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回顧與望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展望

在這裡我希望整理我對 Foucault 權力觀點的體會,以及我在本研究歷 程中的成長與發現,提出對未來研究、對教師、家長,以及對我個人未來 從事幼教工作的新展望。

壹、 我對 Foucault 權力觀點的體會

回顧本研究一路走來的歷程,Foucault 的理論帶給我很大的幫助。其 論述的概念與系譜學的分析方法,讓我可以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考察教師 與家長權力的社會歷史軌跡,發現家長與教師的權力確實受到外在社會歷 史、權力因素的形塑。而其分析權力的方法,讓我得以從親師之間實際的 互動過程中,分析出家長、教師權力運作的策略和效果,看到親師之間權 力流動所形成的網絡。這種同時從微觀與鉅觀角度對親師權力進行分析,

並且將教師與家長放在權力網絡中思考的方式,是本研究與先前親師互動 研究最大不同之處。

不過,在應用 Foucault 理論時,其實也遭遇一些困難,因為 Foucault 的理論與文章,詞藻華麗多變(姚人多,2002),不容易理解;並且有時 Foucault 所提的概念太過抽象,很難實際引用。尤其我研究的親師互動,

並不是 Foucault 權力研究的典型,因為教師與家長之間,並不是透過身體 的知識來運作權力,兩者之間也不必然受到對方的規範,因此在消化、凝 聚 Foucault 權力理論精神,使其能應用在親師互動範疇的過程中,花費了 很多的力氣。最後,我是從 Foucault 理論與研究中,擷取了三個分析權力 的重要精神,才跨越了理論與應用之間的鴻溝。這三個精神分別是:

1. 分析權力時,重視權力所處的社會歷史脈絡,並從社會歷史的發 展、檔案中,挖掘權力運作的方式與效果。

2. 不以壓迫—宰制二元的方式看待權力,而是關注權力施行的策略

169

與效果。

3. 因為知識、論述主要透過分類或設立規範,使權力得以順暢的施 展,並且不易被人察覺,所以分析權力時要特別注意權力與知 識、論述之間的交互的關係。

以上三項原則很簡明的掌握了 Foucault 認為權力是生產性、與知識、

論述有密切的關係,並且有其社會歷史的軌跡等重要的精神。在此再次提 出,希望能提供有興趣想要應用 Foucault 權力觀點來做研究的研究者一個 有用的參考。而要利用 Foucault 觀點進行研究,除了要掌握住 Foucault 理 論的精神之外,在研究方法上也有須要注意的地方。

Foucault 權力觀點雖然能引領研究者同時從鉅觀的社會歷史與微觀的 實際互動中考察權力的運作,不過要兼顧鉅觀與微觀兩個角度,所要處理 的資料很龐大,分析的難度也較高,更重要的是研究者還必須思考如何將 鉅觀與微觀兩種不同類型的資料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研究的整體,而不 是獨立的兩個研究。經過來回的思考與嘗試,本研究從親師的訪談與觀察 等實際互動資料中,發掘教師和家長受社會歷史條件影響的狀況,串連了 鉅觀與微觀兩個不同類型的資料。這個方法對未來研究而言這或許是一個 可以參考的作法。不過在目前利用 Foucault 權力觀點對幼兒教育或親師互 動領域進行研究的數量不多,且同時從鉅觀與微觀兩個層面研究運作狀況 研究也有限的情況下,本研究所使用的這個方法是不是最好?或者有沒有 其他方法可以讓兩種資料融合得更好?都還需要未來更多研究者加入這 個研究領域一起鑽研思考,才有可能凝聚出更好的研究策略與方法。

談完應用 Foucault 權力理論要注意的問題之後,我想談一談我對 Foucault 系譜學論述分析的看法。

如果說 Foucault 生產的權力觀點,引導我跳脫以「壓迫—受宰制」二 元對立的角度來看權力,是一種觀看視角上突破的話,那麼系譜學論述分 析的方法,引領我對歷史、權力、陳述、知識等相互交織、相互生產的複 雜歷程進行分析,對我而言則是研究方法上的新學習。Foucault(1978)認為

170

權力與知識透過論述結合,論述是權力的工具,也是權力的效果,並且對 身在其中的主體產生約制的效果;要拆解權力與知識之間的糾葛,看清權 力與知識對主體產生的約制作用,就要對論述進行分析。這個方法引導我 從歷史檔案、社會脈絡中拆解權力、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對人的 主體產生約制作用的複雜機制,因此我以為系譜學論述分析很適合用來回 答「為什麼某些人(或事情)會成為今日樣貌?」這類型的問題。就如本研 究透過論述分析的方法對親師互動論述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親職教育的知 識與相關的政策、法令、幼稚園評鑑制度等相互結合,形成強而有力的論 述,從四面八方對幼稚園教師產生了約制的作用,使得幼稚園老師即使面 對幼兒教育市場機制中強大的家長權力,卻仍然堅持自己負有教育家長的 使命。

透過這個解析的過程,我們理解到教師教育家長權力受到親職教育知 識、法令、政策、評鑑制度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形塑,並非來自於教師自身。

如果我們從這個理解出發,重新思考過去親師互動研究對教師限制家長參 與子女教育所作出的批判(例如 Nagakawa(2000)、Crozier(2001)的研究),

或許研究者會將批判的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對教師產生約制作用的論述與 權力機制。因為這層新的看見,或許教師可以卸下長期背負在身上的原 罪,獲得解放;研究者也可能因此而發展出新的解決親師權力不平衡的方 法的方法。由此可見,系譜學論述分析方法確實有其應用的價值。只是,

目前幼教領域應用 Foucault 理論與方法所進行的研究尚屬少數,因此建議 有興趣的研究者可以試著了解、應用。期待這些嘗試,可以回答某些懸置 在幼教人心中的疑惑,為幼教領域的研究開拓新的視野與版圖。

貳、 我在這個研究中的成長與對未來展望

在研究的最後,我從研究緣起再一次回想整個研究的過程,我學會了 從更寬廣的社會歷史成因的角度看待身處在綿密權力網絡中的教師和家 長,因為可以用一種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權力的運作,所以我也從過去 的困頓中抽離出來,獲得了解放…

171

回想我擔任幼稚園老師的後幾年,我感覺自己一直困在家長質疑我教 學的泥淖中。我認為自己很努力在經營「專業」的幼教課程,可是我的努 力不僅常常得不到家長相對的回應,有時還會遭到家長的質疑。在沮喪的 時候,我曾埋怨過家長所給予的壓力,也懷疑過自己的能力,而這也是當 出我選擇以親師權力作為本研究焦點的主因。是 Foucault 的權力觀,讓我 看清楚教師與家長的權力不是源自親師本身,教師和家長都受到社會環 境、政治、經濟、歷史、論述…等外在的社會條件的影響。這重重的社會 歷史條件,提供給人們某種權力,但同時也限制了人們的某些可能性,我 們每個人既是社會歷史的結果,也是社會歷史成因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 重看幼稚園的教師和家長會發現,幼稚園教師的艱難處境並不只是家長所 造成的,我們不應指責、埋怨家長;同樣的,家長育兒的壓力也不只來自 於老師,因此也不應該片面的指責老師限制了家長。

並且我的研究也發現親師之間的權力透過許多策略在形成、互動,是 一個流動的網絡,並沒有誰完全被誰壓迫。這些結果在在提醒我--要做的 不應該只是對某個有權力的人作嚴厲的批判,相對的,我們要做的應該是 理清社會歷史、權力等因素對主體的形塑與限制,然後認真的思考「自己 想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要隨波逐流?起而奮戰?還是引起大家的關注 共同來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只要認清了自己所受的社會與 權力的約制,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想法與抉擇,甚至原本限制自己的 社會與權力的條件,也可能變成是修練自己的有用工具39

本研究的焦點著重在理清社會歷史條件對家長與教師權力的影響,以 及家長與教師之間權力的相互影響,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家長和教 師看清楚自己所受到的限制與所擁有的可能性。透過這個研究的分析,我 希望幼稚園家長可以稍稍放下自己對幼兒殷切期盼所產生的壓力,留給幼 兒、教師和自己一點彈性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希望幼稚園教師可以跳脫長 期受家長權力壓抑的感受,能看到在幼兒教育市場化的環境下,只要教師 願意,其實還是可以擁有一定的專業自主的空間。

39這是 Foucault 後期所謂倫理美學的意義。

172

未來,我除了希望可以將這種分析的方法應用到幼兒教育的其他面向 之外,身為師資培育一份子的我,也希望可以把這種分析的事情的視野,

以及自我選擇的主動性,傳遞給未來的幼教老師,讓未來的幼教老師可以 有更自由的主體性。另外如果能進一步走入家長,減輕一些家長的憂慮,

那就更美好了!

173

【參考文獻】

Bauch, P. A., & Goldring, E. B. (1993). Teacher Work Context and

Opportunities for Parent Involvement in High Schools of Choice: A View from the Insid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D376169).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2nd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rabine, J. (2001). Unmarried motherhood 1830–1990 – a genealogical analysis. In M. Wetherall, S. Tylor & S. J. Yates (Eds.), Discourse as data:

A guide for analysis. London: Sage.

Coleman, J. S. (1987).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6(6), 32-38.

Crozier, G. (1999). Is it a case of "We know when we're nit wanted?" The parents' perspective on parent-teacher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Educational Research, 41(3), 315-328.

Crozier, G. (2001). Excluded Parents: The Deracialisation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Race Ethnicity and Education, 4(4), 329.

Dreyfus, H. L., & Rabinow, P. (1982). Michel Foucault :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 Sussex: The Harvester Press.

Fine, M. (1997). (Ap)Parent involvement : Reflections on parents, power and urban public schools. In P. Brown, A. H. Halsey, H. Lauder & A. S. Wells (Eds.), Education : cul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pp. 460-475).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ucault, M.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S. Smith, Trans.). London:

Tavistock.

Foucault, M. (1977a). Dicip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Vintage/Random House.

174

Foucault, M. (1977b). Nietzsche, Genealogy, History. In D. F. Bouchard (Ed.),

Language, counter-memory, practice (pp. 139-164).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Foucault, M. (1978). The histroy of sexuality-- Volume one:An introduction (R.

Hurley, Tran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Foucault, M. (1980a). The eye of power. In C. Gordon (Ed.), Power/knowledge (pp. 146-165). Brighton: The harvester press.

Foucault, M. (1980b). Truth and power. In C. Gordon (Ed.), Power/knowledge

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pp. 109-133).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Foucault, M. (1980c). Two lectures. In C. Gordon (Ed.), Power/knowledge (pp.

Foucault, M. (1980c). Two lectures. In C. Gordon (Ed.), Power/knowledge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