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環歷程,在研究與教學歷程中,隨著 資料的不同廣度與深度,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省思,進而對資料有所增減與修改;

所以,從研究開始進行就同時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持續到研究完成為止。以 下,說明本研究的資料處理和分析對應方式。

壹、資料編碼

為了方便整理、辨識與分析多方來源的文件資料,本研究分別以中、英文代 碼與數字編號組合進行資料編碼,以利歸納與統整,資料編碼項目包含:

一、 人員項目:包含「研究者本人、協同研究員、TP 國小教師、TP 國小藝術小尖 兵、TP 國小一般學生、TM 國小學生、學生家長、其它人員」。

二、 文件項目: 包含「教學札記、協同研究員回饋紀錄單、小尖兵甄選資料表、

小尖兵學習單、導覽稿、學習回饋單、導覽稿回饋單、導覽技能互評表、訓 練自評表、小尖兵暨家長心得表、攝影、錄影、訪談紀錄、創造力表現測驗」。 三、 日期項目:標示該份資料之建構日期。

四、 流水項目: 標示該份資料之順序編號、題號或版本號碼。

編碼的組合及順序為:「人員項目+文件項目+日期項目+流水項目」。每一項目 不同的「中、英文代碼與數字編號」均有其意義(參考:表三-3 資料代碼表)。例 如:「R-札-20120920-01」研究者在 2012 年 9 月 20 日的第一筆教學札記; 「TP-01-訪-20130112-02」,為 TP 國小編號 1 號藝術小尖兵在 2013 年 1 月 12 日編號 2 號 的訪談紀錄檔案;「CW-協饋-20130226」,為協同研究員王老師於 2013 年 2 月 26 日回饋紀錄單上的意見;「D-20121215-18」,為 2012 年 12 月 15 日編號第 18 號 錄影檔案;「TM-163-20120611-PrT-04」,為對照組 TM 國小編號 163 號學生創造

153

154

伍、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分為質性資料與量化數據,處理與分析方式分述如下:

一、 質性資料:

(一) 質性資料整理:

1. 本研究所蒐集的質性資料包含:「教學札記、協同研究員回饋紀錄單、小尖兵 甄選資料表、小尖兵學習單、導覽稿、學習回饋單、導覽稿回饋單、導覽技 能互評表、訓練自評表、小尖兵暨家長心得表、攝影、錄影、訪談紀錄」。 2. 蒐集到質性資料後,以文字輸入電腦或拍下數位照片進行建檔。再依前頁之

「資料代碼表」予以適當編碼,再根據編碼資料的類別、與日期順序分類成 檔案資料夾,方便查詢、比對、分析與運用。

(二) 質性資料分析:

1. 本研究之質性資料分析為非線性而不斷循環的歷程,從文獻探討後即不斷演 化發展。是原始資料、已蒐集資料與研究者本人知識三者之間相互交錯,持 續不斷的歷程。

2.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共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於課程進行前、中的過程,

即反覆閱讀文獻與蒐集到的資料。並透過比對、觀察、分析釐清出重要概念。

同時將歷程中的發現記錄於電腦檔案中暫存,並繼續蒐集資料厚實深度與廣 度,一面分類與組織,待實驗完成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整理與分析。

3. 資料整理、歸類後,透過不斷「觀察、發現問題、省思、批判」的循環過程,

對於疑惑之處或需要再確認、補充之部份,利用時間與協同研究員、指導教 授共同討論。並運用「三角檢核」檢視資料的信實度。

二、 量化資料

(一) 量化資料整理:

本研究之量化工具為自編的「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

155

驗」與「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觀察量表」。其處理方式 與程序如下:

1. 「臺北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施測完畢後刪除完全 空白之廢卷,與試卷中八題內超過兩題(含兩題)未填答漏答或表達不明、

答非所問者之試卷,以保持資料的完整性與可靠性。

2. 研究者進行試卷的編碼,再將試卷等量分成三袋,分別輪流由三位評分者就 本章第四節之評量標準中,0 至 10 分等級給分。完成給分並記錄於「臺北 市 TP 國小 2012 藝術小尖兵創造力表現測驗觀察量表」。

3. 記錄完畢,研究者根據觀察量表上的評分記錄,依編碼順序登錄於 Microsoft Excel 2010 軟體上所建立之數位檔案。

4. 最後將 Excel 數位檔案資料,匯入 SPSS Statistics 20.0 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 分析。

(二) 量化資料分析:

本測驗運用共識評量方法,針對受測學生的創造力表現進行評分,評完分後 的原始分數,匯入 SPSS Statistics 20.0 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利用平均數、

標準差等描述統計來觀察測驗分數的變化,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求取三位評分者與 測驗內部相關之一致性,若達顯著水準,即代表本量表具有信度。

另外,再佐以獨立樣本共變數分析探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創造力總量與各 分量前後測分數有無顯著差異,以解釋實驗課程對學生創造力的成效。

陸、 研究的信實度檢核

相關資料的蒐集,如:文獻探討、觀察記錄、訪談或測驗,均是為了驗證研究 目的,提昇研究的精確度,促使研究的發現與省思能客觀,具信實度。因此,本 研究的信、效度檢驗,分為質性與量化兩部分說明:

一、 質性資料的信效度:

156

本研究實施對象為研究者本人培訓的藝術小尖兵,為避免在歷程中出現個人 的主觀偏見,降低本研究之信、效度。因此,藉由多元、有效的途徑取得資料,

並透過不斷檢核對資料的引用、處理和詮釋是否得當,藉以真實呈現教育現場狀 況與研究結果、釐清盲點,並顯現歷程中的問題。因此,質性資料採用三角檢證 法,運用「人員、方法、資料」多重來源交互驗證,分述如下:

(一) 人員的校正:蒐集研究者本人、研究對象藝術小尖兵、協同研究員、學 校其它師生、家長多重來源的資訊,檢視不同人員的觀察角度相互印證。

(二) 方法的校正:透過觀察、訪談、文件蒐集、攝影、錄影等方式,進行「方 法的校正」,作為多重資料相互驗證的來源。

(三) 資料的校正:從研究者教學札記、協同研究回饋紀錄、訪談紀錄、學習 單、學生導覽稿、課程回饋單……等文件資料,進行「資料的校正」,藉以提 供本研究在教育現場觀察的線索。

二、 量化資料的信效度:

本研究量化的部分以「共識評量」(Amabile, 1996; Hennessey & Amabile, 1999)

的方法,作為「創造力表現測驗」評分指標的效標。運用的理念為研究者將測驗 題目中,受測者的文字表現、圖畫表現視為具創造力的作品。即是 Amabile(1996) 所指的,「當受試者完成特定領域的作業,然後請領域內的專家獨立的進行評分,

可決定受試者表現的創意程度」。而「當這群領域內的評審取得一致的見解,均同 意某一個產品或觀念具有創意,那麼,這個產品或觀念就是具有創意」。而此種評 量在十多年來各領域專家的的檢驗分析後,發現「專家共識評量」是一種具信、

效度之評量技巧(Amabile, 1996; Hennessey & Amabile, 1999)。

而進行「共識評量」必須符合下列幾項條件:

(一) 評分者需具領域內的相關經驗,惟每位評分者的背景經驗不需完全一致

(二) 每位評分者須獨立進行評分,評量中應避免協調,以至評分受到他人的 影響,失去客觀性。

157

(三) 評分者應以不同的隨機順序評定受試者的作品。

(四) 評分者須能評鑑創造力之外的領域,如繪畫技巧、美感、語文能力等。

(五) 評分者應以相對標準比較受試者的作品,而非以專業領域內的絕對標準 進行評分。

根據上述,研究者與兩位協同研究員,均為任教十年以上之現職教師,任教 科目為藝文科任、英文科任與高年級導師。同時都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 力發展在職專班,受過兩年的 32 學分的創造力專業訓練。因此在教學、評量與創 造力專業,都能符合專家共識評量的規定。

另外,評分時研究者將試卷編碼後隨機分為三袋,由三位評分者抽取一袋進 行評分,第一輪評分完再抽取剩餘未評之試卷,反覆三次至全部試卷評完,才由 研究者按編碼順序登錄分數。而評分前,均要求評分者根據本章第四節之評量標 準,0 至 10 分之相對等級給分。並建議先大致瀏覽全部試卷後再進行評分。因此,

已儘量將客觀性提升,應都符合於「共識評量」的實施標準。

在效度方面,Amabile (1996)認為「共識評量」的創造力定義是共識的結果,因此 其信度即是效度,亦即評分者一致性信度越高,則表示專家的共識越高,效度也 就越高。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