著陸保有持續的增長必須要實施 更深入的改革政策提升市場的效率,並且實施經濟結構上面的轉型。而上海自由 貿易試驗區正是中國政府所提出的方案。

習近平和李克強在 2012 年 11 月 15 日正式走馬上任,取代以維持穩定的為 施政主軸的胡溫政權。習李提出了種種全面深化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李克強力推動改革政策,儘管在 推動中遇到相當多的阻力,國務院仍在 2013 年 9 月 18 日批准《中國(上海)自 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相當多項政策,而本文所關注 的是在於金融部門的創新管理與改革。

為什麼要關注中國金融部門的發展與改革?因為中國金融部門的發展以往一 直受到政府扭曲,金融部門是中國政府改革中最不願意觸及的部門。中國政府在 處理金融部門的效率問題時並不願意讓金融部門直接朝市場化發展,在中國政府 保有金融部門的壟斷可以使黨、政擁有龐大的經濟資源,進而控制整個國家的經 濟。譬如說過去常見的三角債現象,中國國有銀行在過去基於命令式的指令被迫 不斷地輸血給中國國有企業,即使知道該國有企業已經無力還款。中國政府過多 干預與命令式的政策所造成的金融抑制削減中國經濟發展的效率,而這樣命令式 的政策干預往往是為了達到黨政的行政目標或是官員個人的貪無腐敗,在市場機 能無法發揮機制下,金融扭曲的現象相當嚴重,金融市場效率相當低,資金價格 往往被黑市操縱,地下金融與影子銀行的狀況屢試不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檢視過往中國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前,中國的金融 改革政策皆偏向健全金融體制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國有商 業銀行的不良債權、逐步將國有商業銀行商業化、建立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這 種種措施主要在改善過去一統、扭曲窄而淺的金融體系;簡而言之,在金融作為 現代經濟的血液,中國政府情願將金融的力量放在中央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政府實行的金融改革政策邁向自由化、國際化與法制化,

在世界貿易組織承諾開放的金融服務在 2007 年完全沒有地域或是其他限制、更 宣示要逐步朝向資本帳開放,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政策,透過以香港作為人民幣離 岸市場中心進行初步的國際化。

而綜觀上述的改革,可以發現中國政府在處理金融改革時多半以漸進的過程 處理,除了可以避免過多的風險之外,面對改革的阻力也會比較小。然而這樣謹 慎速度代表現在金融扭曲的現象會持續影響中國資源配置的效率。在過多資金集 中在國有商業銀行使銀行幾乎壟斷了中國金融體制;而股票市場的不健全與封閉 被中國著名經濟學者吳敬璉認為中國股市不如賭場;而中國的債券市場處在初期 發展的階段。創業者無法透過銀行、債券市場募集資本僅能靠本身的資產扼殺了 創業的可能性;私營企業無法透過適當的金融管道獲得資金,只能轉向地下金融 造成地下金融猖獗;社會中缺乏了適當的金融工具與投資理財商品,故游資進入 了房地產使房價不斷攀升。在金融受到抑制下,尋求資本的需求者由於成本過高 使企業、創業者的發展效率受到打擊,造成不只經濟發展的停滯,更進一步衍生 出地下金融過多、房價過高的社會問題。因此,中國政府必須做出相對應衡量,

要如何透過改革使金融結構與體系健全發展才能使中國經濟順利軟著陸、保有企 業未來創新的發展、改善社會問題的根本並提升資源分配的效率。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開放促進改革、創新促進發展的方式,在四個特殊監 管區包括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 稅區實行六大領域的擴大開放。

最引人注目的是行政審批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正面與負面表單和創新 監管的試驗區企圖引進更多市場效率,並在試驗區內以法律新自由的政策優惠吸 引更多投資者。正面與負面的表單說明在只要在風險管理上可行即可以審批的方 式進行市場效率的提升,自 1993 年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大《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 決定》提出利率市場化政策將在貿易試驗區內循序漸進地進行,說明了目前中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政府對於金融改革的態度是沒有底線的,以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分步推進、逐 步完善,開放與改革相結合,形成制度框架。新的監管模式將 12 項行政審批事 項調整為備案制,也就是從事前審批轉變為事後監管。而以試驗區的方式推行上 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顯示中國政府在尋找一種可以複製的模式將這樣的試點推廣,

而非單一一個特區,經過兩至三年的摸索,轉變政府職能,因此,中國政府現在 透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摸索一個提高金融效率的可行作法推行至全國。而法律 暫停執行現有的「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事業 法」等三部法律,以及「文物保護法」部分條款暫停執行。這樣政策放寬與管理 創新的作法提升過往為人詬病監管的透明性。

在金融部門改革,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匯率市場 化的試驗田,企業法人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試驗區內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 機構設立外資銀行、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

而往後接續的改革將在風險可以控管下持續進行。這些改革措施企圖加快探索資 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逐步建立面向國際的金融服務和宏觀審慎 管理政策框架。這將加速了金融制度的創新與完善金融市場的法規。進一步推斷,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功將會影響到中國未來經濟成長的政策與模式。

在中國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的狀況下,了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金融改革 與開放政策是否有效自然是值得關心的議題。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意味 著試點先行先是與政策複製下,如果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金融改革與開放政策 如果能夠解決中國現在經濟發展上的困難,在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推行的金融改革 與開放的政策將會推行到全中國,中國將成為其他金融抑制國家借鑒的發展模式。

進一步而言,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將有更多值得理論化的現象。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於台灣擬定未來的經濟發展戰略更是至關重大,因為 中國與台灣的經貿關係非常緊密,台灣的經濟活動會被中國所推行的政策影響。

中國為台灣的第一大投資國,更是最大的貿易夥伴,為第一大出口國與第二大的 進口;根據遠見雜誌報導,光是在 2012 年在上海的台商與台灣出口至上海的就 業人口就高達 70 到 80 萬人。所有產業活動都牽涉到金錢的匯流,而中國政府的 金融體制鬆綁將帶給台灣的投資者更多機會進行投資、對於台商無疑是資本成本 的下降;而在台灣經濟發展如此嚴峻的狀況,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擬定 必須要做出適合的全盤評估,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最緊密的經貿夥伴之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策怎麼能不去瞭解呢?

然而這麼重要的議題,卻因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在 2013 年 9 月 29 日揭 牌上市,所以缺乏相關文獻去分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和改善 金融抑制增加金融自由化、國際化、法制化的影響。

因此,在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中國提出上海自由貿易 試驗區進行結構調整的改革政策的情況下,本文興起了研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 驗區金融改革政策推行對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影響初步探討的念頭。在上海自由 貿易試驗區的金融改革為金融自由化的鬆綁與金融開放,本文欲探討的問題主要 有以下五個:

一、 中國金融部門過往改革政策的思維為何?

二、 中國金融部門發展所造成經濟發展的影響為何?

三、 中國如何透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金融改革與開放促進金融發展達 到經濟持續發展的目的?

四、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改革的效果如何?金融服務的開放程度為何?

四、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改革的效果如何?金融服務的開放程度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