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一、試探性實驗對象(試教班級)

為考慮學生背景變項的一致性,本研究試探性實驗對象由研究者親自選取非實驗 組及控制組之同所學校六年級同班的學生,由研究者親自教學,以瞭解該教學活動實施 所發生的一些問題,並作為修正活動內容之參考依據。試探性實驗對象不做任何的資料 處理與分析。

二、正式實驗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的選取皆經由新北市教育局電腦編班,因此班組學童之組成皆為

隨機分派,其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

本研究對象以新北市福氣(化名)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為六年健康 班,實施創造性戲劇教學融入品德教育方案教學(即正式實驗研究對象,也就是研究者 擔任導師之班級),全程參與研究,所得資料做量化與質性的分析處理;控制組為六年 快樂班,按照一般品德教育教學上課,沒有做任何實驗處理。

(二)研究對象概況:

表 3-1 研究對象概況表

組別 男 女 合計

實驗組 16 15 31

控制組 16 15 31

合計 32 30 62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分質與量兩種形式,量化研究工具乃採 羅瑞玉(1997)所編製的「國小學生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問卷」,來考驗實驗假 設;質性研究資料乃根據實驗組學童於教學活動期間所填寫之「學習單」、「單元回饋

單」、「總回饋單」、「家長回饋單」、「個別成員自評回饋表」,並於活動中觀察學 生,作為研究工具,以下逐一說明各量表之內容。

(一)量化研究工具:國小利社會行為調查表

1. 量表內容(詳附錄二)

(1)「利社會行為表現」係指日常生活中,兒童在利社會行為包含關照、救助與合 作行為上的實踐程度,在「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利 社會行為表現越好。在「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中,包括關照行為表現(題 號1至13)、救助行為表現(題號14至26)、合作行為表現(題號27至39),共計39 題。

(2)「利社會行為傾向」係指在社會互動情境中,兒童願意表現利社會行為包含關

照、救助與合作行為的可能程度,在「利社會行為紙筆情境測驗」的得分越 高,表示利社會行為傾向越好。在「利社會行為紙筆情境測驗」中,包括關 照行為傾向(題號1至9)、救助行為傾向(題號19至27)、合作行為傾向(題號10 至18),共計27題。

2. 適用對象

此量表是藉由實際觀察、記錄、開放式問卷及與學生談話,且經過二次預試 後所編製而成。其為紙筆式的自陳檢核,適用國小中、高年級學生。

1. 量表答題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有「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表」及「利社會行為紙筆情境測驗」兩個分

量表,由兒童根據自己實際情形選擇適合的選項,其計分方式:本量表根據 李克(Likert) 五點計分。

(1) 在「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表」分為「從不」、「很少」、「有時」、「經常」、

「總是」,分別給予1、2、3、4、5 的分數,共有39題、全部是正向題,分 數越高,表示「利社會行為表現」越高。

(2) 在「利社會行為紙筆情境測驗」分為「不可能」、「不太可能」、「有可能」、

「很可能」、「非常可能」,分別給予1、2、3、4、5的分數,共有27 題,

全部是正向題,分數越高,表示「利社會行為傾向」越高。

2. 量表的信效度

(1) 量表的信度分析~內部一致性

信度分析是以整份量表作為評估的對象,除了針對整份量表來進行檢測 之外,還必須就不同的分量表來進行。依據DeVellis(1998)的建議,當α 值 低於 .60完全不接受;介於 .60 至 .65 之間最好不要接受;介於 .65 至 .70 為最小接受值;介於 .70 至 .80 相當好;介於 .80 至 .90 非常好。

首先將實驗組與參照組在「國小利社會行為調查表」品德行為表現量表 之前測與後測之信度分析摘要列於表3-2。

表 3-2 品德行為表現量表(行為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層面 題

前測 後測

關照行為表現 13 .94 .89

救助行為表現 13 .94 .87

合作行為表現 13 .95 .93

整體品德行為

表現 39 .98

.96 註:N = 62;信度值為Cronbach’s α 係數

由表 3-2可知行為量表部分,「關照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4,後測信 度為 .89;「救助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4,後測信度為 .87;「救助行為 表現」前測信度為 .94,後測信度為 .87;「合作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5,

後測信度為 .93;「整體品德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8,後測信度為 .96;

依據DeVellis(1998)的建議,顯示本量表前後測皆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接著將實驗組與參照組在「國小利社會行為調查表」品德行為傾向量表 之前測與後測之信度分析摘要列於表 3-3。

表 3-3 品德行為傾向量表(情境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層面 題

前測 後測

關照行為傾向 9 .92 .81

救助行為傾向 9 .93 .81

合作行為傾向 9 .92 .83

整體品德行為

傾向 27 .97

.93 註:N = 62;信度值為 Cronbach’s α 係數

由表 3-3 可知情境量表部分,「關照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2,後測 信度為 .81;「救助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3,後測信度為 .81;「救助行 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4,後測信度為 .87;「合作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2,

後測信度為 .83;「整體品德行為表現」前測信度為 .97,後測信度為 .93;

依據DeVellis(1998)的建議,顯示本量表前後測也皆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本量表為羅瑞玉(1997)以高雄市310 名國小3-6 年級學童為預試對象,

預試所得資料經由項目分析,鑑別度高(CR>2.5),而且本量表內部一致性 良好,而國小利社會行為調查表 Cronbach’s α為.9536,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 的信度。故本研究所測得之信度與羅瑞玉(1997)結果相似。

(2) 量表的效度分析~因素分析

在效度方面,本量表除依據相關理論與文獻及國小學生日常生活觀察所得,

經預試、因素分析等審慎過程外,並採用教師評量之效標關連效度,效度量 表施測完畢後求取教師評量與學生自陳量表之積差相關,所得相關係數 在.5312 至.7861 之間,本量表之效度尚稱理想(羅瑞玉,1997)。

(二)單元回饋單

本表之設計系針對本實驗教學課程內容,並參考李宣俞(2005)、吳明宗(2002)所 編製的「單元回饋單」,編製成「品德教育方案單元回饋單」。採用勾選及開放式問答方 式,於每次方案結束時發下,由成員當場寫完後收回,期望透過單元回饋單來了解實驗 組成員參與活動態度及學習成果,以利研究者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並作為下次方案教學 內容之改進基礎(詳附錄三)。

(三)總回饋單

研究者於八次活動結束後讓學生填寫「總回饋單」,期望透過總回饋單來了解成員 對各單元及整體的喜愛程度、活動安排建議、及參與活動的收穫,做進一步了解成員參 與方案教學的成果(詳附錄四)。

(四)家長回饋單

於方案教學結束後,請家長觀察學生日常行為表現、撰寫家庭作業的狀況,填寫家 長回饋單,以了解學生行為在家庭改變的情形,探討其是否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見 附錄五)。

(五)個別成員自評回饋表

本表由研究者自編,主要目的在於分析與比較實驗組六年健康班學童接受品德教育 方案教學之前與之後,關於行為表現有無任何不同或改變,作為研究者分析品德教育方 案教學成效之參考依據。個別成員分析之內容運用日常訪談、觀察、記錄等方法與學生 日記、親子聯絡簿中與家長溝通的內容(詳附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