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節將提出本研究面臨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選取的限制

本研究企圖透過被研究者對生命的深度敘說中進行分析,因此,在個 案選取上採用 3 位均是研究者曾經服務過的機構個案,進行深度訪談,除 了可以快速由原有關係中,透過既有的信任感達到開放心胸,真實闡述過 往經歷,亦也能透過研究者本身既有的長期觀察為佐證,豐富整個生命故 事的流動;但是也因為選擇的是同一機構安置個案,某個層面來說,有助 提升變項控制的功效。但換個角度,在不同機構安置型態下,例如大型機

型的安置機構離院個案,做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或許也將會產生新 的研究視野與貢獻。

二、動態研究的歷程中,心境與詮釋的轉變

與 3 位研究參與者歷經約半年的正式訪談,隨後又透過無數次以非正 式方式做內容的確認,甚至有許多故事發展順序,連研究參與者都已不復 記憶。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共同本著探尋真象的心境,多次透過其他佐證 資料或與照顧者(例如保育老師)一起將故事經驗還原,如此前前後後歷時 約近一年,同一事件帶來的感受,每個決定當下的想法與信念,與再度面 對與思索時必有變異,就算在這一年的研究階段中,前期與後期想法也會 因為當時環境或系統產生變化而有不同,因此,在研究上可能產生研究的 變動性限制,但是研究者寧願相信這就是敘事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豐富的本 質,對研究參與者提供的是不斷重新體察自我的過程。

三、研究者限制

研究者因為多年的實務經驗,某些根深蒂固的刻板觀念容易深藏於心 卻不自知,也太容易陷入過快下結論或急於立即將研究參與者拋出的問 題,努力為其尋求解答,在與 3 位研究參與者分享生命故事的同時,研究 者更需與研究參與者在生命舞池中配合生命樂章踩著相同節拍,踏完此一 研究歷程。

當這份研究走到最後階段,3 位研究參與者仍繼續為未來打拼,此刻的 努力已經不是僅為自己,更為了下一代,為了延綿不絕的生命努力,這也 是人類不斷延續的根本,在這當中究竟是什麼強大力量引導著我們,讓生 命豐富與多彩,或許就如本篇研究的開頭:

愛,衝破時間的限制,使未來和過去相連 (德)缪勒《詩集》

~愛使生命動聽~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行(1999)。(愛情的)墳墓、天堂?婚姻與家庭。載於王雅各(主編),性 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125-162 頁)。台北市:心理。

王勇智、鄧明宇(譯)(2012)。敘說分析(原作者:C. K.Riessman)。臺北 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朱儀羚、吳芝儀譯(2004)。敘事心理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 義:濤石文化。

余姍瑾(2011)。安置機構「家」的意義建構:歷經長期機構安置之離院個 案的經驗詮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 究所,臺北市。

余瑞長(2003)。育幼機構受虐兒童之社會適應研究-以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研究所,嘉義。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原作者: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Tamar Zilber.)。臺北:濤石(原著出版年:1998)。 吳靜吉(2004)。青年的四個大夢。臺北市:遠流。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10)。社會工作處遇理論與模式。臺 北:紅葉出版社。

李開閔、林芳皓、張玉什、葛書倫(譯) (2011)。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 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原著者 J. W. Worden)。台北市:心理(原著出 版年:1995)。

杜淑芬(2010)。涉入霸凌行為兒童家長親職經驗之敘事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台北。

林俐君(2000)。育幼機構院童成長脈絡之探討-以受刑人子女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北。

林美伶(2008)。從愛情經驗回觀童年目睹父母婚暴影響之自我敘說(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所,台北市。

邱方晞(1985)。育幼院兒童性別角色、人格特質、社會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

邱智慧(1988)。家庭模式兒童福利機構內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

洪昭蓉(1995)。臺灣省立高雄育幼院院童學業成就表現影響因素之研究【專 論】。社會福利,117,49-50。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孫世維(1995)。依附理論在青少年輔導上的應用【專論】。測驗與輔導,133,

2739-2741。

莊耀南(2010)。「自立生活」對經歷機構安置青少年之意涵(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臺北。

許令旻(2010)。經歷兒童安置的自立生活者之安全依附關係探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臺北。

許秀美(2014)。原生家庭的影響【專欄文章】。華文心理輔導中心。取自 http://www.chinesecounseling.org/chinese/articles/carticle-F amilyOfOrigin2.html

陳玨吟(2004)。唉~礙!!愛?!─從客體關係看未婚女性在愛情關係中的內在 衝突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高雄。

陳建良(2011)。長期安置育幼院之獨立生活青年的生命經驗與因應-一個 敘說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 研究所,臺北。

陳登義(譯)(2006)。客體關係入門基本理論與應用。(原著者 L. Gomez) 台 北:五南。

彭文珊、王根瓊、龔世芬、沈芳汶(2013.04.20)敘說性探究。取自 http:

//s16.ntue.edu.tw/flame/teachers/fen。

黃乙白(2010)。雙重奏:愛情長跑親密關係經驗之敘說研究----對偶觀點。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研究所,彰化。

黃貞容(2002)。育幼機構安置服務院童權益維護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南投。

維基百科(民 103 年 3 月 2 日)。親密關係【線上論壇】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B2%E5%AF%86%E5%85%B3

%E7%B3%BB

蒙光俊、簡君倫、郭明仁(譯)(2011)。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 社會生活(原作者:J. Yang A.Milliren M.Blagen.)。臺北市:張老 師(原著出版年:2009)。

劉德勝(1985)。台灣地區不同模式育幼院兒童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念家(2008)。情這條路—成年未婚女性親密關係發展歷程之敘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縣。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9)。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 作者:D.J. Clandinin & F.M. Connelly)。臺北:心理(原著出版年:2000)。

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臺北:鼎茂圖書。

鄭貴華(2001)。身體受虐兒童對「家庭重聚」接受意願之探討-以內政部 中區兒童之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 究所,台中。

蘇建文,龔美娟 (1994)。母 親 的 依 附 經 驗、教 養 方 式 與 學 前 兒 童 依 附 關 係 之 相 關 研 究 。教育心理學報,27, 1-33。

蘇靖雯(2012)。成年前期未婚女性親密關係發展歷程之經驗學習。(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

二、英文部份

Bodovski, K.&Youn.M.J.(2010).Love,discipline and elementary school achievement:The role of family emotional climate.Social Scuence

Research,39,585-595.

Bronfenbrenner, U.(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evelopment.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uner, J.(1986).Actual minds,possible word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2000).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N C: Jossey-bass press.

Dan A. (1996). Systems Theory and Social Work In Francis J. Turner. Social

Work Treatment ,4

th ed,601-616.

Dick,H.V.(1967). Marital Tensions

Clinical Studies towards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Interaction.London, England: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Fahlberg,V.I.(1991) . A Child’s journey through placement. Indianapolis

Indiana:Perspective Press.

Gilligan, R.(2000).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the Child in Foster Care. In G.

Kelly & R. Gilligan(Eds.),40-58.

Gilligan, R.(2000).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the Child in Foster Care. In G.

Kelly & R. Gilligan(Eds.),40-58.

Gray,M.&Webb,S.(2013). Social work theories and methods(2ed.).London, England:SAGE Publications Ltd.

Kadushin, A. ( 1980) . Child welfare services. New York,NY:Macmillan.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ayne, M. (2005).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London,England: Macmillan Press LTD.

Pittman ,J.F.& Buckley,R.R.(2006).Comparing malteating fathers and mothers in terms of personal distress,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and perceptions of family elimate. Child Abuse & Neglect,30,481-496.

Polkinghorne,D.E.(1991).Narrative and self concept. Journal of Narrative and

Life History,1,135-154.

Polkinghorne,D.E.(1991).Narrative and self concept. Journal of Narrative and

Life History,1,135-154.

Riessman,C.K.(1990).Divorce talk:Women and men make sense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Sinclair, I., Wilson, K., & Gibbs, I.(2005).Foster placements: Why they succeed

and why they fail. London, England: Jessica Kinglsley Publishers.

119-135.

Turner, F. J. (ED.)(1996).Social work treatment

Interlock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4 ed.).New York:The Free Press.

附 錄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愛使生命動聽~

經歷機構安置者發展親密關係歷程之生命敘說 研究邀請函

親愛的朋友您好:

我是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班研究生劉怡蓮,目前正在進行碩士論文研究,

此研究緣起於想瞭解經歷機構安置離院後,未被收養或轉介至其他家外安置單位,且原 生家庭無法提供經濟、心理穩定支持的獨立生活者,當面對發展親密關係時,個人在生 命經驗中如何尋求、調適其行為、想法、情緒等狀態,並更希望藉由您的生命故事敘說,

完整整理出經歷機構安置者,如何面對此一歷程,藉此提供更多有相似背景者,更豐碩 的生命能量及建構生命典範的可能,進而協助可能逢此困境,需要幫助的大眾,對學術 界而言更將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貢獻。

本研究將邀請對象為接受機構安置長達 3 年以上者;年滿 25 歲,離院自立生活超 過 5 年以上時間;婚姻狀態為已婚或曾有婚姻關係,並且願意與我分享生命故事與心路 歷程者,都非常歡迎您參與本研究。

本研究將以面對面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每次約 90 分鐘,共二至三次訪談,訪 談過程中為了完整蒐集到您寶貴生命故事,將全程錄音,並會嚴格遵守錄音資料的保密 與保管,以保障您個人的隱私與權益。

最後,誠摯邀請您參與本研究,您的經驗分享將是獨特且珍貴的!感謝您撥空閱讀 本研究邀請函,若您有意願參與研究,或需要更多瞭解,都歡迎您進一步與我聯繫,讓 我能提供更詳細資訊的機會。

敬祝 平安喜樂

碩士班研究生 劉怡蓮 敬邀 聯絡電話:

E-mail:

附錄二 參與研究同意書

愛使生命動聽~

經歷機構安置者發展親密關係歷程之生命敘說 參與研究同意書

經過研究者詳細說明研究目的與性質後,我願意參與「經歷機構安置自立生活者發展親 密關係歷程之生命敘說」的研究過程,並同意下列事項:

一、在參與過程我同意

1.將敘說自己從接受機構安置後,到目前生命中照顧者、親人、友伴、等親密關

1.將敘說自己從接受機構安置後,到目前生命中照顧者、親人、友伴、等親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