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壹、研究方法的出發點

影響人類行為產生是複雜與多元,研究者從事兒童保護安置業務漫漫 16 年中,面對一雙雙童稚清澈的雙眸,這群寶貝們才剛進入生命起步的 階段,眼中所見的世界卻是那麼的不同,深埋心中的故事,不論將會裝扮 上何種色彩,伴隨生命的畫筆,終將不會停歇。當兒童保護工作者階段性 工作完成後,揮手帶著祝福目光送其遠離,孩子們又將以何種眼光看待自 己的過去與未來。當研究者浸淫在此殊異的生命歷程研究場域中,深藏其 中的內涵也絕非如平靜清澈的湖面般,能一眼看穿,研究者必需透過不斷 反覆思考,將所蒐集到不論是顯而易見的,或隱藏於深處各類訊息與經 驗,再詮釋成為有意義的概念。因此,本研究主題透過探討機構安置者,

面對親密關係發展的生命經驗及如何因應此一生命歷程,以研究參與者觀 點,發掘現象及行為的意義。因此,就如同內隱知識般,「那種我們知道 但難以言述的知識」。所以,為契合本研究主題所要探討的目的及方向,

採行質性研究方法,將更能夠進入現象的本身,進行深度探討。

經歷機構安置者,在幼年期大多是迫於無奈下,原生家庭無法繼續承

4摘錄自林鬱(民 89)。愛的小語錄,102。台北市:吳氏圖書。

擔照顧與教養責任,只好從最親密的生長環境中剝離,在此歷程中,每個 人均有其相異的生命故事,但進入相類似的成長環境-安置機構的洗煉成 長後,重新面對自己人生中親密關係建立發展的重要課題,在此過程下將 如何因應與面對,就如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ber T. (1998) 提出,透過敘說者對其生活和經驗的口語描述和故事敘說,是瞭解敘說者 內在世界最為清晰的管道。而且敘說的基本重點在於以故事形式來表達內 在思維的組織基模;關注到個體的生命故事,及重視的是研究參與者的主 體性,在社會學及人類學諸多研究中,敘說常被用來表現社會中某些特定 群體的特性及生活風格,更是呈現少數或弱勢族群他們未被聽見的聲音

(吳芝儀,2008)。因此,選擇使用敘說(Narrative)作為研究方式,藉以 瞭解此一具特殊境遇者的內心世界,透過生命歷程中的故事、說辭、對話,

呈現出的經驗,從中建構出事實,對此進行分析及研究,理解其意義及啟 示。

貳、站在敘說研究的思維中

敘說研究的立場是以故事本身作為研究對象,故事人人能說,故事也 人人愛聽,韋式字典將敘說定義為「表述(discourse),或表述之實例,

再現一連串脈絡連貫的發生事件」。因此,在敘說中必需包含對「事件」

的描繪,而事件間必需或多或少具備某些關係,即使是非邏輯性關係。事 件間也必需存在一種時間性關係,不論是先後關係或是同時關係,並強調 其中立性(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因此,在事件-關係-時間 序列中,不忘其中立性,乃敘說研究的基本精髓。但是又如何開啟此一研 究方式的開端,我們所謂“說”故事,故事是如何被闡述,必需透過語言,

跟 據 高 達 美 於 1957 年 分 析 指 出 , 語 言 具 有 對 事 物 的 「 去 蔽 」 (unverborgenheit)力,因此語言可以讓事件展現在被理解的狀態,其存 在的情況也可透過語言被揭露出來,語言內在的無窮性及無限性,語言不 僅是工具,也是我們理解自己、理解彼此、理解世界的必要媒介。通過語 言,我們得以建立與世界的關係。也因為通過說出的過程,構成陳述真理

的可能境域。但敘說研究所主張的存在真理,所追尋的不是與真實是否符 合一致,是一種似有若無,隱匿在不確定的深層內在之中,透過一種通過 對存在事物的重新領會,希望產生去除遮蔽揭顯出存有。

在根本上,敘說研究所牽涉到世界、真實、經驗與語言之間的複雜關 係,需透過如圖 3-1(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了解到研究者必需 心領神會於此關係中,才能掌握這個研究方法,以及邁入敘說研究的歷程。

圖 3- 1 敘說探究所牽涉到的世界-經驗-語言間關係

資料來源: 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頁 51)。臺北市:

鼎茂圖書。

因此,在本研究中透過研究參與者對親密關係所感知的時空脈絡裡,

加以瞭解他們對整個過程的經驗與觀感。而這些主觀經驗與「事實」是否 有出入,則不是研究者所要關心與理解的,而且研究者相信經歷機構安置 者陳述這些過程與事件,或許會因為研究者的身份及人格特質產生些微影 響,但更重要的是將研究者本身視為研究工具,讓研究參與者回到活生生 的生命經驗開採之中。

參、敘說研究的磐石

Polkinghorne(1991)& Bruner(1986)對認知模式的分類區分出兩種 敘說研究的類型:敘說的分析(analysis of narrative)與敘說分析

(narrative analysis)。前者的功能主要是從一連串的故事裡發展出一 般性的知識;後者則在回答某個特定的結果是如何或為什麼發生。敘說分 析發展的重點在於研究者將「生活故事和對話」的表達本身視為「研究問 題」而予以剖析。亦即研究者不僅將所聽到的故事、說辭、對話視作「社 會真相」,而是當作經驗的再次呈現(胡幼慧,1996)。Riessman(1990) 也指出經驗再現的五種層次來說明敘說分析的理論脈絡,其層次順序為關 注、訴說、轉錄、分析、閱讀等五種。

另又依據 Clandinin D.J.&Connelly F.M.(2000)以杜威對經驗的論 述,建構出敘說探究的 3 向度空間,並配合敘說研究的 4 個研究方向(彭 文珊、王根瓊、龔世芬、沈芳汶,2013),圖解如圖 3-2:

杜威: 交互作用 連續性 情境

(interaction) (continuity) (situation)

敘說探究的術語: 個人的和社會的 過去、現在、未來

敘說探究的 3 向度空間:個人的和社會的 時間性 場域 (personal & social) (temporality) (place)

4 個研究方向: 內在 / 外在 事件本身(現在)

、過去、未來

圖 3- 2 敘說研究的三向度空間及四個研究方向

資料來源:彭文珊、王根瓊、龔世芬、沈芳汶(2013.04.20)。網路資料 http:

//s16.ntue.edu.tw/flame/teachers/fen。

在隱喻上的 3 度敘說研究空間如下所述:

一、以時間為第一向度:研究由參與研究者記憶的開端為起始點,敘說的

二、個人的和社會為第二向度:研究參與者與社會情境間的互動有無等狀 態。

三、場域為第三向度:研究參與者與不同場域間,例如機構內、機構外、

學校等場域相關狀態之闡述。

任何特定探究都由這 3 度空間所定義:即任何研究都會處理時間議題 (時間向度),切合主題之下,必將研究焦點均衡地放在個人的和社會之上

(個人的和社會向度),研究也必定會發生在特定地點上(場域向度)。繼 續跟隨杜威的互動想法上,敘說探究的四個研究方向,包括內在和外在

(inward and outward)及回顧與前瞻(backward and forward),分述 如下:

一、內在(內心)的:探討內在因素,例如:感覺、希望、美(學)的反 應、道德傾向。

二、外在(環境)的:朝向存在的情況。

三、回顧與前瞻:探討時間性,過去、現在和未來。

所謂的 experience an experience(經歷一個經驗),即指進行研究 時,需要同時經歷這 4 個研究方向,並依據這 4 個方式去體驗它,因為研 究的目標就是要了解經驗,並使經驗有意義(蔡敏玲、余曉雯,2009)。

所以由上述學者的概念中,提到「經驗的再呈現」、「再現」及「經歷 一個經驗」,均可表現出在敘說分析中,研究者無法直接進入研究參與者 的個人經驗中,我們所處理的是某種模糊性質的經驗再現-包括談話、文 本、互動和解釋。這是無法完全中立及客觀的,總結而言,在敘說分析中 更重要的及所能做的即為-再現其世界(王勇智、鄧明宇,2012)。

在此我們可以歸結出敘說研究的特性,並配合研究主題說明如下:(蔡 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

一、強調研究的「情境性」與「反思性」:

敘說研究透過研究參與者情境敘述,讓複雜議題得以呈現,研究者運 用情境建構資料的關連性,將其融入、轉化為完整明確的故事,讓研究者 深入事物發展過程,並發掘更深層的脈絡與關係,成為一種動態過程。

接受機構安置者一旦必需離開機構成為自立的個體,必然很容易被視 為社會中相對弱勢的一群,在此情境下,親密關係的建立會不會受到社會 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偏見或束縛影響,他們又如何在夢想與現實中進行協調 及適應以打破這些障礙,透過敘說研究將更能深入親密關係發展歷程中,

剖析研究參與者的心靈反思並更貼近親密關係發展的事實模態。

二、揭露潛藏的目的與動機:

敘說研究運用故事陳述的方式,掌握事件、關係與目的間詳細的部 份,藉此呈現出人類社會事物與現象間背後的目的與動機,因此可以透過 此方式,對情境產生敏銳的洞察,更能完整清楚呈現研究對象的全貌。

經歷機構安置者在親密關係的發展上,除受自己本身信念影響外,是 否隱藏其它相關人、事、物的影響,也唯有透過生命故事的陳述,才能掌 握其他對研究參與者有意義及值得關注的資訊,甚至或許可以推衍出更深 層的研究發現。

三、考量時空與歷史情境:

敘說研究透過故事中的情節,清楚表現出時間結構與時空情境,讓研 究資料得以回顧與前瞻,亦讓研究者可以進行整體考量,獲致研究主題的 意義脈絡。

研究主題中探究親密關係發展,必會重視研究參與者在不同時空脈絡 下,呈現出各類不同議題,當研究參與者在不同時間軸線上,親密關係是 否因為此動態過程產生修正或重覆行為,並藉此一資料的關連性,進行深 入瞭解使經驗再現,也透過此動態過程,企圖讓資料更完整,更能幫助研

究者瞭解經歷機構安置經驗者在親密關係發展上的相關訊息。

究者瞭解經歷機構安置經驗者在親密關係發展上的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