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壹、量化問卷調查

首先筆者將說明本研究如何將測量心態的問卷,改編為口譯能力心態 的問卷。Dweck 等人的心態研究自 1980 年代開始,已經發展出量測心態 的問卷,信度及效度都已經過驗證(Dweck, 1999; Dweck et al., 1995a; Hong et al., 1999),許多教育領域如自然學科能力、運動能力、語言學習等陸續 將原始的心態問卷改編並應用在各自領域中。目前口譯學習領域尚未有心 態問卷,本研究首次嘗試改編,編製完成後由專家評定(即經過指導教授 審定)、問卷預試、問卷編修,最後形成正式的口譯能力心態問卷。

45

1. 問卷編製

本研究以Dweck 的心態理論以及口譯能力為理論架構,編製出適用於 臺灣口譯學生的口譯能力心態問卷。問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背景資 料,如年級、修課堂數等,為可能影響口譯能力心態的背景變項;第二部 分為調查口譯學生對口譯能力的心態;最後一部分為受訪意願調查,筆者 依據問卷填答者的填答結果選出受訪者。

問卷第二部分「口譯能力心態」題目,為口譯能力的構念,和心態理 論的構念互相結合而產生。首先,口譯能力的構念沿用范家銘(2012)的 口譯潛質暨能力問卷之分類,將口譯能力分為知識面、技巧面、人格特質 面。至於為何選用范家銘(2012)的潛質暨能力問卷之分類?事實上觀察 這份問卷列出的口譯潛質暨能力,可以發現裡面許多項目其實是指已具備 的能力(如母語能力、原文理解力),而非潛質;另外,這份問卷是以中文 編寫,曾讓我國的專業口譯員填寫並蒐集回饋,符合本研究的地區、語言 條件,因此本研究問卷決定延用。

筆者也依據范家銘(2012)研究中,專業口譯員在訪談時給予問卷的 回饋,修改問卷中口譯能力分類的次能力。知識面部分,受訪的專業口譯 員認為「某一領域之專業知識」能透過工作經驗累積,並非口譯學生應具 備的能力。考量到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學生,探討的研究問題聚焦在口譯 學生在校受訓的口譯學習經驗,因此刪去「某一領域之專業知識」。人格面 部分,受訪者鮮少提及問卷中的「抗壓性」、「心智耐力」和「學習力強」, 反而相當熱烈討論「好奇心」和「溝通慾望」,也提及「心智耐力」的概念 有些模糊,且與「抗壓性」重複;范家銘(2012)也並未定義「心智耐力」

為何。另外,范家銘(2012)也總結「學習力強」和「好奇心」的概念有 部分重疊。因此,筆者同時參考 Russo (2011) 的「理想口譯員特質列表」,

46

47 (Dweck et al., 1995a; Hong et al., 1999)。首先是信度方面。此份問卷題項較

48

少,因為三題的構念相同,若相同構念的題目重複出現,不但看起來怪異,

也容易讓受試者感到無聊。不過,研究顯示問卷題項之內部一致性的信度 良好(α 值= .94—.98,N= 32—184),也就是說題項少並不構成問題。該 問卷也曾以重測法驗證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相關係數的數值也相當 高(γ 值=.80, N=62,重複施測間隔時間為兩周)。

至於效度方面,研究顯示此份問卷之結果和測量其他構念之問卷結果 並無相關性。舉例來說,此問卷和測量自尊感、自我呈現、樂觀程度等問 卷結果都沒有相關性,和其他測量政治意識形態、宗教傾向等問卷結果也 並無相關。另外,此問卷之結果也和認知能力的測驗結果(如美國的學術 能力測驗分數,SAT scores)無關(Dweck, 1999)。

表 3-3 自然學科能力心態問卷

Dweck (1999) 十歲(含)以上兒童自我智力心態問卷,和 Dweck (1999)成 人自我智力心態問卷均出自同本著作,因此信效度也已經過驗證、十分良 好(Chen & Pajares, 2010)。

49 態問卷(Biddle et al., 2003; Cury et al., 2006),發展出專屬語言學習的心態問 卷(language mindset inventory),且信度和效度都已用統計方法驗證。問卷 共18 題,每個面向各有三個成長型心態題目、三個固定型心態題目,選項 範圍從強烈不同意到強烈同意,採用李克特六點量表。詳細問卷題目列於 下表3-5。

50

(Lou & Noels, 2019)。

以上 4 份不同領域的心態問卷,以語言學習能力心態問卷和口譯領域

51

最為相關,但是語言學習能力心態問卷測量的是受試者對「語言學習能力」

或「語言智力」的心態,概念上和「語言能力」不同且較為抽象。因此,

研究問卷之措辭主要是沿用 Chen 和 Pajares (2010) 的自然學科能力心態 問卷以及 Biddle 等人 (2003) 的運動能力心態問卷,兩份問卷量測的都是 受試者對能力的看法。

本問卷僅包含固定型心態的題目,不提供成長型心態的題目。這是因 為早期心態研究發現,問卷題目若同時包含固定型和成長型題目,在固定 型心態題項選擇同意的受試者,在成長型心態題項還是容易選擇同意,這 表示成長型心態的敘述非常具說服力,社會期許性(social desirability)可 能也較高(Dweck et al., 1995a; Hong et al., 1999)。另外,研究也發現,不同 意固定型心態題目的受試者的確更偏向成長型心態。筆者依據以上四份問 卷,整理出固定型心態題目的關鍵敘述為「智力或能力為天賦使然、長時 間來說相對、不易改變;且個人具備的智力或能力有限,幾乎無法透過學 習而進步」,最後以「天賦定論」、「難以習得」、「難以改變」、「練習無用」

等四個固定型心態構念,編寫「總體」、「知識面」、「技巧面」、「人格面」

等四個口譯能力層面的題目。

除此之外,筆者也根據各層面口譯能力的特性調整題目。知識面口譯 能力部分包含母語及外語能力,由於早期多數口譯員來自雙語或多語的家 庭,因此在口譯界形成「口譯員是天生的」這樣的認知 (Kalina, 2000)。除 此之外,語言學習心態問卷中也包含「年齡因素信念」,也就是個人在某個 年齡以前開始學習的語言,學習效果會較好,待較年長再學習語言的話,

語言能力也無法和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的人相比。由於口譯能力很大一部 份是由語言能力所組成,因此筆者推論口譯學生的口譯能力心態可能也包 含成長背景(例如學習者可能認為雙母語者在口譯學習上具有絕對優勢,

52

難以超越),因此另外在知識面口譯能力加入「成長背景」的構念題目(見 第10 題)。另外,由於各層面的口譯能力均由三個以上的次能力組成,筆 者想要得知受試者認為各層面哪些次能力較其他次能力更無法改變(如知 識面的外語能力較一般知識更難改變),因此在每個層面題目中都加入排 序題,讓受試者依序選出他們認為哪些次能力無法改變的程度。

本研究的心態題項和 Dweck (1999) 原版的智力心態問卷同樣都使 用李克特六點量表,選項為強烈同意、大部分同意、有點同意、有點不同 意、大部分不同意、強烈不同意,分別為1 至 6 分。本研究問卷的心態計 算方式,是將「總體」、「知識面」、「技巧面」、「人格面」四個口譯能力層 次的心態得分加總後,除以心態題項的題數,即得到心態分數的平均值。

至於固定性/成長型心態的判斷標準,本研究參考 Dweck 等人 (1995)的 研究方法 。Dweck 等人 (1995) 將心態問卷中,題項各分數加總後取平均 值,3 分(含)以下為固定型心態,4 分(含)以上為成長型心態, 3 至 4 間則為無明顯心態傾向,予以剔除。然而,由於本研究改編的心態問卷為 第一次施測,以獲取更多資訊為目的,因此希望將蒐集到的資料都進行分 析,所以僅將 Dweck 等人 (1995) 的計分方式改為判斷填答者心態傾向 的標準。

2. 問卷預試

問卷初稿完成後,邀請 7 位符合研究資格的學生做預試(pilot test), 並且根據受試者的建議與回饋進行修改,變更如下:

受試者 A 反映,「知識面口譯能力」的次能力包含一般知識、母語能 力及外語能力,但他認為母語能力和外語能力應該是語言能力,而非知識 面的能力,因此讓他填答時備感困惑。筆者考量到研究問卷的「知識面口 譯能力」分類中,刪除范家銘(2012)的「某一領域之專業知識」後,項

53

目主要是語言能力,遂將「知識面口譯能力」改稱「語言面口譯能力」,討 論研究結果時亦改用「語言面口譯能力」。

受試者 C 認為,填答背景資料時,「請問您修過幾堂口譯課」的「堂」

可能會讓受試者誤以為是學校課表裡表示時間的堂數,因此問卷將「堂」

改為「門」,題目修改為「請問您修過幾門口譯課」。

受試者 F 表示,背景題項的年級題目,選項只有碩一、碩二、碩三、

碩四、已畢業,那麼碩五、碩六以及肄業的受試者就無法回答,以此筆者 將碩三、碩四的選項合併成「碩三以上」,並加入「肄業」。

受試者 G 表示,語言面、技巧面、人格面的「難以習得」的構面題目:

「雖然我能夠學會一些語言面口譯能力,但整體來說我的語言面口譯能力 提升不了多少」、「即便我能夠提升部分的技巧面口譯能力,但總體來說我 的技巧面口譯能力沒辦法進步太多」、「即使我成功培養了一些人格面口譯 能力,總體來說我的人格面口譯能力還是沒辦法進步多少」中,各層面對 於能力部分提升的敘述有些模糊,所以筆者在這三題題目針對「能力部分 提升」加入了例子,語言面為「學會新字彙」,技巧面為「更快理解講題內 容」,人格面為「上台口譯時較能冷靜」。

3. 問卷呈現

因近年來「心態」概念在大眾心理學中蔚為風潮,筆者考量到受試者 可能已知曉此概念,但不希望受試者填答時受到原本對心態的認識所影響,

因此全份問卷中不提心態兩字,且將問卷命名為「口譯能力信念」問卷。

本研究問卷使用 Google 表單作為施測介面,見下圖 3-1。連結點開後,

首先是問卷名稱及說明語,告知問卷目的、填寫資格、作答時間、筆者聯 絡資訊等。作答部分依序為背景題目、心態題目、受訪意願調查。另外,

54

為了讓受試者更清楚各層面口譯能力包含哪些次能力,各層面口譯能力題

為了讓受試者更清楚各層面口譯能力包含哪些次能力,各層面口譯能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