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氣氛關係 之研究。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 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茲依序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是一種生命工程,更是感動生命的旅程。教育功能的展現,須建立在人 與人間的互動與關懷基礎上(吳清山,2016)。儘管我國是全世界第 109 個立法 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 (教育部,2010),但校園體罰卻從未徹底地消失過。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也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 紐,老師是教育的舵手,處在目前全球化競爭如此激烈的年代,國家的競爭力取 決於人才的素質與培養,教師正是扮演培育人才的關鍵角色,各國也積極推動教 育改革,以提升教育品質增強國家競爭力。當然台灣也不例外,政府也進行一連 串的教育改革,改革的內容與範圍所涵蓋的層面相當廣泛,如:師資培育、課程 發展、教學方法、教科書編輯與選購、教育預算等。這些改革無不希望能增加孩 子學習的成效,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隨著早期的行為主義教學模式,逐漸調整為以 學生為本體的人文主義教學模式,就如國家修訂教育基本法第八條:「學生之學 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 體罰及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提倡以正向鼓勵及零體罰的方式教學及 推動正向管教計畫教育學生,但這樣的計畫實施能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效 益是值得探討的。

研究者自大學畢業後經歷實習、代課、代理,不管是擔任科任教師亦或是班 級導師,接觸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韓愈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人有教師的教導才能日益精進,解除疑惑,由 此更彰顯教師的重要性。但隨著社會少子化趨勢、注重人權意識的提升,明顯改 變傳統校園文化,政府也開始著手於法律的修訂,期望能透由制度帶動教育者與

社會大眾的理念層次,於是教育部將「零體罰」正式入法之後,於 2007 年 6 月 22 日公布實施「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欲藉由專業成長教育,增 加教育人員正向的管教知能,發揮正向管教功能,創造友善的校園(教育部,

2012)。但對教育現場的教師而言,在管教方面造成不少的衝擊,究竟「處罰」

與「體罰」的界線如何劃分?雖然大部分的教師對正向管教抱持正面肯定的態 度,但也有不少教師以「不能打、不能罵」為理由,放棄對學生的管教,採放任 管教狀態;甚至也有少數教師,因管教學生不良行為,被媒體刊載為不當管教,

於此導致教師對學生的管教方式難免會有挫折與無力感。根據以往關於正向管教 之相關研究(周淑華,2009;蔡佳璋,2014;鄭皓文,2012;蔡碧蘭,2014)發 現多以教師為主要探討對象,大多教師對正向管教工作計畫表示認同且抱持著正 面肯定的態度,但研究者的觀點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受正向管教的對象是學 生,教師應當以學生能接受的方式進行管教,重視學生的感受程度,不能一味的 以教師成人的知覺感受去為正向管教落實的狀況定結論。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 教工作計畫至今已有 10 餘年,政府花下大筆經費辦理相關研習,強化教師輔導 知能,目的就是希望能建立校園溫馨和諧的最佳互動模式,如今體罰案件雖已下 降許多,但因不當管教而登上媒體新聞事件仍有所聞,故研究者想進一步瞭解目 前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教師常用的管教方式有何看法?對教師落實正向管 教的感受程度如何?因此,研究者欲透過此研究瞭解目前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 知覺教師正向管教之情況,進而分析是否會因學生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此為研 究動機一。

學校如同社會的縮影,班級如同組織,走進一個校園或是班級之中,可以感 受到學校的同事或夥伴待人很和善、友愛,彼此互動很熱絡,充滿笑聲,且瀰漫 著歡樂的氣氛;亦或是,成員間互動冷漠與疏離、待人不友善之態度,工作士氣 低落,環境中充滿不愉快的氣氛。教育氛圍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人 面對不友善的工作環境容易產生倦怠與厭惡感,相對的教師也是如此,這份倦怠 與厭惡感易使教師對教育工作逐漸失去熱情;相反的,倘若教師處於一個充滿愉 快及正向的氛圍,則有助於維持對工作的熱情並喜愛且享受教學,甚至激發出更

3

棒的教學技巧;校園中的每一個班級,都有著其獨特的班級氣氛(classroom climate),正向的氣氛:有溫暖的、有親密的、有愉快的;負向的氣氛:有對立的、

有冷漠的、有疏離的、有緊張的等。

研究者至今在國小服務將滿六年,大部分都擔任高年級導師,總有「走進一 個班級,能感受到班級成員態度友善,熱絡互動,快樂的氣氛洋溢在教室每個角 落;而進入另一個班級,感受全然不同,學生態度冷落,惡言相向。」之慨嘆,

造成如此兩極的班級氣氛原因為何,是我常在思索的。現今教師常感嘆在教學過 程中會受到學生的行為干擾,例如:遲到、早退、交談、睡覺、更嚴重的行為如 恐嚇、身體或口語的攻擊…等不良問題;假如教師故意忽略或不處理,長期下來 會影響到教室的氣氛,且行為的嚴重性與危險性會愈來愈高(周新富,2016)。

班級氣氛的營造絕非一朝一夕就可達成,也不是運用某種教學技巧或策略就能改 變。在國小學習階段,學生在校園內最常接觸、相處時間較久的對象非導師莫屬,

一位好的老師可以化育英才,開啟學生的智慧,使頑石點頭,否則,學生便無法 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難以找到學習的趣味。導師是建立教室常規最重要的人 物,在如沐春風、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中,教室易於維持,學生較不會犯過而受 罰(吳明隆,2011)。影響班級氣氛之因素是多面向且複雜的,導師是班級中的 靈魂人物,更是學生仿效與尊敬的對象,因此導師的言行舉止、態度、價值觀、

管教方式等就顯得格外重要,班級成員是否會因導師的管教方式不同而對班級氣 氛的感受有所差異?是否影響學生對班級的向心力?什麼原因最容易破壞良好 的班級氣氛?故本研究將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教師正向管教情況下所知覺到 的班級氣氛之現況及差異情形;此為研究動機二。

教育是百年大計的工作,教師為教育及培養國家人才的重要關鍵,班級是學 校教育的最小單位,而班級導師是教育的第一線,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模仿 及參考的對象,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交流的歷程,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極大的影 響,可以發展高品質的教育,提升國家的競爭力。現今正向管教,為教育主管機 關所訂定,且已逐漸成為推展的主流,教學現場也有許多的教師採取正向管教的 教學策略,但參考大部分的正向管教相關研究,多以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據其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教師對正向管教的落實情況良好,但最能感受教師正向管教的 對象是學生,因此研究結果不應一昧的採取成人的看法,更應該以學生的觀點與 感受來評估教師正向管教之實施成效對班級氣氛之影響,才能更精確的瞭解學生 的看法與感受,故期盼透過本研究對學生知覺國小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氣氛有更 深入的瞭解,作為班級導師教學及班級經營之參考,因此欲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 級學生知覺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氣氛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生知覺教師正向管教是 否能夠對班級氣氛產生預測力;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研究者在蒐集文獻時,對於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氣氛的 相關研究,篇數並不多見,因此認為這是值得開拓與繼續研究的領域。推行多年 的正向管教政策,範圍相當廣闊,研究者長期以來都在高雄市公立國小服務,為 了能呈現該地區的正向管教與班級氣氛之情形,茲將研究範圍限定於高雄市,以 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氣氛之現況及相關性,並歸納研究結果,提 出具體建議,提供給未來教育現場的教師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運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