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展望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1

訪談的方式,對於和替代役男人力運用上有重要關聯的業務承辦人以及替 代役男進行相關訪談,藉此來了解實施成效。

(二)研究時間和地區限制:全台離島皆設有司法機關,惟因為時空的限制,本 研究主要以台北地區的司法機關-台北地檢署為主要的研究範圍。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主要以質化訪談和文獻分析為主,因此在樣本的 選取上可能無法如量化研究所選取的樣本數來得多,這也是本研究主要的 限制之處。

(四)相關研究文獻的數量:替代役制度在國內施行的年限並不長,也因此相關 的研究期刊和文獻數量並不豐富,因此本研究盡量選擇相近的主題文章以 及研究文獻,並參考他們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角度來進行本研究的分析。

第四節 研究展望

我國近幾年來已漸漸朝向募兵制的方向邁進,而為因應役男人數在短期之內 數量的提升,替代役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討論和議題也越來越多。本研究主要是 針對台北地檢署的長官以及替代役男進行訪談作出的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可以 作為其他政府機關在替代役男運作制度上的參考,同時在此研究也針對替代役男 的教育與訓練以及績效獎懲規範皆有提出運作上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改進之道。

替代役制度在我國已經發展數十年之久,而替代役人力已成為現今各政府機 關不可或缺的人力需求,加上替代役人力屬於廣義之公務員,因此在教育訓練以 及績效獎懲上具有相對之重要性,換言之,本研究可以作為替代役以及其他季節 性雇用人力上的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2

參考資料 一、中文部分

王旭昌(2003)。替代役交通助理人員制度之成效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交通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祿旺(譯)(2002)。人力資源管理(原作者:Wayne Mondy, Robert M. Noe, Shane R. Premeaux)。台北: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湘玲(2012)。我國替代役制度之研究,1992-2012。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俐安(2007)。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成果談組織評鑑教育訓練專案成效之模式。

行政院入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地方治理藍海策略研討會,臺北。

吳美連(2005)。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智勝。

吳美連、林俊毅(1999),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二版)。臺北:智勝。

吳泰成 、周威廷(2011)。公部門推動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架構芻議。研考雙月 刊,35(3),113-120。

吳雪鈴(2004)。我國社會役政策執行之評估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明聰(2006),我國替代役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家庭因素服替代役為例。東海 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昊陞(2003)。我國兵役替代役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昱叡 、 吳承螢(2004)。從“人力資源規劃”分析我國體育替代役未來人力 規劃可行性策略。中華體育季刊,18(2),69-77。

李美玲、周萍芬、王士豪、鄭志輝、林育民(2004)。企業改造人力資源規劃之 探討。遠東學報,21(2),321-334。

李啟中(2000)。替代役人力運用及管理-以消防替代役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 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3

李清勇(2002)。我國實施替代役制度成效分析-以雲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誠、黃同圳、房美玉、蔡維奇、林文政、鄭晉昌、劉念琪、胡昌亞、陸洛(2005)。 人力資源管理的 12 堂課。台北:天下。

李樂天(2006),員工績效考核技巧,新加坡:麥可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政昌(2005)。國民中小學教育替代役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運作成效關係之研 究-以高屏二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林鴻印(2013)。家庭因素服替代役之認知研究-以人力資源管理觀點分析。國 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秉毅(2007)。高齡學習方案規劃人員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 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淑馨(201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

林欽榮(1991)。工作設計對組織績效及員工滿足的影響,人事管理,28,(10): 4-14。

林鍾沂(2005),行政學。台北:三民。

邱周剛(2014),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新北:新京文開發。

徐崇善(2006)。人力資源管理及運用與企業退休金制度設計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原作者:William N. Dunn)。台北:培生 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南雄(2010)。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立。

陳向明(201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金貴(1995),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上),人事月刊,21(3),

33-37。

陳勁甫研究主持 ; 黃一峯, 羅新興協同主持,(2011),實施募兵制對替代役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4

度之影響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炳臣(2010)。保四總隊替代役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限光(2007)。我國文化服務替代役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以社區營造類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新民(2000)。社會役制度。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陳新民(2002)。我國兵役史上最大變陏─替代役的前瞻與檢討。國家政策論壇,

2(5),133-138。

陳詵緯(2008)。我國警察替代役交通助理人力運用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 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榮成(2004)。台北市替代役管理之執行評估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 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火燦(2000)。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

創 意 力編組(譯)( 1995), 人力資源管 理:實務規劃 (初版)( 原作 者:

H.T.Graham&R.Bennett)。台北:創意力出版。

黃良志、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2011)。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與應用。

台北:華泰。

黃永志(2002)。我國替代役人力資源運用之研究-以警察役機動保安警力人員 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英忠(1993)。現代人力資源規劃之管理。台北:華泰。

黃賢良(2002)。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執行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 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立民(2005)。台灣軍事「身體」的轉變與規訓—以替代役制度管理為例。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至誠、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葛邦義(2005)。我國實施替代役政策執行成效評估—以法務部行政執行機關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5

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裕民(2007)。文化服務替代役制度實施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 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定基(1999)。宗教自由、良心自由與替代役,從釋字第四百九十號解釋談貣。

律師雜誌,242,86-90。

賴兩陽(2005)。台灣社會役制度的政策發展與運作困境。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12,115-164。

賴兩陽、趙碧華(2005)。社會役制度人力運用及成效評估研究。內政部社會司 委託研究(報告編號:094000000AU631001),未出版。

戴世玫(2002)。社會役人力運用及管理-以苗栗縣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 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戴帅農(1994)。訓練評核的原則與方法。就業與訓練,12(4),16-22。

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台北:五南。

盧 宛 伶(2010 )。 護 理 人員 參與專 業繼 續教 育自 我覺知 學習成效 之研 究:

Kirkpatrick 模式之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嘉義。

二、英文部分

Arthur, J. B.(1992).The Link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 in American Steel Minimill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45, 488-506.

Babbie, E. (2013).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3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Belcourt & Bohlander & Sherman & Snell (1999) Human Resources. SECOND CANADIAN EDITION. Brownstown, MI:ITP Nelson Publication

Butler, J. E. Ferris, G. R. Napier, N. K.(1991) Strategy and Human Resource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6

Management.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

Chandler, A.D.(1962). Strategy and Structre. New York:Doubleday.

Dunn, W. N. (2008).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Delaney, J. T. Huselid, M. A.(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 949-969.

Dessler, G.(200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Dixon, N. M.(199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ee Responses on Participation Reaction Forms and Posttest Score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1(1): 129-137.

Dyer, L.(1988).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f 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volving Role & 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D.C.:ASPA.

Finn, J. (1968). A Conflict of the Loyalties: the Case for Selective Conscientious Objection. New York: Pegasus.

Gorden, C.Z. (1993). The Military Chaplaincy and Conscientious Objection. America Press, 168(17): 5-8.

Guest, D. (1997).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3): 263-276.

Huselid, M. A.(1995).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urnover, Productivity,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8, 635-672.

Huselid, M. A. Jackson, S.E.& Schuler, R. S.(1997).Technical and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s Determinant of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Feb, 40(1), 171-1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7

Keim, N.A (1990). The CPS Story: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ivilian Public Service.

Pennsylvania: Good Books.

Kirkpatrick, Donald L.(1994). Evaluation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Kirkpatrick, Donald L. (1996). Great Ideas Revisited-Revisiting Kirkpatrick’s Four-Level Model. Training & Development, 50(1), 54-59.

Lado, A., & Wilson, R. (1994). Human Resource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Competency Based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4), 699-727.

Michael, H.(2000).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Practical Approa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Milkovich, G.T. & Boudreau, J.W.(1994).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Homewood, IL: Richard Irwin.

Miller, D.(1987).The Genesis of Configur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686-701.

Moskos, C.C. & Chambers, J.W. (1993).The New Conscientious Obje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e, R. A .(2004).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Noe, R. A., Hollenbeck, J. R., Gerhart, B ., Raymond A., Wright,P.M.(2007).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3rded. North Ryde, N.S.W.:McGraw-Hill College.

Richard, O. C. & Johnson, N. B.(2004). High Performance Work Practices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Substitutes of Comple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ies, Fall, 21(2), 133-148.

Robbins, P. S., & Coulter, M. (2002).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8

Schuler, R. S. (1992).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inking the People with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Busi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 21, 18-32.

Stufflebeam, D. L. (1974).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s. In W. J.

Popham (E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Tichy, N., Fombrun, C. & Devanna, M.(1982).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3(2), 47-61.

Tsui, A. S.(1990).A Multiple-Constituency Model of Effectivenes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at the Human Resource Subunit Leve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3) , 458-483.

Ulrich, D.(1997). Measuring Human Resources: An Overview of Practice and a Prescription for Resul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6(3), 303-320.

Warr, P., & Bunce, D. (1995). Traine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utcomes of Open Learning. Personnel Psychology, 48(2), 347-375.

Weisman, R., Lamberti, J., (2002). Violence Prevention and Safety Training for Case Management Services.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 38 (4), 339-348.

Wexle, K.N., & T.T. Baldwin. (1986). Post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Facilitating Positive Transfer: An Empiric Explor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9(3),503-520.

Wright, P. M., & McMahan, G. C.(1992).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Journal of Management, 18, 295-3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1

會給他們榮譽假一天,那管理幹部也是一年會有三次的在職訓練,那像其他行政 內部單位也會有一些戶外活動給予獎勵,那各單位也會有績效評比績優役男會給

會給他們榮譽假一天,那管理幹部也是一年會有三次的在職訓練,那像其他行政 內部單位也會有一些戶外活動給予獎勵,那各單位也會有績效評比績優役男會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