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研究的嚴謹度

Teacher

2

IBH3 I B 校

H:家長 House-hold

3

DAP1

D:文件 Document

A

P:校長 Principal

1 Teacher

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

第四節 研究的嚴謹度

因為質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是「人」,因此,質性研究的信實度通常會受到質

疑與挑戰,為此,Lincoln 和 Guba(1999)就曾提出以下四個層面標準,來取代傳統 實證研究信效度,提高質性研究品質:

壹、可信賴性(credibility)

可信賴性即質性研究的內在效度,指的是研究資料的確實程度(胡幼慧,1996)。 在本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本著開放和真誠的態度及充分尊重受訪者對情境的要求,營 造一個溫馨與信賴的氣氛,讓受訪者可以暢所欲言,並且在訪談之後,將訪談內容轉 譯成逐字稿,請受訪者親自過目並簽名確認文稿的正確性,如果受訪者對訪談資料有 疑惑時,則再請受訪者加以說明,再修正逐字稿請受訪者過目簽名確認,目的在求能 真實呈現受訪對象的看法與觀點,亦即利用成員檢核提高本研究的效度。

貳、可遷移性(transferability)

可遷移性指的是研究結果的可應用性與可類推性,也是質性研究的外在效度。為 達成此一目標,研究者必須在進行本研究訪談前後,透過不斷的反思與調整訪談方 式,引導受訪者能夠充分陳述,提出更為豐富且深入的看法與觀點,研究者並對研究 對象、參與情形進行詳細的描述,文字的描述盡量具體和詳細,避免抽象而籠統的文 字,力求整個研究過程透明化,以提高本研究的可遷移性。

叁、可依靠性(dependability)

可依靠性指的是研究結果的一致性,可藉由三角檢定與研究稽核來檢驗研究過程 的嚴謹性。因此,在本研究之研究過程中,所有研究資料的取得,包括受訪者的聯 絡、訪談、錄音、逐字稿的謄寫等相關工作都是由研究者本人親自進行,並請研究所 學長針對文本資料的準確度做檢核。此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擁有一位隨時可以

對研究提出質疑的指導教授,並藉由不斷的研讀文獻及與指導教授的討論過程中,務 求研究過程能達到詳實與透明化,以提供讀者判斷資料的可靠程度。

肆、可確證性(confirmability)

可確證性指的是研究結果中立與客觀的程度。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藉由撰寫筆 記方式來檢視自我的主觀與偏見,以減少因個人因素而影響研究結果的客觀性與中立 性。因此,本研究嚴格遵守 Lincoln 和 Guba 以上所建議的四個標準,進行資料的 蒐集檢核,並幫助研究者堅持本研究的嚴謹性,建立信實度,以提升本研究的品質。

一、資料蒐集前

(一)對於選取研究對象學校的過程、研究對象學校背景及研究流程詳細說明。

(二)蒐集前,研究者先將實際訪談的大綱與指導教授討論,以確定收集到的資料 能真實反映出所要探討的議題。

(三)訪談前徵求受訪者的同意,並準備好錄音筆、記錄簿等相關工具,以確保能 確實收集訪談過程中任何資料。

二、在資料的蒐集上

(一)研究者經常檢視所蒐集到的資料是否符合研究目的的需求,使資料的蒐集能 達到研究的目的。

(二)在資料的蒐集期間,將獲得的資料與指導教授討論,經由指導教授的引導而 有新的思考方向和角度,讓研究者能保持客觀的研究立場。

(三)本研究運用實際訪談及文件分析等方式來進行資料的蒐集,以使蒐集到的資 料具有正確性及說服性。也從校長、主任、教師及家長的訪談等不同的管道蒐集 與研究相關的資料,並針對同一議題,分析檢驗所獲得資料的一致性。

(四)以誠信原則和受訪者保持良好關係,以確保資料蒐集能持續及增加資料的正 確性及可靠性。

(五)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集中注意力隨時查覺受 訪者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同時也要不斷自我省思,保持研究者研究中立的立 場及態度避免因為個人主觀的思想而影響到資料的蒐集。

三、在資料的分析上

(一)將實際訪談所收集的錄音資料加以譯成逐字稿,以真實反映研究時的情境。

(二)研究者與指導教授及學長,定期討論並以不同的角度及觀點來檢視資料,以 增加資料的正確性及可用性。

(三)在完成逐字稿之後,請受訪者確認研究者的解讀是否正確,以降低偏誤。

(四)為了使資料能完整,研究者對於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系統性的建檔及歸類,

而訪談的逐字稿也加以編號分類、建立資料分析的系統,以方便日後參考及增加 研究的可靠性。

四、在研究結果的描述上

(一)在與指導教授及學長的討論中,隨時修正所蒐集到的資料分析,以避免因個 人的偏見而影響到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及準確性。

(二)在做資料分析時,直接針對實際訪談和文件資料,避免做過度的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