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年 正式 桃 園 縣 某 國 民 中學

七年級 帶 學 生 參 加 縣 市 科展獲獎

第六年 正式 台 北 市 某 高 級 中 學 附 屬 國 中 部

七、九年 級

第七年 正式 台 北 市 某 高 級 中 學 附 屬 國 中 部

七、八年 級

此外,研究者(R)透過訪談了解個案教師(T)嘗試把閱讀融入數 學教學的原因以及對於數學閱讀理解和數學閱讀融入教學的想法。

發現個案教師想要嘗試把閱讀融入數學教學的原因是以前教的學生 看到較長的題目就不大想寫,或許是題目看不懂,所以個案教師想 要透過閱讀讓他們去學習理解文字要表達的意思。此外,個案教師 也希望透過閱讀融入數學教學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更持久且希望培養 學生的自學能力。

R:你為什麼想要嘗試用數學閱讀教學呢?

T:最一開始我想要用數學閱讀教學的原因是因為以前教的學生 每次只要看到應用問題就是不寫

R:應用問題嗎?

T:對,或是敍述很長的題目,選擇題也有可能,反正就是題目 很長的那一種,就是一看不知道要怎麼辦的那一種,他就會跳 過不寫,而且那個題目有時候其實不難的,其實就是稍微看完 照步驟做就可以有答案的東西,只要敍述長一點,他們就沒有 耐性去寫,有可能是沒有耐性,也有可能是他不大懂那個上面 在說些什麼,所以這是當初我想說藉由閱讀讓他們去學習就是 理解文字要表達的意思,然後,看可不可以改進這一塊,然後另 外會讓我想要嘗試用閱讀教學的理由是因為,就是其實學生常 常是現在學現在會,可是可能過了半年一年就是學的東西就忘 光光了,那我的感覺是說他那個時候就是因為以前他在學數學 的過程當中,反正就是題目一直練一直練,不管是學校老師還 是補習班給題目是一直練習題目這樣子而已,然後當下練一練,

同樣的題目類型一直練當然就可以熟練,而且在國中東西其實 本來就比較少,所以當他熟練題目之後,他即便內容他不是很 清楚,他只要看到這種題型就是這樣算,能力好一點的學生大 部份都可以掌握,我是覺得他們這種東西到了九年級有變化題 目的時候,其實就通通變得不大行,尤其是九年級有那種證明 題也都幾乎通通不行,不能靠那樣子練,要真的懂的東西都不 大行,而且,以前有很多畢業的學生就是上了高中之後就完全 沒辦法自己學,所以,當初想要靠閱讀是希望說,看可不可以培 養孩子自學的能力,然後培養他去看題目理解題目,然後可以 懂題目在說什麼或是課文內容在說什麼。

研究者(R)透過訪談與個案教師(T)的訪談發現個案教師在半年 前對於數學閱讀理解的看法都是較為表面,就是看懂題目定義在說 什麼。到了現在,個案教師認為學生需要理解課本內容及其數學知識,

而且能夠舉例。在解題的時候,能夠說出每個步驟的理由。當有兩種解法 時,也能夠說出這兩種解法的差異。

R:您現在覺得數學閱讀理解是什麼?

T:我會把數學閱讀理解定義成學生在看課本或是其他跟數學相 關文本的時候,他可以藉由一些閱讀的方式或閱讀的技巧等等,

然後來了解課本上面的說明,然後從中吸收,理解上面的數學 知識,然後我所謂的理解指的是說,小朋友他可以用,可能第一 步的理解是他可以舉例,比如說什麼叫一元一次式這樣子好了,

他可以自己舉例說這個是一元一次式,哪個不是一元一次式,

等等。那可以再進一步說明為什麼這個是,然後為什麼那個不 是。然後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說明那到底什麼叫做一元一次式,

我覺得我的理解的定義是這樣。然後,或者是像這種是概念性 的東西,那如果是比如說解題的部份,比較偏計算的東西,在我 的看法,理解是指說小朋友他可以說出就是解題過程中就是每 一個步驟的理由。或者是說,當步驟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說明錯 在哪裡,為什麼它不對。然後或者是說,兩種解法的差異在哪 裡,甚至可以進一步的比較出什麼時候用比較適合或者是好壞 等等,這是我對於數學閱讀理解的看法。

R:那您半年前對數學閱讀理解的看法也是這樣子嗎?

T:半年前哦,半年前我對於數學閱讀理解的看法是什麼?

R:跟現在的看法會有哪些什麼不一樣?

T:剛開始,我不能講說這半年其實是漸漸的在改變,然後,如 果說半年前應該說最一開始還沒接觸這個這些東西之前,最一 開始對於數學閱讀理解比較把它定義在比如說讀題目,讀懂題 目,這是定義得比較小,我只定義在他看得懂題目在說什麼,然 後能夠理解題目給的條件,然後能夠解題和解釋題目,比較定 義在這邊,比較沒有去更進一步的說他可以自己去閱讀課本的 內容,然後理解什麼什麼這樣子。

研究者(R)透過訪談與個案教師(T)的訪談發現個案教師在半年 前認為把閱讀融入數學教學的看法是教學生能夠學會怎麼解決那些 他們以前不大想寫的那些題目。到了現在,個案教師希望培養學生 自學的能力。

R:半年前(最剛開始的時候),您對數學閱讀融入教學的想法是 怎麼樣?

T:最剛開始的時候,我對於數學融入教學這件事情,我的想法 是想要教學生能夠學會怎麼解決那些他們以前不大想寫的那些 題目,那是我最一開始的想法。

R:那現在呢?

T:現在我是覺得它是一個就是要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 方法,只是我現在對數學閱讀理解的目標就是融入這個教學方 法我的目標主要定在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不再是看 到什麼題目要會解這樣子,可能半年前,我比較偏重我希望他 可以利用這個方法來解題,可是現在的我覺得他到底能不能夠 解題,我已經不是這麼在意,我比較在意的是他從中可不可以 抓到一些訊息,然後當他看到東西有疑問時候,他有沒有辦法 去藉由課本上面或是文本裡面的資料去解決他的問題。

R:或許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您是怎麼把數學閱讀融入您的 教學裡面?

T:現在嗎?還是之前?

R:嗯…各舉一個好了。

T:我從最一開始做的閱讀的部份,我曾經讓學生看就是課本上 面定理的部份,定義的部份,我可能就讓他們去閱讀。又比如說 看到課本的標題,問他們這是什麼意思。然後就是讓他們閱讀 下面去找答案等等的那種方式。曾經也有做過學生去讀那個題 目,讀解題的過程,然後問他們說每一步是為什麼,然後是同學

在黑板上寫了有一些錯誤的內容就會讓他們立刻看黑板上的過 程,然後去跟他們討論為什麼。然後,也有就是一樣的解法都對 的,讓他們去比較等等,其實剛剛在那個過程中講的都是我做 過的東西。

T:然後我接下來想要做的就是這學期我設計給我們班上學生的 是,我希望他們加強預習那一塊,我要他們做的就是每次上課 前我會給他們一小個範圍,可能是兩到三頁或是三到四頁這樣 的內容,然後他們要去預習並提出問題,然後我會簡單教他們 一下提問的技巧。比如說你看到什麼你不大懂的就去提問,把 你的問題寫下來,然後再去找課本裡面看看你覺得答案是什麼 這樣子。那可能每次預習大概寫三到五個問題這樣子,然後上 課時候再來討論那一些問題,不過這是我目前規劃的,還沒有 實際去做過,也不知道會怎麼樣。

此外,個案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會注重師生的互動、學生的思 考。當進行數學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時,希望在教學中增加閱讀的 元素,提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而教師行動研究原本預計有三個 循環,但因為學生閱讀低落,因此再增加了一個循環。第一循環是 希望學生能閱讀課本並找出課本內容的重點;第二循環是個案教師 嘗試使用學習單讓學生進行預習的工作;第三循環是要學生使用數 學筆記本進行預習,即學生閱讀課本後,在筆記本上提出三到五個 問題;第四循環是個案教師嘗試以不同的教學方法,或是利用不同 的閱讀文本進行教學,同時也希望學生能多參與討論(許倚瑄,2015)。

而研究者所觀察的階段是第三循環和第四循環。第三循環主要是本 研究的前期階段,第四循環主要是本研究的中期階段和後期階段。

二、個案班級:

透過個案教師提供的上學期全年級數學科段考成績,發現個案 班級(F 班)每一次的數學科段考成績都是位於全年級的第一名且三 次段考的總平均分數(66.80)為最高,C 班總平均分數(54.49)次之。

如表 3-2-2 呈現各班級上學期的每一次段考成績及各班級三次段考 的總平均分數。因此,在本章第四節將會比較個案班級和 C 班的學 生之數學閱讀態度。

表 3-2-2 各班級上學期的每一次段考成績及各班級三次段考的 總平均分數

班級 第一次段考 成績

第 二 次 段 考 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