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行動研究之歷程,自一百零一年元月進行文獻資料蒐集與研究計畫 之規劃,一百零一年五月至六月底、九月至十二月中,為期二十週,持續進行「融 入創造思考教學藝術小尖兵導覽培訓課程」,預計於一百零二年六月完成研究計畫。

期間運用:研究者教學札記、協同研究員回饋紀錄單、小尖兵甄選資料表、小尖兵 學習單、導覽稿、學習回饋單、導覽稿回饋單、導覽技能互評表、小尖兵訓練自 評表、小尖兵暨家長心得表、攝影與錄影、訪談紀錄……等多元方式蒐集質性資 料,並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

另外,在課程進行前後實施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 兵創造力表現測驗」(參照:附錄一、二),「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 力表現測驗觀察量表」(參照:附錄三、四),蒐集量化資料作為分析學生創造力與 導覽學習成效。以下就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種類分項說明。

129

壹、 質性部分

一、 研究者教學札記

本研究中的教學札記,是指研究者在教學行動歷程中的記錄與省思,主要詳 實記錄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到的狀況、特殊事件、成果、困難與瓶頸。Altrich,Posch

& Somekh 認為札記的內容可以是所觀察到的、所感覺到的、所解釋的、所反思 的、所創建的、所說明的(夏林清譯,2002)。研究者將透過每次上課後的教學札 記,真實記錄小尖兵訓練過程中所見、所聞和所思,並透過蒐集到的資料,進行 不同層面的思索,探尋其中隱藏的意義,以增進蒐集資料的深度與廣度,並做為 教學與研究的修正與紀錄。

二、 協同研究員回饋紀錄單

本研究採取參與觀察與資料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為了降低研究者主觀因素所造成的影響,故以與協同研究教師討論及分析學生學 習成效之紀錄,做為修正課程與教學之資料。

三、 小尖兵甄選資料表:

為本次小尖兵甄選時學生的報名資料,可觀察學生語文方面的起始能力與參 加動機,藉此與後續資料比對,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 小尖兵學習單

配合導覽課程蒐集各學習階段小尖兵的上課學習單,從學生紀錄的內容分析 學生在各階段學習成果,並檢視其創造思考能力與導覽之學習成效。

五、 導覽稿:

蒐集小尖兵於導覽稿撰寫階段各版本的導覽稿,藉此觀察與分析其學習歷程 的變化,並推測其思考脈絡與語文能力的表現。

六、 學習回饋單

為學習中段教師所發的回饋單,藉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困難,做為調整

130

教學的參考。

七、 導覽稿回饋單

為完成導覽稿撰寫階段,小尖兵之間同儕回饋的文字記錄,可觀察學生上課 所學習的成果與質性評鑑能力。

八、 導覽技能互評表

為完成導覽技能訓練與導覽實習階段,小尖兵之間同儕觀摩與評量的紀錄,

可觀察學生對導覽技能的認知程度,與觀察力、評鑑能力。

九、 小尖兵訓練自評表

完成培訓課程後,小尖兵對自己各階段的前後表現的紀錄,可藉此了解學生 的信心點、困難點,與自我評價。

十、 小尖兵暨家長心得表

為完成培訓課程後,小尖兵與家長的心得。可藉此了解學生與家長不同角度 的看法與對培訓的意見。

十一、 攝影與錄影

研究者本身為訓練活動的教學者,為能確實掌握教學過程的情況與學生的反 應,以攝影與錄影作為資料蒐集的輔助工具。教學過程中全程以錄影方式記錄,

並適時搭配照相輔助,做為檢視學生學習成效的資料,也做為創造思考教學法導 覽訓練課程修正的參考。

十二、 訪談紀錄

研究者在導覽教學的歷程中,為能充分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效與反應,採用質 性研究中的訪談法(interview)進行資料蒐集。訪談對象包含 TP 國小藝術小尖兵、

一般非藝術小尖兵學生、TP 國小教師。考量受訪壓力與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身心發 展,影響了回答的真實性。本研究採用半結構的訪談方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預先擬定訪談大綱(參照附錄七、八、九),希望藉由輕鬆的聊天方 式蒐集到師生的真實想法。

131

貳、 量化部分

一、 自編之「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

(一) 設計說明:

研究者自編之「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係參考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陶倫斯(E.P.Torrance)等創造力學者所發展,評量擴散思考能力

(divergent thinking)之創造力測驗 TTCT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與威廉斯創造力測驗(CAP)模式為設計概念。同時,考量學生導覽員須具備有 語文能力、創造力、隨機應變能力……等多項專業技能。因此,從「語詞創造思 維」、「圖畫創造思維」、「聲音語詞創造思維」測驗模式,選擇目前學生熟悉的內 容與素材,結合數位簡報方式,設計對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學生進行的自編創造力 測驗。以此自編測驗檢視學生在進行「學生導覽員訓練課程」前後之敏覺力

(sensitivity)、流暢力(fluency)、變通力(flexibility)、獨創力(originality)、精進力 (elaboration)的變化,以推測學生在融入創造思考教學的「學生導覽員訓練課程」

後的教學成效,作為將來發展正式測驗與改正教學的參考。

而本研究捨棄已開發且信效度穩定的創造力測驗不用,而選擇自編創造力測 驗的原因。主要乃考量於國內外之現成創造力測驗,均以紙筆模式檢測擴散思考 能力為主。針對結合數位媒體、測試導覽能力之測驗付之闕如。同時,礙於研究 與學生培訓時間之不足,採樣範圍、經費之限制。因此,斗膽嘗試開發自編的「創 造力表現測驗」,藉由融入數位媒體、測試導覽概念、創造力……等測驗題目,試 探新的測驗模式之可能性。並期藉由此次經驗為參考,做為未來建立信效度穩定 的標準化測驗為基礎。

本測驗延續 TTCT 創造力測驗的理念,希望測驗以遊戲、闖關、解決問題的 形式呈現,營造受試者輕鬆愉快、無考試的心理壓力的受測環境。試卷共分為兩 份:「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前測」、「臺北市 TP 國小

132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後測」。每份測驗共有八題,依題型及內容測驗 學生的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的表現。測驗評量標準及給分,

如:附錄三、四「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觀察量表-前(後)

測」上訂定之十一等級分評分。由研究者與二位協同研究者分別給分後進行統計,

依據統計之結果進行科學分析。

(二) 施測時間:四十分鐘

(三) 測驗方式:採用集體施測,施測教師須配合「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 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簡報檔」第一、二頁畫面,說明測驗進行方式與注意 事項。接著撥放簡報檔第三頁畫面(測驗第一題)之聲音檔案一次後,開始 作答。其餘題目由學生自行調配答題順序與時間作答,全程測驗時間共四十 分鐘。並於時間結束前十分鐘提醒,下課鐘響停止作答。

1. 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前測簡報檔

133

2. 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後測簡報檔

(四) 測驗題目設計原則:

1. 本測驗的設計希望能配合國小上課時間,在一節課(40 分鐘)內完成,以 減少上下課因素的干擾。

2. 施測時配合「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簡報檔」,以 數位檔案的圖、文、聲音進行說明,以減少施測者說明不清的因素干擾。

3. 測驗的編撰,將語詞創造思維題與及圖畫創造思維題、聲音語詞創造思維題 交錯出現,描述方式並儘量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以提升學生之答題興趣。

4. 施測題目與設計原則說明如下:

134

135

136

號 題目 設計原則說明 檢測之

創造力

7

大雄忘了今天要交的國語作 業,內容為:查出部首是「水」

部的字,請快幫他想出最多

「水」部的字,寫在下面空 位中。

依據教育部國語小字典第二版,列出 國民小學常用的「水」部字共有 241 字,是國小語文學習中同一部首數量 較多的國字。藉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 寫出「水」部國字的數量,以檢測其 語文思考的流暢性、同時依其寫出

「氵」、「水」部國字的部件類型、部 首位置(水、永、求、沓、泉、泰、

渠、準、潁、漿),檢測其語文思考 的變通性。

流暢力 變通力

8

請將下面兩張圖中不一樣的 地方圈出來(請圈在第一張 畫作中)。

運用學生最喜歡的網路遊戲「大家來 找碴」概念,從研究者自繪的圖形比 較中,察覺其相異性。全圖共有 20 處不同點,其相異形式有「圖形增 加、圖形減少、圖形位置改變、圖形 形狀改變、圖形大小或長短方向改 變」等形式。藉此檢測學生對圖型思 考的敏覺力。

敏覺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編

137

138

139

目 設計原則說明 檢測之創造力 檢測之

創造力

7

胖虎今天參加查部首大賽,

他 只 有 一 題 不 會 寫 。題 目 是:請寫出最多「手」部的 字,請大家救救他,幫他想 出來並寫在下面空位中。

依據教育部國語小字典第二版,列出 國民小學常用的「手」部字共有 212 字,是國小語文學習中同一部首數量 較多的國字。藉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 寫出「手」部國字的數量,以檢測其 語文思考的流暢性、同時依其寫出

「才」、「手」部國字的部件類型、部 首位置(手、承、拜、拳、拿、掌、

掣、摩、摯、摹、擊、擎、攀),檢 測其語文思考的變通性。

流暢力 變通力

8

請將下面兩張圖中不一樣的 地方圈出來(請圈在第一張 畫作中)。

運用學生最喜歡的網路遊戲「大家來 找碴」概念,從研究者自繪的圖形比 較中,察覺其相異性。全圖共有 20 處不同點,其相異形式有「圖形增

運用學生最喜歡的網路遊戲「大家來 找碴」概念,從研究者自繪的圖形比 較中,察覺其相異性。全圖共有 20 處不同點,其相異形式有「圖形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