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者是否能積極參與對話,願意傾聽大眾的聲音並立即回應,且能主動鼓勵參與以誘 發公眾討論,透過良性的互動建構凝聚力與忠誠度,進而增強公眾再訪粉專之意願;

並探討其危機處理方式,其中囊括了當機關本身發生危機時藉由粉絲專頁平台之澄清 策略,及粉絲專頁貼文內容引發爭議時之善後程序等兩個層次。最後,綜觀前述各階 段營運策略後,檢視政府機關之成效評估及經營效能情形。

貳、 研究問題

本研究基於前一段落提出之各項研究目的,彙集成下列幾項研究問題,期望能透 過內容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深入訪談法等研究方法蒐集相關資料,以詢求各問題之 解答:

一、 政府機關設置臉書粉絲專頁之目的及現況為何?

二、 政府機關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決策及執行程序為何?

三、 政府機關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資源投注及實際運作情形為何?

四、 政府機關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成效評估及經營效能為何?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原則以「行政院所屬二級機關」,也就是部、會層級為研究對象。經初步 了解現行對於政府機關臉書粉絲專頁之相關研究仍為數不多,且多限於單一機關的研 究,或僅就少數性質雷同之機關(構)做比較研究,尚缺乏廣泛性的探討,爰此,本 研究以分工最多元的行政院體系為觀察標的,試圖分析不同性質機關運用粉絲專頁之 策略及展現在公關上效果的差異。

行政院暨所屬機關共分成四級,院為一級,部、會為二級,署、局為三級,分署、

分局為四級1。因二級部、會為擬定國家政策之主體,其上負責決策,其下負責執行,

爰本研究決定以部、會為對象。依行政院組織法規定,下設14 部、8 會、3 獨立機關、

2 總處、1 行、1 院,共 29 個所屬二級機關;惟目前尚在組織改造過渡階段,且另有

1 依據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 6 條規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成立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故現行行政院所屬二級機關總數 為32 個,如圖 1-1:

1-1 行政院所屬中央二級機關

資料來源: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經使用臉書搜尋引擎搜尋上列32 個機關發現,法務部、行政院主計總處及公平 交易委員會等 3 個機關無設置臉書粉絲專頁,此外,中央選舉委員會粉絲專頁係於 2019 年 9 月方成立,考量本研究後續將針對各機關 2019 年全年度之貼文抽樣編碼,

該會恐產生資料不完全之情形,爰本研究將此4 個機關排除,以其餘 28 個機關(內 政部、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勞動部、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衛生福利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文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大陸委 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海洋委員會、僑務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客家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中央 銀行、國立故宮博物院、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促進轉型正義 委員會)的粉絲專頁為研究對象。

2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 2 條,本條例主管機關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不受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第5 條第 3 項、第 32 條、第 36 條及行政院組織法第 9 條規定之限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將依本章設定之研究問題,探討公共關係、網路公關及政府社群媒體公 關之應用等文獻,並從中選擇適合本研究之相關理論後設計研究方法。先以內容分析 法,客觀檢視各受評機關粉絲專頁是否充分具備應有之內容或功能;再以問卷調查法,

讓臉書用戶瀏覽過各機關之粉絲專頁後,依主觀感受給予評分;再經由深入訪談法,

訪問機關臉書經營者,了解各機關之經營策略及過程中遭遇之困難。最後,透過交叉 比對各研究方法蒐集到的資料,針對研究目的及問題整理歸納出相關解答,並比較經 營成效出色的機關在各面向運用之策略,作為後續政府社群經營者之參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了解政府機關使用網路社群媒體建立公共關係的策略,在文獻探討章 節將分為四個部分進行整理。第一節,公共關係,藉以了解公關之意涵、功能及運用 模式。第二節,網路公關,探討最初的官方網站公關,及目前被廣為使用的虛擬社群 公關,並分析其中最強勢的頻道「臉書」,再進一步比較Web 1.0 與 Web 2.0 之差異;

第三節,政府社群媒體公關之應用,探討社群媒體對政府公關之意義,及我國政府目 前之實務應用情形;第四節,小結,綜整本章蒐羅之文獻,歸納出本研究架構及指標。

第一節 公共關係

在正式進入本節文獻探討前,須先釐清公關與行銷概念上的差異,由於二者互為 表裡、相輔相成,故常被混為一談。良好的公關,以正向溝通有效地傳遞訊息,建構 組織內外友善環境,並藉此促進行銷績效;而成功的行銷,則以創新的點子促使產品 銷售,積極開發潛在市場尋求品牌認同,俾利建構及延續組織與公眾間的互動關係。

基此,可見二者存在共生關係,「行銷」需要天馬行空、大膽的創意,著重於廣度,

為一刺激「買單」的過程;「公關」則需抽絲剝繭、細膩的挖掘,著重於深度,是一 誘導「走心」的過程。表2-1 將進一步比較二者的差別(群策行銷,2013):

2-1 「公關」及「行銷」比較表

公關 行銷

目的不同

以「塑造形象」為主要目標,經長 期努力經營建立並維護組織與公 眾的互惠關係,爭取公眾認同以創 造公信力,讓組織得以長久存續。

以「產品銷售」為主要目標,運用 行銷技巧吸引標的群體目光,並誘 發其產生需求,藉此建立專屬該組 織的產品市場,以擴大經濟利益。

焦點不同

涉及各層面的關係建立,包含內在 顧客、外在顧客、媒體、利益團體、

政府部門等。

聚焦於與外在顧客的交換關係,即 滿足顧客需求以為組織爭取盈利。

方法不同

以說故事為例,需找出故事中觸動 人心的點,以連結閱聽人的情感,

藉此增加好感度與認同感。

以說故事為例,憑藉三寸不爛之舌 把故事說得誘人動聽,換得閱聽人 願意在時間或金錢上付出。

資料來源:整理自群策行銷,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合上述「公關」與「行銷」之比較,由於本研究傾向於探討政府部門透過社群 網站與公眾建立良好溝通及互動關係,進而形塑正面形象之成效,因此定調以公共關 係角度展開本次研究。

壹、 公共關係之意涵

公共關係最早源自於美國,歷經好幾個階段的蜕變,從零星無組織的公關活動,

演進為具計畫性、系統性的公關作業;從單向傳播演變為雙向溝通;從虛無的宣傳演 進為事實的宣導。現在對於公共關係的描述,已不再只是單純的訊息傳播,而是一種 對組織內外群體關係的管理。管理程序以偵查環境為始並鎖定標的群眾後,分析情勢、

訂定目標、規劃策略、執行策略計畫、評估執行成果,並隨環境的改變隨時調整策略 以為因應(張在山,2004)。

在公共關係的發展過程中,各階段對其定義有所不同,惟因近年來該學科漸趨成 熟,各方提出之定義也隨之日趨一致。英國公共關係協會(British Institute of Public Relations)提出,公共關係是一種具目的性、計畫性及持續性的努力,以建立及維持 組織本體與標的群眾間相互的了解(引自 Wilcox et. al.,2000)。美國公共關係通訊

(Public Relations News)針對達成公關之作業程序提出之定義為,公共關係是一項特 殊之管理功能。它須先評估公眾的態度,讓組織政策或策略能符合公眾的利益,進而 規劃並忠實執行各計畫活動,以爭取公眾的了解及支持(引自張在山,2004)。

此外,國內研究公共關係之學者對其意涵之看法整理如下。臧國仁(1988)認為 公共關係即溝通──對於不同的組織、團體進行溝通,以增加對彼此的了解,進而降 低磨擦,爭取雙方的最大利益。袁自玉(1989)認為公共關係是一種管理、傳播及行 銷的工具,以雙向溝通的方式,使組織本身的需求及興趣與特定族群的需求及興趣相 互配合,又為達成該溝通目的,可透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親身接觸進行之。方世榮(2004)

認為公共關係是優良關係的建立,它能為組織贏得公眾的好感,為組織形塑良好的形 象,並澄清對組織具惡意的流言蜚語。

綜整上述眾學者對公共關係之定義,可發現雖不完全相同,但似乎可找出共同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Wilcox 便認為任何組織或個人面對不同的環境,均可發展出不同的公共關係意涵,因 此提出公共關係的主要要素(Wilcox et. al.,2000):

一、 具目的性(deliberate):其目的在傳達資訊、增進了解、影響說服,及獲得友善 回應。

二、 具計畫性(planned):公關工作是有系統的計畫,須經由研究及分析尋找出有效 的對策方案。

三、 具表現性(performance):有效的公關工作需建立於個人或組織正向的行為表現,

以作為個人或組織良好形象塑造的重要基石。

四、 具公共利益性(public interest):公關工作除須顧及個人或組織本身之利益外,亦 需兼顧受眾之利益。

五、 具雙向溝通性(two-way communication):公關工作除向受眾傳遞資訊外,受眾 的反饋也是同等重要的。

六、 具管理功能性(management function):公關工作除了策略決定後進行資訊的傳 播外,亦包含策略決定前的研商與討論,及資訊傳遞後之成果評估與策略調整與 否之檢討。整個過程均具計畫性與持續性。

綜上,公共關係就像是在組織與公眾之間搭起一個友誼的的橋樑。經由具計畫性、

持續性的管理策略,讓組織將期望公眾知道的訊息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送出去,同時也

持續性的管理策略,讓組織將期望公眾知道的訊息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送出去,同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