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共收回70 份有效問卷,從中分析歸納口譯學生對固定型心態構 面題項之想法,以及整體和各層面口譯能力心態。另外,也針對8 位受試 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利更深入探討學生之心態。以下將概述本研究之 結論。

首先,以問卷的四個構面:「天賦定論」、「練習無用」、「難以改變」、

「難以習得」為分析架構,整理並歸納問卷及訪談資料。「天賦定論」構面 部分,總體題項的同意比例最高,超過九成;而語言面和技巧面的題項,

同意比例也都逼近九成,代表多數填答者認為總體、語言面、技巧面的口 譯能力發展都需要先天才能。僅人格面口譯能力的題項同意百分比低於七 成,從訪談內容來看,可能是因為填答者認為人格面口譯能力更容易透過 後天培養。

為何大多數口譯學生都認為要成為專業口譯員需要天賦?根據Mercer 和Ryan (2010),語言學習者可能會認為語言能力要達到愈高程度就越需要 天賦。本研究也發現類似現象,根據受訪資料,口譯學生之所以會認為口 譯需要天賦,可能是因為學生認為口譯專業要求的能力非常高。

而口譯學生所認為的口譯天賦為何?總結訪談資料,多數受訪者認為 口譯天賦包含語言方面的才能,也有學生提到口譯天賦包含認知能力(邏 輯、學習能力、尋找策略的能力)及先天條件(生長環境、家庭背景、個 體差異的綜合)。

111

「練習無用」構面部分,所有題項之同意比例均低於五成,顯示較多 受試者還是傾向認為練習對口譯能力有幫助;多數受訪者也表示,練習和 努力的確有助口譯能力更進步。其中,同意比例最低的是技巧面題項,只 有不到三成,代表大多數受試者認為練習確實能讓技巧面口譯能力進步。

從問卷的天賦定論、練習無用題項結果,以及相關訪談內容,發現多數口 譯學生同意口譯員需要天賦、且練習有助口譯能力養成,代表「口譯員需 要天賦」或「口譯專業是透過練習培養出來的」這兩個信念,都無法判別 口譯學生屬於固定型抑或成長型心態。

「難以改變」構面部分,將近八成受試者同意總體口譯能力題項;人 格面、技巧面能力題項的同意比例次之(七成),而從平均值來看人格面題 項整體填答更偏向同意;語言面題項的同意比例最低,但仍超過六成。部 分受訪者認為人格面口譯能力涉及個性,因此更加難以改變,或許能夠解 釋為何問卷的人格面題項同意程度較高。訪談內容也發現,口譯學生對不 同層面的口譯能力抱持不同心態,表示各層面的口譯能力心態具領域性

(domain-specific),和 Dweck 的心態研究(Dweck et al., 1995a),及語言學 習心態的研究發現雷同(Mercer, 2011a; Mercer & Ryan, 2010)

從天賦定論及練習無用構面的分析中,可以發現受訪者多認同天賦和 努力都是口譯專業發展的要素,但對於「口譯能力能否靠後天努力彌補先 天不足」這個信念,學生意見明顯分歧。一些受訪者認為,即便個人缺乏 天賦或天賦較少,仍能勤能補拙:另外一些受訪者,則認為如果個人先天 才能不足,那麼無論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具備天賦的人。另外,也有受 訪者認為,語言面口譯能力受到雙語成長背景等無法控制因素所限制,後 天努力無法改變。這和語言學習心態研究結果相符,研究發現部分語言學 習者認為語言學習有關鍵年齡期,且孩童學習外語要比成人容易(Horwitz,

112

1988; Mercer & Ryan, 2010)。

從受訪內容來看,部分口譯學習者也認同「學習外語的年齡對外語能 力有所影響」。另外,超過半數的填答者同意語言面口譯能力的成長背景構 面題項,部分受訪者也認為雙母語者的語言程度難以超越,代表部分口譯 學生相信成長背景對語言面口譯能力發展的至關重要。受訪者對「口譯學 生是否能靠後天努力,來彌補天賦不足、成為口譯員」,以及「缺乏雙語成 長環境的口譯學生,沒辦法以後天努力超越具有雙語成長環境學生」這兩 個信念,抱持相反的觀點。

多數問卷填答者和受訪者均同意口譯員具備天賦,以及口譯學生得透 過練習才能成為口譯員。因此,光是「天賦」和「努力」兩種構念,不足 以判別口譯能力心態。Schafer (2011)及 Biddle (2003) 的心態問卷也是以天 賦和努力為題目構念,可能也有相同問題,因為認為練習很重要的固定型 心態者可能也會表示同意。使用天賦和努力作為設計問卷的構念,雖符合 心態理論框架(Dweck, 1999),但由於口譯專業本來就需要大量練習才能養 成,且學習環境多半非常重視努力和練習,可能是口譯學生普遍相信練習 很重要的原因。

「難以改變」構面的訪談內容中,受訪者對「口譯學生是否能靠後天 努力,來彌補天賦不足、成為口譯員」及「口譯學生是否能靠後天努力,

達到近乎雙母語的語言能力程度」這兩個信念意見分歧,而這兩個信念的 確是在「天賦—努力」光譜上,加入了心態的核心定義:「是否認為某項特 質或能力無法改變」。因此,「口譯專業能否仰賴努力、彌補天賦不足而養 成」可能才是判斷口譯能力心態是固定型或成長型的關鍵;未來口譯能力 心態問卷可以此構面編寫,語言面口譯能力心態的題目也可加入「缺乏雙 語成長環境的口譯學生,能否以後天努力讓外語能力近乎雙母語」的構念,

113

讓問卷可以有效區別成長型及固定型心態。

在「難以習得」構面部分,各題項之同意比例均不超過四成,和其他 構面相比,明顯較低,代表多數填答者並不同意此一構面題項的敘述。筆 者從受訪回饋推斷,可能是因為題目敘述本身不合乎邏輯。另外,總體層 面的題項可能會讓填答者以「口譯技巧對口譯能力有無幫助」,作為同意或 不同意的依據,不符口譯能力心態問卷欲探討的議題。總的來說,「難以習 得」構面所有題項內容都需修改。

問卷受試者的心態分布及比例方面,整體口譯能力的固定型心態人數 比例占四成,較成長型心態人數比例高出近兩成;無明顯心態傾向的受試 者逼近四成,幾乎和固定型心態的人數一樣多。

為何本研究的口譯能力心態問卷結果,無明顯心態傾向之比例如此高?

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問卷將口譯能力拆分成四個面向調查,受試者的心 態分數混雜了個人對四個口譯能力面向的看法,且題數高達 17 題,容易 拉低平均值;之前多數智力心態問卷題項不超過六題,且僅針對智力一個 構念,因此受試者較易出現明顯的心態傾向。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本研究 問卷的題項措辭及構面設計,未能成功地區別出成長型心態及固定型心態 的受試者。問卷的「天賦定論」和「練習無用」構面,並無法有效區分出 成長型心態和固定型心態;而「難以習得」構面的題項措辭則是邏輯不通。

口譯能力心態問卷若以「口譯專業能否仰賴努力、彌補天賦不足而養成」

及「缺乏雙語成長背景的口譯學生,外語能力沒辦法以後天努力達到近母 語程度」兩個構念來改編題目,有望能夠更清楚地判別出受試者的心態,

讓無明顯心態傾向的人數減少。

總體、語言面、技巧面、人格面的口譯能力心態的部分,總體口譯能 力的無明顯傾向比例最高,達34 %;固定型心態的比例,以總體層面最高

114

(52 %),技巧面口譯能力最低(37 %),表示受試者可能認為技巧面口譯 能力較易改變,和訪談結果一致。

接下來,本研究以釐清後之口譯能力心態之定義:口譯能力固定型心 為,「認為口譯學生若缺乏天賦,則後天努力也無法彌補」,成長型心態則 是「認為口譯學生能通過後天努力彌補先天不足之處」,更進一步從訪談內 容探討和心態相關的口譯學習行為。研究發現,訪談者出現「對努力信念」、

「歸因」、「面對困境的自我調節傾向」、「成就目標」等四個語言學習心態 意義系統中的動機過程(Lou & Noels, 2019)。其中,固定型心態的受訪者傾 向對努力抱持負面信念、將表現不佳歸因於不可控因素,以無助策略面對 困境,在學習情境中追求表現目標。成長型心態的受訪者則傾向對努力抱 持正面信念,將表現不佳歸因於可控制因素,以精熟策略面對困難,在課 堂追求學習目標。訪談者的心態和動機過程符合語言學習心態意義系統架 構,顯示口譯能力心態可能與學習者的動機過程有關聯。

另外,口譯學習環境可能也會影響學習者的動機過程。從訪談內容也 發現,口譯課堂相當強調表現目標,且逐步口譯的學習情境較同步口譯的 學習情境更加注重學習者的表現,可能因此讓口譯學生更傾向追求表現目 標,注意力放在負面表現結果上(如擔心口譯做的不好會遭同學嘲笑、擔 心自己能力不如他人),因而產生更多緊張、挫折、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

讓他們較難專注於學習本身(Dweck, 1999; Lou & Noels, 2019)。

另外,練習方式也可能會影響口譯學生對努力的信念。練習後若收到 成效,會加強學生對努力的正面信念(讓學生覺得努力有效),增強學生持 續練習的動機;反之,練習後若一直缺乏成果或回饋,則可能讓學生對努 力產生負面信念(學生認為努力無效),進一步削弱學生練習的動機。而練 習後是否有成效,關鍵在於練習的方式和策略是否有效。然而,對部分口

115

譯學生來說,自我練習時經常缺乏回饋、自我給予有效回饋的能力尚不足,

譯學生來說,自我練習時經常缺乏回饋、自我給予有效回饋的能力尚不足,