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反思與建議

在此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深入研究參與者生命歷程中,不僅僅只為了 釐清 3 位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更觸動到研究者真實感受研究參與者面 對生命每一刻的體悟,本節將分別提出對研究歷程的反思與建議,及研究 議題對實務工作上的反思與建議:

壹、對研究歷程及議題的反思與建議

以下為研究者透過在研究階段的反思中,對未來相關議題提出的思考 焦點與建議。

一、在生命的困頓中,更能體會到生命所散發的堅韌能量

或許在兒少安置工作領域中越久,在觀念上越不願意狹隘的陷入機構 安置者等同於弱勢或最終只會走上偏差或負面形象的框架中。雖然上天在 生命之初並未給予他(她)們公平對待,但向前邁進與努力的心卻一如所有 人一樣。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清楚感受到,研究並不是僅僅要讓閱讀者知 道他(她)們生命有多坎坷、多麼需要人協助與同情,隨著研究歷程的發展 亦跟隨著研究參與者生命的脈動下,也越來越清楚確知,接受機構安置的 孩子們不全然是弱勢與悲慘,相反地,他(她)們靠著自己的努力,不僅在 創傷中尋求復原的力量,更展現出令人佩服的生命韌性,確實是值得大家 仿效的;對於其他面臨相同遭遇的人而言,這也是提供突破困境追求圓滿 生命的典範。

二、研究方法上的限制卻展現重新建構所產生的能量

不論在訪談、整理逐字稿甚至開始嘗試進行分析時,總會擔心是不是 漏了什麼,所蒐集的資料會不會不夠周全,當正式開始進行撰寫與分析時,

更會擔心在分析的過程中自己的理解與敘說方式,無法貼近 3 位研究參與 者的經驗與感受。更何況自己來自於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自然無法完全 站在研究參與者角度進行理解並感受,而且又要進一步將這些內容轉譯成 讓閱讀者理解的文字,其實我自己是以有限經驗去理解研究參與者的生命 歷程,並做出自己的詮釋,這其實是屬於我的建構。但是婗婗在資料檢核 回饋中卻給了我 98%的符合程度「覺得又把自己的故事重整一遍,讓我從中省思並 當作面對未來的精神糧食,……」。更加証明了一個人的經驗或故事可以被重新 呈現、重新理解,生命經驗帶給人們的意義與影響也會因時間的不同產生 差異,但是在此重新建構的歷程中,可讓人們產生改變、用不同態度與方 式面對自己的生命。因此,我漸漸能對自己的擔憂釋懷,我也相信隨著時 間的流逝,每個人因為時間、經驗的不同,對自己生命產生完全不同的解 讀與反思,也會因此產生不同的體悟與看見。但是透過這樣的整理或許正

輩子的惡運已經全部走完了,照顧好這個家是我最重要責任,不讓發生過的事再發生,

我愛我現在所有的一切,也會盡全力維護這一切………」。

三、透過理解生命故事,更應該抱持尊敬與謙卑面對生命

或許受限於無法完全理解別人的生命經驗,只能依靠研究參與者願意 對研究者提供更多的開放與分享。因此我也開始思考,在這段以敘說研究 為主體的研究歷程中,3 位研究參與者願意在不算短的時間中,與我分享他 (她)們的生命經驗是多麼可貴,如果說這段歷程與經驗所帶給我的體悟與 學習是什麼,我將會說:「每個人是自己生命的主體,縱使自己握有再多專 業與技能,面對研究參與者對生存的態度及韌性,自己卻又顯得如此渺小。」

也再度提醒自己,面對每個生命都應該抱持一顆尊敬與謙卑的心,尤其當 我們拿著某些理論框架企圖去理解別人的生命故事時,更應該時時提醒自 己,每個生命均有其特殊性,任何理論框架也必有其限制,不能因此陷入 狹隘的看法中,尊重與開放的心才是一切助人工作的基本功。

四、透過研究歷程促發對生命旅程感恩之心

歷經訪談、整理逐字稿、構思分析架構這樣一個緩慢熬人的研究過程 中,除了對 3 位研究參與者堅韌的生命態度感到驚訝與佩服外,更加引發 我對家人、週遭友人等的珍惜,當上天對我的生命並未拋出過多挫折與險 阻,順遂的生命旅程必定不是可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獲得。我有充滿愛的 完整家庭,提供無憂的生存發展條件,一路走來有太多默默支持、一路陪 伴的友伴,對已將進入知天命之齡的研究者而言,確實由研究參與者生命 中學習到更多珍惜與感恩的功課,當目光回到自己的生命經驗中,何其有 幸能一路至此,當面對安置機構內各式各樣困難與複雜案主們,理解與寬 容更是必需常懷於心的精神能力。

五、帶著關懷、理解與包容,重視生命經驗中所有的奮鬥歷程

研究者進行本研究時,處於研究工作與兒少安置機構工作併行,在此 過程中,學習與反思其實也無時無刻影響研究者在專業工作上的視野。在

職場工作中未進行本研究前,當安置個案即將離開,研究者或許只會狹隘 的關注目前社會福利能提供的是何種資源,一股腦想全部灌入個案身上,

更深怕有所疏漏,忽略重視個案的真實需求與其能展現的無窮能量,也忘 記讚賞離院自立的孩子們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每一刻的努力。這樣的學習 過程中不僅提醒了研究者體察個案如何為生命奮鬥,在人本關懷的層次 上,也幫助我帶著更多關懷、理解與包容去面對看似一直無法順遂的離院 個案們,面對生命長期努力的過程。

貳、對實務工作上的反思與建議

研究者根據實際研究歷程發現「親密關係」對機構安置者而言,就如 同對所有人一樣重要,但是卻受到更多複雜因素影響,因此透過本研究分 析融合實務工作經驗與閱讀文獻心得,提出對社會工作上的反思與建議:

一、擬定具完整性、前瞻性之兒童安置保護計畫

擔任兒少保護工作的一線工作者,面對案主家庭多重複雜的問題,如 何擬定最適合個案的處遇計畫與過程,常常深深影響個案未來成長的步 伐,若處遇計畫不能以長遠宏觀的角度進行思考與擬定,當遇到需安置的 情況發生時,卻未能對機構屬性與案主適合度考量,反而僅在腦中思考的 只是何處最快有床位就往那裡塞,反正不合適再處理的心態,讓個案不停 在各機構間遊走,個案處於不斷失落與被拋棄的感覺中,更遑論如何儘早 尋覓復原之路。因此,建立完整且具前瞻性的處遇計畫與評估督導機制,

避免造成案主的二度傷害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機構內提供適齡適性服務的重要性

當機構工作者接案後,除需擬定個案服務計畫外,針對不同年齡層如 何營造最適合個案成長的情境,例如家別的分配、是否混齡等均需謹慎安 排與思考,因為年齡較小的個案需要較高密度穩定的照顧與關懷,安全依 附建立才能順利形成,第一線保育工作者的職業穩定度相對就更顯重要。

善互動情境,並配合對照顧者產生的安全與信心,正向親密關係才能積極 開展。

三、提早建立兩性交往、親密關係發展的知識與能力

研究中發現女性機構安置者很容易想透過婚姻改變生活現狀,在安置 機構工作中觀察到她們很容易早婚並很快進入育兒階段,但是她們是不是 真的對進入婚姻做好準備,是不是所選擇的對象的確足以托負終身,當公 主與王子的夢幻破滅,她們又該如何因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男性機 構安置者而言,覓偶之路比一般人顯較困難,但是擺脫自卑建立自信,創 造健康人生態度,更是他們必需養成的心理能量。

因此,在機構中針對兩性交往、擇偶及親密關係發展等知識傳授應該 提早提供,藉此增強機構安置者面對問題時因應能力。

四、協助經歷經構安置者面對「家庭」之兩難

當經歷經構安置者成年後,有了自己的家庭,面對曾經對自己造成傷 害的原生家庭,該如何在二者間尋覓平衡點,一方是自己好不容易營造的,

也是自己一心努力維繫的目標,但是原生家庭終究是與自己血濃與水,無 法分割的親人,當兩邊均需兼顧時,甚至原生家庭造成現在家庭的困擾時,

身心煎熬常是外人無法理解,如何對這類家庭提供以家庭為主體的資源協 助,例如安養、法律服助等,讓經歷機構安置者能無後顧之憂,安心面對 自己全新生活。

五、優勢觀點發掘離院自立個案的潛能與優勢

對離院自立個案來說,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展獨特自立之路,對進行 自立方案實務工作者而言, 則更應該不要忽略了案主正向因子在困境中將 如何被激發出來。因此,協助自立個案時過多介入或提供失當的外界資源,

就如同直升機父母般無法真正讓其學到自立,讓案主獲得挫折經驗更是必 要的過程,陪伴與指導角色的交替運用,更成為實務工作者在工作上的一 種重要智慧。

六、增強自立生活能力技能外,心理能量之強化亦不容乎視

近年來提升機構安置者離院自立能力的議題成為重要焦點之一,但最 常被重視的仍屬於經濟、職業、居住等的協助,面對內在層面、人際議題

近年來提升機構安置者離院自立能力的議題成為重要焦點之一,但最 常被重視的仍屬於經濟、職業、居住等的協助,面對內在層面、人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