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壹、研究場域

根據前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選定綠羽國中(化名)為研究場域。綠羽 國中是一所座落在臺灣北部的都會型學校,因位居交通樞紐上,所以交通便利,

而且也擁有豐富人文、古都的文化資源,學校創建至今約莫有 30 幾個年頭,當 初為因應北部人口快速擴張才成立此校,目前綠羽國中的學生人數約有 2000 餘 人,教職人數也有 200 多人。因位於北部較早開發的地方,所以匯集了不少人口,

但其社經地位背景普遍不高,多屬勞動產業階級的家庭,隨著大眾運輸的便利 性,以及在經歷幾任校長的更迭下,學校積極拓展校務,致力於多樣化的發展,

不僅在學術上有所斬獲,近年來的體育發展也日趨多元,與社區建立起親密互助

與某班的班級為鄰,因此每班的動態皆能很快、也很方便讓導師立即掌握。在一 樓的穿堂則是學校的公佈欄,包括學生的獲獎事蹟、校務宣導、品格教育等資訊,

這些消息都會張貼在學校一樓的公佈欄中,有時也會公告於各處室外的佈告欄,

或是學校網頁當中。其中最特別的是,為陶冶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學生各樓層教 室區的牆壁上,皆會張貼校內學生優良的寫作作品,或是激勵學生的優美詞句或 名人佳句。

如上述所言,因是都會型的學校,又致力於延攬學生就學,所以在家長的社 經地位背景上有其差異性。其中可能有社經地位背景很高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 極為重視,常鼓勵孩子積極爭取校內、外的比賽,如國語文競賽、科展比賽或是 英語檢定等,對於孩子的品格或是在校的課業、行為表現,隨時希望與教師保持 密切的聯繫,以掌握孩子的動向,也不吝惜提供給孩子豐富的文化資本與刺激,

並妥善為孩子安排課後的活動,在意孩子每個成長的環節。相較之下,也不乏有 來自中低收入或是勞工層級的家庭,必須為孩子申請教育補助,且因父母終日為 經濟所苦,沒有額外的心力與能力,照顧子女的課業,也無暇重視子女的教育問 題,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當面臨孩子在校的問題時,常感嘆自己的「無能為力」, 希望藉由教師的力量協助孩子,甚至有時因自己工作時間的關係,無法照料孩子 放學後的安排,讓孩子逗留校外或是自理三餐。也有不少是居於兩者之間的社經 地位背景家庭,雖經濟上沒有太大的顧慮,也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因父母工 作的關係,礙於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讀書,所以在父母經濟許可的前提下,也有不 少學生是下課就得跑補習班或安親班,直到九點或十點多才能結束一天在外的行 程返回家中。正因如此,所以這類的家長認為補習班的老師,就應該得負責照顧 好孩子的學習狀況,因而可能形成教師在跟家長溝通學生的問題時,有些家長會 明說請補習班老師留意孩子狀況的奇特現象。

最後在教師方面,因為綠羽國中處於較早開發之地,因此校園中教師的平均 年齡為 40 餘歲左右,教師們皆有豐富的教學年資與資歷,與學生的相處也多為 按「校規」處事,對學生的要求與標準較為在規範內。但隨著時代的轉變、退休

潮的湧現,反倒增加許多年輕又熱血的新進教師與代課老師,與學生相處較為熱 絡、像朋友般容易打成一片,卻也因此常容易失了分寸而降低作業完成度,或是 發生師生衝突事件,讓校園中形成「兩世代」有趣的氛圍。學生在與這「兩世代」

老師交手時,也能自動轉變成不同的相處運轉模式,這種轉換模式似乎也常體現 在「男、女導師」帶班的差異風格上。正因為學校的教師常感嘆學生與過往的學 生相差甚遠,面臨的挑戰也越加艱深,學生狀況與類型更是令人想像不到的多樣 化。再者,因為同班級學生來源的豐富多樣性,以及經歷過些許歷練的教師經驗,

正提供了本研究選定為該校做為研究場域最佳的理由。

貳、進出研究場域

因研究的場域是研究者任職地方,所以研究者自始至終都身處在田野中,並 沒有進入場域的疑慮。話雖如此,但取得該場域守門員的同意也是非常重要的環 節,研究者在綠羽國中屆滿兩年後,便提出再進修的計畫,也獲得學校校長的支 持、各處室主任的肯定,在進修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職同仁知悉此事,都給 予鼓勵與讚揚。直到 101 年 7 月,確定研究方向時,即告知學校校長、各處室主 任,進行訪談與觀察,大家非常熱心地給予協助,對於能幫助研究者的地方無不 鼎力相助,甚至連在走廊上偶遇其他教師或主任,都會進一步追問目前研究的情 形,對於研究進度也深表關切。直到 102 年 5 月底,確定觀察與訪談皆告一段落,

102 年的 7 月底,以研究者身分退出研究場域。

參、關鍵報導人 一、尋訪的歷程

本研究以綠羽國中的教師為研究參與者,先採閒聊無壓力的方式,過程中詢 問老師是否認為自己對學生有做分類的傾向,大部分的教師皆不避諱地承認此 事,接下來可能就開始細數自己曾碰過的「問題學生」,以及與學生間的攻防戰 等等事蹟。若再細問是否因為分類而對學生有差別待遇時,有些許男老師的答案

是否定的,認為自己對學生很公正沒有差別,反倒是女老師思考後多能正視這個 問題,坦言確有其事,但都會解釋自己對學生差別待遇的成因。若再進一步詢問 是否有意願參與研究「差別待遇」訪談對象時,資深教師或是與研究者較為不熟 稔的教師,似乎多面有難色打了退堂鼓,但仍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協助填寫問卷,

可能是對於自己要被揭露出或是白紙黑字的文字化甚感憂心,在極力重申研究倫 理與告知想探討的不只是「負向」的差別待遇後,好些教師仍婉拒我的邀約。在 碰了幾次軟釘子後,知道自己選了一條不好走的路,沒想到這個研究議題第一個 關卡所碰到的瓶頸竟是,尋找研究參與者的問題,這讓我好生失望,也從未想過 這會是我執行研究時面臨的一大困境。

在我整裝待發重拾信心後,認真回顧著在與老師們交涉中,所面臨的停滯點 是什麼?原來是老師們聽到我研究主題的表情與心態,那不安、疑惑與不好意思 的神情,讓我了解到可能需要找一個與我熟悉且信任我的對象,如此參與者才能 放心地告訴我自己的經驗,而所得到的資料也較為真切、不隱藏。另一方面,需 藉由學生的交互比對來驗證結果,此舉似乎也給教師帶來極大的壓力,正向的差 別待遇效應不用說,但若論及負向的差別待遇時,教師也會擔心學生是否因對教 師的不滿或偏見,趁機被學生攻擊與惡意的抹黑,那麼往後在面對該生時,或許 很難客觀不有定見。因此我也必須克服教師的這一個心理障礙,找一個願意透過 學生的回饋來印證自己處事作風的教師,結果是否真如自己所知覺那般,一旦與 學生的答案有其落差時,教師如何自省力求改進?還是往後在面對研究者及學生 時會心生芥蒂?或是該為自己「良善」的立意而闡述、指責學生種種的不是?然 而,當我在訪談學生時,如何才可以得到一個不帶有情緒或偏見的結果,讓研究 較為「客觀」符合真相?在在的一切都形成一個嚴峻的考驗。

最後在口委們的建議與指導教授討論過後,決定把焦點單純的只放在教師對 學生的分類上做討論,發現老師的防備之心比起過往減低不少。並採用學校民族 誌的方式,藉由自己平日的觀察、閒聊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適時提問,進一步詢 問教師們的心意與態度時,發現教師們皆願意表露出自己的心意與研究者分享,

甚至詢問校內教師兼行政人員的老師們時也不吝於說明,這著實讓研究者重拾好 大的信心,也得以讓此研究再順利繼續進行下去。

二、 關鍵報導人的基本資料

(一)溫溫老師:

溫和有原則又可以傾聽學生聲音的數學科男老師,教學年資已達十六年,

師範體系畢業後即分發至綠羽國中,一直留任至今。實習那年兼任導師,

一年後便入伍從軍兩年,退伍後回到原校繼續服務,期間兼任三屆學生的 班導師為時九年,期間曾有過四年專任的時間。目前兼任七年級導師一職。

(二)文文老師:

瞻前顧後的好媽媽公民科女老師,教學年資已長達十四年,中間曾留職停 薪攻讀研究所二年。在一般大學修習社會科並加修中等教育學程,畢業後 即在綠羽國中服務至今,途中又修習國文的第二專長與研究所的進修,有 十一年的導師經歷與二年的專任教師。目前兼任八年級舞蹈班導師一職。

(三)洋洋老師:

動靜皆宜又富進取的英文科女老師,順利取得碩士文憑不久,教學年資已 滿九年。師範體系畢業後即考取北部某所國中,在該所學校服務四個年 頭,兼任導師三年與一年的註冊組組長,之後介聘至綠羽國中兼任導師三 年與專任一年後。目前擔任專任英文教師且身兼協助行政的工作。

(四)恬恬老師:

深受學生愛戴的自然作風英文科女老師,目前仍在攻讀碩士學位中,教學 年資即將邁入第九個年頭。在一般大學中加修中等教育學程,又在他校加

深受學生愛戴的自然作風英文科女老師,目前仍在攻讀碩士學位中,教學 年資即將邁入第九個年頭。在一般大學中加修中等教育學程,又在他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