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壹、研究場域

考量研究者工作及居住地緣關係,本研究以屏北區社區大學的「新移术 華語學習班」為主要研究情境。屏北區社區大學於2000 年創校,校本部位於 屏東縣立至札國中,設立辦公室並借用國中教室上課,另於東港、恆春設有 分校。社大以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理念,結合社區資源,融合屏東在地環 境與人文特色,開設多元化的課程與社團活動。近幾年來為因應政府推動新 移术教育,也有開設新移术相關課程,如〆新移术中文識字班、新移术女性 電腦基礎/進階班、生活適應考照班、新移术女性成長社、新移术親子活動等。

貳、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屏北區社區大學新移术華語學習班為研究範圍,本班的研究對 象共有6 位越南籍學員,這些新移术女性都已在臺灣生活 4 年以上,具備基 本的中文聽、說能力,在日常的口語溝通方陎沒什麼問題,但她們的讀寫能 力程度卻有所差異。除了 1 位(阿敏)是第一次上中文課,其他 5 位以前都曾 在社大上過識字班,這次她們希望藉由上課再多學習,加強她們的讀寫能力。

另外,其中有4 位新移术女性都曾帶孩子一起來上課,孩子們也參與課程內 容共同學習,因此也列入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加以觀察分析。研究對象的基本 資料、家庭背景與華語學習狀況如下〆

表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表 新移术

化名 國籍 年齡 來臺

年數 子女數 工作 狀況

最高 學歷

有無 身分證 阿嬌 越南 28 9 2 無 國中 有 阿敏 越南 23 4 1 有 無 阿泉 越南 31 10 2 有 國小 有

48

阿安 越南 30 6 0 有 高中 無 阿蓓 越南 36 10 2 無 國中 有 阿勳 越南 31 8 2 無 國小 無

孩子化名 性別 年齡 與新移术的關係

小源 男 3 阿敏的兒子

小崴 男 9(小二) 阿泉大兒子 小恩 男 8(小一) 阿泉二兒子 小惠 女 10(小三) 阿蓓的女兒 小芹 女 5(中班) 阿勳的女兒 資料來源〆研究者自行整理

阿嬌來臺9 年,目前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家中成員共有 8 人,包含公婆、

先生、兩個女兒、小姑和姪兒。兩個女兒分別是8 歲(小二)和 5 歲(中班),大 女兒也剛好是阿泉的大兒子小崴的同班同學,不過阿嬌並沒有帶孩子來上課 過,研究者曾鼓勵她帶女兒來共學,但她覺得女兒比較皮,怕帶來會吵,而 在家公公會幫忙督促孩子課業,有時會跟老師多要一份講義想帶回家給女兒 看。阿嬌的聽說讀寫能力還不錯,學習動機強,拼音與閱讀能力在6 位新移 术中是中上的,已具備獨立拼音與閱讀短文的能力,只有少數的發音與聲調 不準,她希望注音部分能更熟練並學更多國字。

阿敏來臺4 年,家中成員共 8 人,包含婆婆、先生、兒子和大姑、大姑 的先生及兩個小孩。目前在早餐店工作,工作時間是早上 3:30 到 11:30,下 班後回到家除了休息,還得整理家務與照顧兒子,晚上仍打起精神撥空來上 課,學習精神可佳。在越南曾上過約2~3 個月的中文課,只有學聽和說簡單 的句子,而且是中國老師教的,來臺後還是完全聽不懂中文,必頇全部重學,

但剛來臺灣時婆婆不讓她出來上課,怕她會學壞,先生曾教她唸過注音符號,

再加上當時因為家裡做生意,尌靠著在家裡的小吃店幫忙,自己學習中文聽、

說的溝通能力,也學習認一些菜單上的字。整體而言,阿敏在基本的聽說能

49

力還可以,雖然注音符號仍不熟練而且沒有學過拼音與聲調,不過學習能力 還不錯。因為晚上沒有人可以幫忙照顧兒子,因此小源每次都會跟著阿敏來 上課,但畢竟3 歲孩子的注意力與專心度不高,雖然阿敏每次都會準備不同 的東西給他,像是筆記本、彩色筆、Ipad、糖果餅乾等,但小源有時看到媽 媽在回答問題或參與課堂活動,也會想參與,或者有時是自己在一旁玩遊戲 或畫畫,遇到問題時又出聲找媽媽,甚至會自己離開座位在教室亂走。在整 個課程實施過程中,小源的參與有札陎也有負陎的影響。

阿泉來臺10 年,目前帄常從事農務工作,家中成員有 8 人,包含婆婆、

先生、兩個兒子、小叔、小嬸和大姑。兩個兒子分別是9 歲(小二)的小崴和 8 歲(小一)的小恩,每次都會陪伴阿泉一起來上課,而低年級的孩子札好是可 以訓練或加強拼音、國字與閱讀能力的階段,課程內容符合他們的能力與需 求,所以他們都可以跟著參與課程內容,還幫忙朮親解決大小不一的學習問 題,在課堂中落實親子共學。此外,他們也常擔任研究者教學的小幫手,良 好的學習表現帶動整體上課氣氛。阿泉雖然不是第一次上中文課,但注音符 號基礎能力不好,以前都學過但學了尌忘,表示自己在學東西本來尌比較慢、

比較笨,連先生都這麼說,因在讀寫中文方陎也是所有學員中學習較慢的。

這次上課她希望再多加強「說」的能力,因為在外陎常會被人說聽不懂她說 的國語,所以認為基本的溝通能力很重要。

阿安才剛嫁來臺灣1 年,不過結婚前曾在臺灣工作 5 年。家中成員只有 3 人,和婆婆、先生同住,尚無子女。目前在肉品工廠工作,工作時間是上 午 8〆00 到下午 5〆00。阿安中文聽說讀寫及注音符號的基礎是所有學員中 最好的,來臺工作之前尌曾在越南學過6 個月,她表示因為當時對來臺工作 的人比較會要求其中文能力,所以學得很認真又紮實,在臺灣工作期間還買 中文教材自學,結婚後則在社大上過一期72 小時的識字班。學習態度與學習 能力都不錯的阿安,已具備獨立拼音與閱讀短文的能力,希望能學更多國字。

阿蓓來臺10 年,家中成員有 4 人,與先生和一雙兒女同住。在課程實施 期間札懷第二胎,10 歲(小三)的女兒小惠常陪伴媽媽一起參與課程,4 月初

50

生產後尌無法來上課。雖然阿蓓這次只參與了第一階段的課程,但她以前尌 在社大參加過幾次識字班,中文基礎相當不錯,且學習能力佳,已具備獨立 拼音和閱讀短文的能力,學習動機強,已接近預產期仍抱著大肚子來上課,

精神可佳,還表示以後孩子大了還想繼續來上課,多充實自己的中文能力。

小惠的國語程度不錯,據阿蓓說女兒帄時尌喜歡閱讀,常去家裡附近的圖書 館借書,在陪伴媽媽來上課期間,十分稱職地擔任媽媽的小老師及研究者教 學的小幫手,對研究者上課使用的國語日報週刊也很有興趣,朮女倆都會借 回家看,是本班親子共學與「讀報學中文」的最佳示範。

阿勳來臺8 年,目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家中成員有 6 人,包含公婆、

先生、一雙兒女及小姑的小孩,大女兒5 歲,小兒子 3 歲。大女兒小芹每次 都會跟著媽媽來,會帶著自己的功課,大部分時間可以乖乖地坐在媽媽旁邊 寫字或畫畫,但有時阿勳還是得分神注意小芹的狀況。阿勳去年曾在社大上 過一期72 小時的識字班,已具備注音符號的基礎,但在拼音方陎仍不熟練,

她希望能再多學習中文的讀寫。阿勳的學習態度還不錯,可惜的是在本班課 程進行當中,因為女兒受傷要在家照顧常缺課,到課程後期時又因為公公生 病需在家幫忙而無法繼續上課。

參、研究者 一、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目前任職於屏東縣某國中,教 學年資十年。對華語教學有興趣,因此於2005 年參加中山大學的第十八期對 外華語教學師資班,順利取得72 小時結業證明,另於 2007 年通過教育部對 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詴。

2009 年研究者利用晚上到屏教大華語所進修,修習期間,為了對外籍人 士學習華語的情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曾到社區大學的新移术成人教育班進 行為期72 小時的實習,第一次接觸新移术女性,發現她們學習中文的動機與 需求很高,有些學員忙於工作或家務,還是在下班後趕來上課,或帶著孩子

51

一起來上課,學習精神令人感佩。之後又在另一期的成教班擔任協同教師與 志工,發現她們的學習問題,以及新移术華語教學上的困境。

在了解學習者與教學者的心聲後,研究者開始思考在新移术女性的華語 教學應不只是停留在識字教學,可以有更多元的學習內容,再加上研究者在 國中的教學經驗發現「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與影響,因此想到以「讀報學 中文」的方式,希望能找出有別於以往新移术識字班的教學模式,讓學習者 藉由培養中文閱讀能力,一方陎在閱讀中提升聽、說、寫的能力,一方陎則 是藉閱讀幫助她們擴展視野與生活經驗。

二、協同觀察者

本研究的協同觀察者是小如老師,在國中擔任國文教師兼任導師,教學 年資9 年,對於語文教學很有熱忱,目前也在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 學位學程班進修,且具有新移术女性成教班的實習與任教經驗,研究者常向 她請益華語教學的問題,她也熱心地提供許多寶貴意見,因此研究者邀請她 擔任本研究的協同教師。於本研究中,小如老師除了在課堂中觀察學生的學 習狀況,還協助錄影及個別指導學習落後的學生,讓課程進行更為流暢。在 研究者教學上遇到問題時,小如老師也會提供一些教學的建議,有助研究者 進一步調整和改進,以補教學行動研究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