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一、 研究場域特性

(一) 使用情形

根據統計流量網站 Alexa,Facebook 為目前最大的社群網站,其流量僅次於 搜尋網站 Google,而市場研究機構 Hitwise 的數據則指出,美國 Facebook 的流 量在 2010 年曾數度超越 Google。在台灣,社群網站也同樣地受到歡迎,Alexa 的排行榜,第一名是入口網站 Yahoo!奇摩,Facebook 則是排行第二。因此,基 於使用普及的考量,研究者選擇 Facebook 作為觀察社群網站使用者自我呈現的 場域。

(二) 研究場域的自我呈現管道

作為自我呈現的工具,Facebook 提供許多樣化的途徑供使用者表達訊息,

分述如下:

1. 個人檔案(Profile):包含使用者各種基本資訊,例如個人圖像、年齡、學 歷、工作、感興趣的事物、自我描述、親屬…等,可讓使用者直觀地呈現 關於自己的資訊。

2. 朋友列表(Friends List):並非一般關係所定義的朋友,而是顯示與使用者 具有聯繫的其他使用者,也就是使用者於網站中的社交圈成員名單。透過

「朋友」的人數與組成,可以了解使用者在社群網站中對於自我的定位。

3. 塗鴉牆(Wall):指網站互動資訊匯集的頁面,包含「朋友」自身所發表的 資訊、個人檔案與「朋友」狀態的更改、對於其他人的發言、或是使用社 群網站應用程式等資訊。由這些資訊可以確認使用者互動的情形,藉由資 訊內容可以了解使用者的自我呈現。

22

4. 影音相簿:使用者可以透過上傳自己的照片或影片直接顯示自己的生命事 件,而選擇公開的照片代表使用者自願地呈現的一面。

5. 網誌:Facebook 也具有一般網誌的功能,不過大多數關於社群網站的研究 並未關注此項功能的使用,但是依據研究者的使用經驗,仍會有少數使用 者撰寫網誌。透過關於大量文字的描述,使用者可以更加深入地呈現自我。

6. 應用程式:Facebook 中具有許多其他功能的程式以增加使用的趣味或是增 進社交的功能。部分應用程式與自我呈現有關,例如對貼文、更改的個人 狀態、連或粉絲頁等,點擊「讚」的按鈕(稱為「按讚」)表示意見。某些 使用者則將自己於遊戲中的角色圖像作為個人圖像,亦有程式讓使用者的 個人圖像顯示國旗、校徽等標示,表現使用者的自我認同。

(三) 隱私設定

使用者可以調整「隱私設定」,以限制其他使用者的觀看或取用資訊的內容。

目前,Facebook 由在網站中與使用者的身分來區分隱私的設定,將權限劃分為 五種類型:

1. 僅限個人:資訊只有使用者本人可以看到。

2. 僅限朋友:朋友為朋友列表中的成員,資訊僅限這些成員可以看到。

3. 朋友的朋友:指不在使用者的朋友列表中,但是為朋友列表成員的朋,集在 Facebook 中,與使用者為兩個連結的距離。

4. 公開或所有人:指包含 Facebook 以外,網路上的所有人。

5. 或是使用者可以選擇「自訂」,由使用者決定對哪一部分的社群,也就是「社 團」公開什麼樣的資訊,或對個別的帳號顯示哪些資訊。

隱私設定的範圍幾乎包含自我呈現管道的所有資訊,主要分為三大部份:

1. 朋友邀請:在朋友邀請方面,Facebook 的使用者可以設定是否允許公開搜 尋、是否顯示朋友列表、顯示哪些人為朋友等。

2. 個人檔案:使用者可以一一設定欲顯示與不欲顯示的個人相關資訊,包含聯

23

絡方式、學歷、興趣、宗教信仰與政治立場等。

3. 塗鴉牆的貼文:經過 Facebook 數次改版,使用者可以管理單則貼文的隱私 設定,也就是限定每一則觀看的對象,並且能夠隨時調整。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大學教師作為研究的母體,原因在於 Facebook 最初即設定大學 生為主要的使用對象,且目前的文獻多以大學生為調查的母體,因此選擇大學教 授較能與前人研究做相對的呼應。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者依下列標準進行立意取樣:

1. 研究對象所指之「教師」,即目前於大學授課之教師,包含教授、副教授、

助理教授與講師。「學生」則指教師目前於大學授課與已非該教師授課之學 生,也就是包含在校學生與畢業生。

2. 教師與學生互為好友,也就是教師與學生可以看的到彼此置於社群網站的資 訊,具有互動經驗者。具互動經驗的範圍在於,教師與學生在社群網站有雙 方一來一往的溝通或其他交流活動,前者例如使用聊天室溝通或塗鴉牆上對 話,後者則如雙方寄送與回送遊戲禮物。後續補充訪談對象則為朋友名單未 加入學生之教師。

3. 考量 Facebook 使用程度,若該教師並不常使用 Facebook,一個月以上未登 入一次,則不列入樣本範圍。

本研究的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如以表所示:

表 3-1 受訪者背景資料

24

編號 學科

領域 性別 年齡 年資 職稱

至 2011 年使用 Facebook 的累積

時間

訪談日期 訪談 方式 A 文學 男 60-70 7 教授 3 年 2011/7/25 面訪 B 商學 女 40-50 6 講師 3 年 2011/7/28 電訪 C 藝術 男 40-50 17 副教授 8 個月* 2011/7/29 面訪 D 資訊 男 40-50 10 助理教授 2 年 2011/9/27 面訪 E 資訊 女 45-50 18 副教授 2 年 2011/10/5 面訪 F 資訊 男 40-50 16 教授 2.5 年 2011/11/7 面訪

G 資訊 女 40-50 14

講師

(以行政 職為重)

2 年 2011/11/1

3 電訪 H 管理 女 30-40 4 助理教授 3 年 2011/12/9 電訪

*註冊 2 年,於 8 個月前重新使用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