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

本章分為五節,分別說明研究問題背景、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待答問題、

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

近二十年來,國內教育改革之浪潮風起雲湧,自從 1994 年師資培育法公佈 後,師資培育走向多元化;於 1995 年教師法公佈實施後,教師改為聘任制,教 師會開始成立;在 1999 年國民教育法修正後,明定校長遴選制;又於 1999 年教 育基本法立法公佈後,確立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權利等法源。除此之外,更在 2001 年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學校的課程改以本位的課程,學校也進行一連串 的課程變革。此外 2014 年所實施之十二年國教,更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改革。因 此,學校組織已經產生變革,包括人員、技術、結構、目標的改變,這對學校經 營及學校的組織效能皆產生影響,更會影響及衝擊家長的教育選擇及教育市場的 走向。

隨著政治的民主化、經濟的自由化、社會的多元化、科技發展的快速化,使 得教育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加上通訊科技與發達的網路所帶動的技術變革,已 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與生產的模式,傳統的學校經營與管理勢必要更具前瞻性與 調適能力,方能因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變遷與時代需求。由上可知,學校再也不能 只是關起門來辦教育而無視社會的快速變遷;如何在日益競爭的社會環境下形塑 優良的學校文化,並將學校特色與辦學理念經由學校行銷策略與家長、社區達成 多元良性互動,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議題。

Apple( 2001a)指出從1980年代以後,英美等民主國家是以政治與經濟掛 帥,同時強調追求績效卓越與自由選擇的風潮,民主國家的教育政策也開始模仿 生產營利事業,希望透過競爭方式來提高教育績效;同時,認為教育被視為一種 商品,可讓個人能夠自由地選擇學校教育,以創造個人的福祉。像這種主張自由

化、私有化與市場化的思潮及觀念,被通稱為新右傾(the New Right)主義。其主 要論點強調:應將市場機制帶進學校教育中,透過消費者(學生和家長)的自由 選擇和生產者(學校組織機構)的自由競爭過程中,將可使學校組織具有競爭力,

教育也會更有品質,學生將可以學得更好,並且可以排除阻礙學校發展的限制因 素,透過自由市場機制也將提供更多家長參與和選擇的機會。

歐用生( 2001)指出教育市場化對生產者而言,能使製造生產的過程更加 順暢、更有效率,也更能提高其生產力及生產品質;對消費者而言,則能保障貨 品和服務品質,改善教育及生活品質。因此,教育市場化的概念及追求效率、績 效的需求,受到各民主國家的重視。

就國內現況而言,根據內政部戶政司( 2013)統計,在1996年以前,每年 出生人口都有30萬人的水準,於1997年後出生人口越來越少(2000年除外),在 2004年出生人口更是只有21萬6000人,近四年來,2010年為16萬7000人、2011 年為19萬7000人、2012年為23萬4000人( 龍年)、2013年為19萬9000人。少子化 呈現的並不是只有短期問題,而是一波波對未來的衝擊,對教育而言,從小學、

國中、高中職到大學,都會受影響。由於學童減少,目前幼稚園及中小學已普遍 有招生不足的現象,將來大專院校也會發生同樣問題,學校勢將成為艱困產業,

教師工作機會隨之減少。招不到學生的結果是濫竽充數,教學品質降低。受到少 子化衝擊,社區人口外移情況嚴重,很多學校都面臨年年減班的壓力,為了搶學 生,各校的辦學特色與改建校舍成了吸引學生的利器,而紛紛改善學校硬體設 施,並朝向精緻化努力發展特色,讓每一所學校的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照顧及學 習環境,提昇教育品質。因此,少子化更是突顯了教育市場的嚴苛及學校行銷策 略的重要性。

學校的環境(尤其是公立學校)受到較多的保護(如經費、人力… 等),

因此生存的危機不像企業界那麼明顯,相對的,就減弱了反應社會變遷的能力和 追求競爭優勢的動力。未來隨著少子化的嚴重、政府財政愈來愈緊縮,學校將面 臨到相當大的衝擊,屆時部分學校如果沒有特色、聲望和績效,可能被迫整併或

關門的命運。當務之急,就是要能夠提昇學校經營效能,塑造學校優良形象,打 造學校優良品牌,才能在未來生存競爭中確保致勝關鍵。這更是顯示出重視教育 市場化機制,推動學校行銷策略是學校不可忽視的生存之道。

國民中小階段的公立學校在制度上深受學區制的保障,理論上受教育市場化 的衝擊性低,教育市場化的現象不明顯。但隨著教育思潮的變革,家長教育選擇 權觀念與選擇能力的提昇,讓很多家長,可以透過遷居或寄居戶口的方式,避開 了學區制的限制。加上各學校的地理位置、教學情況、特色課程與學校行銷存有 差異,讓很多家長不受學區的限制,主動幫自己小孩選擇就讀的學校。在這種情 況下,也可以說,教育市場化現象正逐漸衝擊國民中小階段的公立學校。江明修 和蕭鈺( 2007)也認為國民中小學是屬於義務教育,政府提供強制性及免費的 教育機會給國民。是以教育市場化理念對國民中小學的影響,顯然不及大專院校 及高中職之深。但是從師資培育多元化、學校公辦民營、開放教科書、校長遴選 制度、教師會組織及小校裁併等帶有市場化色彩的教育改革策略,當中呈現的教 育改革主軸是與市場化貌似的企業化。因此,可以說教育市場化已經從對大專院 校及高中職的衝擊與影響,逐漸顯現出其對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影響。所以,在 目前國民中小階段的公立學校之教育人員,絕對不能忽視教育市場化所帶來的衝 擊,也絕對不能忽視學校行銷策略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

研究者自2008年2月擔任偏遠地區的國小校長,及現今擔任非都非偏的鄉下 小學校長,在六年多的校長經驗中,深深體會到偏遠小學被都會型學校邊緣化之 壓力。學校經營者如果沒有教育市場化認同及學校行銷策略之觀念及作為,將在 少子化衝擊及鄰近大校的磁吸效應之下,學生嚴重流失,最後可能面臨被併校或廢 校的命運。(依據民國102年10月30日所訂定彰化縣國民中小學裁併校作業要點中 規定,如學校連續二年學生人數低於40人,將降為分校;低於20人,將併校)。

而同樣地挑戰也出現在嚴重減班的都會型或非都非偏的學校裏,有些學校面臨社 區人口老化,出生率降低,學齡人口嚴重流失的問題。每年面臨嚴重減班及大量

超額教師的問題處理,不但使學校士氣低落更造成學校的不安氣氛,嚴重影響學 校的發展。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人更是學校的領航者,校長面對新一波的教育變革及時代 潮流趨勢,如何妥善的因應及提出有效的策略及作為,將是決定學校存廢及發展 的關鍵因素。而學校行政人員是襄助校長推動校務,實現教育理想與目標,最重 要的支持及助手。透過上述所提的背景因素分析,在少子化及家長教育選擇權的 高漲下,家長對學校辦學品質的要求日益增多,以及人們有遷居的自由,家長可 透過移動戶籍,達到選擇學校就讀的權利,這些在在打破以往中小學學區制的保 障。因此也突顯了校長及學校行政人員的教育市場化認同、學校行銷策略知覺和 運作的重要性。以上為本研究之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